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味”是文明的進步還是退步?


吃“野味”是文明的進步還是退步?

華南科技大學在2月7日11點,開新聞發佈會宣佈,發現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潛在中間宿主。

據瞭解,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是的,你沒看錯,99%!

真沒想到,把可恨的新冠病毒傳給人類的,居然是穿山甲,這種古老、溫柔又害羞的動物!

那麼就有人問了:“這麼溫順的小動物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給人類的呢?”答案想必大家都知道,也不那麼複雜——通過人吃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傳播的!!!

這篇小文不著重討論傳播途徑,這篇文章著重討論人和自然、人和野生動物、人和吃的歷史和文明的問題。從而讓我們在“吃”的過程中有所警示,有所顧忌,這樣就善莫大焉了!

吃“野味”是文明的進步還是退步?

人和自然的關係是征服還是和諧共存?

人和自然的關係是征服還是和諧,這樣的問題不值得探討,人們也都很“聰明”的,知道其原因——當然和諧共處啦!問題的所在是,我們知道和諧共處的重要性,卻幹著不不怎麼“和諧”的事情。

濫砍濫伐是明知故犯,過度開發各種礦產資源,是明知故犯,胡吃海吃生物鏈上除自己外的所有生物那是一種殘忍!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們人類如此“聰明”,又如此“愚蠢”。我們“聰明”的啥便宜都想佔,我們“愚蠢”的不知道自己所佔的“便宜”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判斷一種風尚是否聰明是否愚蠢的唯一法則就是它是否留有“後路”。所謂的“後路”是一句老話,用時髦或官方的話說就是“可持續性發展”,這個可持續發展就是捕魚的網口“故意”弄得很大專門留些“漏網之魚”在河裡;這個可持續性發展就是,砍樹的時候“故意”不砍那些小一點的樹,——這就叫“可持續性發展”。我也認可這種做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我站在目下的時代的瞭望角來看——太難了,難於上青天!究其原因:政府寶寶太懶、太油、太滑了,人民寶寶自以為是、夜郎自大、唯我獨尊了,最後都活成了好了傷疤忘了疼的“賴民”了。

這是可怕的,這是不科學的,更是不合理的。看看老先人,我們不覺得自己是那麼的無地自容和愧疚難當嗎?如果我們回頭看,能自我反省的話說明我們還有救,如果不能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就死得透透的了。不管咋說,我認為:人和自然不能和諧相處那絕對沒有好果子吃的。

吃“野味”是文明的進步還是退步?


吃“野味”是文明的進步還是退步?

吃野味是一種時尚還是一種罪過?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從一些諧音的“糟粕”文化說起。有人認為“野”的東西經日月之精華的滋養,一定是好東西;再加上所謂諧音文化的“加持”一定是有“福報”的。比如蝙蝠的“蝠”字諧音“福”字,吃了以後不但營養高而且有“福”。其實蝙蝠的“蝠”和幸福的“福”有毛關聯呢?淨是胡說八道的扯犢子想法!再說野生的蛇在傳統文化中是小龍,吃了蛇之後就有了像“龍”那樣的鴻運和福果。這更是胡說八道的臆想了,傳統文化中蛇的確有“小龍”的說法,但傳統文化並沒有說過吃蛇就是吃龍啊!並沒說吃蛇就有龍的本事和福果啊!

這些意淫出來的想法到底是誰弄出來的?想要知道是誰並不難,看看誰是既得利益的最大獲得者就是了。這當然是一條“鏈”了,鏈上的人很多,誰販賣誰的罪責就不會小,必定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嘛!

吃“野味”是文明的進步還是退步?

商家是“商家”還是“傷加”?

商家、商人,在這個時代除了政人就數商人的地位顯赫了。因為“發熱”的社會現象就是:非官即商。究其緣由就是權和利了。本文只說商之利。

自從商人登上這個社會的財富金字塔之後,人們趨之若鶩,好像資本的一切慾望和臭餿都不存在了,從而變成了香噴噴的飯和花了。它們被掩飾成了追逐的“時尚”了。從此它們大而化之的在光天化日之下,從容不迫地邁著紳士步走在大街上,一切都臣服在了它們的腳下了。

一切都讓它們被披上了華麗的外衣,一切合理的不合理的,在它們的芭芭拉魔盒之內都能化腐朽為神奇。它們就像擁有魔法的魔杖,在魔法師用魔杖一點——一切都變成了金燦燦豔麗麗的。除了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外,它們在利益的驅使下,資本可以上一切它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更有價值,這個被經常驅使的就是最老實的——文化了。

文化是最容易被利用的非物質資源了,最典型的就是被商業資本的利用了。商人運用資本,把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都能揉捏撮合在一起,並且十分完美,讓你看不出一丁點的破綻。就這樣,我們被商人和資本在華美和文化的掩飾下拉拽著,一次次走進他們的圈和套裡。

吃“野味”是文明的進步還是退步?

