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用生料餵豬比用熟料好?生飼幹喂的特點是什麼?

婦產科陳開華大夫


一、為什麼說生料餵豬比用熟料好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生料餵豬,什麼是熟料餵豬。按照字面的意思所謂生料就是指使用玉米、小麥、稻穀、大豆等及其加工副產品如稻糠、麩皮、豆粕、玉米麵等配合料精一起餵豬。而熟料就是將以上原料及其加工副產品煮熟後給豬飼餵,如泔水餵豬就是一種熟料,現在國家已經命令禁止使用泔水餵豬,防止疫情傳播。

1、生料餵豬營養損失少

自從人類學會用火後,一直是吃熟食,因此很早以前有些養豬人就人為餵豬也要把原料煮熟再餵豬,利於消化,同時殺菌。殊不知,飼料原料等在煮熟後營養物質損失高達13%以上,相當於本來喂100斤飼料,現在只有87斤起作用。因為熟料比生料相比,破壞了原料本身的蛋白結構和維生素,不如生料有營養。


目前國內養豬業,大部分養殖戶是使用生料餵豬,除了個別原料如大豆,需要高溫處理或者煮熟再餵豬,因為大豆種有一種胰蛋白酶,能夠分解蛋白,阻礙豬吸收。

2、節省人力,飼餵方便,提高生產效益

熟料飼餵需要蒸煮或者高溫加熱,需要格外能量,每次飼餵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喂生料更適合集約化養豬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

3、生料適口性更好

生料相比於熟料,對於豬來說適口性更好,這樣會提高豬群的採食量,促進豬群生長髮育,快速出欄。

4、生料餵豬不易變質,粉一次料能用7天

一、生料幹喂的特點是什麼?要注意哪些問題?

生料幹喂就是將飼料或者原料適度粉碎後不加水直接飼餵,豬隻在採食過程中或者採食後自己去飲水器喝水。一般除了產房母豬為了增加哺乳期母豬採食量使用的是生料溼喂,其他階段的豬一般都用生料幹喂的方法。

1、飼料搭配

養豬生產種生料幹喂一般選擇使用玉米、豆粕、麩皮粉碎後,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料精餵豬。

  • 全價料:飼料廠全部配好,直接飼餵
  • 濃縮料:一般20%以上添加料精,配合粉碎的玉米飼餵
  • 預混料:料精比例一般在8%一下,配合粉碎的玉米、豆粕、麩皮等飼餵

2、注意黴菌和去毒

生料幹喂,注意潮溼季節原料的黴菌汙染,可以在飼餵過程種配合脫黴劑一起使用。另外注意一些經常含有毒素的原料,如菜籽餅、鮮木薯等,需要經過去毒素後再生喂。

3、注意粉碎粒度

乾料生喂,需要把原料粉碎到一定的粒度,根據不同豬群,選擇不同的篩片。

保育仔豬:前期 1.0-1.2mm篩片,後期1.2-1.5mm篩片,斷奶仔豬到保育豬期間仔豬胃腸道沒發育好,胃酸分泌不足,消化能力有限,要使用細一點的篩片

育肥豬:1.5-2.0mm篩片 ,育肥豬加大篩片粒度,利於採食,吃起來爽口,採食量大。

母豬:2.5-3.0mm篩片,母豬篩片粒度相對較大,飼料較粗糙,精料飼餵母豬不愛吃,糊嘴,還容易形成胃潰瘍。

4、供應飲水充足

生料幹喂,為了滿足豬的採食量一定給豬隻提供充足的飲水。一般豬在採食乾料時,吃一半回去飲水,再回來進食。冬季飲水量為幹 飼料的2~3倍,春、秋季為4倍,夏季為5倍。尤其是注意產房哺乳母豬飼餵,一定要把水供足,最好水拌料,再喂料結束後,料槽種添加水,夏天還能減少未吃完飼料的發黴,清理料槽。

5、可以添加一定的青綠飼料

飼料中膳食纖維含量低,經常飼餵豬群容易出現便秘等問題。可以在適當時期給予一定的青綠飼料,青綠飼料中水分高,粗纖維含量高,可以先喂飼料乾料再喂青綠飼料,尤其是妊娠後期。

6、飼料換料要過度

尤其是保育期間,飼料更換比較頻繁,從母乳過度到固體顆粒,開口料吃了10天左右就要換保育前期料吃一個月左右換成保育後期料,頻繁的換料對於豬消化能力有一定影響。換料前後做一個過度,老料和新料按照7:3到5:5到3:7過度。另外在飼料過度期間可以添加微生態(益生菌)幫助消化。

《豬業前沿》持續為養豬人提供一手豬價信息、養豬新聞、疫病綜合分析,喜歡的朋友請點擊關注,謝謝!


