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混戰時期,軍閥們的錢都是從哪來的?


這個問題老梁回答。

回答題主問題之前,老梁揉著大眼珠子就想問一下,軍閥是個什麼東西?

讓老梁做個形象的比喻,其實就是一幫子腦殼比屁股大的玩意,拉著小炮扛著大槍,滿世界晃悠,沒事少放幾槍,有事多放幾槍。

為了豆子大個地盤,開個槍殺個幾個人都算是小事。就那小槍“砰”的一聲,就跟那放鞭炮似的,聽著脆響。可大傢伙想過沒有,一顆子彈多少錢?

老梁這裡有一組數據,大傢伙瞅瞅。一千發子彈八十塊現大洋,這錢放在小鬼子還沒有禍禍在大華夏之前,能換二百塊法幣。如果還不是很清楚的話,咱拿美元說事,這就是六十美元,您自己個除一下一顆子彈就是六美分。

請大傢伙記住嘍,這個時候的美元可不是現在的美元,那時候美元的價值比現在高很多的。

那麼一發炮彈又多少錢呢?13美元~30美元不等。就這價格還是友情贊助的批發價,您要到市場去買,比這價格只高不低。

如果有人和您嘮嗑:“有啥解決不了的問題,給他一炮彈,還不行那就兩炮彈弄死他。”

您最好建議他,把那牛先放一邊,糊他倆大嘴巴子:“知道啥叫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不?”

所以軍閥混戰他說實在話他打的不是仗,打的是錢。沒錢您就一邊歇著去吧,咱大華夏的歷史舞臺已經沒您啥事了,抽口老煙,蹲一邊安靜的當個吃瓜群眾就得了。

所以對於軍閥來說這錢就是就根本,沒有錢談啥自行車啊。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錢都是從哪裡弄來的。

稅收

各種各樣的稅收,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家做不到。老梁在說這些稅的時候,大傢伙把自己個大牙先護住了,別到時候給嘣了,老梁可不賠您!

老梁嘴碎,先插一句,《讓子彈飛》裡面那冒牌縣長說了這麼一句話:“您不搜刮那些個窮鬼,您還想掙錢啊!拉倒吧!”

別的不說,就說河北那嘎達,一幫子面朝換土背朝天的農民,被太陽都曬成了核桃大的小腦殼,腦門上居然頂著三百多種苛捐雜稅。

您殺自個家的豬,不好意思一幫子不知道那竄出來夾著公文包的玩意,齜個大板牙衝您一樂:“殺豬稅!”

趕您把這殺豬稅一交。

這挎著公文包的混蛋,把錢這麼一收,衝您還樂:“這捆豬的繩子再交一下!”

得,就這麼一件事交倆稅。

還有您要是個玩船,搞運輸生意的,要交這開船稅,理所當然的,您不開船了,這也得交不開船稅。

“站住!剛剛你坐船了吧,不好意思補交一下上船稅,當然咱這下船稅也捎帶著整一個吧!”

“哇!哇!”

這是哪家生娃子了,夾著公文包的混蛋開心壞了,循著聲音就能竄過去:“得了!您把這落地稅也交了吧!對了之前那結婚稅也得補上,省的俺在跑一趟。”

“得啦!得啦!”小喇叭這麼一響,大人小孩這麼一哭。

“哎!有人死了,這正好一趟了!你說今天是俺大喜日子啊!”這小子又忙乎著收啥棺材板稅。種個比小指頭粗不了多少的柳條,他都能給你整出個植木稅。

到城裡上個廁所要交廁所稅,農民到城裡廁所挑個大糞,他都能給你整出個大糞稅。

聽到老梁都感覺到噁心,所以有人就整了這麼一首詩,大傢伙瞅瞅應不應景,說:“自古未聞糞有稅,如今唯有屁未捐”

哎呦!我去!這幫子軍閥想錢都想瘋了。

老梁最後給大傢伙再整一個,您想不到的——未來稅!哎呦!老梁肚子疼,外加腦仁疼,這叫啥事呢。河南軍閥都把這稅種收到了1950年,這都建國以後的時間點了。北京廊坊這嘎達更牛掰1937年的時候,都把2035年的稅都整了。

這叫飲鴆止渴啊!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老梁了:“全國都這樣嗎?”