“野味”真的那麼好吃嗎?

野味或者說野生動物,在泛商業化和糟粕文化的策劃包裝下,它們從腐草之中變成了美麗的自帶光源體的“螢火蟲”了。它們不再是出自下里巴人的東西了,它們可以“上得廳堂入登大雅”的貴物、稀罕物了。它們可以配上紅酒,放進精美的盤子裡,同精緻錚亮的刀叉之器同桌而放了,它們變成了貴婦賈商名人政客們顯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物了。這些人們以能吃上最野的東西為傲為榮,不管它們的肉質,只相信商業的文化包裝和無良“養生家”的“忠告”了。他們哪知這些有“文化的忠告”是商家用錢買來的。

錢,一個單純的,普眾都十分熱愛的東西,運用到了無良商家的手中,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他們手裡有了錢,哪管你什麼好吃不好吃?!哪管你什麼可持續發展?!只要能掙錢就是王道。不管咋說請相信你的第一感覺,第一感覺不好吃,就是多麼權威的專家說好吃,請你都不要相信他說的話;因為第一感覺可以佔到你判斷一個事物正確與否的60%以上。並且我告訴你: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並沒有商家和其他人吹得那麼好,並且肉質也不好吃。再說了,如果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有那麼高,那我們的祖先還有必要馴化它們嗎?那不成了多此一舉了嗎?

吃“野味”是文明的進步還是退步?


吃“野味”是文明的進步還是退步?

對野生動物的馴化,到毫無忌憚吃野生動物,到底一種文明的進步還是退化?

看小標題你就能回答出正確答案,但做出來的事卻不是那麼正確的,究其原因,我們活在“糊塗”的言行嚴重不一致的現代;言行一致,那是遙遠的快成為傳說的古代了,而那時的人活得多麼清醒和明白啊!而且他們說的和做的“言行一致”。

可以豪不誇張地說,人類的歷史有多長對野生動物的馴化史就有多長。一部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對野生動物的馴化史。人類是“食不厭精”的、在吃上最挑剔的“動物”了。自從他從樹上下來後,拿起工具就負擔起了“養家餬口”的重任;當然那時的養家餬口和現在不一樣,它是一個很大的範疇:有整個族群的安全,飲食和戰勝一切不可控的災難在裡頭。這個“家”很大,這個“家”又很友愛、團結,為了這個“家”的安全,他們必須謹小慎微地選擇一些“可靠”的食物吃。

會用火烤熟生肉吃,這是一件從樹上下來後做的多麼偉大的事情啊!從此後,為了能更好地適應被經常吃熟食而“慣壞”的“胃”,他們開始了偉大的“馴化”野生動物的征程。

他們把野生動物的攻擊性和侵害性(包括病毒),進行慢慢“馴化”,使其攻擊性減少甚至沒有,使野豬沒有了攻擊性變成溫順的“家豬”;再經過許多年的馴化,讓豬身上的病毒和其他不安全有礙食用的“因素”完全消失後才殺之煮熟後食用。這樣無疑是最安全的、可靠的。

吃“野味”是文明的進步還是退步?

老祖宗對野生動物的馴化無疑是謹慎的、科學的、合理的,時代發展到了現在,我們更應該感謝老祖宗為我們“馴化”了這麼多的可食性強、安全可靠的雞鴨鵝豬牛狗等等……。我們意識到了老祖宗在食肉安全上的偉大貢獻,更應該把他們對自然的敬畏好好“溫習”一下。人常說“溫故而知新”,希望我們不但能溫習到對自然的“敬畏”,更能“知新”出“和諧”來;知新出和諧,還要學會“共處”的精義,並且不能忘記了。

時代是發展了,物質是豐富了,我們的文明“意識”卻退步了。——吃未經馴化的野生動物,就是文明意識退化的例子。

我們不要把大膽和敢吃當成“酷”,也不要把吃別人不敢吃的當成一種“特權”和身份地位的象徵;那沒有任何意義,話說回來,別人不敢吃就有不敢吃的道理。你敢吃,請不要忘了安全。最後,不要把可憐的“特權思維”當成“高貴”,如果你當成了,那你就是傻大帽,說嚴重些:你的行為讓文明“倒退”了。

吃“野味”是文明的進步還是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