教師是指直接從事教學者,學校把管理、工勤,後勤人員跟教師同條件核算績效,你怎麼看?

夏雪161109242


寒假來了,現正是各學校期末發放績效工資的時候,也是學校矛盾尖銳期。而對績效工資的分配,是老師們對學校意見比較集中的地方。學校把管理、工勤,後勤人員跟教師同條件核算績效,合不合理,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30%獎勵性績效,是財政按學校按編正式教師(包括不在編的特崗教師)總人數撥付給學校,學校按自行制定的方案進行分配的。對於學校裡所有正式員工來說,不論是做哪一類型的工作,只要是財政撥付了其績效工資,就有權力參與相應的績效分配。

所以說哪怕是工勤人員,只要其是正式員工,肯定是要參加績效分配的。但如果有學校將學校自聘的員工也納入國撥的績效工資分配,這就拉低了其他教職工的績效總額,肯定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政策的。

多年來,對於學校績效工資分配方案,網絡上流出許多意見。個人一直也認為績效工資政策的設置本來說存在問題,但多數教師認為學校管理人員不應該與教師一起分配績效工資的說法不合理,教學是工作,管理也是工作,包括後勤仍然是工作。只是如何分配還得在制定方案時要廣泛徵求意見,找好平衡點。

像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出的一箇中心小學的績效分配方案,校長拿平均額度的1.9,副校長等其他人員拿多少多少,都比所有一線教師高,不考慮工作量,不考慮工作效率等因素,這就是權力任性。

更多高考相關知識,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我是學校財務人員,管著工資、社保、決算、預算、事業統計、經費統計、工資統計、人事統計、教師信息管理、事業單位年報……,還有20多個系統、APP,還有8節體育課。學校、教體局、人社局、稅務局、銀行不停的跑,每年從正月初七忙到大年三十,假期週末加班是常態。我多次向校長辭職,想當一個純粹的一線教師,可是校長都不同意。


歷史愛上地理


許多老師都是一崗多職,你比如說我吧,我在總務,學校的機房歸我修,我多次提出來我不幹了,校長為了節約經費,還是讓我幹,也不好太頂,我教授學校裡的信息技術,數學,還有總務處的各種報表,資產管理,等老了,才明白,都是當年愛逞能,帶來的不良後果,我真的想安安穩穩的教書,總務有一些活,一般老師幹不了,還自己覺得自己挺清高,就這麼個情況。


zqzhg


可能提出問題的人真的在學校裡面只做了這份工作,而沒有做其他的工作,所以他感覺到自己有些委屈。

2012年到一個新單位去工作,新單位裡面剛開始,存在的工作比較複雜,雖然是單位比較小,但是屬於縣級學校裡面包含的財務,校產,電教,後勤維修,學籍管理都由我一個人完成。

唯一沒有做的就是教學工作,一年下來只休息了兩天,一個是八月十五,一個是大年初一,說句實在話,比天津教學老師累多了,一直忙到年初夕。

當然在有的學校裡面,後勤工作可能還是比較輕鬆的,有的人的確沒有從事過後勤工作或者從事一些比較複雜的保障工作,所操心費力以及平時加班遠遠超出了正常的課堂教學工作,課堂教學工作最大的難點在於有各種屏蔽,關鍵時候非常難看,後勤工作無非是坐在背後的一些工作,沒有人盯著,也沒有好和壞之分,但是大量的時間必須用上。

有的時候,幹了接近10年的後勤工作,感覺到還真的不如在一線教學的老師。

比如說這幾天正忙著做學校單位裡面的每一年度的決算工作,再過三四天要做經費統計工作,還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一些工作,基本上能夠忙到大年三十之前。

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有的朋友考慮的那樣,其實後勤工作也不是那麼簡單。

工作都不容易,都不要互相攻擊的好。


義誠老師


這個問題很奇葩。

學校是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教職員工都是這個機器上面的零部件,缺少一樣都不行。你說你一線教師很牛,站在講臺上指手畫腳、揮斥方遒,你說你成績很好,全校第一,全市第一,全省第一,哪怕是全球第一,如果沒有工勤、後勤、管理方面的配合,你能保證你的學生吃的到飯嗎?安心的學習嗎?能德智體全方面培養能力嗎?