能這樣乾的大部分軍閥,在抗日戰爭開始的時候,都差不多完蛋了,能撐下來的都是關心地方老百姓有思想的新軍閥,比如桂系的李宗仁。

這位之所以能排在蔣光頭的後面,就是因為對地方進行了有效的管理,手中的兵才成為最強的大頭兵,才能和老蔣掰掰手腕的存在。

借款

和各個列強借款。當然抵押物就是地方上的礦產,以及正兒八經的地方稅收,鐵路線使用權等等。

最典型的就是那袁大腦袋,頂著個大總統的帽子向各個列強借錢,一借就是二千五百萬英鎊,這錢幹嘛了,擴充他的北洋軍,然後收買那些個不怎麼聽話,但願意聽錢使喚的混蛋。

再有就是各個列強,自己個挑在大華夏地頭上混的比較開的軍閥當代言人,時不時的給提供一點低息或者無息貸款,或者乾脆就是贈送的錢,或者軍火從而達到操控大華夏局勢的目的,渾水摸魚的撈更大的好處。

比如奉系的背後就是小鬼子,當然小個子張作霖是個不怎麼聽話的軍閥,這不背後就被小鬼子下了黑手在皇姑屯那地方給炸死了。

種鴉片

有些軍閥手黑的很,逼迫老百姓種鴉片,到了收穫的時候,就給一兩個銅錢,或者乾脆一點都不給,把大煙一收,最後拿著大煙給自己的軍隊當軍餉使喚。最典型的就是劉鎮華的鎮嵩軍。

金融

印發各種各樣的紙幣,這軍閥還在的時候,這紙幣雖然不值錢,但還管點用,但這軍閥一旦完蛋了,這紙幣比那擦啥紙都不值錢。當年很多玩金融的人,就栽倒了這雜七雜八的紙幣身上了。

最典型的是,發動內戰的蔣光頭,所有的財力都投入到了戰爭中了,那法幣人們論筐來買一捧大米粒。

當然也有安安穩穩在自家地頭上發展經濟的,例如閻錫山,蹲在山西的地頭上,開礦,搞工廠,最後還整了一個銀行玩,蹲在自己地頭上發貨幣,這貨幣全國都能流通,你說牛掰不牛掰,在那個時期山西就是一片世外桃源啊!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軍閥那可是一方土皇帝,弄錢的路子可多了。

一、收稅

既然是一方土皇帝,收賦稅自然是第一經濟來源,不給就搶。從古至今,軍閥搶地盤搶的就是土地和人口,土地大了,人口多了,兵源就多,賦稅也多。戰國諸侯爭霸,三國群雄逐鹿,近代軍閥混戰,說白了都是一回事兒。

二、開銀行

金融從來都是來錢最快的,開銀行印鈔票,軍閥混戰時期,通貨膨脹就是這麼來的。用金融手段刮乾淨了民脂民膏,軍閥就有錢了。

三、跟西方列強狼狽為奸

奉系軍閥背後有日本,各系軍閥身後有不同的身影。狼狽為奸,進行利益交換,獲取列強援助,這也是一部分經濟來源了。

四、盜墓

大名鼎鼎的清東陵盜墓案,就是軍閥孫殿英搞出來的,轟動世界的瘋狂盜掘皇陵事件。這玩意兒來錢快呀,並且自古有之,傳說第一代摸金校尉就是曹操。曹操到底乾沒幹過不知道,十有八九我還是不知道,但孫殿英是真的這麼幹了。據大太監李蓮英口述,東陵陪葬寶貝無數,價值非常大,基本被孫殿英洗劫一空,至今仍有很多寶物不知去向,多數流向海外,至今無法回國。

還有辦實業,開礦等很多弄錢的法子,以及走私等勾當,挺多的。大致就先講這麼多吧,想到什麼再補充。


布穀鳥講歷史


自1916年,竊國賊袁世凱死後,原本相對統一的局勢,分崩瓦解,這種分裂狀態一直持續12年,直到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國民黨政府才算完成“統一”。

簡單說來,軍閥是指獨霸一方,擁有一方軍隊,能夠獨立行事,做事看心情,從某種意義上看,他們更像是佔山為王的土匪。

作為軍閥,一定要有自己的軍隊,一支“效忠”於自己的部隊。

軍閥手裡的兵,主要是招來的,大都是一些貧苦農民,當兵就是他們唯一的出路,當時從軍是終身制,沒有退伍一說,可說是“一日為兵,終身為兵。”民國年間,軍閥混戰不斷,今天為李大帥打,打輸了就成了張大帥的兵。對他們而言,打仗是假,發財才是真。他們攻下一城,首先要做的是大肆搶劫一番。比如“二次革命”時,張勳攻下南京,“三天屠城”後,點兵時,發現很多辮子軍秘密消失。他們並不是戰死他鄉,而是抬著戰利品“衣錦還鄉”。

但光有兵,還不行,還得有自己的地盤。對於軍閥而言,地盤就是他們的“提款機”!


