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話創世紀:帶你瞭解日本大和民族,為何崇拜強者,歧視弱者

自人類誕生以來,在同大自然抗爭、臣服、和諧等一系列過程中,我們的先民有感於萬物有靈的說法,從而出現了原始的對自然神靈的崇拜,然後進一步發展成了原始宗教。

可以說,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在剛剛出現的時候,都擺脫不了對於自然的畏懼與崇拜,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敬畏之心,在文化長期發展傳播的過程下,也逐漸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帶有本民族色彩的神話傳說。

根據中國神話學家袁珂教授的研究來看,一個民族的神話,尤其是創世神話的內容,往往蘊含著這一民族的種種特性。比如在中國的神話中,並沒有絕對崇高的神祇,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信仰是祖先崇拜,而並非如西方那般信仰上帝,而所謂祖先崇拜,進一步便可解釋為對英雄的崇拜,而我們所崇拜的英雄,往往是類似於大禹治水這般為大眾謀福利的英雄。

日本神話創世紀:帶你瞭解日本大和民族,為何崇拜強者,歧視弱者

中國神話學家袁珂教授

此外,同樣是有關洪水的神話傳說,西方人面對洪水的時候,採取的是建造諾亞方舟,是一種逃避災難的方式。而華夏先民在面對肆意氾濫的洪水之時,卻出現了諸如鯀、禹的治水先鋒,尤其是禹上位後,汲取了父親鯀治水的經驗與教訓,藉助應龍的力量,以其尾劃分山川,將氾濫的河水引入大海,從而開創治水工程中“欲堵先疏”的戰略方案。而這種敢於同大自然做抗爭的神話傳說,也同樣反映了華夏民族堅韌不拔,生生不息的強大民族精神。

由此可見,研究神話傳說,對於探討一個民族特性形成的原因,也有著輔助作用。那麼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即我們所熟知的大和民族,其民族特性又是怎樣的呢?要知道,曾經寫作《菊與刀》的美國學者,雖然淺顯的分析了大和民族的民族特性,即當面對強者,日本人會敬奉菊花表示尊敬,對待弱者,卻往往會選擇亮出屠刀。但包括這部書的作者本人在內,也同樣表示自己並沒能完全剖析出日本民族的全部特性。

毫不誇張的講,放眼全世界,日本的大和民族便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任何一本著作或是任何一個學者,能夠將他們本民族的全部特性徹底講清說明,包括日本人自己。

日本神話創世紀:帶你瞭解日本大和民族,為何崇拜強者,歧視弱者

那麼,如果站在袁珂教授有關民族與神話之間的關聯理論的角度之上,我們又能夠從日本的神話,尤其是創世神話中,發現日本民族怎樣的特性呢?

首先就來分析一下日本民族在對待弱者的態度上,為什麼比較冷血和無情吧。大約在大唐帝國進入開元盛世的時候,日本國內出現了一部名為《古事紀》的書,其內容便是記載了有關日本較為系統完整的創世神話。直到西元720年,原本只是用純日文記載的《古事紀》,在經由漢文翻譯之後,便成為了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日本書紀》,而這本書的內容與《古事紀》中所記載的創世神話的內容完全一致,並沒有任何修改的痕跡。

根據《日本書紀》的記載,日本創世神的誕生與《史記》記載盤古誕生的內容有極大的相似之處:

古天帝未剖,陰陽不分,混沌如雞子。薄靡而為天,重濁而為地,天先成而地後定,然後神聖生其中焉。於時天地之中生一物,狀如葦芽,便化為神,號國常立尊;次,國狹槌尊;次,豐斟渟尊。凡三神矣,乾道獨化,所以成此純男。

日本神話創世紀:帶你瞭解日本大和民族,為何崇拜強者,歧視弱者

根據書中記載,日本創世神話中最先出現的三大神尊,都為男性,即所謂的“純男”。而對男性的崇拜,最早來源於先民對力量的狂熱追求,而日本神話中的三位創世神尊都為男性,也奠基了日本這一民族對強者的天生敬畏與崇拜。但在三位創世神尊後,又陸續出現了四代神尊,且都是以成雙成對的形式出現,即:泥土煮尊——沙土煮尊;大戶之道尊——大苫邊尊;面足尊——惶根尊;伊奘諾尊——伊奘冉尊。而這七代神尊體系,也就是日本神話傳說中的“神世七代”。

“自國常立尊,迄伊奘諾尊,是謂神世七代者矣。”——《日本書紀》

而在這七代神世譜系中,最後兩位神尊,即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順帶說一句,兩人既是兄妹,也是夫妻,這一點與我國女媧伏羲的傳說相似),有一天在雲上浮橋討論下界是否有陸地之時,拿起一根長矛下探,矛尖滴落的泥沙水珠,從而凝聚成了日本島。

伊奘諾尊與伊奘冉尊立於天浮橋之上共計,曰:

底下豈無國歟?遂以天之瓊矛指下而探之,是獲滄溟,其矛鋒滴瀝之潮,凝成一島。——《日本書紀·神代記》

日本神話創世紀:帶你瞭解日本大和民族,為何崇拜強者,歧視弱者

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

興許有朋友會問,說了那麼多,和日本民族歧視弱者的民族特性有什麼關係呢?

在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創造日本島,並生下“大八州”之後,兩人為了能夠更好的管理此地,便打算生育所謂的“天下之主”。只不過,兩位神尊第一胎生下的後代蛭兒,患有先天殘疾,就這樣,兩位神尊在其誕生之後,便將他放到了用蘆葦編織成的小船上,放入大海之中,任其漂流,自生自滅。

沒錯,這段神話便是重點,蛭兒患有殘疾,卻不是被身為神尊的父母悉心照料,反倒是令其自決存亡,這便側面反映出了日本大和民族對待弱者的一種態度。要知道,日本江戶時代人口基數長年保持不變,甚至大有削減之勢,便和這段神話所反映出來的社會問題有關,因為江戶時代的人一向信奉“無用之人除之”的觀點。而這一做法,哪怕是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部分山村之中仍舊有此延續,電影《楢山節考》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種現象。

日本神話創世紀:帶你瞭解日本大和民族,為何崇拜強者,歧視弱者

電影《楢山節考》劇照

而根據部分資料顯示,日本帝國主義在對中國進行侵略的時候,對於戰爭中身負重傷的戰友,並不是發揚救死扶傷的精神,反倒是將其迅速處理掉,以避免拖累整個隊伍。由此可見,僅從這一小段有關創世神話的記載中,日本民族歧視弱者的特性便被演繹的淋漓盡致。

在蛭兒隨波逐流後,兩位神尊又陸續生下了三位子女,即長女天照大神(太陽神),長子月瀆命(月亮神)和次子素盞鳴尊(黃泉神)。至此,直至日本初代天皇神武天皇誕生之前,日本創世神話體系也就初具規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