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養牛,為什麼有些人不養公牛呢?

農民小席


現在農村養牛,確實不養公牛,這在我們這邊的養牛戶中間,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養殖公牛的作用,作用有兩個:一是配種,二是育肥賺錢。而自從有了人工授精技術,公牛的作用明顯下降。綜合分析,農村養牛不養公牛的原因如下:



一、現在的母牛配種大多采用人工授精。

其實牛的人工授精技術有諸多好處:節約購入種公牛的成本、預防各類疾病、提高母牛的受孕率。對養殖戶來說,養種公牛的意義已經不是太大,人工授精完全可以替代種公牛,甚至優於種公牛,因此不養公牛也合情合理。

二、農村養牛靠母牛繁殖,並不靠育肥。

農村養牛的一般都是散養戶,很少有人專門搞育肥。一來不懂育肥技術,二來規模小不適合育肥。而育肥牛最好是公牛犢,現在不育肥,養公牛沒多大意義。農村散養戶養牛賺取利潤絕大多數靠母牛繁殖,所以養母牛比較多。

三、公牛的脾氣火爆,不容易飼養管理。

這是被大家忽視了的一個重要原因,本人親身經歷,現在想起來仍心有餘悸。公牛脾氣的火爆程度,尤其在發情期,它可是六親不認。我家以前飼養過一頭奶牛種公牛,這傢伙有一次闖了大禍。可能是正好處於發情期,它竟然掙脫了韁繩,直接一頭把圈門撞開,跑到鄰居家裡把人家的玻璃撞的粉碎,險些傷到人。說的誇張點,種公牛發起脾氣來,可是連火車都敢頂的。後來見實在難管理,只好便宜賣給了牛販子。



總結:現在農村養牛,不養種公牛的原因大致就是以上三種。養牛本身就不是件容易事,若再飼養一頭惹事的種公牛,那會更讓人鬧心。


西北郭郭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不一樣的理解,農村養牛為什麼不養公牛?

我家到現在養牛也有10多年了,到現在有大牛,小牛犢共養了31頭,主要的還是母牛為主,每年也是靠小牛犢獲利。至於為什麼不養公牛?我考慮的是因為我養牛主要是散養,利用的大自然免費的草料。養公牛,也叫育肥牛,養過牛的都知道,散養牛,雖然疾病少,體質好,但牛長的慢,上膘慢,育肥牛圈養10個可以長到1200斤左右,散養的話只能長到1000斤左右,還有就是圈養比較費飼料,費人工,也不太好管理。

拋開這些問題不說,對我來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散養公牛不好管理,記得我們剛開始養牛的時候,也有好多的公牛,最讓人頭疼的事是每到母牛

發情的季節,公牛在山上根本就不吃草,而是在到處聞氣味,聞母牛發情的氣味,聞到氣味後會隨著氣味去找,有的時候就會聞到別人家牛的氣味,就去找了,跑了就不會回來,去到別人的牛群還好說,萬一去了人家的玉米地裡,把莊稼吃了,那就麻煩大了。記得有一次最嚴重的是牛跑了後,我跟我爸兩個人關找牛就找了一個晚上,從下午把牛趕回來後,吃過飯就開始出去找,由於剛開始是上山找,都是步行,最後是去鄰村,反正是找到大概早上的4點多,才找回了,而且是這樣的事還不停的發生。這些就是我主要不養公牛的原因,太累了,相比散養母牛比公牛省好多心。

我的總結:現在農村養牛都是小規模養殖,一般都是利用的農村有利條件去養殖,去山上放養為主。除非是養殖規模大了,利用人工圈養,那樣養公牛的比較多。今天就寫這麼多了,也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怎麼樣養牛,,,,,,謝謝大家。。。。。





農村娃期待


大家好,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出生的小姑娘,說到牛,還記得那是很多年以前了,跟著爺爺一起放牛,讓我騎在牛背上,牛吃著草,我騎著牛,可好玩了。讀書都不想去就想著天天放牛。

不是現在農村養牛不養公牛,而是一直都是不養公牛,自從我有記憶開始,那時候都是好幾個人合夥養一隻牛的,誰家耕田了就誰家用,而且都是母牛,有時候還會帶著一隻小牛,因為母牛能下崽,可以給幾家人提供一點微薄的收益,每年都是如此,記得全村也就只有2只公牛,是為了繁殖而養的。

