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片裡那些混的風生水起的,誰不是捱過千刀萬剮啊


喜劇片裡那些混的風生水起的,誰不是捱過千刀萬剮啊

看過《泰囧》、《心花怒放》的人都應該清楚,國產喜劇片就像孫悟空的緊箍咒,一出格兒就被震的腦袋疼。好歹前兩部作品都是有搭檔組合式搞笑路線,這次不一樣,大鵬一人獨挑大樑自玩自嗨了兩個小時,還不帶歇的。

距離上一次看國產喜劇片讓我笑的前俯後仰又哭又鬧的還是星爺的電影。自此之後凡是能在影院裡看到的國產喜劇片,我都面無表情的看別人笑的前俯後仰又哭又鬧的。不知道電影何種內容get到他們的G點了。

無論如何《煎餅俠》跟同類型的喜劇片還是有所不同的。《泰囧》是通過旅途囧態玩兒轉常規笑料,再說王寶強和徐崢本來就是對活寶,電影沒開始兩人的臉就是笑點,其次《心花怒放》中的徐崢和黃渤本就是一對最佳基友組合,這兩人差不多已經成為國產喜劇的非著名招牌了,所以演員的戲路率先開道,無厘頭的傳統笑點打先鋒,至於支離破碎的故事已經沒人關心了。

等等,現在看電影的觀眾,還在乎電影講什麼故事麼?

《煎餅俠》走的路子算是大鵬的自創招式——抱怨。雖然這招也不乏前人用過,但是在通過拍一個拍電影艱難過程的電影,尚屬首例。

為什麼說是抱怨?而不是創新?

就喜劇本身而言,無論從拍攝手法還是故事角度亦或演員的發揮,都難以創新。最好的喜劇只能做到顛覆,比如星爺。

《煎餅俠》電影中多數明星都是真名本色演出(雖然我不知道大鵬找袁姍姍居心何在),一個說懷有電影夢想的草根拍電影的艱難過程,為了完成一部全明星陣容的電影,只能暗地裡偷拍明星作為素材。

插個題外話,2008年去北京看奧運會的時候,可能是走了一整天的路,腳很疼,我朋友帶我去按腳,按腳的小姑娘一開始跟我推銷會員卡,我幾次婉拒之後她找話題說我足底不好,引申到我的頸椎問題(事實上我頸椎是有點小問題),繼而告訴我應該做一些什麼樣的護理會更容易康復,接著又開始勸我買卡可以做幾次這樣的護理啥的。

我憤而拒絕,小姑娘很委屈,半天沒說話。我以為就此消停了,沒想到這廝默默哭泣流起眼淚來了。我一時玻璃心就道歉安慰她,她跟我說起了家裡多辛苦,父親早年工地受傷在家癱瘓,母親還要打好幾份零工,弟弟馬上就要高考。大致內容是人生多麼艱難,生活多麼艱苦,接著說店裡有規定,一個月賣不到多少卡,就要扣工資,扣績效啥的。

即便如此,我依然沒有掏錢買卡,雖然我多付了一百塊小費。

公益事業不論是集體還是個人的實際困難,我一般量力而為,靠消費同情來博取支持,我很現實又摳門兒,這個單,我不願意買。

退一步說,北京城裡這樣的打工族數不勝數,連坐檯小姐背後都有一大把故事,她們跟誰抱怨去啊?

《煎餅俠》也是在抱怨人生多麼艱難,就算你傾其所有的付出也未必能得到一丁點兒回報,你看我們這些拍電影的和演電影的,還有八一廠門口那些蹲守的群演什麼的,哪個不是為了夢想而聚集在一起的啊,我們就是想實現自己單純的夢想而已,我們就是想認真的做一件事兒,比如說拍電影和演電影。

突然有一種“你弱你有理”的感覺。

整個電影其實要一本正經的調侃“電影這件事兒”到也有些嚼頭,但是偏偏要玩兒煽情,偏偏要說自己沒辦法不得不跟現實妥協而放棄夢想,偏偏要哭著喊著明明是懷揣夢想但是被現實打了一巴掌,不得不去日了狗。

《屌絲男士》到《煎餅俠》大鵬的演技達到了演什麼都是屌絲的級別,站那簡直就是一座屌絲豐碑的偉岸感。這樣的喜劇形象也算是在喜劇明星中殺出一條血路了。

另外一部跟《煎餅俠》有那麼點性質相似的電影《路人甲》(我還沒看),但從預告片和宣傳來說,同樣再說懷揣夢想是一件多麼苦逼又幸福的事兒,被渲染的毫無槽點,反而是滿滿的正能量。(那啥,有人請我去看麼?)

《煎餅俠》的笑點一般,故事七零八落。一定要問為啥票房還那麼高,這可能就得歸功於大鵬得瞅的那個點兒了,觀眾愛看啊!有戲啊!丫們喜歡看啥就拍啥唄!完事兒我還能告訴他們,你看,我們拍電影的多苦逼啊。

但是可以證明一點的是,大鵬在圈內的人緣好的沒話說,各種人都能請過來走場出鏡。(特別是四隻古惑仔同時出鏡,簡直太搶戲。)

前幾天有個朋友跟我說,你挺有才的,好好靜下心寫小說很有前途的,別整那些亂七八糟的雞湯啥的,起步不好會毀了一輩子的。看完《煎餅俠》之後在想這話,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大鵬啊,好好兒的寫個好劇本,拍個好電影,引導下觀眾的審美,真正讓電影成為有價值觀的傳播,讓國產電影牛逼不能止於動畫片啊喂!

還有,別沒事兒抱怨了,誰的人生不是一部血淚史啊,誰他媽不是被打跪了多少次才站起來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