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軍裝基本都是扣裝而不是拉鍊裝?

期待奇蹟的鴯鶓


分享專業知識,奉獻原創精品。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眾所周知,拉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早在19世紀中期,拉鍊的雛形就已經出現了,不過受技術限制,所以並未大規模普及。直到1913年,某扣件公司的總設計師森貝克在原有拉鍊的基礎上做了些改進,才有了我們現在的拉鍊。而釦子在古羅馬時期就已經應用於服飾,可謂歷史悠久。

其實拉鍊剛被髮明出來的時候,並不受到待見,不過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拉鍊的發展煥發生機。當時法國巴黎正在舉行一場飛行表演,不料一架飛機突然直線下落,機毀人亡,發生這樣的事故,讓法國高層顏面掃地,後來事故調查組發現,原來是飛行員的一個紐扣掉進了發動機,才引起事故。經過了這一次事故後,法國再也不敢在飛行員服飾中裝紐扣了,取而代之的是拉鍊,各國也紛紛效仿。所以這時候拉鍊的發展就“迎來了春天”。

特別是美國,在一戰爆發前夕,美軍認為拉鍊可以提高士兵的穿衣速度,於是他們在軍服上設置了拉鍊,此舉果然大受士兵歡迎,後來美軍的軍服都是採用拉鍊式的。然而好景不長,在戰場上,拉鍊就有些顯得不可靠,當它受到磕碰,或被鮮血浸透,就很難拉開,這也給美軍醫療兵造成了一些困難。這還不算什麼,隱蔽作戰時拉拉鍊還會發出響聲,除此之外,拉鍊壞了之後修理也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相比拉鍊的這些缺點,紐扣就比它好使的多。

如今,美軍的戰鬥服已經取消了拉鍊設計。而其他大部分國家的軍裝都是拉鍊和紐扣混合使用,當然為了追求美觀,士兵禮服多采用紐扣式。


兵說


哨兵小虎第584條回答。

軍裝是世界上最講究的實用型服裝了,所有的軍裝設計即有其時代性,又最大化了服裝對軍人的實用型。

作為一名服役12年的老兵,我們的軍裝冬季衣服多用拉鍊,而夏季衣服多用釦子!

用拉鍊的軍裝主要有:

1.冬季迷彩服上衣。


2.冬季迷彩作訓服大衣。

3.冬季常服大衣。


而這三件冬季服裝,在設計上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在拉鍊外面再設計壓扣。這樣從外面看,冬季的作訓服和常服都是壓扣。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穿脫衣特別方便,但更大的作用在於在戰術動作時,壓扣包裹拉鍊能有效的避免與地面摩擦和纏絆,而紐扣式的則經常因此釦子被磨掉或折斷,甚至被雜物纏住!

但這些冬季作訓的褲子卻都是紐扣式的,尤其是在門襟開口處,全部用的都是釦子,這是充分考慮了男性的生理特徵,同時又兼具了透氣等功能,最主要的是,爬戰術時不至於被拉鍊扎傷腹部!


但常服在設計時卻反其道而行之,常服的上衣都是金光閃閃的扣子,但常服的褲子在襠部卻無一例外的都是拉鍊!

常服適用於除訓練外的禮節性場合,而男性如果在禮節性場合出現“大門”扣錯了釦子,或者大門扣子沒關嚴實,那還有什麼禮節可言,只有大寫的尷尬了。。。所以,所有常服的褲子,“大門”都用的是拉鍊。


哨兵小虎


不是你想象那樣的,以前我們的迷彩服就是拉鍊式的,後來07式改成暗釦裝,但迷彩大衣是拉鍊和鈕釦相結合的。新式迷彩服又改回了拉鍊式軍裝。

軍用馬夾也是拉鍊的,新式軍裝2019式有不少拉鍊夾克式軍裝。

以後,軍裝也將會是不同場合著不同的軍裝,以展示我軍官兵良好的形象和風貌。


李連明


軍服是軍人的標誌。從新中國成立以來,解放軍的軍服幾經變換,先後有50式、55式、65式、85式、87式、97式和如今的07式軍服。軍裝又分常服、作訓服和禮服。通常來說常服是平時上教育或舉行重大活動出席其他文藝活動時,需著常服戴帽子。作戰或訓練等需穿著作訓服。禮服是在立功受獎或參加閱兵國旗手、儀仗隊員或文工團的穿著,一般情況下是穿不到的。

