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全文約6300字,閱讀時間約19分鐘

寫在文前的話:

我是一位來自鄉村一線的教師,寫這篇文章,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只是想讓更多的家庭注意教育的方式,我深愛這些可愛的孩子。

注:文中的“豪門”主要指城市中產及以上家庭。

這個寒假格外漫長,因為疫情,好多事情都不得不暫停下來,但這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反思、深考基層教育存在的問題。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工作這麼多年,我漸漸發現了寒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十分單一,無非三種: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再比如,為什麼寒門家庭出來的孩子都不愛表現自己。

前幾天,我接到一名學生家長的來電,電話裡,他向我求助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在外拼命掙錢供娃讀書,為他付出了一切,娃卻從來不和我說心裡話?有時家裡來了客人,他也不願和其他人多說一句話,像個木頭一樣,我真懷疑這孩子是不是學傻了。”我們通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最終解開了這位家長的迷惑。這也是促使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今天,我想和諸君聊一個話題:現在國家扶貧力度這麼大,許多家庭都已脫貧,寒門與豪門家庭出身的學子差距到底在哪裡?

01

缺正確的金錢觀

只是因為錢嗎?不可否認,物質條件是很重要,但不能全然決定一個孩子的成才與否。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一個家庭的物質條件也許一時難以改變,但精神條件是可以改變的。就從金錢觀來說,中國有很多父母,從不教給孩子關於金錢的知識。有些家長恥於談及錢,覺得一談錢就功利;也有很多家長認為,讓孩子雙手沾染銅臭是越晚越好。

殊不知,這種思想會抹殺對孩子金錢觀的培養,最後造成的結果無非兩種:一種是長大後不會花錢,一種是太會花錢!

要想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下面這種話家長們一定不能說:

“太貴了,我們買不起!”

“爸爸媽媽的錢以後都是你的。”

“這個你不需要的”

“這破玩意兒有什麼用啊?”

“考了一百分再來跟我提要求”

……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很多家長不願意痛快地給孩子買東西,給孩子花錢的同時反覆強調金錢多麼地來之不易。由此,孩子收穫到的是匱乏感和愧疚感,他們和金錢的關係也隨之變得沉重。

不可否認,寒門家庭的確缺錢,但是寒門家長教育孩子對待金錢的態度,大部分都是能“省”則“省”,這就是對的嗎?

我注意到,寒門出身的學生大部分都不會主動購買學習資料,但是對吃穿用很捨得,為什麼?自尊心使然,越缺什麼,越愛表現什麼。可悲的是,他們不會在年輕時投資大腦。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為了讓孩子能夠擁有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請收回我們對待生活的敷衍或沉重,將豐美與希望傳遞給下一代。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並且,享受生活。

02

缺內在的精神品質

那麼,寒門家庭教育缺的是什麼?說白了不是錢,是內在的精神品質。

中國有很多這樣的父母,他們每天散漫地過著自己平淡無奇的日子,打打麻將,閒扯串門,告訴你:“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你一定要努力啊!”

自己年輕的時候不奮鬥,中年之後也隨遇而安,永遠只會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自己生活過得邋里邋遢,隨便湊合,還為自己辯解說:為了生活。時不時當著孩子面說幾句髒話,耍幾下聰明,還一邊說著:別學我。自己都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衝破原生家庭的束縛呢?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一個社會,豪門總是佔少數的,這就造成大部分民眾對“豪門”這個詞的理解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色彩。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別人可以成為豪門,而你不可以?不要一味地把別人的成功都歸結於上一代的幫助,你要敢於承認這些人的成功也得益於自己的努力和奮鬥。有的人,越有錢,反而越努力。

你在打麻將的時候,別人在進步;

你在看泡沫劇的時候,別人在進步;

你躺在家裡呼呼大睡的時候,別人在進步。

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豪門的孩子之所以越來越優秀,不僅僅是因為得天獨厚的資源,更因為家庭教育的傳承與沿襲。 上一代人拼搏努力的精神氣質,定會對下一代人有著耳濡目染的影響與鼓勵。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每當面臨取捨,面臨得失,面臨誘惑的時候,這種家庭的內在精神,就會迸射出耀眼的光輝。

