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術: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往往深藏不露,不要小瞧了

鬼谷子說過:“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識人不是為了把別人看透,然後算計人家。而是防止把人看走眼,可能會小瞧了能人,甚至錯過了貴人。

在識人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貌取人,就連孔子也出過這樣的差錯。孔子說過:“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就是他把人看走眼的兩個例子。

孔子的徒弟宰予是個能說會道的人,孔子開始覺得他是可造之材,沒想到宰予習懶成性,根本不堪大任。子羽是孔子的另外一個徒弟,因為相貌醜陋,所以孔子不喜歡他。沒想到子羽到處講學,收下三百門徒,從此賢名遠播。

所以在識人的時候,一定不要以貌取人,只重視外在,而不探究內裡。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識人術: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往往深藏不露,不要小瞧了。


識人術: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往往深藏不露,不要小瞧了

一、對所有人都非常和氣

一個人如果待人非常和善,能夠跟所有人都打成一片,不管誰向他提要求,他從來都不會拒絕,這樣的人往往很容易交到朋友。

因為大家知道,跟這種善良的人打交道,不用擔心會被欺騙。而且還可以對他們予取予求,有便宜可佔。很多人雖然跟善良的人交朋友,但是內心裡卻看不起他們。

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個人如果太老實善良,就是性格懦弱的表現。把別人的隱忍當成軟弱,把別人的退讓當成愚笨,覺得老實人是個老好人,沒有自己的原則,太過顧及別人的感受,註定自己不好受,所以就去欺負他們。

如果我們真的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一個人不可能對所有人都看順眼,但是他卻能對大家都保持和善的態度,僅僅是這份城府就很不簡單。表現向人示弱,讓別人放鬆對他的警惕,他就能為自己贏得發展的機遇,這種人往往能夠笑到最後,所以千萬別小瞧了他們。


識人術: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往往深藏不露,不要小瞧了

二、在利益面前從不動心

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個人為自己謀取利益,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好日子,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無可厚非。

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私利,去做傷害別人的事情,但是屬於自己的利益,也不能隨便拱手讓人,否則自己的運氣可能會慢慢溜走。

托爾斯泰說過:“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金錢是最接近萬能的。”這句話雖然聽起來非常世俗,但是卻非常現實,有時候金錢的確能為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和麻煩。

既然金錢利益如此重要,當我們有利可圖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牢牢把握住。但是有一種人,他們卻能視金錢如糞土,這並不是他們清高,故意譁眾取寵。這種人其實所謀甚大,他們的志向不受金錢利益的束縛,這種人很難用錢來收買。面對金錢而不動心的人,他們意志堅定,往往能成大事,一定不要小瞧了。


識人術: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往往深藏不露,不要小瞧了

三、吃了虧卻從來不生氣

俗話說:“吃虧是福。”這是老祖宗傳下的處世智慧。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便宜不要佔盡,分些好處與人,這樣才不會把自己的路走絕了。如果什麼都想佔,什麼都想要,勢必會在爭取利益的時候,讓別人無路可走。

一旦得罪了別人,自己就會麻煩纏身,是非紛擾不斷,可能還會招惹莫測的禍患。所以願意吃些小虧的人,讓別人滿意了,自己才能成事,這才是做人的境界和格局,福氣才會不請自來。

俗話說:“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古往今來,其實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韓信能屈能伸,忍受了胯下之辱,日後才能封侯拜將。司馬遷忍受了酷刑折磨,才奮筆疾書寫成了《史記》,讓自己青史流芳。

曾國藩說過:“一個人能夠把忍讓功夫做到多大,將來的成就才能有多大。”這就是“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常人所不能成”的道理。如果我們遇到特別能隱忍的人,別以為對方很好欺負,這其實是識時務、懂進退的表現,一定不要小瞧了。


識人術: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往往深藏不露,不要小瞧了

以言辨人,自己的眼睛就會受到侷限;以貌取人,自己的眼睛就會受到矇蔽。唯有以心鑑人,通過別人的言行,去判斷他內心的想法,看透他背後的動機,這樣才能看人一看一個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