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難,王陽明心學如何積極地影響人生?

莊裡老魏侃工業電商


王陽明是封建帝制時代典型的忠節之士,他的心學是赤裸裸的唯心主義理學,這在己往的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和思想史著作中都是有定論的。前些年困為思想文化觀念的混亂,有些人又別有用心地把他及其心學抬出來大加吹捧,矇騙青年,流行一時。用王陽明的心學不但不能解決生活中的困惑,反而會讓你在所謂良知的引誘中喪失對真理和正義的追求,失去辨別真偽和大是大非的能為,盲目地崇拜虛偽和野心。


曹宗國


生活中的困難,每個人都會碰到,我們要通過心學來積極影響人生,就得搞清楚,我們人生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一般沒有接觸心學的人,可能都會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都卻沒有真正理解其含義,大都是帶著功利心去的。高級一點的是為了求名,次一等的追求權力,最差的也是為了求財。但是這些名利財就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嗎?未必。自古以來,那些腰纏萬貫的人未必幸福,大權獨攬的人也未必幸福,名滿天下也未必幸福。在他們人生的臨別之際,回顧自己的一生,總有很多的遺憾與不甘,他們只是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己的權欲、物慾而已,但離真正內心所追求的東西卻是越來越遠,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理解人心真正所求。

人生真正幸福是什麼樣子的?孔子在年老彌留之際,對自己的人生總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我想這就是人生真正沒有遺憾的樣子吧,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是內心最大限度的自由,無拘無束卻能一切皆合於天理。

同樣的,作為後來的聖人王陽明在臨別之時,他的學生問他說:先生還有什麼需要交代的嗎?王陽明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我想這就是我們人生應該追求的最終境界吧。

人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我們能夠拋開一切的物慾、權欲以及功利之心,知道了自己內心真正所求,那這些困難,不過是我們追求此心光明路上的小小磨練而已,這些困難,不光沒有任何壞處,反而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良知所在,能夠幫組我們把那些良知之外的慾望一點一點的去除掉,獲得一顆跟家純粹的赤子之心,這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的過程,也是陽明先生經常說的“須在事上磨”。

如果我們自認為一帆風順,求財得財、求名得命,什麼困難都沒有碰到過,那說明我們根本就沒有認證想過我們內心最終極的追求是什麼,那隻會讓我們離良知越來越遠,這樣混混沌沌的人生,並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

所以心學對人生的積極影響,其實就是讓我們能夠立志,給我們開啟了一扇自由之門,指明瞭人生的方向,其他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惟精惟一等等,都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讓我們在追求良知的路上少走點彎路。


l易耕堂l


王陽明告訴我們:宇宙即心,心即宇宙,管好了自己的內心,不為外物所動,這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條件。

每一個現代人,處於物慾橫流的世界中,被大千世界的各種現象所迷惑,生活痛苦不堪,感受到的永遠是痛苦和哀愁,這是心為物役所致。其實,並不是我們的心脆弱,而是我們在追逐外物的過程中,迷失了自我。

王陽明的心不為外物所動,他連續兩次科舉失敗、被宦官劉瑾陷害差點亡命、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都表現出了強大的內心定力,他一生取得的成就與其強大和豐富的內心修煉有很大的關係,龍場悟道是他一生的最大收穫,他從此創立了心學學派。

心學是幸福的源泉,人生成功的基石,需要我們不斷修煉自己的內心,做到知行合一,致良知,追求心外無物,心外無境的境界。



聞於天下


陽明先生,一生坎坷磨難。但他從小就很有志向,認為“人人皆可為聖賢”。他也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思路去做的,比如“逃婚問道”,“竹林格物”等行為舉止。直到貴州龍場,差點喪命,也初心不改。用強大的內心力量繼續堅持初衷,終於在深棺中“頓悟”。陽明的心學力量,啟示我們,一切的所獲,都要象內求。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心所想,既可望。不管是在逆境還是順境,都要靠自己強大的內心。逆境時不氣壘,得意時不驕滿。讓內心保持平衡,平靜去面世。



通天海


王陽明是一個被放大了的聖人,如視作聖人,則無處可學。如以凡人聖行視之卻反而會更能與之親近。

王陽明非常強調“致良知”的重要性,他指出:“人孰無是良知乎?獨有不能致之耳。”他認為《大學》八目在於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如果老狗楊某翻譯一下,就是知道運行規律,堅定真誠心意,加強規範自律,由小及大行事。

人於困境,當聽從內心的聲音,發宏願、正心意、知取捨、致良知、畢事功。





老狗楊某


人生在世,無非“生活”二字。 “生”易,“活”不易。\r

幸者,享盡人間榮華富貴,不幸者,遭透世上悲極苦痛。有些幸者在享受富貴之際依然心有所苦,有些不幸者在遭遇疾苦之際仍舊心存希望。想必,這就是處世之道。

通俗地說,個人認為務必腳踏實地,從身邊事、具體事、小事做起。在一件件具體實事中去檢驗,去實踐,磨鍊自我、提升境界。


花草茶批發部


心外無法,向內求。相隨心轉,其實王陽明的心學不可否認他源自於佛學。


南崖散人


問心


東青記錄


積極人生,從心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