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教主是張無忌,但為何最終被朱元璋竊取了明朝天下呢?

甘文飛


明教教主是張無忌也好,是王無忌也好,跟朱元璋有一毛錢關係嗎?

朱元璋又不是明教徒。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裡寫道:“其後朱元璋雖起異心,迭施奸謀而登帝位,但助他打下江山的都是明教中人,是以國號不得不稱一個‘明’字。”

這只是小說家言,千萬不要當成歷史。


(張無忌)

“明教”又稱“摩尼教”,是在波斯創立一個外國宗教。摩尼教的最高神叫“楚爾凡”中國人稱為“明尊”、“明王”。

摩尼教在唐代傳入中國,之後受到中國的佛教和道教教義影響,改稱為“明教”。

明教教規很嚴格,不許食葷,不得殺生、飲酒。所以明教又有個名稱叫“吃菜魔教”,當然,這是統治階級對明教的蔑稱。

明教組織嚴密,教內等級分明,漸漸成為一個民間的半軍事化的宗教。

唐宋以來,不少明教領袖率領教眾,發動了一些起義,但普遍規模不大。

北宋方臘起義是其中影響比較大的一次,但最後也被統治者撲滅。


(明教)

方臘敗亡後,北宋嚴令禁止明教的活動。而明教採取改頭換面的辦法,換了不少名稱,繼續秘密傳播。

元朝末年,韓山童發動起義。

明史專家吳晗在《明教與大明帝國》中認為,韓山童自稱“明王”,其子韓林兒自稱“小明王”,所以他們的起義軍多為明教教眾。

作為韓林兒部下的朱元璋,用陰謀詭計殺掉韓林兒,自已取而代之。

為了拉籠人心,便以“明”為國號,表示他繼承的是小明王的基業,自己就是“明王”的化身,有利於自己得到更多的擁護。


所以《倚天屠龍記》也把朱元璋當成了明教的一名中級幹部。

可是朱元璋是明教徒的觀點早已被人質疑過。

不管是《元史》還是《鴻猷錄》、《名山藏》等書中,全部都只記載韓山童父子是白蓮教眾,根本沒有說他們是明教徒。

吳晗堅持認為韓山童父子是明教的,是因為他一起認為大明趄國號來自明教。

朱元璋當過和尚,他肯定知道佛教也有“明王”這個概念。在佛經中,“明王”是指密宗佛母“孔雀明王”。


而朱元璋他的“大明”國號來自《大阿彌陀經》,寓意是新的光明世界即將到來。

朱元璋並非明教徒,韓林兒出身明教也沒有任何歷史記載。

朱元璋的明朝和明教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為朱元璋打下天下的徐達、常遇春、李善長、劉伯溫通通不是明教徒。

雖然張無忌是個虛構人物,討論他和朱元璋沒有多大意義,但我們可以通過考證,證明朱元璋和明教的關係。

朱元璋既非明教中人,又何來從明教手上騙取領導權之說?


朱元璋稱帝后,知道一些民間宗教對統治的危害,所以對白蓮教等邪教一律取締,任何敢以白蓮教、明教等宗教名義傳播教義,聚眾作亂的:

“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如果朱元璋是明教出身,那他就是叛教的叛徒,總該有人記錄下朱元璋叛徒的嘴臉。

可是明清兩朝,有無數罵朱元璋的,就是沒有人罵他是明教叛徒的。

可見他與明教根本沒有交集。

所以說,張元忌當教主也好,李無忌當教主也好,朱元璋都是要堅決將他們消滅的。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張無忌被趙敏算計了。

話說張無忌帶著趙敏來到濠洲朱元璋地盤視察工作,酒過三巡,朱元璋跟張無忌彙報,小明王韓林兒勾結韃子,裡應外合倒反本教。張無忌驚道:“韓兄弟忠誠仁義,焉有此事?快帶他進來,待我親自問他……”一言未畢,突然頭暈,霎時間天昏地黑,不知人事。待得醒轉,只覺手腳上都已綁上了粗重的繩索,望出來黑漆一團,他這一驚真是非同小可,幸好感到一個柔軟的身子靠在胸前,原來趙敏和他縛在一起,只是兀自未醒。一凝思間,已知朱元璋起了歹心,多半他料想明教日後成事,張無忌順理成章要做皇帝,是以在酒中下了極烈的迷藥,設計暗害。張無忌微一運氣,但覺胸腹間一無異狀,功力未失,心下暗暗冷笑:“這些繩索想要綁住我,卻也沒這麼容易,此刻敏妹未醒,不忙便走。待得天明,在諸教眾之前揭破他的奸謀。”當下靜靜養神。

