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趙剛為何要將史一全槍斃?

zlyea



亮劍中,圍殲黃維兵團的時候,為了聯繫起義部隊抓緊起義,趙剛親自出面,單騎闖敵營,勸之前已經答應起義的國軍將領抓緊起義,正在趙剛勸說之際,該部隊的政工幹部史一全來了。史一全對趙剛起了疑心之後,趙剛一槍擊斃了史一全,將對方置於死地,只能馬上起義。

這樣的例子在古代也有。班超出使西域的時候,到了鄯善,鄯善國王答應依附漢朝,但是並不堅定。一開始的時候對班超很熱情,後面卻突然變得很冷淡。班超打聽之後得到消息,原來是匈奴的使者來了,鄯善王有些動搖,又想依附匈奴了。於是班超率領下屬夜襲匈奴使者營帳,將其殺死。這樣,鄯善王依附匈奴的路就被堵死了,只能死心塌地依附漢朝。

班超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當時匈奴和漢朝都在極力拉攏西域各國,有些國家依附漢朝,有些依附匈奴,有些則在兩者之間搖擺,或者同時向匈奴和漢朝兩邊稱臣,其實是對兩邊都不是死心塌地的依附。因為對當時西域的城邦小國來說,漢朝和匈奴都很強大,誰都得罪不起,但依附任何一方,都可能招來另一方的進攻,所以只能在兩邊搖擺。


淮海戰役中起義的部隊基本上都是之前馮玉祥的軍隊,有些還曾經有過當偽軍的黑歷史,比如吳化文,孫良誠,都是如此。但因為馮玉祥早已失去實權,所以西北軍一直不被待見,抗戰結束後也被分割在不同的戰區,減員了不補充,裝備丟了不補發,所以都很不滿。馮玉祥私下也主動勸一些老部下不要與人民為敵,不要打內戰。到淮海戰役前,馮玉祥已經去世,他的夫人李德全曾公開廣播講話,呼籲原西北軍將領早日棄暗投明。

但國軍內部對西北軍和東北軍也一直都是懷有戒心的,成見很深,時刻提防著,生怕他們在戰爭的關鍵時刻突然起義。比如王耀武在安排濟南城防的時候,就讓吳化文的整編九十六軍守備城西,而他比較信任的七十三軍等部隊守備城東,就是因為怕吳化文突然起義,導致全線崩潰。邱清泉兵團下屬的十二軍,是東北軍出身的雜牌軍,邱清泉就一直對這個軍不信任,不讓他們承擔重要任務。

第五軍下屬的四十六師原來也是雜牌軍,淮海戰役前有一次第五軍的軍長和師長們一起看戲,中間四十六師師長黃宗顏突然起身離席,軍長熊笑三就對另外兩個師長說,他要行動了,你們要準備消滅他。結果過了一會兒黃宗顏又回來了,其實他只是出去上廁所而已。但之後不久,黃宗顏也識趣的主動請辭,熊笑三和邱清泉將四十六師的各級軍官全部換了一邊,才信任了。


但即便如此,在圍殲黃百韜兵團的時候,本來擔任徐州城防任務的馮治安兵團的張克俠何基灃突然起義,打亂了劉峙原來的計劃,不得不臨時抽調原本駐防宿縣的孫元良兵團北上徐州,為後來解放軍切斷蚌埠到徐州的鐵路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圍殲黃維兵團的時候,廖運周師突然起義,導致八十五軍陣地被突破,整個兵團的士氣也大受影響。

因為這些將領和部隊不受待見,所以他們對中央軍很不滿意,對國軍統帥部總拿他們當炮灰也很反感,其中一些人私下就和解放軍有了接觸,同意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起義。但是他們答應了之後也並不堅定,因為他們也不確定解放軍能夠贏得內戰,生怕又像當初投降日軍一樣,後來又要再投降回去,下場就更慘了。

因此,大多數西北軍和東北軍將領一方面是答應起義,另一方面也是抱著觀望的態度。因此,在淮海戰役關鍵時刻,都需要有些事情推動一下,才能迫使他們及時起義。比如吳化文早就答應起義,但是卻始終沒有下決心。甚至在解放軍已經開始進攻濟南的時候,吳化文還在防守,不肯下決心投降。一直到解放軍已經開始攻城,並且給出明確的最後期限後,他看到國軍大勢已去,再不投降就會被消滅,才終於下決心起義。


蕭武


2005年9月,我經歷了第一次職業挫折,從東北遠赴廣州,尋找新的希望!蝸居在廣州火車站後面的小旅店裡,看完了《亮劍》,給了我極大的勇氣。《亮劍》之於我,是精神的洗禮,更是難忘的過往!

