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官兵,大山的情懷……

火箭軍編制序列中,有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戰鬥集體。他們年復一年駐紮在偏僻閉塞的大山深處,肩負著守護陣地這一神聖而光榮的使命;他們終日與大山為伍,與寂寞相伴,對大山有著特殊的情懷和寄託。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就叫“陣管兵”。

礪劍春秋 | 大山裡的官兵,大山的情懷……

穿過一座安靜愜意的小縣城一路向北,水墨色的山影漸漸變得清晰亮麗,蒼松翠柏掩映下,不知不覺走進了詩詞中描述的這座名山。

店邊油庫,被戰士們戲稱為“第一哨”,這是距離營部最遠的一個點位,要走30多公里的山路,一部軍用電話承載著哨所與外界的所有聯繫。

礪劍春秋 | 大山裡的官兵,大山的情懷……

上山守坑道5個月,陳勇天天面對的只有和自己一起執勤的兩名戰友,外加一條列編的狼狗。150多天,他與戰友說盡了所有的話,就連這條狼狗也開始不搭理他們。

2017年11月,陳勇的妻子臨產。

他日思夜想,發誓一定要在妻子分娩前趕到她的身邊。算準了預產期,11月7日,陳勇輾轉周折,剛剛走出大山,手機裡就傳來了一條遲來的信息,“孩子平安出世,勿念”。

信息是妻子兩天前發出的,可這山裡面沒有一點信號。陳勇後來告訴戰友,他恨這座山,因為大山用險峻無情阻隔了太多太多的脈脈親情;他又愛這座山,因為山的存在讓兵的寂寞與無奈顯得那麼有價值。

礪劍春秋 | 大山裡的官兵,大山的情懷……

其實世間有許許多多美好和自由值得人們去追求,浪跡天涯的旅行,甜蜜廝守的愛情,煙波浩淼的大海,繁花似錦的都市,等等。

然而陣管兵卻遠離這一切,他們只能默默品嚐感受那一份堅守的美、寂寞的甜、奉獻的樂。這是兵的高尚,也是兵的責任。

部隊改革後,營被縮編為連,當了6年營長的李勇,不得不離開這座戰鬥多年的大山。

那幾天,他燃起已放下多年的香菸,一個人靜靜徘徊在營區的每個角落,不時駐足沉思。他當連長那會兒在路邊種植的銀杏樹,如今已是枝繁葉茂。

礪劍春秋 | 大山裡的官兵,大山的情懷……

從營門一路走來,四塊刻有“紮根”“鑄魂”“礪練”“家園”的青色巨石,是他剛入伍時和戰友們從幾公里外的山澗裡移過來的,已伴隨他度過了相同的歲月。

蜿蜒曲折的大山裡,到處都有李勇美好難忘的回憶。他嘴裡唸叨著:“我走了,可這裡還要有人守,再孤獨再寂寞也要有人守。”

堅守深山奉獻青春,可謂是“血一滴一滴慢慢流”,沒有在大山真正生活過的人,很難品出其中的別樣滋味。

礪劍春秋 | 大山裡的官兵,大山的情懷……

周維的老家地處陝西安康的一個大山溝,他從小的願望就是走出大山到大城市看一看。沒曾想參軍入伍,偏偏當上了一名陣管兵,走進了更加偏僻的深山。

兵之初,他各項工作拼命幹,總想好好表現,就為了能讓領導把他調整到一個不在山裡的崗位。然而一年時間不到,周維的內心悄悄起了變化,他被身邊這些質樸的奉獻和真摯的戰友情深深感染,不知不覺愛上了大山,愛上了陣地。

當兵第五年,周維因工作成績突出,作為優秀士兵被保送入學。臨行前,他帶走了連隊宿舍前小溪河底的一塊石頭,把它縫進自己的枕頭裡。

在遠離大山求學的日子,他每天都是伴著這塊石頭入睡,就像在老連隊一樣能聽見小溪的潺潺流水聲。

礪劍春秋 | 大山裡的官兵,大山的情懷……

2008年,周維軍校畢業。他主動放棄去機關工作的機會,選擇回到大山深處的老連隊。他說,沒有那座山,我不可能成為幹部,是山培養了我,我的根已經紮在了那裡。

如今,周維已是新一任連長。18年軍旅生涯,18年默默堅守,從大山裡走出來的普通一兵成長為一連之長,他喜歡這種與山為伴的生活。

礪劍春秋 | 大山裡的官兵,大山的情懷……

山,其實就是一代代陣管兵的化身,是陣管兵的精神寄託和力量源泉。他們的青春與大山熔鑄為一體,他們用自己的付出與堅持,為大山拓展著高度和廣度,延伸著絢麗和壯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