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樣子,但要有心法和做法……


《梁注莊子》好文再推第190篇



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黃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農之言。彼將內求於己而不得,不得則惑,人惑則死。且女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遊之壇陸,浮之江湖,食之鰍鰷,隨行列而止,逶迤而處。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譊為乎!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故先聖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於實,義設於適,是之謂條達而福持。”



01


品鑑一個人的三個維度


上一篇講到孔子對於顏淵(也就是顏回)要去齊國的事情,表達了他對於每一個人做什麼事情如果不匹配自己個性會產生什麼後果的擔憂。


比如說讓一隻鳥聽人唱的歌,不管唱什麼樣的歌,不管是誰的歌,它都會潛入水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那不是它所能夠接受的頻率。


“物任其性”,每一個人,每一樣東西,都應該成長出屬於它自己的性格,去做適合它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的事情,否則對做事的人和被做的事而言,可能都是悲劇。


前兩天我看了《羅曼蒂克消亡史》。我在電影院看見這個名字的時候,壓根兒沒想進去看。那麼豔俗的一個名字,還“羅曼蒂克”,後來才發現這完全是我內心的庸俗所導致的。


其實這是一部非常深刻,也非常細膩的電影,一點兒也不“羅曼蒂克”。因為它講的是“消亡”。裡面大概有當年杜月笙的故事,也有黃金龍的故事,還有其他的一些黑幫大佬的故事——未來的黑幫大佬、大佬的女人、大佬的兄弟……還有侵華戰爭的故事。


在這個大背景下,我想如果你是一個心懷慈悲,很容易感受到別人痛的人,也許你真的不適合做黑幫大佬。


電影裡面有一場在餐廳裡的槍戰之後,黑幫大佬站起來轉身離開,小弟衝上去拿身體擋住子彈。看到這裡,你就會明白,如果沒有那種淡定,也沒有那種在所有混亂當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魄力,沒有對節奏的控場力的話,真的是做不了大佬。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能夠極致地凸現出人性。我在這部電影裡面看到了每一種角色都和其所對應的人的性格有關。


品鑑一個人,基本上可以從三個維度展開:


第一個維度是性格。


這個人的性格是急的,還是緩的;是傾向於外向型表達的,還是傾向於隱藏自己內心想法的。這是品鑑一個人,或者瞭解一個人的第一個維度。


第二個維度是能力。


這個人適合做細緻的工作,還是適合做創業的工作,或者是創意的工作。


大致來說,在公司裡面如果一開始只有兩個人:一個人主外,一個人主內。主內的人更要注意規則、流程、風控等等;主外的人更要注意商業機會的捕捉,廣結善緣、廣種福田。這就是能力。


第三個是他的動機。


我以前說過,大致上來說有三種動機:一種叫作“官人動機”,一種叫作“商人動機”,一種叫作“文人動機”。


有官人動機的人不一定要掙很多錢,但這種人的所有行為都指向他要成就一番對別人有影響力的事業,他要建立在人群當中的影響力。


無論這種影響力是以權力的形式,還是以魅力的形式;無論是以善的形式,還是以惡的形式,他都可以為此放棄部分利益,尤其是短期利益。我們發現在人群當中總有一些具有領導力的人,他們就是那一種善於放棄利益,善於把利益分享給別人的人。


有商人動機的人會如何做呢?商人動機的背後是如何把價值最大化,透過重組與拆分,通過信息不對稱的交易來完成手上價值的最大化。對他們而言,賺錢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證明自己的智商。


第三個動機我們稱之為文人動機,也可以稱之為廣義的情人動機。這種人做事情、說話,隱隱地有一個對於世界的判斷:為了理想、為了美、為了愛,可以放棄權利,甚至可以短期地放棄財富。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純粹的,大部分人的動機是三者的混合。


總結一下,一個人瞭解自己要從這三個維度去看:性格、能力、動機。你根據這三個維度往下再進行細分,大概就能看到一個人應該做什麼,適合做什麼。


其實,我講的都是莊子《至樂》篇裡面講的“物盡其性,人盡其才”。莊子就是用這一段話來表達一種意思——快樂來自於每一個事物都恰好做了它本來做的事情。


02


重組世界觀,就可能發展出一種新的能力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和你內在的天分、本性不完全一致,該怎麼辦?坦白說這可能是所有人的煩惱。我們稱之為“不當位”——不在那個位置上。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

植物只能長在那裡,通過歷代的進化長出它現在的樣子。一個蘋果之所以長成圓形,是因為它需要更大的面積去感受到陽光,至少要超過一百八十度。


而一塊姜就不需要長成圓形,因為它在土地裡面,土壤裡有合適的養分就可以生長。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坨同樣的姜,因為它在土地裡面的生長很不規則,這是植物的打法。