豬業前沿


因為大部分飼料煮熟不但對提高飼料消化率無益,反而會降低飼料營養價值,甚至產生有毒物質。所以必須改熟飼為生飼,生料餵豬大有益處。

生飼料幹餵豬的特點可從以下兩點了解:

一、生飼料可保證飼料中原有的養分不被破壞;可以減少某些中毒現象的發生;也可以節省勞動力和燃料,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二、生飼料幹喂,讓豬在採食乾料時咀嚼飼料時間延長,同時在腸道內停留時間延長,有助於消化液的滲入,提高營養物質的消化率,飼料報酬得到改善


寧靜86089501201


為什麼說用生料餵豬比用熟料好?生飼幹喂的特點是什麼?

在農村,歷來就有采用熟料餵豬的習慣,認為通過煮熟可以縮小體積、軟化粗纖維,讓豬多吃,也可以提高消化率。其實,只有少數飼料,如生豆粕、大豆、飯豆、蠶豆、馬鈴薯、紅薯等熟喂比生喂好。還有對有毒或者容易汙染的飼料,如棉籽餅、泔水等,蒸煮可以起到去毒或者消毒的作用。


大多數飼料經過煮熟後反而會降低飼餵效果,有人曾經測定過,把玉米、麥麩等煮熟餵豬,100公斤只能達到89公斤生喂的飼養效果,也就是說煮熟要造成10%的損失。青飼料經過煮熟,能使飼料中的多種維生素受到破壞。在燜煮不當的情況下,還會引起豬的亞硝酸鹽中毒。熟喂費燃料、費人工,並且不適應規模養殖,只能適應少量養殖。


採用生料餵豬的效果比熟悉喂好,豬的增重速度和飼料利用率有一定的提高。仔豬增重提高12%左右,每增重1公斤可以節省0.2—0.4公斤精飼料。肥豬增重提高3.5%,每增重1公斤可以節省0.23公斤精飼料。採用青飼料打漿、粗飼料粉碎、飼料發酵等措施就可以縮小飼料體積。

用生料餵豬時要注意,如果是熟飼料改喂生飼料的,一定要使豬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可以先將三分之一的熟料改為生飼料,過幾天改為三分之二,再過幾天全部改為生飼料。用生飼料餵豬,一定要注意飲水。


生飼幹喂的特點是什麼?

1、豬的食慾旺盛,消化好、長肉快。因為幹餵食需要豬大量的唾液嚼咽。使唾液中的澱粉酶和食物充分混合,有利於飼料糖化和進入胃後的進一步消化。從而大大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

2、青飼料生喂,其中的維生素沒有受到破壞,也不會因為燜煮不當引起煮亞硝酸鹽中毒。

3、幹喂法有利於豬均衡採食,均衡生長,可避免出現弱豬。


養豬的朋友們在生產實踐中存在什麼問題,有什麼難題就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解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更多更實用的養殖技術、飼料製作、種植技術,請關注老周說三農,咱們共同探討。


老周說三農


看了幾個回答,都在鼓吹生料餵豬的好處,都是站在經濟效益的角度來回答。我不敢苟同這些觀點。為什麼不站在肉質的觀點去回答呢?為什麼不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去考慮回答呢?

生料喂出來的豬,通常只喂四五個月,待豬長到一百斤左右就出欄。這麼嫩的豬肉,吃起來口感並不好,而且不香。下鍋去炒,全是水。以前全是熟料喂出來的豬,通常要喂一年以上,肉中含的水分比例極少,而且肉吃起來很香。

要是生料比熟料喂出來的豬的肉質要好,那我們的老祖宗們豈不是都是笨蛋?

我是農村人,一個無知識的農民。不懂什麼叫微量元素。只知道生料喂的豬肉沒有熟料喂出來的豬肉好吃。

用生料餵豬,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料中添加各種催長素劑,豬吃了,並不能完全代謝掉,在肉中還有少量殘留,而人吃豬肉,就吃了這些殘留的各類素劑,所以近幾年來各類怪病頻發率大增。

做人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吧?還應該守住德之底線,起碼不能害人。

大部分用生料餵豬的都是那些養豬場,用熟料餵豬的都是農民散養。大家要是有機會,可以去分別考查看看。我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心中自有評判標準。


無證農民禹二孤獨子


所謂生料實際上是指現在飼料廠生產的全價料、或養殖場自己購買原料的自配料。

所謂熟料,多指通過煮熟原料而形成的豬飼料。

用來餵豬,誰好誰壞,應該主要看哪類養殖方式。

傳統養豬方式

1、飼養規模不大,基本不超過500頭/批,可以採用喂熟料的方法。這是我國傳統的一家一戶養豬模式。自家的剩飯剩菜、挖來的野菜野草、在加點玉米麵等,再高級點,可以再加點豆餅。不過,要真是養100頭以上的豬,每天煮三頓豬食,每噸400斤,可不是個輕鬆的活。即使是自家養幾頭豬,熬豬食也不輕鬆。