其實這裡有老大蹊蹺。張無忌是當世少有的毒藥學專家和藥理學專家,就連華山派掌門鮮于通獨門配製的極其隱蔽威力極大的金蠶蠱毒都傷不了他,區區一個製毒門外漢朱元璋用了極烈的迷藥,就能把張無忌迷的人事不省?要知道毒藥越是極烈,張無忌越能察覺,他又不是傻逼,明知是毒藥還要喝啊。退一步講,即使張無忌毫無城府,江湖經驗不足,沒有提防狡猾奸詐的朱元璋,趙敏可是玩腦子高手,她身為明教死對頭汝陽王的女兒、王保保的妹妹,深入敵營,怎會輕易中招?因此答案只有一個,想讓張無忌卸任明教教主並非只有朱元璋一人,還有趙敏的功勞。

那麼趙敏為啥不想讓張無忌當教主?因為張無忌領導的明教是趙敏家族的死敵。趙敏父親汝陽王權傾朝野,唯一強勁的敵人就是明教。為了搞垮明教,他先派成昆混入少林寺,挑起六大派和明教火併,坐收漁人之利,眼看大功告成,沒想到半路殺出個張無忌,不僅救了明教,還讓明教和六大派交好,為了防止武林勢力團結在一起共抗蒙元,趙敏親自出手將六大派囚禁於萬安寺,六大派被張無忌救出後,趙敏意識到只要控制了張無忌這個明教的靈魂人物,就能控制明教,因此對張無忌極盡拉攏之能事,但是張無忌不為所動,一句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讓趙敏徹底死了心。為了讓明教再次四分五裂,趙敏和朱元璋定了一個計,演了一齣戲,達成一協議,就是讓張無忌卸任明教教主。

張無忌是明教教主,在明教教義中就是明王下凡、彌勒佛轉世,具有極強的號召力。他在蝴蝶谷大會教眾,焚火燒香,宣告各地並起,共抗元朝,諸路教眾務當相互呼應,累得元軍疲於奔命,那便大事可成。群豪白衣如雪,一個個走到張無忌面前躬身行禮,昂首而出,再不回顧。張無忌想起如許大好男兒,行將鮮血灑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熱淚盈眶。趙敏為給父兄去一強敵,首要任務就是把張無忌教主之位奪了。只要張無忌不當教主,明教馬上就會陷入四分五裂的內鬥之中,到時候汝陽王各個擊破,明教難成大事。

那麼朱元璋為啥要和趙敏勾結在一起破壞明教一片大好的抗元形勢呢。因為他是一個權力慾極強的人,他就想當明教教主,為此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殺死小明王韓林兒。事實也如趙敏所料,張無忌卸任明教教主之後,繼任者楊逍年老德薄,教內人人不服,明教再次分裂,最大的兩支力量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大決戰,陳友諒兵敗身死,朱元璋元氣大傷。如果此時汝陽王和王保保能夠抓住機會大舉進攻,朱元璋就玩完了。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張無忌卸任教主之後不久,汝陽王就被假投降的明教田豐、王士誠部重金僱請峨眉派高手刺殺。王保保為了繼承父親的遺留勢力和各路軍閥大打出手,而且受到了元順帝猜忌,派遣太子對他專門防備。朱元璋趁此機會一鼓作氣拿下張士誠,並派徐達常遇春一路北上攻陷大都,王保保回天乏術,只好追隨元順帝一起跑到塞北,大明王朝建立了。

參考書目:《倚天屠龍記》


唐風宋月


這其實很必然的結果,因為金庸先生的小說大都有著一定的歷史背景。而這樣的歷史背景,就給了他一個框架,內容可以改,結局你是改不了的。

比如襄陽城註定是守不住的,而朱元璋是必須要當皇帝的,不然金庸就是顛倒歷史,那麼其小說依據歷史的那種代入感也就沒有了。

所以,小說裡朱元璋最終成為明教之主,奪取天下是一個很正常的結果。而且金庸先生在小說中塑造的張無忌,他其實也不適合去坐那個天下之主的位置。

張無忌毫無政治野心:

眾所周知,張無忌是明教教主,也是“反元紅巾軍”的幕後大BOSS,若元朝被推翻,手握雄兵,一統武林的張無忌必然會成為建立新王朝的九五至尊。

但最終卻被一介小卒朱元璋奪了權,這樣的結果難免令人不解,難道武藝天下無敵張無忌怕了朱元璋不成??

