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週歲公務員,七年了依然是科員,求大神賜教該如何進步?

蔡天龍


一、問題在哪

相信大部分進入體制內的人都有“婦科”病,得到提拔重用為副科級,就算進入領導序列了。但古話有云,凡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要想進步,至少就要有位子空出來。單位一般5年換一次屆,換屆就會有大規模人事變動。按照提副科,至少在科員崗位上工作3年的原則,樓主如果是上次換屆工作年限不夠,那就該好好準備最近的換屆,該公關的公關,該表現的表現。

地利:單位級別是晉升的天花板。樓主就職某直轄市某區某局任職,應該是正科級單位。一般局長才是正科級,副科級的領導職數也就幾個。如果樓主所在單位的年輕人多,或者關係戶多,那麼留給樓主晉升的空間是非常小的。

人和:個人資歷很重要。樓主畢業就考進體制內,目前工作7年,這個是很有優勢的,像我是在外面工作了4年才考的公務員,這個相對就有點落後了。普通本科畢業不算優勢,也不算劣勢。

二、怎麼解決

樓主想提拔,無非是兩種途徑,一種是在本單位提拔,另一種是到其它單位提拔。


本單位提拔:按照樓主的單位級別,提成副科的職數確實有限,如果沒有天線,那隻能再熬熬。或者跟一把手搞好關係,交流自己的想法,看有沒有機會。

其它單位提拔:1、到鄉鎮提拔。鄉鎮領導職數較多,區縣局科員到鄉鎮當副科領導的不在少數,這也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方法,但是現在鄉鎮工作任務多,壓力大,要慎重選擇。2、遴選考到更高級別單位。通過遴選,考到市局或者省廳等單位,提拔的概率大的多,特別是省廳單位,基本上到點就提。這是因為省廳的領導職數多,別人一把手是正廳級,下面的小領導自然就多。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不到之處請指正。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公考、遴選。


體制內的90後


我首年培訓的公務員今年工作也就三年多的樣子,我們一直保持比較密切的聯繫。

我有一個學生,三年時間已經成為副鎮長去鄉鎮工作一年多了。同年一起進去的很多還是原地踏步,沒有提拔。

不得不說這個學生和別的學生有很明顯的區別。

比如:他總是最忙的,卻從不抱怨。他考取的是縣辦公室的職位,進去就是一個寫材料跑腿的,那年他們職位招了三個人,他是其中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委以重任的。

在工作中,加班是常事,他通常晚上最早九點多離開辦公室。除了幹一些日常工作之外,他每天還在研究微信公眾平臺和微博的運營,因為他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要想改變這個現狀,就得多付出一些。憑藉縣裡資源,他迅速對接縣裡各鄉鎮的農產品資源,業餘學習攝影給農產品做展示頁拍照,找學習設計的朋友負責頁面設計,讓在北京做網站開發的朋友回來幫忙做網站設計……在中央還沒有開始號召互聯網+的時候,他已經在縣裡實現了好多互聯網的嘗試,並迅速推廣!

很多人,在進入單位後,有各種顧慮,在考慮如何處理同事關係,有的對單位環境心生抱怨……升職快的同志,都是有想法,敢作為,勇擔當的同志!

這位工作七年沒有提幹的同志,更多需要他自己反思,畢竟他的問題你的題乾沒有說明。


山西公考培訓武軍


早年我在部隊,航校畢業後本想可以安穩提幹了,可是等了幾年,還是沒人提我。

部隊要求進步的人是不能討要的,會被人說成向組織要官要地位。雖然本人認為可以勝任幹部工作,但也不能討要。

到了第五年,我開口說要求退伍了,指導員想留我,我也要走!

安心工作吧,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老陳132636111


題主這個問題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即工作很多年職位和薪酬變化不明顯,關於這個問題我提兩點建議。

1. 升職並非你說了算

公務員升職與很多因素,人脈、關係和機遇。其實,你升不升職,自己有時候很難決定,因為也不要太過埋怨自己。

比如我有個朋友在安徽工作,三線城市。他非常優秀,但由於是小城市,人際關係比較複雜。越是小的城市,關係戶很多,為此他一直得不到晉升。其實,這並不是他自己的原因。

而且他在國企,目前管理層職位沒有空缺,上不去也是正常的。所以說,無法升職並非自己完全能掌控,需要人脈、關係和機遇。

你需要客觀分析,沒有晉升的緣由,進而不要太過自暴自棄。


02 你可以作副業

如果客觀原因無發升職,也不用氣餒,你可以搞點副業。如今互聯網世界,在家就可以搞點副業,業餘收入絕對抵得過正常工資。

比如我也在國企工作,工作幾年也沒有升職,但是我靠業餘興趣完成業餘收入。當時工作了三年,非常迷茫,升職無望加薪無望。但從那天起,我開始主動業餘時間讀書和寫作,每天下班和週末都堅持寫作,如今已有一年多。

這一年的時間,我寫出一本書,併成為簽約作者,業餘收入5位數。所以說,如果升職無望,你也可以靠業餘彌補收入上的差距。

總之,升職無非是為了收入上的提升,總之首先客觀分析下有無升職希望,如果沒有的話用業餘時間彌補收入上的差距,祝好運!

