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千光年外的星球看到的地球是否是兩千年前的地球呢?

彩雲東昇戴寶山


很高興回答題主這個問題。


從兩千光年外的星球是否看到的地球時兩千年前的地球呢?我覺得是的。


光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速度最快的速度


我們的眼睛之所以能夠看到物體,就是由於物體反射的光線進入到我們的視網膜。



我們看到物體,也只是睜開眼睛那一瞬間就能看到,也是由於光速夠快的緣故。


那麼,從兩千光年外的星球看地球時,看到的是否就是兩千年前的地球呢?答案是肯定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我們從手中扔出去一個棒球,我們眼睛盯著棒球,並且眼睛的速度和棒球運動的速度一致,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棒球對於我們的眼睛來說是靜止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從兩千光年外的星球看地球,其實也是一樣的。


專注科普知識,關注我,瞭解更多科學知識,讓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


K褲兜科學


如果我們能夠在2000光年之外的星球上用一個足夠強大的望遠鏡看到地球的話,我認為是這樣的。說不定我們也許會看到東漢光武帝劉秀正在一統天下呢!

大家都知道,當某個物體本身發出的光線或者反射光線進入到了我們的眼睛裡面時,我們就看到了它。而光的傳播是需要時間的。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鐘30萬公里。在地球上我們的眼睛肉眼能夠看到的距離不過幾十千米。這麼短的距離,物體發出的光線幾乎是瞬間到達我們的眼睛的,我們根本覺察不到光傳播的時間。但是在地球以外的地方就不同了。

月球距離地球有384000公里,地球上的光線傳播到月球上需要一秒鐘多一點的時間。因此在月球上看地球是地球一秒鐘前的地球。太陽距離地球大約是1.49億公里,如果我們在太陽附近看地球的話,那可是看到了8分鐘以前的地球。如果你用一架足夠大的天文望遠鏡在太陽上觀測地球的話,你看到我正在電腦前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實際上我可能已經在8分鐘前完成這篇回答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在距離地球8.6光年的天狼星附近調整好電視頻道,你可能會接收到來自地球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直播節目信號。因為我們在當年發射出的無線電信號經過了近9年的時間已經到達天狼星附近了。那麼,很顯然從兩千光年外的星球看到的地球就是兩千年前的地球啊。

雖然光年是一個距離單位,它指的是光在一年內通過的距離,這個距離大約是94605億千米,但是我們也可以反過來這麼理解,就是光傳播94605億千米(1光年)的距離需要一年的時間。

不過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來看,兩千光年之外的地球這麼大小的行星是無法看見的。因為行星本身不會發光,反射恆星的光線無法傳播這麼遠的距離。行星會湮沒在恆星強烈的光線之中無法被我們直接觀測到。就像夜晚對面的汽車開著遠光,你能發現在車燈前的飛蛾嗎?


兔斯基聊科學


用肉眼肯定是看不到的,因為我們的眼睛只能收集光,並不能自主發光,從2000光年外的星球觀測地球的話,第1個條件就是要捕捉到地球釋放出的光,哪怕是折射的光也要捕捉到,如果捕捉不到的話,那就不要談看到了,相比之下,一些自主發光的恆星就比較好發現了。光的速度是人類已知速度當中最快的一種,但是我感覺它不能概括整個宇宙空間,就好比這個問題,它也是有時間間隔的,即使光的速度在地球上看來很快,但是放到宇宙空間當中就有一點慢了。


而且我對這個問題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我們這個星球不能自主發光的話,那樣只能先往地球方向發射一束光,等這束光到達地球的時候,再往返回去,時間是加倍的,所以說這時看到的地球是4000年前的地球。打個比方,以光速往地球扔一個照相機,等照相機到達地球之後照一張照片,再以光速回去,路程乘2時間加倍。

總結:如果單單隻靠捕捉宇宙空間當中的光是非常不準確的。肯定和實物有差距,就好比現在人類觀測到的幾千光年外的物質,如果走近一看的話和實物差距是蠻大的,根據我的個人理解在宇宙當中不可能以光速為計量單位,因為它的時間差實在是太大了,根本不能作為衡量單位,只是那種計量方式,人類現在無法接觸罷了。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應當參考!(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觀點)


