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劇中人物看社會的價值取向——《最美的青春》人物評析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在央視再次熱播,吸引了無數的觀眾。故事中馮程和武延生兩個人物矛盾衝突成了一大看點,吸引著無數的觀眾併成為討論的話題。之所以這樣打動觀眾,我想主要是兩個人物在現實生活中極具有代表性。我們關注他們的遭遇,其實也反映了人們對社會價值取向的一種關注。

透過劇中人物看社會的價值取向——《最美的青春》人物評析

馮程是現實中“埋頭苦幹男”,而武延生則代表了“心機取巧男”。兩人都是大學生,都是因為愛情來到了塞罕壩林場,不同的性格特點註定兩人走的道路不同。馮程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正義感,善良無私,倔強執拗的性格使他處處碰壁,一個人在塞罕壩整整三年種樹育苗,結果沒有種活一棵樹,屢敗屢戰。一夥大學生的到來打破了馮程平靜的生活。武延生是高幹子弟,自恃林業育苗專業的高材生,處處刁難馮程。馮程翻譯外刊不留名,武延生則冒名頂替,瞞天過海。在危難時刻被狼追趕時只顧自己逃命,馮程救了他後卻倒打一耙,將髒水潑在恩人的身上,虛偽自私的本性暴露無遺。在得知覃雪梅父親是部長後,私自將覃的後母接來相認,結果弄巧成拙,最後從林場灰溜溜調走。

透過劇中人物看社會的價值取向——《最美的青春》人物評析

不同的時代,社會的主旋律不同,人們的價值取向也會有所不同。建設時期,國家最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成果。在塞罕壩上植樹造林是大局所需,因此所有的資源,包括人的關係背景,都是圍繞國家需要這個大局服務的。而玩手段耍心機是栽不活樹的,所以武延生的陰謀處處碰壁,讓觀者大快人心。當馮程和覃雪梅牽手的那一刻,相信很多人都是含著眼淚看完那個片段的,我們都被那份美好的愛情所感動。

透過劇中人物看社會的價值取向——《最美的青春》人物評析

劇中很多的人物讓我們感到親切,總覺得他們的身上自帶著一種光芒,即使看完很久,那些人物的形象一直在眼前晃動。很多朋友說看過第二遍、第三遍,可我卻不願再看,我怕破壞了心中的那份美感。很多朋友評價時用地最多的句子是“很久沒有受到這樣的感動了”。電視劇吸引觀眾,除了劇情的原因,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觀眾內心的需求,被感動也是因為心底的那根弦很久沒有被觸動,這恰恰說明了我們現在的生活缺少這樣的感動和激情,我們內心都有一種渴望,就是劇中的那份乾淨和純粹。

透過劇中人物看社會的價值取向——《最美的青春》人物評析

有人說是現實讓我們變得麻木,其實這是社會發展規律所在。我們不可能總是大步向前,路上總會遇到一些漩渦和曲折,隨之人的價值觀念也會出現波折。社會發展步伐越快,個人價值體現的就越明顯,特別是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人們的價值取向簡單明確,愛憎分明,所謂時勢造英雄,是社會的大步發展讓那代人無暇去粉飾打扮和偽裝,呈現給我們的就是自帶發光的純粹。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進入穩定或緩慢期時,個人價值的作用也會趨向於平淡,隨之的人們價值取向也會容易進入一種茫然區。如果我們問現在的孩子,你崇拜什麼樣的人?答案是多元的,或者他們會想很長時間才會給你答案。我們在追逐物質發展的過程中,價值觀念的體系也需要有個追求完善的過程。

透過劇中人物看社會的價值取向——《最美的青春》人物評析

沒有了大時代的主旋律的號角,小圈子裡的插曲就會開始流行。當現實版的馮程遇到武延生,“埋頭男”往往不如“心機男”混的風生水起。會做表面文章,有背景,會利用關係,會取巧的人成功的概率會更高。我們不否認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經常存在,但拋開小圈子看社會的發展,這畢竟只是某個階段的插曲,在大局發展上永遠不會成為主流。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前行的途中真正遇到困難、實現突破和發展的關鍵時刻,依靠的永遠是埋頭苦幹的“馮程”。

透過劇中人物看社會的價值取向——《最美的青春》人物評析

最近,一部主題為自主研發、科技創新的電視劇《奮進的旋律》又在央視熱播,很多朋友看過之後,紛紛點贊,加入追劇的行列。好劇有人追,不正折射出當代人的價值取向嗎?兩部劇都在告訴我們,塞罕壩的植樹造林、潮流能項目的開發都離不開一種人——“埋頭苦幹男”。國家如此,單位、個人亦如此。

透過劇中人物看社會的價值取向——《最美的青春》人物評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