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春,我知意,好雨知時節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你知春,我知意,好雨知時節

夜裡,朦朧睡意中,聽窗外天籟聲滴滴答答,哦,下雨啦。模糊記起日前家人曾說起今日有雨,看來,這雨似乎來不及等到天明,便於這萬籟俱寂的夜裡悄悄然地降臨了。

記起杜甫的詩句,好雨知時節。就是了。此時恰似彼時。於是,我就在這春日的夜裡,迷迷糊糊地徜徉到詩人營造的境界之中去了。春夜,喜雨。我亦喜雨。只因它,絲絲入夢。所以,之後睡得也就特別香甜。今晨醒來看天色昏暗,還想或為時尚早,哪知時間已是九時過一刻鐘了。

匆忙中翻身下床,簡單洗漱後,外出賞雨。

你知春,我知意,好雨知時節

老公駕車,我將目光移向窗外。時值陽春三月九日,驚蟄剛過。不禁想起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也是在此時分:“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溼溼,即使在夢裡,也似乎把傘撐著……”

餘老先生在這篇散文中對雨的描寫美到極致,令人歎服。不過,因其獨特的心境,他那驚蟄時分的雨是冷的,而對於今晨的我們而言,眼下這雨卻是如杜甫那雨,是喜雨。

杜甫的《春夜喜雨》描寫的是成都夜雨的景象,讚美那似乎知人心、會人意,來得及時、滋養萬物的春雨。而我今天處於這個名叫“高唐”的小城中,喜的是春夜之雨的急匆匆而來,又憂它或急匆匆而去,於是忙不迭走出家門。賞雨。也賞雨中春意萌動。

你知春,我知意,好雨知時節

細雨斜斜,飄入車窗,濺在我的衣袖上,手指上,臉頰上,帶有絲絲涼意,但遠不是冬日裡的寒涼了。小城路邊的綠化帶草皮還是一片枯黃,但細看下卻有隱約的新綠星星點點,初露尖尖頭角。

小城不大,景緻優美的地方也不多。平時外出遛彎我喜歡去湖邊,今天便又去向那裡。到達目的地後,撐一把雨傘置身天地間,霎時,耳邊響起零星細雨落下來,滴在傘面的沙沙聲。

你知春,我知意,好雨知時節

朱自清在《春》中形容春雨之細: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但眼下這細雨卻是你不站定細看反而覺它不出。唯有水面上密而細的雨花在宣告著它的存在。遠遠的,水面一層霧。

然而,我驚詫於先前從未見過這般綠的湖水!在沁涼的空氣中,它綠得淡然、綠得通透、綠得純粹,綠得柔和而細膩。那種含蓄的美,使我甚至找不到合適的、用來表達綠的詞語來形容之,來形容這生機萌動其裡的春之水了。那麼,就暫且叫它水綠吧,新生的、春水之綠。

你知春,我知意,好雨知時節

岸邊諸多樹木,大多於靜默之中守候那一潭綠意,仍以冬日的蒼茫之色示人。唯有柳樹躍躍欲試地已然呈現翠綠明豔,和著那一汪綠水在微風細雨中盪漾。也有樹下一些嫩綠的野菜,似乎於偶然間就形成氣候,一大片一大片地,將枯黃的草皮遮蓋起來,顯然要喧賓奪主了。

當然,還有連翹花,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它開始恣意綻放之時。湖邊自然有成片成片的連翹,它們在我們所在位置的對岸,需要穿過跨越湖水南北兩岸的九孔石橋。

你知春,我知意,好雨知時節

這座橋是小城最大最長的橋,外形美觀又壯觀。站在最高處,可以將左右兩大片水域盡收眼底。左邊水中有個湖心小島,島上有一小小涼亭,右邊則有高高的廣播電視信號塔聳立岸邊。平常時候,岸邊更是有無數垂釣者散佈各處。

但今日,由於天氣原因,別說東西岸邊沒有一個垂釣者,就連行人都很稀少,只見一輛輛車子絡繹不絕往來於橋上。不過,眼下里偶然間出現的行人,幾乎都收起了雨具。

雨,顯然是愈來愈小了。站在橋上往下看,那一潭綠水之上,這裡,那裡,如今僅看得見輪番綻開的雨花。像頑皮的小小魚兒間或在水中戲耍、這兒那兒地吐泡泡,不時激起的朵朵水花漸推漸遠,而後慢慢消失。微風吹皺春水,湖面顯得愈加寧靜。遠遠的,水面仍是一片霧。

你知春,我知意,好雨知時節

下來橋,來到那一叢叢的連翹跟前,果然如我所料,雨天裡,花兒開得甚是稀少。但那明豔豔的黃仍然令人驚歎。那小巧的黃色鮮花,有五瓣的,也有六瓣的,零星地點綴在它們繁密的枝丫間。

這些糾糾纏纏的枝丫,有的已呈現出鮮明的綠意,有的則仍以淺褐色的枯槁形態示人。但無論它們怎樣,有了這些或含苞待放,或恣意綻放的花朵,眼前的一切便處處滿含生動,處處生機盎然了。

你知春,我知意,好雨知時節

雨雖然漸漸停了,但在花瓣上、枝丫端仍有晶瑩的雨珠如水晶般閃耀,這是大自然贈予它們的禮物。這些不畏春寒的先鋒者,給人們蟄伏一冬的感知以刺激和新意,上天自會用貴如油、似瓊漿玉液的春雨來給它們施洗禮。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好個“好雨知時節”,好個“潤物細無聲”啊!不過,人家雖然含蓄低調到“無聲”的境界,卻是因“知時節”的靈動,而深入人心。

春夜,喜雨,我亦喜雨,昨夜,你那裡下雨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