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不同的廣州話文體語彙

(來源:羊城網,只做學習分享,宣傳家鄉,不出於任何商業目的,特此鳴謝原作者辛勤付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我們立即刪除)

隨著我國文娛(下稱“娛樂”)和體育事業的迅猛發展,廣州話在這兩個領域的語彙呈現了動盪式的消長。

一方面,許多舊語彙“跟”了普通話規範語而消亡了,如當今還有誰把“粵劇”、“電影”、“木偶戲”、“潛水”、“溜冰”說成“大戲”、“影畫戲”、“木頭公仔戲”、“味水”、“踩雪屐”的呢?此為“消”。

另一方面,廣州作為文體強市對全國影響巨大,大量的文體語彙也進入了普通話和北方方言,如爆笑、勁歌、狗仔隊、爆冷、世界波、烏龍球等等;還有一些涉及到廣府文化的承傳,應該也必須保留下來,此為“長”。

廣州話的娛樂語彙,吸收普通話的不多,(這部分本文不提),“北漂”融入普通話的不少。

1.承傳下來沒有進入普通話的

【睇戲】看一切戲劇或看電影

【做戲】演戲

【戲橋】介紹演員、劇情等的說明書

【戲肉】劇情的高潮部分

【大佬倌】粵劇名演員

【大花面】【二花面】【白鼻哥】【文武生】都是粵劇行當

【首本戲】大佬倌的拿手戲

【畫頭】電影放映前加映的紀錄片、宣傳片、廣告片等

【功夫片】武打片

【卡通片】動畫片

【猛片】著名大片

【西片】外國電影

【好唱口】形容粵劇老倌唱得好(引申到“說得好聽”、“講風涼話”、“鳥叫得好聽”)

【柴臺】喝倒彩

【鹹水歌】蛋家民歌或珠三角民歌

【講古仔】說書

【猜呈沉】石頭剪子布

【擲色】擲骰子

【摸盲盲】【捉兒人】【捉匿匿】【伏匿匿】都是“捉迷藏”一類兒童遊戲

【燒煙花】放焰火

【燒炮仗】放鞭炮

【打啤】打撲克

【打麻雀】打麻將

【圍威喂】湊在一起進行娛樂活動

【掛咪】歌星退出歌壇

【揭盅】(選美、歌舞比賽等娛樂活動)公佈結果

與眾不同的廣州話文體語彙

伏匿匿

2.融入普通話的

廣州處在娛樂開放前沿,大量“廣式”娛樂語彙通過香港——廣州——北方的途徑進入普通話書面語和口語。

【橋段】劇情

【大咖】藝員中的“大腕”

【咖哩啡】臨時群眾演員

【擁躉】【番士】【粉絲】捧場者

【爆滿】【爆棚】滿座

【聽歌】聽唱歌或聽音樂

【大碟】唱片

【擺甫士】擺姿勢、姿態

【勁歌】【勁舞】強勁有力的流行歌舞

【天王】【天后】【天皇巨星】頂級的男女“大腕”明星

【上位】通過努力或手段攀升到更高地位,或變得更有名氣,現已引申到官場等許多領域

【搏出位】靠各種令人驚訝的手段在最短時間內取得公眾的注目,現亦引申到官場等許多領域

【狗仔隊】專門偷拍明星私隱的攝影者

【扮大牌】耍大腕

【謀殺菲林】【搶鏡】【靚爆鏡】形容明星很漂亮、很出位

【當紅炸子雞】 剛剛走紅的新星

【院線】電影的放映網絡,電影發行放映的壟斷經營機制

【造勢】通過各種公關宣傳新片新劇新節目,利用眾多媒體營造巨大的推介氛圍,這個術語是從商戰領域移用過來的

【嘉年華】狂歡節或各種明星薈萃的狂歡活動

【封殺】【杯葛】【雪藏】禁止明星在媒體上露面或禁止參加一切演出,也適用於體育界

【搶戲份】配角把主角的部分表演硬奪過來

【撞衫】明星亮相時穿了雷同的衣服

【娛記】娛樂記者

與眾不同的廣州話文體語彙

撞 衫

都說“天下娛記皆八卦”,北方娛記“引進”廣州話娛樂語彙時,竟將一些低俗的也“照版煮碗”了,什麼“真空”、“走光”、“透視裝”、“飛釘”、“凸點”等,這裡懶得解釋了。

廣州話的體育語彙,大部分都被普通話“同化”了,(足球例外)只剩下少部分有地方特色的,估計今後有些還要被“同化”掉;不過,也有不少融入了普通話。

1.保留仍使用的(足球最多,見下一部分)