諸葛半仙兒


如果你在兩千光年外能看到地球,看到的當然是兩千年前的地球,這點沒有疑問。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這樣的說法“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並不是此時此刻的太陽,而是8分鐘之前的太陽”(嚴格來講並不是正好8分鐘,這並不重要)。因為光速並不是無限的,光的傳播也需要時間,太陽距離地球平均為1.5億公里,光飛行1.5億公里需要8分鐘時間,所以我們看到的太陽是8分鐘之前的。如果此刻太陽突然消失,我們並不會馬上感覺到,我們仍然擁有8分鐘的美好時光享受太陽光的沐浴,而8分鐘之後,一切陷入黑暗。

所以同理分析,問題本身就很好理解了,兩千光年外看地球,看到的當然也是兩千年前的地球。

只不過上面的一切都只是理論上的分析,實際上在兩千光年外是不可能看到地球的。為什麼?

距離太遠了!

地球就是我們的一切,地球在我們眼裡非常龐大,我們也知道地球在宇宙中非常渺小,但事實上我們連想象都想象不到到底有多渺小!

純理論分析,如果在兩千光年外的星球上你有足夠大的望遠鏡,望遠鏡有足夠大的口徑,的確能夠看到地球,但望遠鏡口徑的大小估計至少達到太陽系的規模才能夠看到地球,上哪裡製造如此大口徑的望遠鏡呢?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了距離太遠之外,地球在母星(太陽)面前太黯淡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上千顆系外(太陽系外)行星,實際上沒有直接看到任何一顆系外行星,除了因為距離太遠,行星在恆星強大光環襯托下實在太黯淡了!

目前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都是通過凌日效應等間接方式發現的。


宇宙探索


這又是一個“眼見為實”的問題,但是宇宙真正的“眼見為實”卻不多。

兩千光年並不是遙遠的距離,但是地球的輻射連一光年都走不到,所以你在兩千光年之外的地方你什麼樣的地球信息都看不到。

再說,光線跨越兩千光年,需要經過近百個恆星,經過那麼多的恆星干擾,攜帶的信息早就面目全非了,不知道摻雜了多少半路上的信息。

不要迷信今天的科技,可以說,今天的科技對於宇宙真相,根本不算科技,只能說是夢中囈語。

之所以如此說,因為宇宙本來就是很簡單的存在,可是今天的科技沒有發現宇宙的真諦,一葉障目不要緊,關鍵是今天的科技把宇宙複雜化,神化了。

宇宙至簡,就是一個物質從低級到高級的形成,然後在最高級重新復原為低級物質。線索圖是:渺觀物質→_→微觀物質→_→宏觀物質逐級形成。然後形成的過程中,就開始了蛻變為渺觀物質,宏觀物質最後就是在 星系中心來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粉碎成渺觀物質。



在這個簡單的過程中,光子屬於渺觀物質,因為光子沒有靜質量,雖然電子和光子幾乎類似,但電子屬於微觀物質。

電子和光子的區別就是,電子有嚴禁、密切內部結構,光子相對於電子來說,就是一盤散沙,因此電子能被測的質量,而光子無法做大做強,只能一觸即潰。


試想,一個一觸即潰的光子,它又怎麼攜帶信息傳遞到兩千光年之外?


詩人的眼睛83314


你意思可以理解,但是你不可能看到地球上發生的事情。

光年是長度單位,用來計量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時間的距離,一般被用於衡量天體間的時空距離,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時間所經過的距離。

我們現在瞭解地球以外的幾光年,甚至幾百光年,幾千光年的天體,由於人類無法達到。也只是看到一個輪廓,以及一些人類用自身對地球瞭解的信息來論證和比擬想象,不一定是確切的。

地球上發生的事情需要通過轉化成光信號或者對方可以解釋和了解的信息後,對方才能看到。

你說的主要還是在於時間,這裡又說到時光機和時光隧道。自相對論提出之後,時光機和時光隧道在理論上已經有了依據。

關鍵是人類目前還不能和時間賽跑,這需要後人來解決。


hnyfkj


根據題意所定,雨千光年的距離,用光速時效來看就必要兩千年的時間,但地球通過兩年的變化,當然就會有不同的現象之,如果是用現代的高科技智能手段來看,哪就用不了兩千年長,竟是毫秒的時差效能,那肯定是原樣的沒什麼異變,因時間太短了,根本沒啥反應狀況。


愛寫文章的大叔


原創思想,從兩千光年外的星球看到的地球是否是兩千年前的地球呢?這就要看您是用什麼的方法而去看地球的了,如果是用量子糾纏性的信息性方法而看地球的,那就是瞬間性的事情了,而不是兩千年前的事情了。如果是根據光的速度而看地球的,那計算出來的時間,當然就是兩千年前的事情了。但如果宇宙是膨脹性的,那就不是兩千光年前的事情了,或者不知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但不知是不是這樣的認為,而下面就交給磚家們繼續的討論吧!