很顯然是不可能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每個人在社會上、在組織內部、在團隊裡面都有明確的分工,如果是多餘的,學校領導早就把工勤、後勤全部開掉,能省則省,能不花錢剛不花錢。一線教師固然在學校的地位很重要,離開了其他職工的幫助,你也是玩不轉的。

我們不必鄙視做職工的,他們是普通勞動者,也在憑著自己的本事和辛勤的汗水掙著他們應該掙到的錢。教師也是普通勞動者,也靠自己的教學本事,在掙錢養活自己和家庭。在此基礎上,人人是平等的,績效考核也應該平等對待。

一個優秀的教師,在教師的群體中他的智商要稍微高一點,情商也稍微突出一點。常常能夠跳出自己的班級、自己的學校、自己的區域,放眼全省、全國甚至全世界,所以他才有學術上面的進步,才有教學技藝上面的提升。而普通教師斤斤計較於個人的得失,看不到長遠的利益,看不到提升自己技能的好處,滿足於家長裡短,滿足於得過且過。這就容易給自己帶來痛苦,也容易和不如自己的人進行比較,越比較越痛苦,越比較越傷心,越比較越感到沒有前途。

優秀教師就不是這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把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勞動,著眼於他所研究的領域,追求精益求精,不滿足於自己目前的現狀,想方設法改善自己,提升自己,卓越自己。

因此,多提升自己,多為學校著想,努力把自己的成績變得越來越優秀,開拓自己的眼界,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經濟效益,人就會活得很灑脫,活得很愉快,活著很有人味。


新零售踐行者


不同人員同條件核算績效工資是錯誤的!必須徹底改正!

我們這裡是在2019年1月1日開始實行績效工資的。績效工資分為基礎性和獎勵性兩部分。基礎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崗位職責等方面,佔績效工資總量的70%;獎勵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因素。

績效工資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其分配的激勵導向作用。學校裡要按照實施辦法,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完善內部考核制度,根據教師、管理、工勤技能等崗位的不同特點實行分類考核。”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教師、管理人員、工勤人員、後勤人員的績效工資是完全不同的。

其中,校長的績效工資納入基礎性績效工資統一發放。而校長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有特別的規定。按照學校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平均水平的1.4倍設立。主要是他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比普通教師高出40%。

下面我們以2009年剛剛開始實施績效工資時的標準進行比較。這是某貧困縣的管理人員的基礎性績效工資標準參考如下:


下面是該縣教師的基礎性績效工資標準:

下面是工勤人員的基礎性績效工資標準:


從以上三個標準表格中可以看出,管理崗位正科級21年與專技人員中級崗位21年的基礎性績效工資相差不大,而工勤人員16年以上年技術工四級的相差卻是很大的。這個70%基礎性績效工資不同,那麼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也就不同。

同時,也有規定,在績效工資分配中,“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和有突出貢獻者傾斜。”這就是說,誰的工作量大,誰的成績好,獎勵性績效工資就會比較高。

分配辦法應該是經過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之後,由學校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報學校主管部門批准,並在本校公開,才能符合要求,違反此項規定教師可以向上級領導反映。

總而言之,特別是獎勵性績效工資的考核與分配,不同人員是不近相同的,需要區別對待!

