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孤獨感”?

傻吃傻睡傻樂呵


首先,這個問題沒太看懂,人是社交動物,從人類的本能來講,“孤獨感”恰恰是我們一生努力想要逃避的。但是既然題主這麼問,我的理解可能是,雖然孤獨感帶給我們的感受不怎麼美好,但卻是我們一生中難以避免的,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去接受?首先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孤獨”會給人帶來“可能我並不受歡迎”的錯覺,擁有強大的自信心能夠讓孩子不至於深陷在這些孤獨產生的錯覺中,也能夠讓孩子不需要過多的來自他人的認同才能感受到自我價值。其次要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特別是需要獨處的愛好,比如樂器、畫畫、讀書、攝影等等,讓孩子即使獨處也不會覺得無聊。但是最終我們還是要鼓勵孩子多跟人接觸,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人類始終是社群動物,社交是我們深刻在基因裡的本能需求。能夠忍受孤獨不意味著我們要去刻意追求孤獨,孤獨的成長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並沒有太多好處。


育兒看過來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不知所以。

我的理解是要讓孩子忍得住孤獨,但是要怎麼培養呢?我覺得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只有讓他有他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他也就可能能耐得住寂寞哦。

今天我兒子放學之後,在樓下玩,我聽到樓上有敲架子鼓的,我就問了問旁邊的小朋友,說是旁邊樓上,四樓的,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當時我聽完就很佩服他的父母,是怎麼能讓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坐的住的,畢竟下面有很多小朋友都在玩遊戲。後來我覺得,也有可能是那個小朋友真的喜歡打架子鼓,所以能坐的住,耐得住那份“孤獨”。

所以說,家長要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然後慢慢引導。


想瘦的胖子1627


我對這個所謂的孤獨感是這樣看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要能坐的住凳子,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幹點事,這種能力是一個人非常優秀的品質,但是恰恰這一點,也正是現在孩子特別缺少的品質!究其原因,主要是現在的孩子專注度太差,精力很難集中,因為外界的干擾因素太多,比如:1、玩的(智能手機、電腦、網遊、卡片玩具、組裝玩具、動態玩具、栩栩如生的文具)2、看的(各衛視的亂七八糟的綜藝節目、所謂的青春劇、所謂的偶像劇)3、吃的(洋垃圾的快餐、精美包裝的垃圾小食品、各種外賣、各色餐廳的美味佳餚)4、穿的(耐克、阿迪、各種國內國際名牌服裝)。如此豐富多彩的生活,沒有一定的定力很難把握住。我認為,要想做出一番事業,必須要孤獨前行,潛心鑽研,才能成就大事。具體要這樣培養:



一、思想動員,提升精神品味。

人是群居動物,集體活動必不可少。培養合作意識,是現代人最優秀的品質之一。但合作絕非沒事的閒聊,時刻離不開人的"合群",沒有人陪就像丟了魂似的,不會享受自己獨處的美好時光。說白了,就是人的品味低,素質差,沒有內涵的表現。我總在班級說,別沒事總在一起閒聊,要靜下心來乾點正經事,看看書思考思考問題,規劃規劃人生。對於一點點問題,學生張嘴就問,我也說,你靜下心來,多鑽研思考一下,其實根本不難,別動不動就問,顯得有點膚淺。總養成這個毛病,是學習的大忌。其實,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學習是個孤獨的過程,有很多問題需要自己思考決斷,一旦解決出來,你的檔次就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就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覺。有很多路是你一個人走的,沒有人陪伴你的。只有耐得住寂寞了,體會了孤獨的真正含義,你的品味也就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你也就成功了。


二、修煉內功,侵潤書籍海洋。我總認為,現如今學生喜歡動不喜歡靜,有外界干擾因素多的原因,更有自己文化品味低的原因。書籍是引領人走向更高階梯的鑰匙,多讀書,人的視野開闊,思想豐富,做事更加理性。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各種應酬活動多,但這不應該成為不看書的理由。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人的氣質也跟著提升,穩重優雅大方瀟灑,絕非草率邋遢庸俗忙叨之徒所能比的。現在的孩子缺少紙製書籍的薰陶,這是電子書和快餐類網文所無法獲得的,熱愛書籍吧,他裡邊有奇珍異寶,有古今中外,有名山大川,有偉人豪傑,有驚險有傳奇,有一切智慧的結晶。