常服上的金色紐扣很漂亮,具有一定的裝飾作用,就如西裝上的紐扣作用一樣。而對於作訓服來說,可靠性,穩定性以及實用性才是最重要的,紐扣易於維護,即使掉了一顆,問題不大,如果是拉鍊有一處壞了的話就徹底廢了,還不好更換。如果是紐扣掉了,撿回來用針線縫一縫還能用。再說了,夏迷彩服用的是紐扣,雖然穿脫不方便,但好處就是通風透氣,不至於太悶熱。冬迷彩服(也就是荒漠迷彩)用的是拉鍊式,方便穿脫,還有利於防風保暖。

所以總的來說,紐扣還是有著它的用處的。不同的軍服有不同的特點,不能一概而論。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樂兒哥格


這得看你所謂的軍裝是指什麼,如果是說禮服、常服,那麼的確基本上都是扣裝,主要是因為穿戴禮服的場合都是比較嚴肅隆重的,所以基本上都是以色澤鮮明的紐扣為主,常服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軍人穿的“西服”,基本上沒有見過拉鍊西服吧?至於作訓服,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除了夏季套頭短袖作訓服以外,基本上現代國內外的作訓服都是拉鍊式的。

拉鍊式作訓服

作訓服顧名思義,是為作戰訓練而生的,這才是軍人正兒八經的“工作服”,所以其設計要兼顧到作戰訓練的需要,不僅要結實耐用,兼顧作戰環境(比如說防風保暖),還要具備便捷實用、利於脫穿。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都以為作訓服是沒有拉鍊的呢?看上圖紅線指示部分,就是我國目前實用的作訓服,其實是拉鍊式的,只不過因為士兵們需要經常做匍匐或者攀爬訓練,拉鍊外面都用帶按扣的前襟蓋住了,以防止拉鍊的磨損(當然前襟的作用不僅如此),平常不細看,是看不出拉鍊的。

前面一張圖可能看不清楚,那麼就看這張美麗女兵的作訓服,注意外翻領口位置,可以明顯的看到拉鍊。實際上,拉鍊曾被美國《科學雜誌》評為二十世紀人類十大最實用的的發明之首,自1893年被美國工程師發明,1913年被瑞典人改進為可實用化日常商品,到1930年被歐美社會製衣界接受,算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拉鍊的實用性對於作訓服來說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但是其在普通服飾上被接受的過程尚且如此漫長,遑論具體要求更高的軍裝呢?

不要小看一條小小的拉鍊,要說製造高品質的拉鍊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自然不在話下。但是如果有年齡稍大一些的朋友,可以回憶一下九十年代我們常用的拉鍊製品,是不是經常損壞,那個時候似乎修拉鍊、換拉鍊的攤鋪隨處可見。所以在當時,要用這種產品來製造作訓服,的確不那麼靠譜,大多作訓服也不使用拉鍊設計(我知道,很多人說軍品質量肯定高,但是想一下在民用領域尚不牢靠的拉鍊,要為數百萬軍隊服務,即使花費很大代價提高拉鍊的品質,是不是也有些得不償失呢?)當然,這個問題現在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一方面拉鍊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其脫穿方便,防風保暖效果比紐扣要好的多。

看看上圖,俄羅斯最新式的作訓服,基本上全部都是拉鍊式的(包括野種兵專用套裝)。實際上,外軍作訓服大規模使用拉鍊比我們要早的多,美國、德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很早就在作訓服上使用拉鍊。此外,空軍飛行員的作訓服更是早早的都採用拉鍊結構了。


裝備空間


不知道軍方的被服設計師是如何考慮這個問題的。但是就我在生活中的使用體驗來看,褲子使用釦子比拉鍊更方便且安全性高。例如軍人在訓練或上戰場的時候,如有便急匆匆的時候,可以一隻手拿武器眼睛觀察周邊情況時另一隻手解開釦子就可以快速解決問題了。但是拉鍊就會常常出故障,我們生活中如廁時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越著急越拉不動拉鍊了,不是卡住了就是滑絲了,這是日常生活中遇到了還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在戰時狀態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會送了士兵的性命,因為原本一隻手就可以解決的事情碰上拉鍊故障時就必須使用另一隻手幫忙才能完成了。萬一此時被敵方盯著了而你卻在為解開拉鍊而努力豈不是悲劇。另外就是在戰場救護時,救護員為包裹傷口需要快速脫下傷者的褲子,結果動作越快拉鍊就會越容易出故障,豈不是擱誤大事。總之軍隊服裝設計肯定是以安全,便捷,可靠性高為準則,釦子雖沒有拉鍊美觀快速,卻有可靠,方便的特點。軍褲釆用釦子不用拉鍊可能是因為這些因素考量決定的吧!