14年彈指揮間,劇中的人物卻愈發清晰。


趙剛在劇中,是個與眾不同的人。李雲龍曾說,他和趙剛搭檔併成為生死之交,是知識份子和工農的結合,在我看來,趙剛自身卻是勇氣和信仰的結合體。

從學生運動領袖到百戰沙場的將軍,最終洗盡身上的硝煙,投身新中國建設的洪流,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但他又不是一個不知道變通的書呆子,李雲龍膽大妄為,擅自點兵出去搶劫鬼子,他先是抗拒並彙報,但一旦得知這是迫不得已,他就能靈活面對;李雲龍愛喝酒說髒話,他就以喝酒為切入點,偶爾再冒兩句髒話去融合對方;李雲龍對知識份子有偏見,他就在戰場上用精準的槍法去折服對方。這一切都證明,趙剛是個難得的勇猛和靈活集於一身的儒將!



但趙剛也有不肯變通之處,那就是他的信仰。勝利了,有人忘乎所以有人背叛了初心,他寧折不彎也要直抒己見,最後為了信仰殉葬,死得其所。

這就是趙剛,可謂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正為我輩讀書人的楷模!

至於槍殺史一全,不過是應有之義而已!試想以趙剛這樣的英雄人物,面臨起義能否成功的關鍵時刻,豈能不當機立斷,除掉禍患!

壯哉趙剛!


李飛叨


電視劇《亮劍》中,政委趙剛三次驚豔亮槍,三次斬獲人頭。

第一次,李家坡之戰,三次中距離射擊,三次斃敵,咱老李不得不刮目相看。

第二次,五百米遠距離狙擊日軍迫擊炮手,一槍爆頭,咱老李一個月沒喝酒,但對趙剛佩服的五體投地。

第三次,也就是題目中的這一次。

與前兩次中遠距離秀槍法的表現不同,這一次近距離射擊(室內,射程以釐米計,掏出手槍背後襲擊)體現的是趙剛優秀的決斷能力和心理素質。

那是在淮海戰役的戰場上,趙剛擔負的任務是籌劃、配合國軍廖運周部起義。

廖運周本身在大革命期間加入過共產黨,後來奉命潛伏在國軍陣營內,與上級採取單線聯繫方式,為共產黨隊伍提供了多次重要情報。

解放戰爭打響後,廖運周多次要求起義反正,但都沒有遇到合適的機會,鑑於廖運周在國軍隊伍裡擔任高級軍官職務(110師師長),上級指示他,要等待最合適的時機,爭取在軍事上、政治上都能起到最大化的作用。

淮海戰役中,解放軍把黃維兵團關進了口袋陣,黃維從下屬兵團中挑了四個主力師實施突圍,廖運周的110師被“幸運”選中,擔綱突圍任務。

廖運周及時把情報傳遞給了上級,上級意識到,這一次就是等待了很久的起義最佳時機,便派出人員與廖運周聯繫磋商起義進程。

亮劍中的趙剛就是被解放軍派去執行這個任務的關鍵人物,按照電視劇交代,趙剛與110師副師長“陸少遊”還是老同學。

趙剛與廖運周等人正在110師部緊鑼密鼓的籌劃之際,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造訪師部,他是黃維兵團督戰部主任史一全,本人有軍統背景。

史一全先問,為什麼110師正在準備和分發乾糧和彈藥?

廖運週迴答:110師正在準備突圍,此乃例行公事。

這時候的趙政委來不及退避,只好站在主角們身後鎮定觀察,他身穿國軍制服、配少將軍銜,試圖不顯山露水,能轉身就轉身,能低頭就低頭。

但史一全在回身之際,注意到了趙剛的存在,突然發問:這位是......?

