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臧克家的詩《有的人》?

旁觀者2486


詩人臧克家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詩人,《有的人》是其有名的詩歌,這是一首為紀念魯迅先生而寫。其開頭就點名主旨,生命的意義在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而不在於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這是對生命價值的定義。全詩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對那些騎在人民頭頂作威作福,頤指氣使的封建官老爺,資產階級欺壓人民進行了無情的諷刺,深刻讚揚了那些為民請命的人,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的人,為了大多數人操心的人。

全文運用牛、馬、野草等通俗易懂的動植物,一方面這是魯迅先生文章中的動植物,同時這也是人民群眾所熟悉和了解的事物,十分貼近生活,貼近廣大的勞苦大眾。


荒原裡的一棵樹


(有的人)這首詩,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詩人臧克家先生在魯迅逝世十三週年所寫,整篇詩詞看似簡單,卻包含了詩人對魯迅的讚美和褒獎。魯迅是中國近代一位的愛國戰士,著名的文學家,他的筆下對黑惡勢力深惡痛絕,痛恨那些騎在人民脖子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爺。在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之際,臧克家深情的寫下了這首詩。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這句是罵那些坑害百姓的人,雖然活著,可是在人民的心中早已經死去,這是人民對他的痛恨。有的人死了,可是他還活著。這是在讚揚那些為人民謀幸福,寧可犧牲自己的人。就像魯迅這樣的人,一生都在為人民的事業而戰鬥。

詩人把那些整日作威作福,卻又想名垂千古的人,貶低的一無是處,諷刺他們的醜惡嘴臉。讚美像魯迅那樣的,人民的忠誠衛士,人民的好兒子,執筆如刀,不畏強權,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詩人借題發揮,可以說在那個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人心還不穩定,辛辣的諷刺了某些人,也歌頌了更多的好人,給壞人一個打擊,讓人心向善,居安思危。


路漫漫154617401


臧克家同志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為紀念魯迅先生而寫的短詩《有的人》,是一首膾炙人口、理深情濃的具有哲學色彩的抒情詩。五十年代初期,當它以深邃的思想,質樸的語言,開闊的意境,飽含著巨大的熱情出現在一代人的眼前時,曾激動過許多讀者的心靈。

人類社會的生活繁複多變,歷史舞臺上人物雲聚,誰好,誰劣,誰偉大,誰卑鄙,都不免在人民及人民勝利的事實面前一一被檢驗。作者正是站在這樣一個高度,為我們展示出一幅真實生活畫圖,暗示出生活的真理來。詩人以對待人民的態度如何為標準,通過兩種人、兩種世界觀的對比,抒發了對生活的真實感受。一種是以魯迅為代表的一切獻身於人民解放事業的革命者;一種是危害人民的壓迫者、剝削者。這兩種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目的,由此而決定他們對待人民具有不同的態度。前者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因此,他“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願作野草,等待地下的火燒。”他們不圖名、不為利,為了解放,為了勝利,他們無私地獻出自己的火和熱,即使毀滅生命也在所不惜。後者活著,為了過他們荒淫無恥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滿足其貪得無厭的權欲和虛名,無不“騎在人民頭上”以顯其“偉大”,無不想“把名字刻在石頭上”以求其“不朽”。“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詩人把問題集中在對“名”和“利”的不同態度上,通過鮮明的對比,進一步把兩種人迥異的生活目的全部揭示出來。

《有的人》樸實純真,意境開闊,理深情濃,精煉中肯,是一首革命的思想內容與較完美的藝術形式相統一的好詩。這首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但給人最突出的感覺,乃是典型對比的成功運用。從藝術構思到每行詩句,大比套小比,小比連環起,一比比到底,絲絲人扣地貫徹終始,實屬罕見。這種獨具匠心的藝術創新,不僅說明詩人駕馭對比技巧的嫻熟,也表現了他洋溢的才華。

作品原文及具體解析如下:

作品原文

有的人

——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有感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