簡單一個邱啊


現在軍服除禮服和航空兵飛行服外,作戰服裝都傾向採用紐扣。第一,紐扣比拉鍊可靠。第二,美軍作訓服包括衣袋已經取消拉鍊,是因為在戰場隱蔽任務拉開拉鍊存取物品會有聲響。第三,紐扣便於野外作業修補。


崴腳的崴


退伍老兵表示:首先,這取決於你所說的軍裝是哪種類型的。如果你指的是禮服和常服,那麼它們基本上都是扣裝。主要原因是穿禮服的場合更加莊嚴肅穆,所以需要顏色鮮豔的紐扣來陪襯。一般來說,你也可以把常服看作士兵們穿的“套裝”,這時候,大家基本上沒見過拉鍊式的套裝。

但是至於作訓服,莊嚴肅穆這個問題不存在。除了作訓服夏季套頭衫短袖外,作訓服國內外基本上都是拉鍊式的。顧名思義,作訓服就是為了戰鬥訓練而存在的。這是正式士兵的“工作服”。因此,它的設計應該考慮戰鬥訓練的需要,不僅要堅固耐用,還要考慮戰鬥環境,更要方便實用,易於穿脫。

別低估了一個小拉鍊。我們現在的水平,做出高質量的拉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在以前,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那時候製作的拉鍊產品就會因質量不好而經常損壞。當時,似乎滿大街都是修換拉鍊的小店面,所以當時用這種產品做訓練服並不可靠。發展到今天,大多數的訓練服仍然沒有使用拉鍊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作訓服來說,可靠性、穩定性和實用性是最重要的。相對來說,紐扣易於後期返修和替換。即使一個紐扣掉了,那問題也不嚴重,它仍然可以用針和線縫合;而如果拉鍊有缺陷,那往往整件衣服將被完全丟棄,不易更換

我們常常看見的軍裝基本都是釦子裝,但是很多人就會有疑問,為什麼軍裝不做成拉鍊的呢?

首先,軍服是軍人的標誌,軍裝又分常服、作訓服和禮服,常服是平時上教育或舉行重大活動出席其他文藝活動時,需著常服戴帽子,作戰或訓練等需穿著作訓服,禮服是在立功受獎或參加閱兵國旗手、儀仗隊員或文工團的穿著,一般情況下是穿不到的,禮服、常服,基本上都是扣裝,穿戴禮服的場合都是比較嚴肅隆重的,基本上都是以色澤鮮明的紐扣為主

其次,作戰服以拉鍊為主,拉鍊式作訓服是為作戰訓練而生的,這才是軍人正兒八經的“工作服”,所以其設計要兼顧到作戰訓練的需要,不僅要結實耐用,兼顧作戰環境(比如說防風保暖),還要具備便捷實用、利於脫穿,拉鍊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其脫穿方便,防風保暖效果比紐扣要好得多,除了夏季套頭短袖作訓服以外,基本上現代國內外的作訓服都是拉鍊式的

最後,軍隊服裝設計是以安全,便捷,可靠性高為準則,釦子雖沒有拉鍊美觀快速,卻有可靠,方便的特點,軍褲釆用釦子不用拉鍊可能是因為這些因素考量決定的,對於扣裝來說,遠遠好處總比拉鍊裝的作用多方便,如果訓練或戰爭遇到拉鍊質量問題,豈不以小失大,現代軍裝基本上紐扣用於禮服較多,拉鍊多用於戰鬥服,飛行服必須是拉鍊,是因為怕釦子萬一脫落影響設備運轉


豪多多啦


常服基本都是釦子的,作訓服尤其迷彩服,早年的拉鍊為主,穿過的人都知道,夏天那叫一個難受,布料不透氣,還搞了拉鍊簡直要人命,恨不得胸前挖兩個洞。大概10年過後好多了,人性化多了。


漢庭芝


釦子不容易壞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