趙剛保持鎮靜,並未搭茬,他知道,這時候搭話的不應該是他,果然陸少遊打起幌子:他是十八軍的趙副師長。

十八軍是胡璉手下赫赫有名的骨幹部隊,此役之前,對陣時幾乎保持不敗戰績。

史一全馬上表示十八軍裡的少將級軍官我都認識啊,哪兒出來這麼一人?

趙剛仍然鎮定,回答說自己是從四十軍剛調任的。

為了避免雙方的尬聊,廖運周只好拍桌子解圍,這位趙將軍是我的客人!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趙剛心裡也明白,這位史一全已經懷疑上他了,心裡已動了殺機。

史一全見勢不妙,訕訕的告退。

趙剛哪裡容得史一全走出大門,掏出手槍從背後來了一槍,史一全應聲倒地,隱患拔除。

110師起義立時進行,“突破”瞭解放軍防線,進入解放軍陣地後,其炮兵部隊當天反戈相向,向包圍圈中的黃維兵團開火。

淮海戰場上,110師五千餘人的起義,對包圍圈中的國民黨軍隊的心理作用影響巨大。


歷來現實


趙剛槍殺史一全的背景是廖運周的110師在淮海戰役中起義。因此,要說清趙剛槍殺史一全的事,就要先講講廖運周師長的事。

隸屬黃維兵團的110師師長廖運周是我黨老黨員,資格比趙剛都老!他是我黨在國軍眼皮底下安插的重量級臥底!

廖運周師長是1926年進入黃埔第五期,在1927年就加入過中國共產黨了。而這一年,趙剛應該只是個(小)學生。趙剛以大學生身份參加一二九運動,已經是 1935年的事了。所以,在廖運周師長面前,趙剛絕對是個晚輩。

廖運周師長加入我黨以後,為了保密,他只與中共北方局組織部長朱瑞單線聯繫。廖運週一直在國民黨方面是一個"黨國忠臣"的形象,其實,一直都是我黨的人。廖運周每到一地,就會和北方局或者地方黨組織取得聯繫,為我黨提供情報。

抗戰時期,為了民族大義,廖運周師長一直以國民黨身份率部參加抗戰。等到蔣介石發動內戰時,廖運周師長曾多次請示黨組織,讓他回到我軍部隊中,正面和反動派衝鋒對陣。

1946年,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派廖運周的入黨介紹人靖任秋,和110師師長廖運周取得聯繫,計劃在豫北舉行起義。當時,廖運周把起義工作組都已經組建好了。可惜,110師突然接到蔣介石調往山東的命令,起義中止。

1947年2月,廖運周直接受鄧小平的指示,把組織關係轉移到了中共華東局

1947年夏,根據華東局批准,廖運周在110師組織了地下黨委,廖運周擔任黨委書記。此時,他領導下的110師連地下黨支部都有,整個師就是"穿著國軍軍服的解放軍部隊"!廖運周組建的地下黨為就是負責起義的,劉浩以副書記身份負責組織在山東起義!

此時,陳毅對廖運周做出新的指示,讓他繼續做好情報工作,情報工作更重要。於是,廖運周暫不作起義的打算。此後,110師的副官處、師直屬諜報隊和電臺的重要職位都是由我黨地下黨員擔任!從此以後,國民黨軍兵團和集團軍一級的的調動,都被我黨完全掌握。(想想都恐怖!)

1947年秋,廖運周領導的地下黨支部又轉到中原軍區,開始儘早起義。在淮海戰役前幾個月,廖運周甚至還在漢口召開了“黨支部擴大會議”,部署起義事務。想想都搞笑,軍統和中統都是飯桶啊。

1948年11月,廖運周所在的黃維兵團被困在雙堆集地區。黃維準備挑出4個師打頭陣,突圍出去!廖運周師長為了替黃維“分憂”,主動提出打頭陣!黃維非常感動,給了廖運周很多槍炮,以示表彰和支援。

廖運周提前聯繫好對面的我中原解放軍的第六縱隊,放個口子讓他們先過去。110師5500餘人,胳膊上都紮了白毛巾,作為記號。全師按照預定的路線,只用了兩個小時,全部通過了解放軍的前線陣地。

有意思的是,廖師長還不斷地向黃維彙報“突圍進展順利”。等110師全部通過以後,第六縱隊重新合圍黃維兵團,痛擊尾隨在後的國軍。同時,廖運周的110師也調轉炮口,用黃維剛給的大炮,猛轟黃維兵團!