現代的話,農民都用上了機械化設備都不需要用牛耕田了,用的都是拖拉機。農戶家的牛就很少有人養了,也有人養都是一些老人家,不會用機械耕田的老人們都是養著牛耕田。

我們村還有一戶人家是養肉牛的,也就是黃牛,他在10年前買了1個公牛5只母牛,經過10年的科學繁殖,現在已經有將近百頭牛了,有這麼多牛的養殖戶啊,公牛也沒有幾隻,因為現在都是人工授精了,只有優選的公牛精液,才能被裝進液態罐子裡。過去公牛母牛屬於本交階段,現在養牛繁殖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科學的人工授精階段了。

自然交配,1頭公牛一年可以配母牛20-40頭,而公牛可以常年採精,1頭成年公牛的冷凍精液1年就可以配給20000多頭母牛。這樣一算,用人工繁殖,就不用養更多的公牛了,飼養成本和生產成本都能大大的降低。

    

僅屬個人意見,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謝謝大家閱讀!





老志的山茶園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大家好,我是中原海敏,我是河南農村人,家裡之前養過牛,你說現在農村養牛,為啥不養公牛,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俗話說得好,有錢按照有錢人的想法,沒錢的話就按照沒錢人的思路,特別是對於那些剛剛入行的人來說,投入的資金不太充足,在養牛的時候就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懂得自己要什麼。最好從母牛入手,這是減少投資成本最好的方法。這是養牛行業中的一個竅門,如果你剛剛入門的話,養公牛有點殺雞取卵的味道。

其次,母牛的養殖可以持續的發展,你也不會因為種牛而發愁,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及時的見到錢,養公牛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兒。飼養週期過長;

最後,選擇母牛來飼養,當你急需用錢的時候,可以把小牛給賣了。母牛我就還可以繼續留下來,當你不著急用錢的時候。就留著慢慢養,這才是大家都喜歡養母牛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是中原海敏,喜歡的可以關注我,大家有不同意見的可以發表留言評論。





中原海敏


牛年出生的農村放牛娃來談談自己對養牛的看法。

在我們80後的記憶中,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那個時候都被統稱為“放牛娃”,家家戶戶幾乎都養牛,除了房子外,牛,則是當時農家的重要財產。


那時,農家養的牛,幾乎都是以耕牛為主,只有母牛下崽後長起來的牛,才會變賣,就算變賣,大多也是周邊鄉親買去當耕牛養,所以,肉牛幾乎沒有。

很多人可能沒有真正見過耕地,翻土犁田是耕牛的主要任務,黃牛跟母牛,由於體型小,力量有限,想要深翻田土很困難,故此,在筆者家鄉,養得最多的就是水牛跟黃公牛,體型大,力量大,耕地也就快且翻土犁田深度較深,從而達到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厚土層。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種地的越來越少,養耕牛的就更少。現在農村還在養牛的,一般都不會再養公牛,一是用作耕地的少了,二是公牛草料需求較高。而養母牛,草料需求相對較少,而且沒兩年能生產一次(一般情況下為兩年,年年產仔的極少),牛仔長大就可以當肉牛賣掉獲得一份收益。


曾經,早晚放牛是必修課。下河洗澡、上山放牛,幾乎都在牛背上,童年,也幾乎與牛為伴,稱那一代人為“放牛娃”,的確沒錯。

朋友們,你們家鄉還有養牛的嗎?小時候,你放過牛嗎?


下壩毛哥


現在農村養牛,為什麼不養公牛呢?

過去沒有開展牛的人工授精技術的時候,農村裡面的公牛非常多,公牛打架在農村是經常能夠欣賞到的,現在看公牛打架還要付費。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公牛這樣少呢?是為了改良本地牛小而出肉率低的現狀,外國人說我們國家的本地牛“遠看像條狗,近看是頭牛,一根扁擔挑兩頭”,確實本地牛個體小,一頭牛殺不了多少肉。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開展牛的人工授精,淘汰本地公牛,公牛生出後就被閹割了進行育肥。


過去養牛主要是為了解決農田役力,公牛力氣大,犁田犁土速度快,是農民爭養的農畜。改革開放後,平原地區以及土地平整的地區已經實行機械化操作了,不需要用役力了,只有高山陡坡、土地面積小的地方仍然在使用牛犁地,耕牛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所以現在養殖的不是耕牛而是肉牛,牛的名稱已經改變了。


公牛愛打架,不好飼養管理,放牧時間談戀愛、找女朋友,弄得母牛驚慌失措的,不安心吃草,一天就是躲避公牛的干擾,公母牛雙方吃草都受到嚴重的影響,不多吃草怎樣能增重,因此,農民都不願意養公牛。