我是職場達人哈默,歡迎關注,一起探討職場那些兒事!


哈默


在縣區局任職,29週歲的公務員,工作7年依然是科員,筆者認為這也算是正常現象,對此由此下幾點看法:

第一,考慮單位的性質。如果你所在的單位內公務員比較多,29歲沒有被提拔也算是正常現象。筆者所在單位公務員比較多,一共一百多個人,公務員就有八十之多,而且還都是三十左右的年輕人,其中也有很多人都依然是科員,因為科室負責人亦或是領導崗位就那麼幾個,只能等著。

第二,應該換位思考。身邊的朋友被提拔,有很多原因,有可能人家單位公務員比較少,事業編多,那麼一些行政崗位空著,他們就能論資排輩上位;也有可能人家有“實力”,可以更快速的提拔,這與家庭實力有關;也許人家比咱能力突出,作出了更好的業績;......

第三,充分反思自己。既然如此,就應該認真反思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要學會對自己“找茬”,學會從自己身上找不足,發現問題,能夠更加全方位地認識自己。

第四,來自筆者建議。建議你找自己比較信任的前輩多多交流,讓他給你比較優質的意見;建議適時表現自己,有時不能只顧幹活,還要讓領導知道你的成績、清楚你的付出;建議強化學習,注重政治理論與業務知識相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契合,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建議培養趕超先進的敏銳性,要以身邊的先進、模範為榜樣,不斷提高爭先創優的適應力;建議增強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平時注意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處理方式,爭取他們的信任與支持,增加自己的為人處事的城府,營造來和諧的同事關係。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公職體制,為您提供專業職場攻略、提拔晉升等專業回答,歡迎私信、留言。

東愛雨小公


說到直轄市:共有4個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

這四個市的區就等於一般意義上的省轄市的級別,直轄市的市長等於省長,而其區長等於省轄市的市長,是廳級了,那麼區某局就是正處級別。

按照公務員晉升規定,從一個普通的科員要經過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副廳、正廳、副部、正部,八級臺階。根據計算,從一個普通科員成長為一位正廳局級官員,大約需要25年。當然,這是理論上的。實際上,中國公務員從科員到縣處級幹部的升遷比例僅為4.4%,從縣處級升為廳局級的比例更是低至1%。有的人工作幾十年還是副科長。公務員通過升職來提高待遇,非常難,被稱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應該說你的起點與基層公務員相比還是很高的,正常來說,只要你好好“為人民服務”,3年就可以從科員升至副科級,再3年到正科級,這個過程在一般城市公務員中都能達到,之後就非常困難了,絕大部分人到此為止了。而你工作七年,仍是科員,並非正常現象:

一是單位職數相對少:按規定,公務員任職必須在規定的編制限額和職數內進行,並有相應的職位空缺。流動性不大的部門,僧多粥少,提拔相對難。

二是單位影響相對小。一般來說,所在部門也非常重要,有相對提拔的快的,也有長年無人問津的。

三是個人資歷相對淺。機關的論資排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咖們不動,年輕人怎麼也上不去,只能熬年頭。

四是個人能力相對弱。公務員隊伍的晉升越來越規範化,個人的能力,包括業務和交際等綜合能力是關鍵。

不想當將軍的不是好士兵。你看身邊朋友都在往上走,心裡著急,說明你是一個要強上進的人,建議對照自身的條件進行綜合評判,以確定今後自己努力的方向。

不管怎樣,晉升是對你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一個肯定和認可,特別是現在公務員的收入與職位掛鉤,要全力去爭取;同時,也要擺正心態,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


木子非子


遇到這個問題是很正常的。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可能會覺得職場上提不提拔的都無所謂,大家一起玩一起鬧,簡單而快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會慢慢顯現。尤其是當跟自己一樣的同學朋友都提拔了,就自己還是一般身份,這時候就很容易出現焦急的情緒。

我覺得要想取得進步,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入手:

1.從心態入手,解決習慣上的問題。

都說心態決定一切,要想在工作上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首先要解決的便是心態上的問題。一是不能急。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在縣區的局室工作,除非像“兩辦”“組織”“人事”這些強勢部門,一般的單位提拔的速度使比不上鄉鎮的。所以,工作7年沒有提拔是很正常的,有的甚至還更久,我們不能自亂陣腳。二是不能放棄。不要因為一時的情況影響自己的方向,始終要以積極的心態來培養自己的工作習慣。

2.從工作入手,解決能力上的問題。

提拔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積累的體現。要想進步,從根本上要解決自己能力上的問題,要多學多看多做,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自己的能力提升上去了,把自己磨成了金子,難道還怕發不了光嗎?相反,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足,每天都等著天上掉餡餅的話,就算有一天自己提拔了,那自己有那個能力素質去承擔領導崗位上的工作和責任嗎?