淮海戰役後,國軍110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第十四軍第四十二師,廖運周仍擔任師長。

廖運周的110師就是我黨的部隊,地下黨支部都有,師部機關都是地下黨員。說句玩笑話,起義前夕,在110師,要是黃維敢自己來,趙剛都敢趁機把他也綁了!

史一全太高估軍統的能力了,他還以為所有部隊都在軍統的掌握之中。他沒想到,110師竟然是我黨的部隊,地下黨支部組織都很健全。他孤身一人來質問廖運周師長,那就是送死來了!

此時,趙剛很有底氣!史一全要是發現破綻,趙剛肯定不會放他走的。果然,趙剛發現史一全態度轉變的太快,跟廖運周師長爭執兩句就笑臉賠罪。很明顯,史一全發現廖運周和趙剛有問題,想趕緊溜走。

一個師的駐地很大,又是在打仗,趙剛這一槍也不會被周邊其他部隊發現異常。同時,留著史一全也沒用,他只是軍統的小官。所以,趙剛果斷開槍!

這場戲,也算是給趙剛這個人物“增光添彩”了。其實,本次起義最大的功勞是廖運周師長的。歷史上,廖運周起義的時候,也沒有“趙剛這場戲”。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在電視劇《亮劍》中,如果論起精度射,趙剛可稱第一。他有著狙擊手的潛質。

在整部劇中,趙剛一共三次出槍,槍槍致命,但是最精彩的卻是幹掉史一全的那一槍,那一槍近身射擊,毫無難度,卻更考驗人的臨場決斷能力。

趙剛第一次出槍,是獨立團攻堅李家坡之戰,總共射擊兩次。獨立團衝鋒之際,鬼子的重機槍不斷掃射,獨立團衝鋒受挫!趙剛屏息凝氣,果斷擊發,連續幹掉鬼子兩個機槍手,掃平了衝鋒的道路。也因此讓李雲龍對他刮目相看。

趙剛第二次出槍,是在獨立團突圍之時,部隊堅守辛莊,鬼子的炮兵正在構築陣地,趙剛與李雲龍打賭,最終在500米的距離上,一槍幹掉了鬼子的炮兵。

用這樣老舊的槍支成功狙掉敵人,若單論槍法之精準,整個晉西北無出其右者!

但是,趙剛真正讓人佩服的,卻是他第三次出槍。

在淮海戰役進入最殘酷、最膠著的階段,趙剛奉命潛入敵陣地,與老同學陳少遊商量起義事宜。在此督戰的軍統史一全感覺風聲不對,前來質問,結果被趙剛一槍斃命!

這一槍沒有任何難度,雙方的距離也就三五米,但是這一槍的分量,卻是極重!

第一,史一全作為軍統特務,心計深沉而多疑,他疑心既起,若安然離開,只怕起義的事要泡湯,還會有覆滅的危險!這一槍把危險消滅在了萌芽狀態。

第二,一槍幹掉史一全,讓該師再無退路,死心塌地地投誠起義。

第三,幹掉史一全,不僅保全了老同學,也保全了趙剛自己。

說時遲,那時快!師部的一場勾心鬥角,兇險之處不亞於刀兵相見的戰場。情勢危急,此時冷靜的頭腦、正確的判斷、果斷地處置才是最重要,在最短時間內作出最佳的選擇,相比單純地狙擊敵人,難度更大!

這一槍擊出之後,趙剛已經進入了另外一個層次!

雖然趙剛槍法出眾,但是趙剛最讓人欣賞的,卻不是他的槍法!

至於史一全,龍套耳,不足道也!