當軍閥割據一方,首先要做的就是徵稅,稅分很多種,最基本的就是徵田賦,其次就是壟斷特殊商品專賣,比如閻錫山控制麵粉、火柴、鹽等商品生產和販賣,還有些軍閥發行自己的貨幣,例如:雲南土皇帝龍雲,就發行“滇幣”。

為了升級裝備,擴大地盤。軍閥們甚至鼓勵百姓種植毒品鴉片,在四川,百姓不種鴉片的,還要收“懶人稅”。他們暗地裡支持賭博、賣淫等犯罪行為,以便向他們收取“賭捐”、“花捐”。

當某個軍閥快要被敵方趕出某個城市時,軍閥們想盡辦法榨乾這一地區的油水,比如在1924年盧永祥撤離杭州時,就從當地商人那榨取了50萬元作為“跑路費”;湖南督軍張敬堯,出逃時逼著長沙商人交出80萬元,不然他要縱兵洗劫長沙,最後商人沒辦法打發他11萬元。急於逃命的張,只能接受!


本草百曉生


各軍閥實際上就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所需的財政來源主要有:

1、稅賦。這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民國時代主要是土地稅,商稅,關稅(天津,上海,廣州等進出口港口)等,這些是法定的稅源,各勢力幾乎都有,除了這些還有各種捐,大多地方自定,五花八門,甚至生孩子結婚殺豬宰羊都有捐。

2、企業經營收入。各軍閥樂於建立各類企業,交通方面如鐵路、港口、碼頭,工業方面有鍊鋼廠、兵工廠、造船廠、棉紡廠、採礦場等,商業方面有商行、當鋪、鹽行等,金融方面有大小銀行等,這些企業不但能為軍閥提供兵工設備,也能賺大筆大筆的錢。

3、借款。戰事緊張的時候,會以各種抵押物向外國銀行或機構借款,此類借款往往附加苛刻的條件,不常見。

4、灰色甚至黑色收入。

(1)種植鴉片。這個方式幾乎所有勢力做過,包括hj

(2)走私。鴉片、軍火、奢侈品,都是暢銷品。

(3)綁票。綁架富人,勒索錢財。

(4)幫別人打仗賺錢。


Sealaker


手頭有槍有人,還怕沒來錢門路?

軍閥們來錢路子很廣,國家級的就不說了,大清亡了之後,北洋當家,像袁世凱、張作霖他們這些超大軍閥,他們有農業稅收,有工商業稅收、還有官辦工廠收入等各種國家財政收入。除了這些,還有外國的貸款收入等

關於外國貸款,段祺瑞辦了一件好玩的事情

一戰時候,中國也為參戰國,和日本算是同盟,借這個機會用種種許諾,段祺瑞政府從日本借八筆一共一億四千五百萬日元的貸款。人家要他還錢,老段說,我憑本事借來的,為什麼要還?日方經手人叫西原龜三,這筆借款又叫西原借款。後來日本想在中國建立日元體系,又想借一億八千萬,不知何種原因最終沒有談妥

北洋雖然有各種收入,不過總的說來,還是很窮。他們家軍隊七十餘萬,機槍只有一千餘挺,平均每七百人一挺,也就一個加強營才一挺機槍

軍閥五花八門,來錢門路也是各有各的招

比較知名的孫殿英,他學曹操的摸金校尉,在部隊裡設置了兩個工兵營,專門瞄準各地的大戶墳墓,通過盜墓獲得軍費開支,他們挖的最大墓地不叫墓,叫寢陵,慈禧和乾隆的寢陵就孫殿英給挖了……

墳墓這塊,其實各地軍閥也都明裡暗裡的挖,只是沒有孫殿英搞那麼大罷了。除了挖墳,他們還種煙土,聯合城市流氓搞產供銷一體互取所需,那時候的煙土都可以當做硬通貨。比如上海三大亨,就是聯合軍閥賣煙土發家的

一些不上層次的小軍閥,綁票勒索、設卡收費等等,基本上只要能來錢的,都幹過。搞的民不聊生

以上


靈石蘊珠寶


當然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搜刮。

對軍閥來說,軍隊是其立命之本,而要養軍隊就必須要錢,沒錢就徵不到兵,買不到武器,也就保不住地盤。所以無論大小軍閥,對錢袋子的重視,不亞於槍桿子。搶錢,搶糧,搶地盤,是古今軍閥的共同特點。具體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巧立名目徵稅