03

缺原生家庭帶來的資源

為什麼原本學習優秀的寒門學子,到了大學就泯然眾人,成績普普通通,交際、才藝等方面也不亮眼?寒門和豪門家庭出身的孩子相比,差在哪裡?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差在原生家庭帶來的資源。

家庭背景決定了你能接觸到的資源的多少和層次高低。

寒門家庭的孩子可能從小除了學習就是幹農活,幫家裡做事,沒有任何其他資源可以利用,最多,教育意識強一點的家庭可能會給孩子買一些課外書之類的。

而豪門家庭就不一樣了,孩子能夠德智體勞全面發展,學習繪畫、舞蹈、圍棋等各種知識,還能參加培訓班、夏令營等交流訪學活動。

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自然會有很大差別。因為豪門家庭的孩子懂得多,見識廣,更容易交到朋友,而寒門家的孩子除了學習,無一其他技能。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窮人家的孩子一到陌生的大城市,沒有人脈、沒有朋友、父母不在身邊,無論吃穿用住都是自己管自己,不管是創業還是找工作都只能靠自己,從零開始。

豪門家的孩子交際面廣,像歡樂頌裡的曲筱綃,父親是老闆,自己想做生意沒有客戶,聯繫幾個富二代找找信息,總比自己一個人像無頭蒼蠅似的四處亂撞的好(我可不是說她靠家人,當然大部分也是靠自己的努力)。

差在自信心。

記得我剛上大學那會兒,別人聊天,我完全插不上話。一方面是因為普通話說不好,就算說也帶有濃重的方言味,因為我們上初高中時都是說的家鄉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們聊的是什麼。我的方言和衣著,讓我和舍友們完全不是一個“畫風”。表面上,我裝作不在乎,其實內心自卑了很長的時間。好在大三的時候,我競選上了社聯主席,內心才開始慢慢恢復自信,變得積極陽光。

所以,農村出來的孩子最缺的還是自信心,因為眼界窄小,缺少見識。

觀念不同,價值觀就不同。

你說要買手機電腦,我連吃飯的錢都緊巴,和你談何共鳴。

有人就會問了,家裡條件有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總不能讓父母去賣血吧?難道這種問題就無解嗎?

不是的。解決的方法,說起來很簡單,但也很困難。

說簡單是說寒門家的孩子想要有自信,見多識廣,談吐不凡,除了看書沒有任何捷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多讀書,多思考,會給你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書中有人類文明曾達到的無上的高度、廣度和深度,你再也不會缺乏自信心, 高質量的書就像是一艘船,讓你遨遊在天大地大的廣闊空間裡。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就像歌德說的,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讀遍天下好書,就是和每個歷史時期世界上最傑出的人交友。

大學的圖書館裡有那麼多書籍,任君隨便翻閱,這樣的機會多難得。

說困難是說你是否願意並花時間靜下心來去閱讀。如果看不進去,就是買再多的書也白搭。

在讀書這件事上,讀的數量並不是首要的,更重要的,是書的品質與所引發思考的程度。

只讀書,讀死書,那也是不可取的。一個不慎,還會有誤導的嫌疑,讀書不思考,就像吃飯不咀嚼一樣,早晚會消化不良。只有不斷思考,不斷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讓這些東西成為你自信的根本,才能提高你的眼界和見識,讓你不露怯地侃侃而談。

04

缺遇到名師大師的機會

我們這種十八線小縣城或農村出來的寒門學生,和豪門家庭出身的學生相比,缺乏的,除了以上之外,還有:

缺少遇見名家老師的機會。

因為豪門家庭要麼住在大城市,要麼把孩子送往大城市,而大城市的師資力量雄厚。

大城市的老師大多是名校畢業生,學歷一般在研究生及以上,有過海外留學經歷的也不在少數。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而基層的情況則恰恰相反,很缺好老師——優秀的新老師不願意來,而有資歷、有實力的老師又往往向外謀求發展,小城市的人才流失非常嚴重。

2016年一則人大附中選聘教師公示顯示:輕則清北碩士博士,重則海外名牌大學歸來。而很多小縣城或農村中學招聘的老師,基本上都是二本以下師範學院畢業的學生。

我沒有歧視學歷的意思,但現在一個普遍的情況就是:基層老師們拿著統一的課本,講著他們從別的書裡看來的內容,甚至會被學生提出的問題考倒。老師尚且如此,你又怎麼去要求這裡的孩子能考出更高的分數,考上一所比他們老師的學歷更好的大學?