脂肪故事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地下黨員廖運周率領黃維兵團第85軍第110師戰場起義,雖然只帶出來師部和兩個團5000餘人(另外一個團被留在了兵團部作預備隊),似乎不至於讓12萬人馬的第12兵團傷筋動骨,但這次起義嚴重挫傷了司令官黃維的突圍信心,對其心理打擊非常巨大。



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在整個戰役期間始終糊里糊塗,唯獨在這件事上評價非常清醒準確:“第110師師長廖運周PB,是加速黃維兵團失敗之關鍵”,《亮劍》在這一情節中借鑑了廖師起義的真實歷史。

從表面上看,趙剛必殺戰地督戰官史一全少將的原因是對方已然生疑,如果不果斷擊斃則後患無窮,實際上更深一層的原因是廖師長在慌亂中應對失誤露出破綻,從而讓史一全發覺情況有異。就這一點來說,趙剛也是有責任的,“應急預案”做的不好,如果槍聲驚動了第85軍軍部或第12兵團部,恐怕會引來更大的麻煩,將直接影響起義的順利進行。



完全可以說,《亮劍》的每一個典故和每一次戰鬥都是有軍事原型的,在此之上進行的加工創作,我們則可以借評《亮劍》來探討軍史問題。在這個故事中有兩點是不符合歷史的,其一是解放軍不會派遣縱隊政治部主任級別的高級將領前往敵營,因為此時黃維兵團被包圍在雙堆集附近不大的區域裡,兵團司令部、各軍部、各師部之間距離非常之近,有的就在相臨的兩個村子,類似於趙剛這樣重量級的人物出現極易引起敵人注意,既風險過大又容易暴露。

事實上,首先是廖運周向解放軍陣地派出了秘密黨員、師偵察連副連長楊振海前往聯絡,收到消息的中原野戰軍(不是華野)第6縱隊司令員杜義德,則命令作戰參謀武英與楊振海一起返回110師師部,安排溝通起義細節,一個參謀不顯山不露水,隨便化裝成一個低級軍官就好。



《亮劍》中趙剛卻明晃晃掛上了少將軍銜,實在過於醒目,尤其是史一全詢問陌生面孔的身份時,廖師長居然脫口而出是第18軍的“趙副師長”,這與自我暴露乾脆沒什麼區別。第18軍是哪支部隊?那是陳誠“土木系”的起家老本,第12兵團的骨幹部隊,嫡系中的嫡系,師級以上軍官通通是黃埔前六期或陸軍大學畢業的,在國民黨軍界個個路人皆知,臨時編出來的人物如何瞞得住?

第二個問題出在史一全的身份上,1948年早已經沒有了“軍統”的字號,代之以“國防部保密局”,這點小毛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密局可以監控軍隊,卻沒有干涉作戰或者“戰地督軍”的權力,也是蔣介石不會允許的。在解放戰爭期間,負責進行戰地監督的其實是蔣介石親自選派的一批嫡系將領,來頭是“總統府參軍處”,它是由之前的“委員長侍從室”改制的,權力極大。



比如黃埔一期生、原獨立95師師長羅奇,就出任“戰地視察組第四組組長”,專司督軍華北與東北的戰事,塔山戰役結束後羅奇一個“作戰不力”的報告,第54軍軍長闕漢騫差點被蔣介石槍斃了,正因為戰地督察是代表老蔣督戰,所以相當的跋扈,羅奇當時人稱“羅千歲”。

這幫傢伙無論是作戰經驗還是軍旅之事,都非常的嫻熟老練,說句不好聽的,如果真的有戰地督察進了110師的師部,廖運周的起義非流產了不可。所幸這批將領通常只配備到兵團一級,最多到所屬各軍部逛逛,基本不會巡視到師部,否則廖運周麻煩大了。因此,既然《亮劍》編劇安排史一全舞舞扎扎來了,那趙剛就必須幹掉他,要不然一準露餡,趙政委那槍法可不是蓋的。



第110師帶頭突圍是黃維親自批准的,黃司令官感動於廖運周的“自告奮勇”,將其大大的誇獎了一番,並且表示兵團重武器隨便挑,結果廖運周帶走了第12兵團一半的重炮,讓書呆子司令苦不堪言。

既然是公開批准的作戰行動,第一不會有什麼“督戰官”史一全前來無端干涉;第二部隊分發彈藥和乾糧也合乎情理,斷不會引起敵人懷疑,《亮劍》這個橋段對軍史的帶入,頗有生搬硬套之嫌。