2、煮熟豬食,可以有幾個優點

一是通過熬煮,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率。通過熬煮,可以分解一部分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形成腖、䏡等降解物質,碳水化合物可以降解成直鏈、短鏈等物質。這樣,可以提高豬對營養的消化吸收率。

二是殺滅一些有害菌,特別是過去說的“泔水”餵豬,一定要煮熟的,避免疾病傳播;

三是消除一些飼料原料中的抗營養因子,提高飼料利用率。通過“熟化”,是可以鈍化、分解、破壞一些植物中的“毒素”、“抗營養因子”等物質。

四是煮熟的豬料多是流食狀態,豬更容易採食;

五是煮熟的食物,多會散發出一些“香氣”,適口性更好。

六是可以採用多種原料。如根莖類的原料(馬鈴薯、紅薯等)、青飼料等,都可以作為飼料原料,而這些原料,在做顆粒料時,基本無法採用。一家一戶飼養還可以



3、煮熟豬食,也同樣有其不足:

一是高溫、長時間熬煮,部分營養素會損失,如微生物類、生物酶類等;

二是長時間熬煮,特別是野菜野草類,煮後蓋蓋或放置時間過長,容易產生大量亞硝酸鹽,容易引起豬隻中毒;

三是耗費人工和能源。養十頭八頭的豬,喂個熟料,還幹得過來。喂到上百頭,煮熟豬料可就不是見容易的事兒了,每天要煮千斤以上的熟料哦!

四是每年農村,因煮豬食不小心引發火災的事情經常發生。在農村煮豬食,設施很簡陋,還經常同時幹幾樣活,很容易忘記照看而引發火災。



現代集約化養殖模式

事實上,對養豬生產來說,多大規模才算是“規模化養豬”,很難說清楚。個人認為,對養育肥豬來說,至少每批100頭以上,每年出欄2~3批吧。要形成“規模效益”,必要的飼養量是必須的,否則不會“賺到錢”。

1、規模化養豬,不太可能天天煮豬食。比如說,一批飼養800頭育肥豬,如果每天煮豬食喂,按平均料增重比算,也要將近2,000千克飼料。這個工作量、煮料、裝料的容器,可都不小。而且,喂飼的方式也要考慮。

於是,人們發展出了配合飼料。從粉狀飼料到顆粒飼料,再發展到現在的膨化飼料、發酵飼料等形式。從基本營養滿足,到營養均衡;從滿足生長髮育,到提高生長效率等等方面,為了獲得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效益,人們在飼料營養、原料處理、飼料形態等各個方面,從物理學角度、化學角度、生物學角度等各個角度出發,進行了大量的研發,取得了巨大進步。

實際上,人們也發現,一定程度的熟化,對豬的飼料消化率是有促進作用的。於是,顆粒飼料的發展迅速,並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出膨化飼料。當然,這也是由於飼料生產設備的改進,才能實現的。

但是,人們習慣稱粉料、顆粒料都是“生料”。我們姑且也就這麼叫著。事實上,儘管一部分養豬場採用自配料,多是粉狀料,但有些原料還是採取了熟化、發酵等處理方法。



2、“生料”的優勢

飼料營養均衡,營養素未遭到破壞;

營養濃度高,有利於豬的快速生長;

方便規模化飼養操作,利於採用自動飼餵系統,提高生產效率;

顆粒料、膨化料經過一定的“糊化”作用,起到破壞飼料原料中抗營養因子,提高飼料消化率的作用;

即使是養豬場使用“粉狀料”,有些原料也採取了熟化、發酵處理。如豆粕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發酵豆粕、膨化大豆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消除抗營養因子的作用。

一些在高溫情況下損耗很大的營養素,可以通過多種工藝得到解決,添加到飼料中,起到改善飼料利用率、提高動物生長速度的作用。如,採用後噴塗工藝,使酶、維生素、專門添加劑、微生物製劑等,添加到飼料中,而不喪失生物活性。



3、“生料”的劣勢

儘管採取的各種方法,儘量多地增加飼料的“熟化”程度,但距離真正的“熟化”還有一定距離。所以,“生料”消化利用率還是會受到一定限制。

現代飼料生產設備,還不足以解決飼料原料在加工過程中的營養損失。所以,飼料配方設計中,必須考慮營養素的“加工損失”,超量添加。這樣,就會造成飼料配方成本的提高,因為超量添加的營養素或添加劑一般都是單價比較高的原料。