(以上內容只是個人的觀點,不足為據,僅做參考。)


中小學教育者


中小學校是事業單位,按照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中小學校屬於專業技術類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不能低於75%。嚴格意義上來講,這75%的專業技術人員,才是真正的教師,是在教學一線承擔教學任務、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員。而管理人員、工勤人員雖然在教學機構工作,卻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因而其待遇和管理方式是與中小學教師是有差別的:管理人員執行的是從管理十級一至到管理一級的晉升道路,而工勤崗位人員是從初級工幹起,一直晉升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當然,高級工以上比例名額太少,能評上也不一定能聘上。

實際上,在中小學校,普遍可以看到,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後勤服務人員,甚至門衛、宿管,都和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一樣,評職稱、發績效,擠佔中高級職稱名額,績效甚至比辛辛苦苦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還發的比例高。一線教師為此大感不公,這裡面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

首先來說管理人員。學校的管理人員,都是從教師隊伍選拔出來的,只有極少部分來自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下屬事業單位,尤其是副科級以上有職務級別的中小學校。這是因為,一般來講,中小學校級別都比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下屬事業單位低一至兩個級別,中小學校管理人員極難提升職務級別,而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下屬事業單位領導幹部提拔機會較多,經常因為職位緊張,空降學校任職,這種現象還是非常普遍的。

以縣區為例,教育局及教研室、督導室、項目辦等都是正科級單位,而中小學校除部分重點外,要基本上都是股級,充其量也是副科級。這些學校的管理人員,只有一把手有級別,相比職稱晉升,管理職位晉升更慢,因而大多都是“雙肩挑”,在管理崗位工作,同時還評著職稱,還有優先權,各學校的高級職稱,基本上都是老資格的校長副校長,一般教職工很難評得上。除一把手外,其他班子成員基本上連級別都沒有,要不評職稱,根本就沒有活路。因而無論是一把手,還是班子成員,中小學校的管理人員,只要是評職稱的,都要求從事一線教學工作,而且必須滿足一定的教學任務量。因而現在除一些大的學校有一些專門的管理人員,其他學校即使是校長,也都一週帶幾節信息課等,就是這個原因。這樣,這些管理人員就可以和一線教師一樣,評職稱,發績效了。

下來再說說後勤輔助崗位。按照現在事業單位改革要求,後勤輔助崗位要求實行市場化、社會化,學校的食堂人員、門衛、宿管等要麼由企業、個體戶承包,要麼僱傭合同工負擔。這在一些管理規範的學校,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了。但在一些小一點的學校,由於學校經費有限,教師又超編嚴重,後勤服務崗位,都是由一些已經評定了中高級職稱,自覺沒有發展前途的教師主動承擔,他們本身就是教師,而且都是評了職稱的教師,自然和一線教師一樣待遇。在實行了“縣管校聘”制的學校,後勤服務崗位是由競聘失敗的教師暫時充任,一邊從事後勤工作,一邊學習培訓,等待在下一次競聘工作中重新走上講臺。

因而,雖然在中小學校存在管理崗位、後勤服務崗位擠佔職稱、績效的現象,這都是有原因的,雖然對主要承擔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主課教師不公平,但是卻是暫時無法徹底改變的問題。目前,對於這種不公平的現象,職稱評定工作從一線教學工作量上做出了限制,人社部門也從事業單位後勤服務崗位不斷完善改革措施,相信今後的管理會越來越規範,越來越符合公平公正原則。


職言管語


以目前各省市通常情況,教師的績效可分為二類:

一類是“基礎性”績效,這部分通常是直接打入個人賬戶的,不存在“核算”的問題。這一類應占教師績效的主體部分。

另一類是“浮動性”績效,這部分通常由地方財政按人均數統一拔付到學校,由學校依據老師的工作和業績情況,自主進行再分配。這一類應僅佔教師績效的小部分。

而本問題所指的教師績效,應該是後一類“浮動性“績效。

學校將管理、工勤、後勤等崗位人員放在“教師”一起同條件核算績效工資,是否合理,應視具體情況而具體分析。

一、僅屬分工不同,待遇理當平等。

如果學校的各種管理員、工勤、後勤人員,原本就是教師編制,僅僅是工作分工不同而已,那麼,上級在劃拔績效時,實際上是按教師標準統一下拔的,自然,在核算績效時,理當與教師一起核算。至於,他們在工作性質、業績類別上可能與一般教師的不一樣,學校是完全可以從制度上找到二者的平衡點的。