其實不然,在張無忌的眼裡,朱元璋只不過是一具會走路的屍體,但凡張無忌動了殺心,頃刻之間便可取走朱元璋的性命。

張無忌之所以放任朱元璋在明教內部發展其各人勢力,是因為張無忌毫無政治野心,所以他對朱元璋的不軌行為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換句話來說,朱元璋完全是在張無忌的默許之下去“謀朝篡位”的。

張無忌生性優柔寡斷,多愁善感,而且過於沉溺女兒情長的生活,張無忌的初戀是周芷若,他之所以又愛上趙敏,完全是因為趙敏的性格與張無忌截然相反。

當張無忌針對某事舉棋不定時,趙敏能夠第一時間代替張無忌做出決斷,像張無忌這種依賴於女人作決定的人,怎麼可能會有一統天下的野心呢?

比如張無忌帶領明教三大法王前往武當山救急時,青翼蝠王為了加快腳程,決定動用武力去搶幾匹好馬,婆婆媽媽的張無忌認為搶劫是缺乏道德的行為,一再勸說青翼蝠王不要這樣作。

正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武當派正處於危及存亡之際,可張無忌卻為了搶幾匹馬這種小事而猶豫不決,可見雖然張無忌豪氣干雲、武功蓋世,卻不是一個當領袖的材料。

毫無政治野心的張無忌所渴望的生活並不是權傾天下,而是曾經和其父張翠山,其母殷素素,義父謝遜一起居住在冰火島的日子,那段時光是張無忌心中最美好的回憶,所以張無忌從未想過要去做一個毫無自由可言的皇帝,因為在張無忌的眼中,錦繡山河就如同馬糞一般廉價。

張無忌的心願已了:

張無忌是一個傳統的俠客,他的人物性格與郭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張無忌最大的願望是驅逐異族,還漢人一個相對能夠安居樂業的國家,因此張無忌沒有去刺殺朱元璋、徐達等人。

因為張無忌知道,一旦殺了朱元璋,反元的農民軍將會四分五裂,蒙古大軍將會獲得喘息的機會,一旦起義失敗,最終受苦的還是那些無辜的老百姓。

小說裡張無忌曾這樣說道:

“朱元璋這廝忘恩負義,那也罷了。徐常二位大哥與我何等交情,但為了一己富貴,竟也會叛我。他三人身系義軍重任,我若去幾掌殺了,只怕義軍便要瓦解冰消。我張無忌原本不圖名位

既然朱元璋有能力領導人民抗擊元朝,那麼自己又何必去節外生枝呢?

張無忌早已計劃好了退路:

辭去明教教主之為的張無忌,懷抱著趙敏、周芷若兩為絕世美人遊山玩水,隱居江湖,如神仙眷侶一般享受人間的逍遙之樂。 難道張無忌不怕心狠手辣的朱元璋會斬草除根嗎?

其實張無忌一早便計劃好了退路,趙敏是汝陽王之女,在蒙古國的地位非同尋常,張無忌在退居二線之後便和趙敏、周芷若一同去了大漠,由趙敏的哥哥王保保嚴密保護著。

張無忌雖然沒有政治方面的野心,但並不等於張無忌是一個沒腦子的傢伙,他在登上明教教主的寶座時,便已經開始計劃如何功成身退了,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朱元璋是整部《倚天屠龍記》中最大的贏家。

但在我看來,張無忌才是最成功的人,他為父報仇、統一武林、借朱元璋之手抗擊元朝,最後抱得美人歸,過著神仙一般的日子,做皇帝雖然好,但怎比的過作神仙逍遙?


白話歷史君


明教教主是張無忌,但是最終為何被朱元璋竊取天下了呢?

首先,金庸大師寫的是武俠小說,並非是真實的歷史,他寫的《倚天屠龍記》是以元末農民起義為歷史背景的。而起義軍是以劉福通和韓林兒的“紅巾軍”為主力。而這“紅巾軍”是以“白蓮教”的名義造反的。

金庸大師肯定研究過這個“白蓮教”,其實就是由明教改變而來。明教自北宋年間,教主方臘造反失敗以後,多數教眾受到鎮壓,自教主方臘以下,都被殺了。僥倖活下來的只好蜇伏下來,慢慢的恢復實力。