三、愛好廣泛,培養琴棋書畫。有更廣泛的業餘愛好,你就能沉下心來做點自己想做的事。你的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會更加五彩繽紛。練練琴、下下棋、寫寫書法、搞點美術,這些高雅的業餘愛好能使人的心靜下來,專注在一件事上,心無旁騖,離開熱鬧的人群和喧囂的環境,專心做你喜歡的事,那是再愜意不過的事了。這時雖然你是孤獨的,但是你一點不寂寞,你的精神世界是充盈的,馳騁在琴棋書畫的藝術氛圍裡,你的思想開闊,眼界開放,精神愉悅,心曠神怡,一切煩惱憂愁都被拋到九霄雲外了,你就是精神富翁,你就是最有生活品味的人!


四、靜以修身,沉穩安靜內斂。人是群居動物,生活在集體中,互動是人的本性,但動後人還需要獨處的。獨處是最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品質的,有很多人過不了這一關。這些人讓他動咋地都行,一旦靜下來,就跟要殺了他一樣,抓耳撓腮,如坐針氈。這樣的人除了加強文化修養和提升藝術品味以及培養更多愛好以外,還可以用像道家修煉內功的打坐方式來使人靜下來,這是很好的修身養性的方法,我是經常運用的。另外,我還信奉一句名言: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靜下來,人心無雜念,思想才能深邃,才能透徹,才能看的更遠更高更深,所以我喜歡安靜!


培養"孤獨感"既增強了對這個浮躁喧囂的社會的自我保護和免疫能力,同時也提升了自我內心修養的境界,可謂解決現代病的一劑良方,確實大有裨益。


風景剛好


小小的孩子為啥要培養“孤獨感”呢?小孩子喜歡熱鬧,渴望認可,而孤獨感或者跟集體的抽離感,並不太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


如果非要說孩子需要適當的孤獨感的話,我覺得你應該是想問“如何培養孩子一個人的獨處能力?”


4-6歲的孩子年紀比較小,他生活的周圍都有大人在身邊,父母爺爺奶奶或者老師或者同學。一個人獨處的時間相對比較少。但是,成年人的工作生活又比較繁忙,總有某個瞬間會忽略到孩子。或者總有某個時段需要集中精力處理工作,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孩子學會一個人獨處了。


孩子適當的獨處,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是有好處的。但不建議長期的一個人獨處,很容易讓孩子養成自卑、自閉以及不太合群的性格。說回重點,如何培養孩子的獨處能力?這就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了。這裡給出以下三點建議:、


1、給孩子足夠的獨處時間,但是要學會理解孩子,他害怕擔憂焦慮的時候要給予陪伴不可強求。


讓四五歲的孩子獨處超過一個小時,其實還是需要技巧的。有的孩子對於長時間專注一件事會產生厭煩心理,而且不願意自己去探索琢磨一些複雜的事情。可以購買好一點兒的畫具,培養孩子畫畫,塗鴉,樂高搭建等,慢慢引導。如果孩子極其不配合,也可以給孩子適當報名一些興趣班,比如少兒編程樂高搭建,機器人搭建,或者編程學習等(http://xa.java.tedu.cn/mit61/?weixintiao)。慢慢引導孩子去獨立思考,去琢磨並完成一件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file_sign": "70a5d7c32237d82a4a0aa3de59b0f099\

陝西達內教育


其實很多人心裡都會有孤獨感,只不過有的人孤獨感強烈一些,當去外地工作、上大學或是參軍等離開了家人,來到了陌生的地方,沒有了親人的呵護,內心深處感到孤獨和寂寞。

這時的你應該想到大家大家也都是和你一樣的離開家人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你要儘可能的和大家融為一體,多上網、多交朋友、多去參加文體活動,培養一些良好的興趣和愛好,等你做好這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了!

孤獨的愛情也是幸福的, 兩個相愛的人在感情中的漩渦中糾纏在一起,分不清誰愛誰更多一些,突然有一天愛情消失了,我獨自看著手機裡的電話號碼,再也無法聽著你的甜言蜜語了,眼裡湧出了淚水,心在刺痛。

我要學會自己行走,孤獨的我,手裡開啟愛的心扉的鑰匙孤獨的躺在我的手心裡,我的世界裡都是你,可是你的心裡已經沒有了我!

我們一起歡笑、一起哭泣,儘管以後的日子很難熬,但是我依然會微笑面對,祝福你和別人說愛情,我會戀愛結婚,我會走出孤獨和悲傷!