盤剝人民是最直接的辦法,軍閥們用各種方法,巧立名目,加徵各種賦稅。

古代賦稅以農業為基礎,有人頭稅、徭役、強制服兵役等等,連種樹、砍樹都要交稅。

到了近代,民國時期,本質上還是農業社會,但是工商業有所發展。各地軍閥,無論大小,除了打農民的主意,商人也是遭受盤剝的對象。

東北奉軍治下,農民要交的稅有作谷稅、搬出稅、地方稅、穀物稅、賣欲稅、檢證稅、剿匪稅、大豆出產稅、車捐、糧稅、零擔稅,除此以外,還要供應軍隊的各種兵差。沉重的稅負導致農民紛紛破產。

工商業也同樣災難深重,商戶紛紛倒閉。1915年-1923年,東北有115家油坊,到1930年,只剩下30家。

四川軍閥連年混戰,徵稅名目繁多,幾乎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農民穿草鞋進城要交“草鞋捐”,打赤腳要交“赤腳捐”,甚至上廁所要交“茅廁捐”。電影《讓子彈飛》裡的提前交100年的稅當然也是有的。

二、控制金融掠奪財富

古代商業不發達,發行貨幣意義不大,因為發了貨幣也買不到東西。到了近代就不一樣了。

民國時期,各地軍閥私鑄銀元,但成色極差。不過畢竟還是銀元,成色差點倒也還能用。最坑的就是發現紙幣,刻意製造通貨膨脹,以此掠奪民眾財富,比如張作霖發行的奉票。

除此之外,還會發行公債。比如四川軍閥經常發行公債,但是用的是強行攤派的方式,拿著槍比你買債券,至於什麼時候還,利息能不能給得上,那就管不著了。

三、借外債

民國時期,軍閥借外債很普遍,而且不惜犧牲國家主權。

1917年-1918年,段祺瑞向日本借款,一共達1.45億日元,史稱西原借款。

為了借到這筆錢,段祺瑞以東北鐵路修築權、礦產和森林開發權為抵押,為日本全面侵佔東北埋下了隱患。

這筆錢段祺瑞沒有還,因為根本還不上。後來有人以此來吹捧段祺瑞,說他坑了日本人。這是典型的阿Q精神。日本人需要的是錢嗎?他們得到了在東北的鐵路修築權,森林、礦產的開發,為全面佔領東北打下了基礎。

除此之外,有些實力強的軍閥還會興辦實業,不過這並非主流,軍閥興辦的實業往往都是來錢快的行業,而且有壟斷的便利。

至於種植鴉片,走私毒品,就不用說了。

總之,只要能弄到錢,軍閥是不會管人民死活的。


我是迷蝶夢,以上為個人淺見,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喲。


江蝶夢


一,帝國主義的支持,袁世凱在的時候稍好一些,袁死後軍閥割據,各個派系分別投靠了帝國主義,並且是交叉投靠多方獲得支持,據不完全統計,軍閥混戰期間向帝國主義借外債超過13億美元,比如日本人支持奉系,給軍費、武器、軍事顧問;美國人供給吳佩孚1萬支槍、200萬發子彈,軍費400萬美元,並協助在洛陽辦軍工廠;府院之爭時就是英美支持的黎元洪和日本支持的段祺瑞對抗。

段祺瑞憑本事搞到了西原借款,全用於軍費。

二,國內大買辦、大資本家的支持,手裡有槍的軍閥基本和勢力範圍內的資本家們蛇鼠一家,圈佔土地,剝削民眾,比如段祺瑞是8個煤礦的大股東,馮國璋有自己的鹽業公司、錢莊和金礦;張作霖轄良田150萬畝,東北境內企業無數;就連小軍閥張敬堯,在安徽霍邱都圈田10萬畝。這些軍閥為資本家們提供保護傘,資本家們從政治和經濟上支持軍閥混戰。

徐樹錚就是北方四行的董事,他操縱國會選舉和收復蒙古的資金均來於此。

三,銀行金融的支持,軍閥混戰時期,各地的銀行多不勝數,比如有北四行之稱的大陸、中南、鹽業、金城銀行,組成了北四行財團;而以上海、通商、浙江、商業等銀行組成的江浙財團;還有廣東的華南財團,四川財團,山西財團等,都背靠軍閥,開辦銀行,霸佔著勢力範圍內的金融、外債、稅收、融資、吞併等業務。