基層小哥


這位朋友工作七年還是科員在中國的廣大基層公務員中不是很正常嗎?我目前也是29週歲,工作五年,也還是科員。與我同一批考入的有好幾個被提拔副科了,我羨慕他們,但是一點都不嫉妒,個人總結被提拔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第一,能力,無論何時何地能力一定是被提拔的第一要素,尤其是現在的從政環境,如果我們自身爛泥巴扶不上牆沒有哪個領導膽敢提拔我們的。不過這裡的能力分好幾種,首先是業務能力,我們一定要熟悉自己的業務知識,並且能夠優質迅速的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業務能力可以通過自己努力很快獲得的。其次,交際能力,業務能力再強沒有交際能力也是不行的,有一個領導和我說過,我們不僅要埋頭苦幹,還要抬頭看路,路走錯了,再能幹都白搭。不過交際能力需要後天培養,如果你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人打交道那就先天劣勢。最後,關係,可遇不可求,就是有沒有高級領導是你的親戚朋友。這個不能強求,隨緣。有硬性關係也是一種能力,比如富二代們就算不用努力也不是我們這種普通百姓簡單努力就能隨便超越的,何況很多富二代還特別努力,比如王思聰,何猷君。

第二,機遇,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站在風口豬🐷都會飛。沒有機遇再強的能力都白搭。但是機遇對於每個人都是均等的,可預見的機遇比如單位的級別,一般來說級別越高機會越大。是否新單位,新單位發展的空間大。單位的發展前景,單位的重要與否等等。其次是不可預見的機遇,比如不欣賞你的領導被撤換,換來一個欣賞你的領導。比如你的單位大規模調整,再比如國家根據發展的需要破格提拔一些年輕的幹部,而你又剛好在提拔的範疇等等,這些都是機遇。

第三,平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機會選擇,比如你在考公務員的時候決定考鄉鎮,市局,還是省部級單位,直接決定了我們以後發展的平臺和機會。越往上機會肯定越大,比如說一個正科級鄉鎮單位,你再怎麼努力最多就是正科級,更多的人到退休可能只能拿到一個副主任科員待遇。如果是正處級單位,你努力的上限可能就是正處級了,大部分到退休還是能拿個主任科員待遇的。以此類推,越往上機會越大。



上井農夫


主要從以下兩大方面對照分析,查漏補缺。

一、外因。

1.工作業務要突出,工作重心在單位。公務員,一般不能兼職,專心工作,樹立良好的口碑。

2.工作要勤快,敢於吃虧。作為一名年輕公務員,一是除了幹好本職工作,也要多協助同事完成工作任務;二是提早10分鐘上班,主動搞好辦公室內務。如拖地,抹桌子,煮開水等,樹立良好形象。

3.要加強同事之間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友誼。

二、內因。

內因來自你本人對進步的渴望,要積極主動去爭取,主要有以下2點:

1.要主動向人事部門瞭解人事提拔程序。科員要提副科,是否要經歷任股級幹部的年限,自己的條件是否符合,還欠什麼條件?如果條件不符合,要積極創造條件。

2.要主動向領導提出自己要求進步的想法。在適當的時機,如向領導彙報完工作後,提出自己要求進步的想法。

如果你的單位是正科級單位,你要提副科,單位的領導班子都沒有這個權限,需經上級組織部門按照有關程序任命的。但單位的領導班子會議研究可以決定,提拔股級幹部,也可以向上級推薦領導幹部。





公考經驗分享


我現在是30週歲,也依然還是科員,在機關事業單位中並不是有能力人就能升職。在機關事業單位中,如想升職加薪,除了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外,還需要處理好與主要領導人的關係。

在機關事業單位中,大部分人都是非領導職務人員,說話份量很輕。升職加薪要得到主要領導提議和推薦特別重要。而在基層,有的幹了30年可能還是一個科員,並不是工作能力不強,往往是不會與領導相處,得不到領導的賞識。

領導更喜歡聽話的人,只要你能把領導所交待做的事都能做好,並且比別人做的更好,領導才會賞識你和信任你。才會把更多的工作交給你,領導在升值和推薦你升任更高層次的公務員時,對你就會優先考慮。正所謂人都是有感情的,和領導走的近,領導才能看到你的工作成績,自己努力工作有工作能力,在領導推薦你升職加薪的時候,同事們才能心服口服。“賢中選能,能中選賢”這是領導提拔幹部的潛規則。

因此,你需要做的事就是兩點。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二就是與主要領導處理好關係。如果再加一點的話,那就是耐心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