而在一些經濟落後地區,情況則更為糟糕。這裡的老師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特殊情況下,一個老師甚至要負擔好幾個年級的教學任務,同時教授好幾門課程。受知識水平所限,他們上課的內容大多隻能涉及學科的皮毛,不可能有深入的挖掘。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對於小縣城或者一些偏遠地區來說,優質師資的匱乏,才是鎖住孩子未來的罪魁禍首。

不過,因師資造成的教育差距,在很多大城市的內部也存在,學校和學校之間的水平令人瞠目結舌。

比如說,2015年,復旦和交大在上海一共錄取1201名考生。有50%來自6個重點中學,70%來自12個重點中學。這些重點學校的一本率至少是80%以上,上海最有名的上海中學,一本率達到令人咋舌的99%。而在上海普通的高中,一本率可能只有20%左右。

然而,即便是這些一本率只有20%的中學,孩子擁有的出路和機會也比很多小縣城的孩子多。

05

缺眼界

眼界決定境界。

豪門家庭一般在一線城市,這樣的家庭,星期天可以帶著孩子逛逛博物館,看看科技館,瀏覽名人故居,接受文化薰陶。而寒門學子呢?只有刷不完的題,幹不完的活,哪有什麼空閒時間,更別說提升眼界。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即使現在網絡發達,孩子可以通過互聯網瞭解外面的世界。但是,寒門出身的家庭,很少有機會接觸這些,更何況,學校明令禁止學生不能帶手機進校園。

有一部紀錄片,講述的是北京某中學的學生做城區光汙染調查的經過——四五個初中生,連續多天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用專業儀器測量夜空亮度,分析比對數據,建立亮度分佈模型,找出影響因子……且不論結果如何,十四五歲的孩子就已經學會了這麼專業的調查方法和過程,實在令人感慨。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寒門學子)當中的很多人都是在上了大學以後,才明白什麼叫做調查和實驗,這當中,不僅僅是6年時間的差距。

不僅如此,一線城市的學校依託豐富的社會資源,在學生的培養上,擁有更多的方向和可能性:初高中階段,孩子們就有機會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全國舞蹈大賽、機器人大賽、夏令營冬令營活動、名人演講、國外交流學習等。

而另一個更鮮明的對比是,在很多名校給予自主招生的名額越來越多的今天,很多小縣城的孩子可能直到高三才聽說“自主招生”,而大城市的孩子已經積極參與,甚至從小學、初中階段就開始培養學科優勢,準備自招。

這其中的差距,令人不敢細想。

有這樣一種觀點: 一個人能飛得多高,首先取決於他看到的最高有多高。而豪門家庭,無疑比寒門家庭能讓孩子看得更高。

06

缺人生的規劃

豪門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意識比較超前,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對未來有明確的規劃。

有一個考進復旦的寒門學子說,他當時以全縣前10的成績考進了復旦大學,自己覺得很了不起,但是很快他就認清了自己和身邊人的差距。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豪門出身的孩子似乎更加多才多藝,寫詩歌的、唱歌的、練習交響樂代表參賽的……除了正兒八經的學習之外,他們還有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有更多可供挑選的未來。

另外,和三四線城市相比,大城市彙集了各行各業的人才和優質資源,孩子相當於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耳濡目染,聽的多,見的多,知道的多,眼界會完全不一樣。

很多在豪門長大的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更為清晰,在剛進大學的時候就有了明確的規劃:留學、保研或者直接工作,大幾齣去交換,大幾去哪裡實習,都有著自己的考慮。

07

物質條件的差異,對於家長的教育觀念到底產生了哪些影響?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1、豪門的家長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觀念

對於低齡兒童來說,豪門的父母會關注並及時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並積極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啟蒙、引導。

而在寒門家庭,對於孩子出現的問題,我卻經常聽到家長說,“小孩都這樣”、“可能長大就好了”。其實孩子的狀況已經非常令人擔憂,家長卻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

孩子的資質差距是沒有那麼大的,只是由於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同,才造就了不同的孩子。