1949年11月1日於北京臧克家

全詩共有七節。第一節為立論。它兀峰突起,提攜全篇。開首第一句就把一個人人關心的問題“活” 與“死"如何看待的問題擺了出來。詩人利用反邏輯的手法造成懸念,使詩句變成一塊強力磁鐵把讀者的注意力緊緊吸住。明明是活人如何說他死了?什麼人是這樣的呢?當你還來不及找出答案時,詩人頓轉筆鋒跟著為你擺出了另一種怡成對照的生活現實:“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這樣詩人就把解決懸念的契機暗示給讀者,使你不得不把思維的韁繩交給詩人,任他帶你到一個廣闊的哲理王國。但是作者是清醒的,他十分懂得詩是訴諸感情的東西,倘不勒緊韁繩,一任讀者在思辨的王國馳騁,對詩歌藝術來說,將是何等危險。如何使感情的洶湧潮水衝進哲理的國度呢?詩人一口氣將三個小節排比起來,用典型對比手法勾勒出兩個活生生的典型形象,將讀者的思維帶到對現實生活的感受上。且看“有的人”的嘴臉吧:“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這種活靈活現的刻劃,怎能不引起人們的切齒痛恨。就在這些醜類的身邊,另一個崇高巍峨的形象卻放射著奪目光彩!這種人為人民當“牛馬”,甘作“ 野草”用自己微弱的光熱去增強焚燬舊世界的衝騰烈焰。他何等令人崇敬!在這個強烈對比下,美醜好壞的結論就不言而喻了。這三小節的對比,焦點集中在“有的人”是如何對待人民的,是“因”的對比。詩的後三小節,是寫人民怎麼對待“有的人”的,可稱為“果”的對比。俗話說:”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播種愛,得到的就是尊敬和愛戴;種下恨,他必定自己遭殃。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從全詩的結構看,後六小節的因果對比,與第一小節又構成邏輯對比,既是它的具體闡發,又跟它首尾呼應,形成層層深人、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





東標公子


臧克家的這首《有的人》是為了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而作的一首詩,寫於1941年11月1日,通過兩種人簡單而又鮮明對比,使偉大的人更偉大,卑劣的人更卑劣。語言簡潔樸實,沒有高級的辭藻,通俗易懂,但他背後所揭示的社會現象卻讓每個人都深有觸。

這首詩中單數的“有的人”均指的是反動統治者,是百姓心中的“行屍走肉”,他們不為人民謀福利,只想自己享榮華,而這樣的反動統治者遲早都會被推翻;偶數的“有的人”均指的是魯迅先生以及像魯迅先生這樣的人,他們默默的為人民服務,不求回報,更不求名垂千古,但他們卻永遠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曾經多次被用在作文當中,也是我的座右銘,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呢?


看日落和鬼怪


這種詩叫扯蛋,它必須緊緊地扯緊了那一派政治,真正的詩歌無關於政治,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者耳,別把這種人臉上貼金。


石上聲


老頭看得太多了,他又是個詩人,於是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其實,詩往往是一種無奈的自我安慰的幻想。你想想看,有多少人把逝者視為還活著,戶籍、收入、床鋪、收藏的書籍和財寶…… ,不是被取消了,被扔了,就是歸於別人了。而活著的人,不管多渣,還是吃著,玩著,聚著,甚至於被人尊敬著,如果他內心有甚不安和負疚,也是像蒙了灰塵的傢俱,僱些人擦擦又幹乾淨淨了。


ASSam


有的人,如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的人,如焦裕祿:人民的好公僕!有的人,如黨的好乾部孔繁森!有的人,如兩彈元勳鄧稼先!有的人,如秦檜!有的人,如汪精衛!


沉思歷史


非常好呀!好比這次瘟疫現前,考驗所有人呀!有的人現出人行,而有的人現出獸行!


用戶一棵小小草


採用詩詞形式反映社會大眾人生百態的文體。把一個人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情懷態度,刻畫得形象真切。


浩男0406


深入研究社會百態,才能解毒富有哲理的詩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