上世紀五十年代沒有開展牛的人工授精,那個時間是選留比較好的本地公牛進行本交配,不好的公牛閹割。開展人工授精以來,養殖戶不需要養殖公牛,母牛發情後牽到鄉鎮配種站進行人工授精,配種速度快,受胎率高,非常輕鬆方便。過去是野交亂配,近親繁殖非常嚴重,牛越來越小,抗病力越來越弱,人工授精采用的是優良的種公牛的精子,犢牛個體大,雜交效果非常明顯,養殖的經濟效益很好。


養牛的朋友們在生產實踐中存在什麼問題,有什麼難題就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解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更多更實用的養殖技術、飼料製作、種植技術,請關注老周說三農,咱們共同探討。


老周說三農


農村為什麼不養公牛?

因為農村因為每年到農忙的時候有很多農活需要做。比如說耕地,往田地裡運送肥料等,這些農活都需要有幫手,因為母牛的性情相對溫順,聽話。它可以幫助農戶解決一大部分勞動力。可以說母牛在農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母牛每年可以產仔,可以幫助農民增加收入。公牛的性情比較兇悍,不服從管教。公牛其實更適合圈養,適合育肥。總之母牛的養殖可以持續的發展,你也不會因為種牛而發愁,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事。





優鮮工社


很高興回答問題。

因為我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牛,而進入21世紀後農村養牛的數量越來越少,也是這近幾年來很少看到一頭牛,一般只能在專業戶才能見的到牛,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說下具體養不養牛的原因。

一:農業機械化,最近一二十年農業機械化進展非常快,有了馬力大、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的農業機械,相信也沒幾個農民使用牛進行耕作勞動了,除非一些不允許機械化的地塊,這是農村人養不養牛的原因。

二:生活水平提高:以前養牛除了耕作勞動外,一年還產一頭牛補貼家用,而且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養兩三頭牛一來收入有限,二來影響生活環境,所以農村人慢慢地不在養牛了。

三:規模化養牛投資大、週期長、效益低。農村個體養牛戶變的越來越少的同時,規模化養牛戶(場)數量卻難以增長,這主要因為規模化養牛投資大週期長效益低,例如養二十頭牛便要投資至少30萬以上,相信在農村一次性能拿出30萬元的家庭比較少,其次養牛的週期較長,時間上短一點的單純育肥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而時間上長一點的需要二三年時間,最後側養牛的效益相對較低,以今年來看一頭育肥牛能賺1000元便不錯,投資30萬養二十頭牛育肥牛辛苦一年只能賺2萬元,還不如出去打工賺錢,且風險小。

以上三點便是農村人養不養牛的原因,最後也提醒廣大創業者,養牛真的不容易啊,入行需理智。


永州平姐


現在農村養牛,為什麼都不養公牛,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牛的用途來分析。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村都把生產認所有的牛,估價抓揪幾家共一頭,作為耕田之用,那時候淮家有公牛可吃香了,除了翻耕自己家的田地之外,還可以幫別人就耕田,一個牛工可以抵兩個人工,是個很不錯一份收入。

為什麼現在農村不怎麼喜歡養公牛了呢,近些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進,公牛那種費時費力的耕作模式,己退出歷史舞臺,農村養牛也只是當著菜牛養,為自家增收一份經濟收入,公牛隻適合配種,兩年就出欄宰殺了,所以現在農村基本上都只養母牛了,公牛己失去自身出力耕田的優勢。


山裡農人famers


首先,個人認為,現在農村為什麼不養公牛的第一個原因應該是,現在農村田地耕作都用上了機械,很少用到牛了。

過去田地的翻耕全靠用牛來完成,而公牛在翻耕犁田時又比母牛力氣大,厲害些,所以在農村,有那種飼養能力的人願意飼養公牛。養公牛的目的就是能多快地幹活。而今田地不用牛耕作了,所以農村人不願意飼養公牛而飼養母牛了。再說,公牛在飼養生長過程中,性情爆燥,愛攻擊人,一般的人也不敢飼養。而母牛性情溫順些,好飼養些。

二是現在農村養牛都是為了當菜牛賣錢。

在現今一切皆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飼養母牛要比飼養公牛划算些。母牛每年都能繁殖下崽,能不斷的擴大養殖規模,提供出欄數量,不停的創造價值效益,而公牛育肥時間較長,出欄創收受於一錘子買賣。所以,現在在農村,一些養牛戶除了必要的種牛外,都不大願養公牛而願意養殖母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