少將督戰官史一全不帶副官也沒有衛兵,孤身一人硬闖師部,怎麼看怎麼像給趙剛來當靶子練手的。

戰鬥打響後,在第110師後面跟進的正是第18軍第118師,解放軍在陣地之間讓開口子,一俟臂纏白毛巾的廖師全部通過,立即封閉缺口全線開火,118師被打得暈頭轉向,拼命呼叫廖運周詢問情況,前邊直接關閉了電臺,起義成功。


度度狼gg


史一全當時已經對趙剛的身份和110師不正常的舉動起了疑心,為了防止出現變故,確保了110師的順利起義,同時也保全了自己和廖師長的身份不會洩露,所以趙剛果斷幹掉了他,確保萬無一失。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節節敗退,尤其是到了後期,國民黨軍官率部隊起義、投誠的事也是屢見不鮮,蔣介石為了防止部隊發生兵變,派軍統特務組成督戰隊,對各個部隊進行巡察。

趙剛和廖師長正在商議起義計劃,兵團督戰史一全突然駕臨,一上來就質問廖師長110師各團分發乾糧彈藥是怎麼回事?一定是得到了消息,來抓現行的。說明已經他已經起了疑心。

然後又質問趙剛的身份,“趙將軍是您的客人,我看電話就不打了,請便請便”,更加證明了他的推斷,也就是說,對於110師起義投誠的事,史一全已經知道的八九不離十了。如果消息一旦洩露出去,不但會影響這次的起義計劃,而且趙剛和廖師長也會身處險境。

所以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史一全必須死。同時,此舉也讓那些還在觀望的國民黨軍官徹底沒有了退路,只能跟著起義。

不得不說,趙剛冷靜沉著,果斷剛毅的性格,在這一刻演繹的淋漓盡致!


一術影視


說到這件事,我先把場景給大家還原一下:


場景還原如下;

衛兵:兵團督戰史長官到

史一全:廖師長,怎麼你們各個團都在趕做乾糧,軍需也在分發彈藥,怎麼回事?

廖師長:史主任,這也值得大驚小怪?我師行將作為軍團先鋒,領銜突圍,備份點乾糧彈藥,難道不應該?

史一全:呵--那也應該先通報我,我奉徐州剿總之名在此督軍,你們理應事先通報。

(趙剛轉過身去)

史一全:(看到趙剛有點面生)嗯?這位是?

趙政委:。。。 。。。

陸少遊:哦,這位是十八軍的趙(將)副師長。

史一全:不對吧?十八軍少將銜的軍官史某全都認識,從來聽說過有姓趙的副師長。

趙政委:鄙人剛由四十軍調任,史長官不可能認識。

史一全:那你在這兒幹什麼!

啪!(廖師長一拍桌子)

廖師長(大怒):你史一全太放肆了!趙將軍是我情的客人,你想調查,現在就去給胡鏈長官打電話!我警告你,你們軍統不要欺人太甚!

史一全:廖將軍不要發怒,我也是職責所繫,那既然趙將軍是您的客人,我看 電話就不用打了,請便,請便。

(史一全慢慢回身準備要走)

啪!(趙剛拔出手槍,對準史一全後背就是一槍)

仔細揣摩上面的對話,我們就能找到趙剛殺死他的原因,首先,起義事關重大,決不能出任何紕漏,否則全軍都會處於危險之中。史一全進來沒多久就詢問趙剛的身份,明顯是已經起了疑心。為了防止生變,趙剛果斷幹掉他算是最正確的處理辦法。


八鵝探長


趙剛當機立斷槍斃了史一全,可謂是十分瀟灑,但是卻掩蓋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趙剛被史一全發現了,這次行動暴露了。

趙剛是一個合格的政委,卻不是一個合格的特情

趙剛作為一個主要人物,是獨立團的核心人物,從政委的角度出發,趙剛的組織能力還是宣傳能力還是合格的,獨立團除了軍事之外的工作趙剛做得都不錯,比如獨立團總部在趙家峪被山本特工隊偷襲後,李雲龍將獨立團集合,獨立團一下就發展到了上萬人,雖然這個時候政委趙剛已經負傷,但是這裡面跟趙剛的功勞也是分不開的,部隊的組織宣傳發展都是政委的活。

