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輯」第二彈:今日小年,祭灶這些事你都瞭解嗎?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傳統民間祭灶的日子。傳統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在中國的傳統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傳統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新春特輯」第二彈:今日小年,祭灶這些事你都瞭解嗎?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傳統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子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新春特輯」第二彈:今日小年,祭灶這些事你都瞭解嗎?


明代時祭灶是臘月廿四,清代以後是在廿三。北京有"臘月廿三,灶王爺上天"之說。

明代時,農民印製馬形和小糟餅、黑豆、寸草等來城售賣,是為神馬準備的。祭時,全家羅拜,祝曰:"辛甘臭辣,灶君莫言"。


「新春特輯」第二彈:今日小年,祭灶這些事你都瞭解嗎?


清朝時期,祭灶的儀式又隆重了許多,在廿三深夜,院內立杆,懸掛天燈。供灶君的供品有羹湯灶飯,糖瓜糖餅,飼神馬的有香糟炒豆和清水盂。全家男子羅拜,婦女在室內為爐灶"掛袍",全家祭畢,將神像揭下,同神馬、千張元寶等一起焚之,即"灶王爺上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