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在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過程中,有一些人作為備份,卻依然二十年如一日地進行訓練,只為確保“神舟”順利升空、著陸。秉承“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理念,我國的各項事業才能順利推進。可以說,唯有具備憂患意識,充分準備,能夠對未來的形勢進行預判並作出相應的行動,最終走向成功。
完善自我,迎接挑戰。木桶原理告訴我們:一個桶究竟能盛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對於人來說,亦是如此。我們究竟能否取得成功,在於是否能及時發現自我的不足,準確定位並積極彌補不足,完善自我。在意識科技危機後,華為在十幾年裡持續開發操作系統,在被美國製裁時,毅然讓備胎——“鴻蒙”一夜“轉正”,使國人沸騰,穩住了國貨的市場地位,不可謂不自豪。假如華為沒有危機意識,那麼就如千千萬萬依賴美國科技的企業般,無力迴天,泯然眾人矣。可以說,華為如今的成就,來源於長期對自身技術上的完善,以充足的準備,迎戰科技危機。
持之以恆,防患未然。成功,在於彌補不足,更在於持之以恆地堅持。“逃生巴士”自運營以來從未啟用過,但檢修卻未曾落下,只為防備不期而至的災難。反觀社會上出現的一些應屆畢業生,在大學期間碌碌無為,畢業時工作無望,怨天尤人,無法適應社會環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自身未曾提前做好準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長期對學業不上心,導致本領欠缺,從而被企業拒之門外。這警示廣大青年,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有憂患意識,從日常的一點一滴不斷增強本領,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合作也變得更加重要。在觀察到這一趨勢後,中國毅然進行改革開放,並積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主動融入世界經濟,促進中國經濟的全球化。進入新世紀,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中國又重啟“絲綢之路”,提出“一帶一路”的想法並積極倡導,促進沿線國家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這一政策,將經濟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以前所未有的前瞻性規劃國家的發展。這樣的充分準備,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同時,為國家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而唯有持之以恆地完善自身,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方能在紛亂的世界格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也唯有具備這樣的憂患意識,充分準備,才能朝著好的方向前進,爭取最好的結果。
閱讀更多 隨心隨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