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霍克尼非常推崇中國畫。他認為卷軸畫的“散點透視”和“移步換景”格外高級,用平面圖像,呈現出了一種流動的電影感。

而今天,小玉要和大家聊的,也是兩幅卷軸畫: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和龔開《中山出遊圖》。在同為表現“出遊”的畫中,卻講了兩個時空和主題完全迥異的故事。我們不妨從一個有趣的小視角切入:

通過觀察兩組人馬是否玩得盡興,來探尋兩幅名畫背後的文化內涵。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兩組人馬,在幹什麼?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第一幅名畫,來自唐代畫家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從畫名和內容上,我們都能清楚的看到,這是一組出去春遊的人馬。它再現了公元752年(天寶十一年)唐玄宗和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遊的場面

。整幅畫以148釐米的長卷形式展開,絹本設色,一行八騎九人揮鞭策馬,外出踏青。畫中未見一草一木、春水微波,卻感受到了春意盎然。乘騎步伐愜意輕鬆,人物神情從容,服飾輕薄明快。杜甫《麗人行》中詩句也許概括了這幅畫的氣質:“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龔開《中山出遊圖》

而另一幅名畫,來自宋末元初畫家龔開《中山出遊圖》。

畫名中的中山君,指的就是鍾馗。畫中表現了鍾馗及小妹乘著轎子出遊的情景。整幅畫依然是長卷展開,但卻使用墨筆,不僅鍾馗本人的臉上被塗的黑黝黝的,小妹和侍女們也都以墨代脂粉塗於臉頸,稱為“墨妝”,細看同樣黑乎乎的,讓人有種忍俊不禁的感覺。與那幅《虢國夫人遊春圖》的構思類似,畫中不繪背景,沒有人物之外多餘的表現。不過,雖然看上去畫中像是一群“人”在出遊,其實細細看來,卻是“鬼畫連篇”:畫卷自右向左展開,整幅畫前一箇中心以鍾馗和小妹為主,後一箇中心以十名鬼卒為主,共計二十二個。

可以說,兩幅“出遊”名畫,一個是表現現實的唐代盛世之景,一個是在表現超現實的鬼魅世界。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兩組人馬,穿的是啥?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一行人要出去遊玩,穿衣打扮自然得撐得起皇家門面。來看看《虢國夫人遊春圖》中的麗人們,究竟穿得有多別緻:中年從監,頭戴烏紗冠,有的穿著青色服飾,有的身著粉白色服飾,袖口有描金的鸞鳳團花;仕女們著胭脂紅衫,下襯紅花白錦裙,乘騎菊花青馬。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而穿著最神的,應該是虢國夫人本尊:男扮女裝。當時女扮男裝的流行風潮有文獻記載。《舊唐書·輿服志》:“開元初,從駕宮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絕不行用,俄又露髻馳騁,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一矣。”玄宗時期,貴族女性崇尚自由,追求“中性風”。穿織錦青衫、只掃了淡淡眉毛、打扮成士大夫的樣子,只在騎的馬鞍圖案和顏色上下了點女性化的功夫,這樣的虢國夫人,很有獨立女性的味道。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中山出遊圖》局部

再看《中山出遊圖》,鍾馗本人身著官袍、頭戴連翅帽,一幅文官模樣,而小妹也衣著樸素。侍從諸鬼挑衣包,挾卷席,揹簍筐,負特大葫蘆,都是快步緊跟,衣著服飾也一切從簡、講究不得。這等普通的穿著,似乎都談不上是靚裝出遊,更像是逃難一般。當我們把目光轉到這些抬轎子的鬼卒身上,也許會有大的發現:緊跟著鍾馗的小鬼都身著男裝,露出上身,戴著元朝的士兵帽。

鬼卒的裝束,非常類似元代軍隊服飾。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元代軍服

可以說,兩幅“出遊”名畫,一個是畫中人穿戴優雅,有唐朝盛年的雍容華貴與自由風格,符合我們對春遊的基本想象;一個是衣衫樸素,還混搭著元軍服飾。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兩幅畫,究竟要表現怎樣的情緒?

聊到這裡,我們也不禁要問,兩幅繪畫的背後,畫家究竟要表達怎樣的情緒?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張萱另一幅名畫《搗練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的作者張萱其人,是位唐代的宮廷畫家

。他以善繪貴族仕女、宮苑鞍馬著稱,在畫史上通常與另一稍後於他的仕女畫家周昉相併提。可以說,在張萱的畫中,一直都樂於表現唐代宮廷婦女的享樂生活。《虢國夫人遊春圖》,出遊行列成前松後緊組合,統一中有變化,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整個畫風輕盈。突出的,正是貴婦們出遊時悠閒從容的歡悅情緒,是唐代上層社會奢侈淫逸生活的側面反映。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龔開另一幅名畫《鍾馗移居圖》

再看看畫家龔開,他生於宋末元初。出生之時,宋政權已被迫南遷、建都臨安95年了。他的故鄉淮陰,正處宋金分界線。在金戈鐵馬的抗金斗爭中,作為遺民的他生活極端困頓艱窘,嚮往建功立業,奈何是生不逢時,抱負無從實現。對宋王朝的統治者,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龔開的生平也影響了他的繪畫,用筆粗重、墨色淋漓,造形比較誇張,喜用水墨畫鬼魅及鍾馗,"怪怪奇奇,自成一家",也許正是在這個生不逢時年代的無奈之舉

同為卷軸“出遊圖”,如何推斷兩組人馬玩得盡不盡興?| 張小玉

《中山出遊圖》龔開的題跋

因此,再看回這幅黑色幽默的《中山出遊圖》,畫家曾自題其畫:“髯君家本住中山,駕言出遊安所適?謂為小獵無鷹犬,以為意行有家室,阿妹韶容見靚妝,五色胭脂最宜黑……不應將墨鬼視為戲筆,它乃是畫家之草聖,世上豈有不善真書而能作草書者。”畫家蔑視統治者的爪牙,把他們看做是妖魔鬼怪,便藉著詩畫結合,表達滿滿的荒誕詼諧。這是一個有血有肉性情中人,對當時整個社會深入鬼祟的鬱恨與精心之作。

因此,也該回到開篇提出的問題了:同為卷軸“出遊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和《中山出遊圖》中的兩組人馬,到底玩得盡不盡興?也許,各位看官早已有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