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閎:“以明釋暗”是釋疑的一種高超境界

王俊閎:“以明釋暗”是釋疑的一種高超境界

猜疑是可怕的心魔,會毀掉別人也會毀掉自己。世間猜疑之事各有不同,結果卻與“禍害”二字相關。猜疑是自信不足的表現,是自己不能洞悉所面對的人和麵對的事。在表象與事實有出入時,無法相信自己的判斷,因而疑心竇生。減少猜疑的方法是要以實力提高自己的信心,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提高了自信則猜疑自減。而面對他人猜疑時,解決問題的辦法似乎更加簡單,就是“以其昭昭使其昭昭”,自己要明白猜疑的害處,將此害處與事實本身講於猜疑者得知。也就是把事情講到明處,辦在亮處。陽光照在了心底,猜疑便會無處藏匿。只要心中確無私念,“以明釋暗”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然而這種簡單或許是釋疑最有效的方式,也是釋疑的最高境界。

王俊閎:“以明釋暗”是釋疑的一種高超境界

唐德宗李適時期,李泌是當朝的重要謀臣。一次,他耳聞有人議論說太尉李晟家裡有一個很許大的園子,園子裡有一片茂密的竹林。並說李晟如果在竹林中伏有兵士,造反簡直易如反掌。李泌當時便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種流言能夠傳到他的耳中,又怎麼會傳不到皇上耳中。如果傳到皇上耳中,以皇上多疑之性格,李晟一家便十分危險了。李泌當即將此傳言告訴了李晟。李晟聞聽,頓時嚇出一身冷汗。他急忙令人砍掉了園中的竹子。然面流言蜚語依然在朝中傳播,有人說:“竹子沒了,他家不是還是那麼多房子嗎?”這可把李晟逼到了不知所措的地步,總不能像砍竹子一樣把房子也全部推倒吧?

王俊閎:“以明釋暗”是釋疑的一種高超境界

更為可怕的是,這時的唐皇已經得知了這種傳言。面對曾身經百戰、手握重兵的李晟,唐皇本來就對其有所忌憚,隨著流言的增多,皇上處於一種惴惴不安的狀態,而李晟卻不知如何才能化解這場危機。大臣與皇上的互相猜疑,使大唐王朝,陷入風雨欲來的危境。

為了幫助李晟化解危局,李泌主動找到李晟言明其中利害,讓李晟主動去向皇上說明情況,並願陪他一同前往。眼看也沒有再好的辦法了,李晟只得隨著李泌面見聖上。叩拜過後,李晟心中忐忑不安。李泌直言不諱地告訴唐皇德宗說:“今日有一事臣須與皇上講到當面。”唐皇也懷著一種不安的心情,點了點頭。

李泌說:“臣希望英明的陛下切莫加害功臣。李晟為國家立過汗馬功勞,但是近來卻有人不斷散佈謠言,說李晟有不臣之舉。我深知陛下不會相信這些流言,但今天我要當著陛下的面把這個事挑明瞭,目的是為了不讓李晟害怕和擔心。如果陛下不聽我言,將李晟殺害,則四方將士則會人人憤怒,那將是一場不可收拾的混亂局面。”

看到對皇上有所觸動,李泌又說:“李晟的地位和家財均已位極人臣,他已無所求,只要聖上能坦誠以待,他會終生感恩效命。國家有難,他會隨時掛帥出征,天下太平他就日日入朝參拜,這樣一來,君臣同心便會和睦安寧。我誠望聖上切莫以大臣功高就有所猜疑,而大臣亦不要因為地位過高就心生疑懼,如此一來,則天下太平,國家昌盛。”

王俊閎:“以明釋暗”是釋疑的一種高超境界

李泌推心置腹之言令德宗深為感動,當即表示接受。李晟則熱淚盈眶地再次表示了自己的忠心,並叩首說:“流言能夠四傳,都是自己不夠謹慎的結果,誠請皇上賜罪。”唐德宗當即對李晟進行了一番安撫。

一場危機在開誠佈公的交談過後,頓時煙消雲散,從此關於李晟的流言也不禁自滅。

王俊閎:“以明釋暗”是釋疑的一種高超境界

《荀子·大略》中說:“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滾動的球丸遇到凹陷處就會停止,謠言遇到智慧的人就會平息。猜疑與流言是一對孿生姐妹。猜疑往往起於流言,流言的滋長又會加重無端的猜疑。而太多的禍患都是在瘋長的猜疑中悄悄萌生的。所以飽受猜疑時一定要找到問題的癥結,對症下藥,打開對方的心結,釋去對方的疑惑,唯如此,才能免遭猜疑之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