動物的打法呢?動物可以遊離,要不然就是跑,爭取不被別的動物抓到,要不然就是爭取能把別的動物吃了。


但是人不一樣,人之所以為人,是他在某種程度上跟植物和動物有點兒不同。


比如說,人可以挪個窩兒。如果你認為現在的角色不適合自己,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婚姻生活狀態不適合自己,你完全可以換個位子。


到老的時候,就不至於為自己年輕時候可以做出改變卻沒有改變而感到後悔。


但是人還有一種隱藏的能力,那就是重組你的世界觀,重新發展出一套在現在的要求下你可以勝任的能力。


也許你不會相信,小梁年輕的時候還有點兒結巴。進了北京廣播學院後,晚上宿舍聊天時,我是插不上嘴的,每天只能說一句話:“不早了,同學們請睡吧。”


後來我去了一個當年預算不太夠的電視臺,剪輯一分鐘的片斷(從拍攝到製作,再到上字幕)大概需要花三千塊錢。但是找一個主持人來,說上一個小時只要一千塊錢就可以了。


所以那個電視臺就大量啟用那些坐在那兒什麼都沒有就能幹說的主持人。我很不幸,或者很有幸,正好在那個時代加入了電視臺。


他們常常說:“喏,這就半個小時,你自己隨便說點兒什麼吧。”剛開始的時候,一段十五秒的串詞把攝影師錄得吐血,口吐白沫,四肢抽筋,從下午四點錄到晚上九點。


後來念著念著,我在自己身上發現了奇蹟——你只要給我兩個關鍵詞,我能說一個小時不帶重樣的。而且我發現絕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做到。


03


我們可以讓自己合成一個全新的自己


所以,當我們看到“物盡其用”的時候,還要看到另外四個字——“人是活的”。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方法,可以從內在價值觀的訓練、冥想的提升、知識結構的改變、甚至情緒模式的反覆訓練,讓我們通過不長的時間把自己打造成另外一個人,連樣子都能變,不需要打玻尿酸都可以。


我看見我自己的臉,過去五年胖了又瘦,不是清秀,起碼是略顯清瘦,後來又胖回去了。頭髮長了又短,眼袋忽大,忽更大,偶爾略小。這些其實都是可以稍作調整的。


所以當我們在讀《莊子》這段內容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它照進了我內在的世界觀。讀書不是為了要讀它,而是為了要讀它背後的人去照見自己。


我在讀這一段,講到鳥應該按照鳥的方式活的時候,我想到的是人可以按照人的方式活。


人應該有更強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人可以強大到改變自己的情緒和意志的地步。


很多修行人,真的能慢慢地修行到目光很平靜,說話很平和,安住當下。其實那隻不過是一種習慣,用一種安靜的習慣替代以前浮躁的習慣。一切修行都是行為療法。


說到睡覺這件事情,我現在基本上已經確定了的最好的治療失眠的方法,那就是早起——是早起而不是早睡。因為早睡很難做到,你睡下也未必能睡著。


早醒後前幾天很難受,但只要堅持每天都在七點鐘起床,很多人在晚上九十點鐘就困了。如果一個人能夠在九點鐘入睡的話,三點鐘突然醒過來也沒有問題。這個睡眠時間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足夠了。古代很多道家和佛家的人,就是早上三點鐘起床,精滿神旺,吃的也少。


我們可以尊重每一個生物的自然天性,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人是這些物種當中比較獨特的一種,這也是作為人這個物種的天性之一。


人可以藉由自己的想象,藉由自己行為的改變,藉由自己所生存地方的改變,去讓自己和合成為一個新的人。


過去的我們是過往、記憶、情緒、價值觀、習慣的總合。未來的我們也可以透過創造新的記憶、情緒、價值觀和習慣來重塑一個全新的自我,這就是人的“性”。


當我們看到每一個人的“性”有所不同的時候,一定要看到人作為一個物種在地球上的獨特性。


人可以藉由自己主觀的意願改變自己的狀態,而且在自己這一代裡就可以完成,不像其他動物需要活很多代才能夠基因突變。


你想成為什麼樣子呢?

為了那個自己

你做出的

最長久的堅持是什麼呢?

(轉載聲明:文章轉載於自在睡覺,作者梁冬。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本號轉載部分文章、圖片可能未能事先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無法查證真實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留言聯繫我們。經核實後,我們會及時刪除或註明原作者及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