踏浪而來37326050


自從有了天文望遠鏡,天文學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伽利略製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之後,用它看向太空,刷新了人類原本的認知,推動了文明的發展。那望遠鏡究竟是咋看到那麼遙遠的星球呢?很簡單,是因為那顆星球發出的光線被望遠鏡聚焦並放大,直觀上就像是拉近了距離一樣,使肉眼可以直接看到它的模樣,當然這裡說的只是普通的光學望遠鏡,其它還有多種種類的望遠鏡,但不論是哪一種,本質上還是收集光線。

伽利略製作的望遠鏡

人的眼睛也是一樣的道理,也需要收集光線才能看到物體,既然都是收集光線,那好說了,光線的傳播是需要時間的,因為光也是有速度的,並不是瞬時傳播,所以,不論你看什麼物體,都有時間差,說白了,你看到的都不是實時的情況,而是過去,我們看到的都是過去。

比如說距離地球38萬公里之遙的月亮,當你在夜晚抬頭看月亮時,你看到的月亮實際上是1.3秒之前的月亮,如果距離再遠一些,看到的太陽也只是8分鐘之前的太陽,而實時的太陽情況需要在8分鐘以後才能看到。這裡說個題外話,如果太陽突然熄滅了,不要著急,咱們還可以沐浴8分鐘的陽光,假如太陽突然被“外力”挪走了,不要著急,咱們地球還可以繼續安穩地公轉8分鐘,8分鐘之後,地球才會沿著公轉軌道切線方向飛出去,引力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看樣子與光傳播的道理是相似的呢。

2016年3月3日,哈勃超深場發現了迄今為止距離地球最遙遠的星系GN-z11,根據光譜線的紅移值,經過計算可以知道觀測到的光線已經在宇宙中飛行了134億年,換句話說,現在看到的它的模樣是它在134億年前的模樣,那時候宇宙大爆炸才剛剛過去4億年,可以說,看到的GN-z11星系算是宇宙中的嬰兒星系了,因為它在宇宙還很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了。

GN-z11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光線的傳播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你站在2000光年以外的星球上可以看到地球的話,那麼毫無疑問,你看到的就是2000年之前的地球,可是這樣的操作所需要的技術是現在的人類科技無法想象的,因為所需要的望遠鏡口徑會非常非常大,估計要比冥王星公轉軌道的尺寸還要大吧,這樣的望遠鏡連想都不要想,哈哈!


科學船塢


這個問題已經回答過了,還是有人問。地球在太陽系中算是比較小的星球,自己不會發光,僅僅看發射太陽的光線是有限的。以地球上看太陽系的幾個行星為例,就已經是一個發光的點了,藉助望遠鏡能夠看到木星土星火星的一些地貌特徵,更細的物體就看不清楚了。地球上有大氣有云層遮掩,就更看不清了。再遠如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就只能看到一個輪廓,細節就更看不清楚了。這只是太陽系內的大天體,而太陽系最遠行星冥王星軌道半徑僅僅幾十億公里。一光年是十萬億公里,冥王星距離我們最遠時也僅僅千分之一光年。

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4.2光年,過去一直沒有發現它的行星,因為太遠了,地球上最先進的望遠鏡也看不到一顆不發光的行星。近來有報道有人發現了其中行星的存在,但是並不是直接探測到,而是根據比鄰星系三個恆星運動的軌跡間接推測而得。可以想象兩千光年的距離,根本觀測不到地球的任何信息。並且即使有一點點光線,也會隱沒在太陽光芒之中。兩千光年,相當於兩萬億公里,地球直徑一萬多公里,相當於在看地球到太陽距離上的一個籃球。或者是一萬公里之外(相當於北京到紐約)看清一個女孩的睫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