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去领稿费,工作人员说:脱

好几张稿费单快过期了,冒个险去领稿费。


邮政银行工作人员说:脱!


“乜嘢”(什么?)


“口罩”


“靓仔”


疫情期间,连说话也省了?


以往不论天有多冷,你到银行柜台去拿钱,必须脱帽,还要照相。现在是疫情期间,在公众场合是必须戴口罩的。

但银行工作人员说要脱口罩,只能照办,否则拿不到稿费。几百元稿费对于有钱人来说,九牛一毛。而对于像我这类人来说,却不是小数目。


现在的稿费单是这样的,那么好几十年前的稿费单是怎么样的?拿稿费也要经过这几关?

先看看好几十年前的稿费单长什么样。

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最早支付稿费的报纸是《申报》(英国人主办)。在民国文坛,稿费高的作家有:严复、向恺然、王世贞、曹禺、袁枚、巴金、郭沫若、钱谦益、林纾、胡适、周作人、梁启超、鲁迅。当然冠军是鲁迅,亚军是梁启超,次之有严复和林纾。


鲁迅先生单靠稿费的收入就过上好日子,令人心动。

图1、图2是民国年间的稿费单。从图中可看出,这张稿费单式样和现在的差不多,只不过不用填身份证号码。


图3是1953年《人民海军》杂志社的稿费单,稿费是20000元(旧币);图4是1953年《人民海军》杂志社的稿费单,稿费是12万元(旧币);图5是1953年《人民海军》杂志社的稿费单,稿费是9.8万元(旧币)。


图6、图7是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稿费单,稿费是壹仟叁佰玖拾玖圆陆角(1399.6元)

;图8是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稿费单,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支付作者一本诗歌集的稿费,每千字六元,5000字,共叁拾元。


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领稿费是不用出示身份证的,用证明就成,很多作者是笔名,照样领钱,简单得很。


现在好多稿费已改革,通过银行账号、红包、微信转账等方式发放。但还有部分报刊杂志坚持老传统,发汇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