但是趙剛卻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特情,在情報工作上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一點與其從大學生直接擔當政委有關,就是基層工作經驗不足,趙剛是燕京大學畢業,組織策劃一二九運動,可以說是高學歷高資歷高起點的人物。

之所以會發生趙家峪被偷襲事件,也是因為保衛科幹事朱子明的叛變,要知道朱子明就是趙剛的管轄人物,朱子明叛變趙剛竟然沒能察覺,肅清組織內部的特務工作做得就不合格。

所以,趙剛的特情工作能力一般。

趙剛策劃110師起義,實際上是一個很簡單的工作

趙剛要策劃的這個110師起義按照《亮劍》中的說法是,趙剛有一個燕大的叫作陳少遊的同學在第110師擔任副師長,而正師長廖運周是我黨潛伏在國軍的人員,是一個資格很老的潛伏人員,而且已經做到了師長,其實早在抗戰勝利後廖運周就要起義,但是沒有進行,中央領導的意思是在最有利的時機,起最大的作用。

趙剛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到110師擔任聯絡人,親自傳達起義方案,說白了,趙剛在這次行動中就是幹傳信的工作。

史一全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趙剛要殺他?

從史一全和110師的對話可以看出,史一全是軍統中的人物,儘管解放戰爭初期戴笠就死了,軍統被改組為保密局,但是在國軍中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這個史一全在110師就是一個監督的職務,可以直接闖到師部,說明還是很有力度的。

但是趙剛為什麼要殺他呢,因為他察覺到趙剛的身份,趙剛不得不殺他,趙剛穿的是少將的軍服,史一全一眼就看出來了,因為110師的少將他不可能不知道,在史一全問了兩句話之後就找到破綻,這個時候趙剛說了一句“史長官”,實際上趙剛忘了自己的身份,趙剛穿著少將服,而史一全就是軍情人員,戴笠生前也就是一個少將,戴笠的手下也就是個校官,你一個少將跟校官說長官,不是降低身價,那是虛了,隨即趙剛也意識到這個錯誤,只能把史一全殺了,如果史一全離開這個屋子,那麼整個起義都會失敗。

史一全也是有點大義,自己明明發現110師不對勁,竟然孤身前往,這個史一全要是留個外線放風的,估計110師的起義也是報廢。


史論縱橫


趙剛如果不殺史一全,110師戰場起義的事就會受到影響。



趙剛奉命前往策反110師,商討戰場起義的事,此時正是淮海戰役關鍵時刻,中原野戰軍包圍了黃維兵團,華野剛剛殲滅邱清泉兵團,包圍了杜聿明集團的三個兵團。中野包圍的黃維兵團是全副美械部隊,按照楚雲飛的話說,那是鋼鐵包裹起來的部隊,由於裝備好,黃維兵團12萬人,被中野22萬人包圍,如果集中突擊一點,很有可能打破包圍圈,和杜聿明集團匯合,如果這樣,淮海戰役變數就多了,當時黃維安排4個主力師齊頭並進,對面只有中野一個縱隊,滿供一萬三千多人,而且彈藥不足,而110師就是這四個師中打頭陣的部隊,可以說110師能否起義成功,直接決定了黃維兵團的命運。



解放戰爭時期,尤其是到了中後期,國民黨軍官率部隊起義的事屢見不鮮,蔣介石為了防止部隊投誠共產黨,一方面把統軍將領的家眷控制起來,一旦將領投降,就拿家眷開刀,另一方面,就是派軍統特務組成督戰隊,到各部隊巡視,發現有投降苗頭的,就給蔣介石打小報告。趙剛和110師領導正在協商事情,此時史一全突然出現,肯定是聽到了什麼風聲,來現場抓證據的,而且史一全已經發現趙剛不是國民黨軍官,這等於說110師起義投誠的事,史一全已經知道的八九不離十,如果消息洩露出去,就前功盡棄了。所以史一全必須死,趙剛一槍斃命,可以說除掉了一個軍統的眼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