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去領稿費,工作人員說:脫

好幾張稿費單快過期了,冒個險去領稿費。


郵政銀行工作人員說:脫!


“乜嘢”(什麼?)


“口罩”


“靚仔”


疫情期間,連說話也省了?


以往不論天有多冷,你到銀行櫃檯去拿錢,必須脫帽,還要照相。現在是疫情期間,在公眾場合是必須戴口罩的。

但銀行工作人員說要脫口罩,只能照辦,否則拿不到稿費。幾百元稿費對於有錢人來說,九牛一毛。而對於像我這類人來說,卻不是小數目。


現在的稿費單是這樣的,那麼好幾十年前的稿費單是怎麼樣的?拿稿費也要經過這幾關?

先看看好幾十年前的稿費單長什麼樣。

據相關歷史資料記載,最早支付稿費的報紙是《申報》(英國人主辦)。在民國文壇,稿費高的作家有:嚴復、向愷然、王世貞、曹禺、袁枚、巴金、郭沫若、錢謙益、林紓、胡適、周作人、梁啟超、魯迅。當然冠軍是魯迅,亞軍是梁啟超,次之有嚴復和林紓。


魯迅先生單靠稿費的收入就過上好日子,令人心動。

圖1、圖2是民國年間的稿費單。從圖中可看出,這張稿費單式樣和現在的差不多,只不過不用填身份證號碼。


圖3是1953年《人民海軍》雜誌社的稿費單,稿費是20000元(舊幣);圖4是1953年《人民海軍》雜誌社的稿費單,稿費是12萬元(舊幣);圖5是1953年《人民海軍》雜誌社的稿費單,稿費是9.8萬元(舊幣)。


圖6、圖7是198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稿費單,稿費是壹仟叄佰玖拾玖圓陸角(1399.6元)

;圖8是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稿費單,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支付作者一本詩歌集的稿費,每千字六元,5000字,共叄拾元。


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領稿費是不用出示身份證的,用證明就成,很多作者是筆名,照樣領錢,簡單得很。


現在好多稿費已改革,通過銀行賬號、紅包、微信轉賬等方式發放。但還有部分報刊雜誌堅持老傳統,發匯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