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后劉娥臨終前不斷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麼,下令給她脫下來?

文史磚家


在兩宋319年的歷史長河中,僅出現過一個臨朝稱制的太后,她就是劉娥,宋真宗趙恆的皇后,被史書上稱之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也就是有呂后和武則天的才能,卻不像她們倆作惡多端。

這位劉娥,原本是蜀中的一名歌女,13歲時嫁給了一個叫做龔美的銀匠,後龔美帶她離開蜀地,來到了京師汴梁謀生。

在京師,龔美因生計艱難,打算將劉娥賣掉。恰好當時還是襄王的趙恆聽說蜀中女子秀美,就讓屬下去尋找,然後就找到了劉娥。

此時劉娥已做人婦,但龔美見財起意,為榮華富貴就與其合計將夫妻變成表兄妹,然後將劉娥賣進了襄王府。誰知道,趙恆對劉娥那是一見傾心,夜夜和她廝混,以至於宋太宗都忍無可忍,要求趙恆趕緊將劉娥趕出王府。

趙恆不敢違抗父皇之命,又難捨劉娥,遂將劉娥秘密安置在王府指揮使張耆家中,不時私會。



等到趙恆登基成為皇帝后,他立馬將劉娥接到宮中,開始時封為美人,後來一路升上去,最後成為四妃之一的德妃,離皇后只有一步之遙。

後來郭皇后去世,趙恆想升劉娥為皇后,但是遭到寇準為首的眾大臣反對,他們一致認為劉娥的身份實在是太低微。於是趙恆就想著等劉娥生下皇子,然後母憑子貴升為皇后。

但可惜的是,劉娥卻一直沒能生下兒子,於是劉娥就安排趙恆臨幸自己的貼身宮女李氏,後來李氏生下日後的宋仁宗,劉娥就對外宣稱是自己所生,這也就是後世所傳的狸貓換太子事件。

之後劉娥母以子貴,如願以償的登上皇后之位。當時真宗的身體不好,劉娥幫助他處理了不少的政務,逐漸掌握了大權。

等到趙恆駕崩之後,因為宋仁宗趙禎只有12歲,所以劉娥就以太后身份開始垂簾聽政,當時每到早朝時,在承明殿中,仁宗位左,劉娥位右,朝廷大小諸事皆有劉娥說了算。



第二年,宋仁宗和群臣給劉娥冊封尊號為“應元崇德仁壽慈聖皇太后”,但在冊封大典之上,劉娥卻違背祖制,沒有穿太后的服侍,而是身穿皇帝的龍袍出席大典。此後,劉娥就和宋仁宗一樣身穿皇帝龍袍,其權勢已經不下於當年的武則天。

後來,有臣子上書,請劉娥像武則天一樣臨朝,還給她敬獻了一副《武后臨朝圖》,均是暗示劉娥稱帝。但在眾大臣的反對下,劉娥最終選擇將鼓動她稱帝的奏章撕碎,擲於地上,表態說:“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在劉娥掌握朝政大權的第12年,她因感染風寒而病倒,很快生命就走到盡頭。據說,在臨死之前,劉娥幾次拉扯身上的衣服,宋仁宗詢問何意,但此時劉娥已經病重的不能開口說話,所以宋仁宗始終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等到劉娥死後,宋仁宗便哭泣著走出去詢問臣子是何緣故,參知政事薛奎就說:“這是太后覺得自己身穿天子的服飾,不好意思去見丈夫宋真宗趙恆,所以希望能夠把自己身上的龍袍脫下來。”宋仁宗聽完後恍然大悟,便下令給劉娥換上皇太后的服飾,然後入殮下葬。



那麼,劉娥真的是這個意思嗎?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劉娥死前恐怕並沒有拉扯衣服這個事情,這只是宋仁宗為換掉劉娥身上的龍袍所找的藉口,然後臣子們借坡下驢,最後大家都比較體面將這個事情給解決,這樣即維護了劉太后的尊嚴,也保衛了宋仁宗的孝義。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劉娥在去世的前一個月,還力排眾議,親自穿著龍袍,頭戴天子儀冠,帶著京城所有官員浩浩蕩蕩到北宋歷代皇帝的太廟中祭祀。

在祭祀中,劉娥宣稱自己為“應天齊聖顯公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意思就是說自己是順應上天、等同皇帝、擁有明顯功勳、品德崇高、仁慈厚愛、必定能長命百歲的皇太后。

從這層意義上說,劉娥更本就不會覺得自己穿龍袍就不好意思見宋真宗,因為人家在心裡就覺得自己等同於皇帝,所以她直接穿上龍袍來祭祀太祖、太宗和真宗。

所以,劉娥在死後被脫下龍袍,絕不是她的本意,而是宋仁宗和大臣們商議後,為維護趙氏皇族顏面而做出的掩蓋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