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平安保險動不動就能月收入上萬,主任級別兩三萬,經理近百萬”,這種說法靠譜嗎?

123簡單點


如果我給你說我們這有一對老夫妻,靠擺攤賣燒餅,一個月收入2W+,你信嗎?你覺得這靠譜嗎?

所謂的“行行出狀元”,行業是決定收入的條件之一,但不是必要條件,任何行業都存在高收入群體。

如果你要衡量這個事情靠不靠譜,那就要從你所說的“動不動”三個字去衡量了。

平安保險是個什麼概念,是保險行業中的佼佼者,這一點你得先有個認識

明確一點的說,全稱叫“平安保險集團”比較合適,因為其旗下還有平安銀行,一般來說都是銀行控股保險公司。

而平安是為數不多的保險當頭的集團企業,這本身就能側面反應出平安保險在其中佔的比重有多高。

平安靠保險起家,平安的保險產品不說最好,但是其員工的數量和營銷手段,可以說很少有保險公司可以與其對比。

“保險”行業靠快速發展業務員的模式打開市場,平安在業務員的發展上走在了前端,當別人都在走這個模式的時候,平安開始把線下搬到線上,每年開始出一些針對“高端客戶”的高收益產品,我親眼見過,這個產品靠搶,哪怕是一種營銷,但是真的很多客戶去搶購平安的保險理財產品。

它就好比一個起步早、發展好的大平臺一樣,你在上面確實會有無限的可能,但是並不是你所說的“動不動”就可以獲得高薪。

誰的“朋友圈”沒有平安保險的好友呢,這在我的身邊確實存在的一種現象

平安的業務員,出奇的多,當然也有很多特別賣力的員工,裡面不乏一些題主所說的高薪員工,在平安拿高薪,兩種路勁:

(1)個人能力極強,可以時不時的出大單,平安對出單員工的獎勵還是很大方的。
我之前認識一個平安的朋友(地點武漢),31歲的一個女性,每天就是在約客戶和見客戶的路上,並且是見完一個馬上下一個。

當然,見面的地點場景早已不是最初保險公司所流行的去家裡送個邀請函、或者送個參會門票這麼簡單了,有可能是咖啡廳、西餐廳、冷食店等等,完全已經把工作和生活完美結合了,並且其本身也極會和客戶溝通,基本三五個回合下來,客戶都會在她手上或多或少購買些產品,年繳十萬的客戶也是經常有的。

在平安,你出單越多,可能公司給予你的支持力度越大,你的客戶資源中高價值客戶的比例也就更多,所以做的好的員工可能越做越好,反之也有很多做不了多久就辭職的,因為開不了單,工資很低很低。

(2)入行較早,已經站在了金字塔的頂端,手下有了一批精兵強將,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主任級別,一般一個主任級別下面多的幾十個員工都有。這樣的人拿高收入可能高大你難以想象。

5年前,認識的一個平安的主任,手下“增援”人數45個,輕輕鬆鬆一年50W的收入,她的重心已經不在自己銷售產品上面,更多的是團隊建設和協助銷售。

因為在險企,你增援的人數越多,你拿提成的基數就越大,等於每一個人出單,你都有錢拿。甚至有些地區還會有幹部獎和管理津貼。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當主任的,平時也不像一般業務員那麼忙,但是收入又很高的原因,這就是趕上了早期紅利和堅持下來的結果。

不管是在“平安”還是在別的工作崗位,你能做到頭部員工,待遇都不會差

雖然說平安的主任級別待遇非常好,但是你也要有一定的“個人銷售能力”和“團隊管理能力”,這自然就和題中所說的“動不動”是不搭邊的了。

沒有動不動就能賺到的錢,所有的產出都是有付出的,即使給你一個好的平臺,你不會努力,不會資源整合,你也拿不到高工資。

很多人聽說平安的待遇好,想去賺高薪,結果去了不到幾個月,感覺全是忽悠,其實那是因為你沒做到那個頂點,再就是有的人不適合賣保險。

選擇一個行業,不僅要看行業收入,還要看行業和你的匹配度,讓一個話都說不明白的去做銷售,只有兩種可能,“極度挫敗”和“極度勵志”。

SOS :選工作把好關,看好下面幾點

(1):行業的平均收入怎麼樣,行業前景怎麼樣,以此作為首要甄別的條件,如果還可以,就可以去試一試。看收入,不能看最低,也不能看最高,因為兩者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和個人積累在裡面。對於初入行的員工來說,參考意義不大。

(2):工作所負責和從事的日常工作動作,是否跟自身的性格、知識含量以及從業動機相匹配,從業動機最高的莫過於愛這個工作,跟藝術家愛藝術一樣,你愛一個工作自然就會很用心的投入進去,而性格和知識含量可以讓你上手更快、成長更快。

(3):除去前面兩點,還要考慮你能堅持多久,也就是看你的“個人需求”的最低點在哪裡,如果一個行業剛進去的待遇只有1500,而這1500無法滿足你個人需求的最低點,這樣的工作也不符合你的篩選目標。因為即使這是一個很有前景的行業,但是因為個人原因你也很難堅持在裡面耕耘下去。

選擇一個好工作,因素和注意的地方很多,1/2/3點衍生出的小細節也很多,希望大家可以從這三個方面把好關,有更多疑問可以私信與我溝通。

關注【小熊】,每日分享不同的職場、生活幹貨,越關注越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