一個人的孤獨感本身就是一種心靈上的微創傷,不要再去適應而應該去想辦法克服。

一個人的孤獨感是出自內心感應,或來自對外界的心照反映。實際上就是對任何人和事都產生不了興趣,一種與外界不想接觸,其孤立自我、封閉自我的自然形成使之自己卻意識不到。這是一種可怕的自閉先兆,在不自覺中孕育著,逐漸積累成為需要醫治的“陰影”。


李先生的文章區


我按著題主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如何培養孩子對孤獨的感覺~!


按理來說,每一個家長或者每一個人都不喜歡自己孤獨,被孤獨,因為孤獨就是一個負面情緒的詞語,但我卻不這麼認為,我特地去百度查了一下“孤獨”這兩個字的解釋,


“孤獨”:孤是自成世界的一種獨處,孤獨是一種完整的狀態。


而我所認為的孤獨,是一種狀態,一種圓融的狀態,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具有一種可以寬納一切的精神狀態。


我說一下孤獨的好處把~~!

1、

做自己,我可以很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我擁有至高無上的自由。


2、

少對於外界的依賴性,降低對於別人的期待,免除對於別人的精神寄託,可以少去許多失望和失落。


3、

可以激發出人的各項才華和潛能,可以督促自己進行獨立的思考,可以得出自己經過獨立思考以後才可以得出的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和結論,不會人云亦云。


4、

可以促使人自身產生必要的自我保護和免疫力,可以使自己從容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可以使自己冷靜,理智地看待生活和人生。


5、

靜觀自我,可以寧靜地和自己的內心進行對話,從而避免漂浮於塵世,浮躁自己的靈魂.可以冷靜地解剖自己,分析過去、現在和未來,可以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方向,可以理性地判斷別人和周圍。


6、

隨心地生活,自然而又隨意,少去了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和循規蹈矩的無奈。


孤獨者,不管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他都能讓自己安靜並且自得其樂,哪怕他面對的是生與死。


可能有點逆道而行,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我還是希望讓孩子開開心心的成長,不要對自己來說是好得,就覺得對孩子也是好的,這就有一些些道德綁架了~~


好了就說這麼多~先撤.....


用戶5422526205


在這個人人提倡發展"孩子和人的親密"關係社會系統裡,似乎孤獨顯得那麼孤注一擲。在人前能開心能玩,似乎關上門不知怎麼面對自己了。因此我們的孤獨是不僅能和他人友好相處,更能享受自我世界的孤獨感。我認為從以下方面:

1.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發展孩子多方面興趣愛好,使孩子能充分享受藝術或閱讀帶來的魅力。

2.接納孩子。尊重孩子的氣質特點。孤獨是一種憂鬱的美,而親密活潑是一種熱情的美。

3.多讀書,做個有思想的孤獨者。

4.同時和孩子交流,兩面看問題。避免出現過度孤獨。





深圳寶媽育兒經


孩子的孤獨感確實需要培養。

每個人都需要有獨立的思考方式和能力,沒有孤獨感的人,換句話說就是沒有自主能力的一種表現。

有了自主能力,就可以有自控能力。有了自控能力,才能更好的成長,而不至於走偏路。

如何培養這種孤獨感呢?

首先,我們需要讓孩子自己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不依賴父母朋友,並且父母也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提出鼓勵。就算做的不好,也不能批評。慢慢培養。

其次,需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該自己睡就自己睡,該自己玩兒就自己玩兒。有了自己的空間,孩子自然會有一定的“孤獨感”。

最後,需要在生活中引導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有些事情,父母該放手就得放手。並且通過自身的一些表現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示範。

生活總是無奈的,有壓力的,而這些必須需要有一些“孤獨感”去支撐著。“孤獨感”越多,內心就會越強大。但是物極必反,還是得適當。


塗小道


人是活在關係之中的,孤獨不是生命力的最初訴求。

一個人的問題總結來說都是關係的問題,一個關係良好的人,幸福感通常都會很高。

題主想培養孩子的“孤獨感”一定是看中了孤獨感所來的好處,比如思考能力,獨立能力等,但是這些能力不是隻有培養出了孤獨感才會得到,而是每個人都具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孤獨並不等於深刻。

一個孤獨感很強的孩子,通常早期是被撫養者冷漠對待的,成年以後極有可能無法進入親密關係,需要大量的時間去處理自己的精神世界,內耗也會很嚴重。


兒童心理大講堂


無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