以上個人觀點,敬請指正。這裡是農牧生態循環實踐者,感謝關注。歡迎留言、討論、交流。


農牧生態循環實踐者


為什麼說用生料餵豬比熟料好:1,先說一下最大的特點,首先人工這一點,要節約很多,大型養豬場,如果喂熟食,要很多人工很多用具,養豬喂生料的話,最起碼要節約好多人員工資,2,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生豬飼料更營養更科學,易消化助成長,而且熟食的材料,基本上都是紅薯玉米為主,營養跟不上,生長得很緩慢,週期很長,直接影響養殖戶的經濟利益




鄉村眼哥


為什麼生料餵豬比熟料好?

①是用生料餵豬比熟料喂更能節約成本,用熟料喂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柴火錢。養幾頭豬消耗不了多少,但上了一定規模的中大型養豬場是不小的支出。

②目前育肥豬不在是喂單一的雜糧,而是根據豬生產需求,配製標準的營養全面的配合料,如果配合飼料加熟喂的話,飼料中的各種促長劑,抗生素會失效,飼料中的營養大打折扣,豬生長緩慢,飼料投入大大增加,勢必影響養豬發展。所以生料餵豬比熟料好。

③生料喂優點很多,首先保證各種飼料營養不受到高溫破壞,飼料保證了原味,且飼料在豬肚內停留時間長,消化吸收好,豬是非常啃吃的,喂時一定要加水拌混均勻後投餵,每日三餐小豬投餵按體重的3%來投,中大豬按體重5%來喂,也可根據情況來增減投餵,喂後再讓豬自由喝水。




河水淌響


生料餵豬比熟料好的原因、因為人工這一點,要節約很大的成本,一般大型養豬場,都不喂熟食,如果喂熟食的話需要很多人工和煮熟食的用具,喂生料的話要節約很多費用!2現如今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生豬飼料是比較營養科學的,容易消化助成長,而且熟食的材料很單一,大多數都是玉米為主,所以營養有缺陷,豬長得很慢,週期變長就直接影響養殖戶的經濟利益!所以大大型養殖戶都選擇喂生料方便快捷



一直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在變


因為生料餵養,不僅節省人力、財力,而且能增加豬的食量,促進增重,同時減少飼料營養消耗,提高飼料利用率。

現在,豬肉價格猛如虎,很多人關心起生豬的餵養,有些人認為飼料煮熟餵養,生豬吸收快,長膘快,肥得快。有些人則說生料餵養好。到底哪種餵養經濟實用效果好,渭水河畔幫助分析分析。


生料餵豬為啥比熟料好

生料如玉米、小麥、稻穀等顆粒及其加工的副產品,如稻糠、麥麩等,煮熟後營養物質損失達到13%以上,效果只相當於生喂的87%。

青綠飼料煮熟後餵養,部分蛋白質和維生素遭到破壞,不利於生豬對營養的吸收。

據實際測驗,同樣重量的飼料,煮熟後餵養比生料餵養生豬吃後,減輕重量10%~15%,所以說熟喂不利於飼料的高效利用。



生料餵養特點

生料餵養分溼喂和幹喂兩種。

溼喂即加水餵養。料與水的比例不能超過1:2.5,否則會減少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最適宜的比例應該為1:1。也就是拌好的飼料能擠出水滴為宜。

幹喂即粉碎成小顆粒或粉狀餵養。飼餵後再喂水。幹喂的好處:一是飼料不易黴變,配一次料可以餵養幾天,節省人工;二是便於製成配合飼料餵養。

生料餵養飼料大小要適合生豬的口嚼生理,一般為顆粒狀。顆粒直徑以1.2-1.8毫米為宜。這樣豬吃起來爽口,採食量大,長膘快。直徑小於1毫米,豬吃時易粘嘴,影響適口性,並易引發胃潰瘍;直徑大於2毫米,粗糙、適口性差。

不同生長階段喂量要適當調整。仔豬和育肥豬可任其自由吃。種豬則不然,要定量供應,否則,困吃的過量,造成脂肪沉積而影響繁殖。非配種期的種公豬日用量要控制在2公斤-2.5公斤,配種期可喂至3公斤-3.5公斤。妊娠期母豬,日用量為2公斤-2.5公斤,哺乳期為5公斤-6公斤。


總之,養殖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的選配生料,根據其營養成分進行合理的搭配,才能夠確保生豬充分的營養。同時注意生料的乾淨無黴變,使生豬健健康康的生長,這樣既節省飼料,又給豬場帶來更可觀的收益。


渭水河畔


豆粕是生還是熟?還是半生不熟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