舉例說:雖然教師的工作量以課時數計算,而管理、工勤等人員的工作量只能以“在崗”或“出勤”情況來衡量,但仍可按“人均課時”來核算。甚至有些學校將這些崗位的工作量直接拆算成課時,也是合理的。

再說“業績”這一塊,這些“雜崗”人員基本只存在“完成”或“合格”的評定,不象教師可以獲取教學獎。因此,在核算績效時,多數情況是“取平均數”或“不取”。

實際上,在績效核算中,這些“雜崗人員”的績效數額往往存在兩種可能:一是比部分挑重擔或優秀的教師拿得少;二是比另一部分教學任務少或未獲獎的老師拿得多。

前一種情況,老師自然沒意見,而對後一種情況,老師便想不通。這就是老師的不對和自私了!

二、若工種不同,理當分開核算。

如果學校的管理、工勤、後勤等人員,在性質上並不屬於教師編制,而屬工人或臨時聘請人員,那麼,在績效核算時,理當與老師分開核算。因為政府在核定績效標準時,不同工種、不同性質的人員,其績效標準是有區別的。

比如,教師和公務員的績效標準不一樣,同樣,工人或臨聘人員與教師的績效標準也不同,甚至可能沒有績效。

如果兩類人員績效標準不統一,最合理的辦法是分開核算。

某學校曾經在核算教師績效時,將學校臨時聘請的食堂工作人員一併納入到教師中,一起參與績效分配,顯然是不合理的,肯定會激起老師的強烈抗議。

當然,前些年也有這種情況:

“三味”曾經的學校,當時績效是按月工資的30%扣除而來,因此,學校幾位高級教師扣除的數額最多,甚至是某些年輕老師的2倍。但在年終核算績效時,因這些高級老師已退居教學二線,從事後勤工作,於是,拿回的績效往往是老師中最少的。高級教師的意見也很大,認為是拿自己的工資,給年輕人發獎金。

我是頭條號“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時代的眼光、理智的頭腦、友善的言語,與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謝您的閱讀、點贊和關注,並期待與您共同探討本問題。

三味聊教育


每到績效工資的問題,總是討論最熱烈的,也難怪,涉及到錢的問題,這時候誰都不肯退讓了。分享兩個案例,大家可以評一評。第一個案例:去年某區增發績效,均數一萬八。注意,是增發。某校校長決定仍然按照績效分配方案來發。於是教學負擔重的,比如班主任,年級組長,教兩個畢業班主課的等等,最多的拿到三萬。一些課務少的,沒什麼教學成果的,比如後勤的,非考試學科的,自然拿的少了,一萬出頭。有一位經常請假,課務少之又少的,只拿到九千多。發放完畢後,問題來了。這一部分均數以下的人紛紛串聯,聯名上書,甚至去教育局上訪。鬧得不可開交。第二個案例:今年,區裡又增發了,均數一萬九。因去年吃盡苦頭,校長決定,只按照出勤一項考核,於是,全校絕大多少都拿了均數或以上,包括後勤的的,閱覽室發發報紙的等。只有極少數請過病事假的扣除了小部分。於是天下太平。那麼,問題來了,你們覺得,這兩次的方案,哪一種更合理?


煙雨江南0237


後勤老師教學輔助人員,難道不是老師?難道部隊的炊事員不是戰士?

後勤老師只是不上課而已,是教師編制,當然要按教師的績效考核,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相信,任何一所學校,不會有以抬高教學輔助人員,後勤老師的,在目前應試為唯一的情況下,教學人員的績效待遇必須是超過後勤老師的,哪一個校長,不會無視教學成績,而任意貶低一線教師的,後勤老師的考核,比照教學老師,但工作量,工作的質量係數是打折的,至少我瞭解的學校是如此的。

有貶低教師隊伍整體的,有貶低教師中的部分人員的,這個也正常,他們總得拿個問題說事,吐口水。

但是,一部分人不懂教育,卻信口開河,以貶低為能事,這個就好笑了。教育教學是有專業性的。

筆者的結論是:關注歡迎!為了噴而噴,何患無辭?口水四濺,只是口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