圖為橫徵暴斂下的窮苦百姓。

四,剝削老百姓的稅收,軍閥混戰期間,勢力範圍內的賦稅都是歸軍閥管的,並可隨意徵收各類稅收,華北地區僅到1920年糧稅就翻了6倍,湖南湖北地區的鹽稅翻了3倍,城市裡的鐵路、航運、工廠、礦山、商街店鋪,稅收統統由軍閥控制,僅在福建地區的印花稅就增加了6倍,在四川地區還進行預徵收稅,比如1926年達州的稅收已經徵到了1957年,吸汁榨髓的方式給老百姓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圖文繪歷史


這實際上就是民國時期的財政問題。本質上看,民國時期的中央政府也是軍閥,不過是地位更高的軍閥而已。

財政問題又分為中央財政問題和地方財政問題。

先看中央。民國分為兩個時期,北京政府時期和南京政府時期。習慣上,將前者稱為北洋政府,後者稱為南京國民政府。無論是哪一個時期,始終是一種赤字財政。也就是說入不敷出是普遍現象。但前後彌補赤字的方法有比較大的區別。

北京政府時期,主要是通過外國政府或者銀行借款來解決財政困境。比如袁世凱時期向外國政府的善後大借款,後來日本以21條為條件給予袁世凱借款,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段祺瑞時期,通過一個日本商人西原龜三向日本政府分批次借入了大筆資金,其數額不管是中方還是日方,包括西原龜山本人都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數字。稅收收入實際上非常有限,地方稅收不會上繳中央。海關由外國人管理,每年的稅收結餘大部分用來支付清代簽訂不平等條約時候所規定的戰爭賠款,交給民國政府的部分並不多。此外,通過濫發紙幣的方式,將政府負債貨幣化也是當時解決財政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袁世凱政府曾經挪用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的發行準備金,導致了貨幣濫發。引發了當時市場的擠兌風波。政府因此下令銀行停止匯兌。上海的兩家分行拒不遵循中央政府號令,形成了一場金融風波。

南京政府時期,基本情況也是如此。不過,外國政府和銀行的借款主要面向英美,蔣介石有意識的控制對日本的經濟依賴。同時,南京國民政府在金融領域進行了一些改革。具體表現在法幣改革,確定了金匯兌本位制,取消了銀本位制度。構建了以四大銀行,也就是當時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農民銀行,加上郵政儲金匯業局和中央信託局為中心的金融體系。這兩項措施極大的便利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債務貨幣化。而法幣本身的儲備是高度不足的。這兩個原因導致法幣一直是通貨膨脹非常嚴重的貨幣。因此,南京國民政府一直提倡國民儲蓄,就是希望用這個辦法回收貨幣,降低通貨膨脹,從而實現對民眾財富的隱性剝削。

地方軍閥的思路,其實和中央政府沒有太大的區別。主要也是通過借外債和發行貨幣的方式來籌集資金。比如張作霖,主要向日本人借外債,同時還籌建了銀行,發行紙幣,為自己籌集資金。就全國範圍來看,軍閥管理水準有高有低。閻錫山和桂系在山西己及廣西等地的經營,還是較有成果的。但在某些地方確實搜刮非常嚴重。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大軍閥的水準相對較高,可以用更高級的方式實現較為間接的搜刮。小軍閥能力有限,所以更依賴直接而粗魯的搶劫式搜刮。

政府的稅收分為稅費利債四個部分。原則上講,應該以稅為主。那為什麼民國時期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軍閥,很難實現這個目標呢?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是中國當時的經濟發展水準不高,農業為主的傳統社會繳納的稅收是非常有限的。而當時國內的格局下,各地都要豢養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這就造成了大量的內耗性支出。農業稅收不足以彌補這種支出。工商業稅收由於產業發展層次不高,提供的數額非常有限。第二,中國當時的稅收權不完全在自己的手裡。除了海關以外,鹽政也被外國人控制。而這兩個機構實際上是當時最穩定的兩大稅收來源。最好的稅收資源被外國人掌控,主要用來繳納戰爭賠款,自然也就使得國內稅收捉襟見肘。


用戶4325101516


民脂民膏,還有一些國外貸款


城南丶十里


這個來源有很多

首先是搜刮民脂民膏,也就是賦稅收益。

其次來自於帝國主義西方列強的支持,帝國主義都在物色中國的代理人,當然需要提供資金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