【開波】發球

【波板】球拍

【抽波】網球乒乓球的扣殺

【厾(音督)波】打桌球

【食波餅】被籃、排、足等大球砸到了

【行山】登山

【打關鬥】翻跟斗

【拗腰】向後下腰

【拗手瓜】扳手腕

【掌上壓】俯臥撐

【扯大纜】拔河

【扒艇】划船

【扒龍船】划龍舟

【味水】潛水

【雪屐】溜冰鞋

【入樽】籃球的扣籃

【叉燒波】排球的探頭球

【炒粉】投籃打框不進

【炒樽】扣籃不進

【穿針】【冇骨】籃球空心入網

【拆屋】籃球“空中接力”入網

【牛屎波】在籃筐上彈跳了很久才進的球

【躂Q】打桌球球棍擊空或擊歪,引申到足球踢了空氣或踢出的球踢歪了

【偷步】賽跑搶跑

【食西】打乒乓球、網球吃了旋轉球

【好眼界】射擊眼力好

與眾不同的廣州話文體語彙

食波餅

2.進入普通話的

【晨運】早晨的運動鍛鍊

【功夫】武術

【走步】籃球持球跑違例

【龍門】足球球門

【世界波】足球高水平的遠射入網球

【烏龍波】將球誤入自家龍門或籃筐

【掛靴】足球運動員退役

【打飛機】足球射門時踢球過高

【手榴彈】足球開邊線球時大力將球擲入禁區

【梅開二度】【雙響炮】一場足球比賽同一球員獨進兩球

【帽子戲法】一場足球比賽同一球員獨進三球

【大四喜】 一場足球比賽同一球員獨進四球

【單刀】足球控球一對一面對對方門將

【破蛋】比分落後一方的第一個入球

【宴客】點球罰不進

筆者足球迷一枚,最煩的是聽央視體育頻道主持人講波,廢話多不說,更主要的是語彙貧乏,來來去去就是“踢”、“傳”、“打門”、“沒進”、“進了”,引進了一些上述的廣州話語彙後,也難逃沉悶。

1.“廣體”臺的粵語講波則生動得多,語彙豐富,形象生動;那些語彙非常精煉,許多語彙普通話要很多口舌才能解釋清楚,而且很難從普通話中找到替代詞而難以“引進”,請看:

【插水】球員假摔搏取點球或任意球

【炒芥蘭】雙方球員腳部相撞,一起跌倒

【醫院波】傳球不到位,令接球隊友被撞傷踢傷

【煲魚生粥】一球險勝對手

【十二碼】點球

【通坑渠】球在球員兩腳之間穿過

【屙蛋】守門員接球脫手,球從胯下滾進球門

【掃把腳】 腳內側踢球

【腳指尾拉西】腳外側踢旋轉球

【開汽水】形容現場球迷噓聲四起

【賣老抽】球員抽筋

【彈琵琶】守門員接球不穩讓球滑走

【插花】球員用腳左穿右插控球騙過對方

【球場黑洞】球傳給他都有去無回的球員

【執死雞】隊友射門被撲出,補射中的

【入嗮大細門】球穿過門將兩腳之間進入球門

【食詐糊】進了球卻被判越位或犯規在先

【笠死】【笠入】皮球成拋物線越過門將頭頂入網

【慢流尾袋】本為桌球術語,指球慢慢滾進尾袋;借用到足球,指球慢速滾進球門死角,守門員望球興嘆

【踩波車】球員不小心踩著球后身體失衡

【搓(音猜)波】球員間不斷傳球倒腳

【生蟲腳】用非主踢腳踢球

【風流波】因比賽目的達到而亂踢一通

【高Q大棍】指長傳急攻戰術

【香蕉波】射任意球時踢出帶旋轉的球

【射咗去天后廟(對面海)】形容射門失準

【玻璃腳】形容腳易受傷的球員

【三文治】 兩個以上球員一起包夾對方一個球員

【腳黐膠水】形容球員體能不繼

【冇著射門鞋】指射門屢射不中

【反人牆】在對方人牆中鍥入本方球員

【食塵】對方帶球前插而追不上

【拗柴】球員腳踝扭傷

【臨天光瀨尿】補時階段被對方進球

【屎窟撞棍】球擊中門柱後折射入網

【曬靴】指抬腳過高或亮鞋底飛鏟對手

【擦鞋仔波】球到就大腳解圍,不管配合

【割草式】貼地面飛行的球

【鉸剪腳】雙腳離地飛鏟對方球員,極易造成對方骨折,是“紅牌”動作

【毒蛇躝草】貼草皮快速射向球門的球


與眾不同的廣州話文體語彙


2.用腳踢球,央視主持人來來去去就是“踢”、“傳”、“鏟”,而廣州話則用字分工明細,取字精巧:

【噍】大腳射門

【掘】從邊、底線大腳將球踢入禁區

【斬】踢出任意球或球門球

【扳ban3】大腳射門

【㨘】以對方某球員為目標踢球

【擳】把球輕輕彈傳給隊友

【㨮deu6】用腳輕輕將球挑高以避過對方攔截或傳球給隊友。

頭球,央視主持人來來去去就是“頂”、“衝頂”,而廣州話同樣用字分工明細,取字精巧:

【批】以不同於球來向的力頂球,使球改變方向;通常包含一個“獅子搖頭”的動作

【片】同“批”相似,不過用力較小、觸球較薄

【跣】專指用頭球傳球

【鑿】用額頭將球用力頂向水平線以下方向

【插水頭錘】魚躍衝頂

喜歡 (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