除此之外,豪門的家長在處理與學校、教師的關係時,更加理性,處理方式也更科學。

2、豪門的家長重視孩子的身體發展

豪門的父母非常重視兒童身體的發育,因為他們認識到,只有孩子的身體健康發展,他們才能很好地學習和生活。

很多寒門家庭的家長在孩子出生後,就根本不去兒保科給孩子做常規體檢,更不在乎醫生的建議,只把這當作是“騙我們給孩子多花錢”。

3、豪門的家長更重視孩子的情緒發育

兒童的情緒發育對兒童的一生髮展至關重要,這是孩子性格的重要形成過程。很多豪門的家長不會對孩子隨意打罵,願意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情緒。

而寒門家庭的家長面對孩子的一些情緒,沒有科學的處理方法。當孩子哭鬧“不乖”,家長就只會簡單粗暴地恐嚇甚至打罵,甚至用冷暴力對待孩子,用手機哄孩子轉移注意力……只要是孩子能聽話,什麼招都肯用。

其實不管是豪門還是寒門家庭,家長的教育理念和眼界高度才是決定孩子人生舞臺的關鍵所在。 對於寒門家庭來說,即便無法改變教育資源分配問題,也能給孩子塑造一個自由、和諧、幸福的成長環境。

08

一個人的出身或許決定了一個人的起跑點,卻不能決定一個人的終點。即使是寒門家庭,父母也應該好好地培養孩子。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關注微信公眾號——愛知教學園地,獲取更多教育經驗、學習方法、學習資料、考試政策.

1、寒門家長更應“需勤勿懶”

勤於學習,這裡所說的學習,是指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正所謂生活處處皆學問,寒門家長可以利用各種資源去學習低成本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2、寒門家長更應“少怪多愛”

寒門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拿自己的家庭和他人做對比,容易讓孩子產生憤世嫉俗的仇富觀點,嫉妒比自己優秀的人,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也許在經濟方面,確實有很多地方是家長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沒有辦法去滿足孩子的全部需求,但是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教育給予重視。

例如,雖然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功課,但是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在孩子學習時多多陪伴,不要玩手機,給孩子做好榜樣,這樣孩子對待學習會更加認真,對於提升成績也很有幫助。

3、寒門家長更應“舍短求長”

適當地給予孩子壓力,確實可以讓孩子對待學習更加認真,更加仔細。但是在給予孩子壓力的同時,也要多多給予鼓勵,讓孩子產生自信。

並且,寒門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應該動不動就拿自己的辛苦和付出說事,這會讓孩子產生負罪感,他們會無意識中產生一種沉重的想法:是因為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父母才這麼辛苦的,如果沒有我,他們會輕鬆很多。進而產生自我厭棄。

寒門父母要告訴孩子天道酬勤,適當對孩子因努力獲得的成果給予刺激和獎勵。在孩子天賦的挖掘上、才能的培養上、三觀的樹立上,家長要善於發現,善於觀察。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4、寒門家長更應“棄虛存真”

金錢是很重要,但是人的價值尺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成年人可能都感受過“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窘迫,但是這並不代表父母可以去給孩子灌輸所有事物都可以用金錢衡量的思想。

不要讓孩子把金錢當做判斷事物的唯一標準,讓孩子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錢做不到的事情,從而變得唯利是圖。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比金錢更重要,更值得我們去在意的東西。

5、不對孩子心存愧疚,不對孩子過度期待

你知道精英教育下的名門子弟和應試教育下的寒門子弟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嗎?

是領導能力、計劃能力、執行能力,說得更抽象點,是氣質。

真話!中國寒門教育到底缺什麼?

對孩子有愧疚,他就會覺得自己為父母帶來了煩惱,善良的孩子會開始掩藏自己的慾望。

對孩子過度期待,他就會喪失對於學習最本能的好奇心,轉而為了功利目的卻學習。慢慢地,一顆七巧玲瓏心就蒙上了塵埃,即便靠智商撐過學生時代,最終也會產生相應的人格缺陷。

對孩子的愧疚也好、期待也好,還是其他什麼情緒都好,請藏起來。我們教孩子要誠實地對待父母,但父母真的不能不遮掩地對待孩子。因為他終究還是孩子,是有無窮可能性的孩子,而父母卻不是了。

最後,我想說,如果你已經給了孩子“寒門”,那就不要再給孩子“寒心”。

愛,不止於愛。

家長們,共勉之。

更多學習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愛知教學園地,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感謝你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