後來起事怕再遭鎮壓,於是只好以“白蓮教”,“紅槍會”的名義發展勢力。所以,金庸把“紅巾軍”當成“明教”,其實也沒有錯。

但是,武俠小說也不能改變真正的歷史,張無忌原型可能就是韓林兒,金庸大師最終也只有寫張無忌退隱,把江山讓給朱元璋。

其次,張無忌雖然身負“絕世武功”,即“九陽神功”,但是他的能力,智謀,包括他的心計,註定當不了皇帝。

第三,想當初,張無忌也是因緣際會,仗義出手,拯救明教於水火,俘獲了明教所有人的心。尤其是他的俠義情懷,親民作風,讓明教的“五旗”都被他折服了,而“五旗”是明教的中堅力量。再加上張無忌的存在,從明教分出去的“天鷹教”又能重新迴歸,這讓明教又有了重新崛起的機會。所以張無忌當時是讓所有明教教眾擁護的唯一人選,其他人都不行。

但是,張無忌從小到大,生活在冰火島,武當山,蝴蝶谷,後來又被“雪嶺雙姝”之一的朱九真所騙,他追求的只是“置地十畝,老婆孩子熱坑頭”的那種平凡生活。就是因為人品太好,長得又帥得過分,到處都“桃花運”不斷,讓他不勝其擾!

所以,朱元璋設計,以“韓林兒勾結元廷,密謀造反”,讓徐達,常遇春也同意“殺了這個小賊”。張無忌在幕後聽倒了,就已經心灰意冷。後來索性“讓賢”,帶了趙敏歸隱大漠,讓朱元璋想“斬草除根”卻是無能為力。


南雷霆峰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主角張無忌是明教教主,一心以推翻元朝、光復漢家河山為己任。當時天下各路反元義軍,都歸明教統屬,當元朝被推翻後,理應由教主張無忌來做皇帝,然而最終登上皇位的卻是朱元璋,而他只是明教下屬各路義軍其中一路的領袖,主持指揮淮泗軍務而已。

為什麼張無忌最終沒有稱帝呢?且聽居士我慢慢分析。

第一個原因是創作上的:金庸先生對歷史頗有研究,他的小說往往以歷史事件為背景,小說雖是虛構,但不可違背真實歷史的走勢。

在歷史中,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是漢人的英雄,所以《倚天屠龍記》的結局只能是朱元璋登基稱帝。而張無忌只是金庸虛構出來的人物,所以他不可能做皇帝。

張無忌的原型之一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韓林兒。朱元璋本是韓林兒之父——韓山童的下屬,韓山童當年以白蓮教組織群眾起義,最終兵敗身亡,他的兒子韓林兒隨母親逃往武安。元至正十五年,劉福通等人在亳州立韓林兒為帝,稱為小明王。不過此時的韓林兒並無兵權,只是一個傀儡皇帝而已。

後來朱元璋的實力越來越雄厚,他在應天府(即今天的南京)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派廖永忠去迎接韓林兒回應天府,船經過瓜洲時,韓林兒坐的船很蹊蹺地沉入了江中,他因此被淹死了。有人認為,這是朱元璋所設下的計謀。

韓林兒死後一年,朱元璋派大將軍平定中原,元順帝逃至北方,朱元璋很自然地登基稱帝了。

因為韓林兒是張無忌的一個原型,所以在三聯版《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用一箭雙鵰之計同時解決了張無忌與韓林兒的威脅。

朱元璋設計誣陷韓林兒叛變投敵,說他妄圖與元軍裡通外合,並將他抓了起來。然後朱元璋在張無忌的酒中下了迷藥,將張無忌關在一個屋子裡。

朱元璋故意在張無忌隔壁與徐達、常遇春討論韓林兒叛變之事,並故意不提韓林兒的名字。徐達與常遇春以為說的是韓林兒,便主張悄悄殺死他。張無忌在隔壁聽了,卻以為他們在說自己。

張無忌本與徐達、常遇春有極深的交情,見他二人也要殺自己,不免心灰意冷。他知道自己如果殺了朱元璋、徐達與常遇春,反元義軍必將土崩瓦解,張無忌以大局為重,便悄悄離開了,並將明教教主之位讓與楊逍,從此與趙敏隱居起來。書中寫道:

張無忌倒抽一口涼氣,當下運起神功,崩開身上綁縛的繩索,抱著趙敏悄悄越牆而出。他靠在牆上,不禁百感交集:“朱元璋這廝忘恩負義,那也罷了。徐常二位大哥與我何等交情,但為了一己富貴,竟也會叛我。他三人身系義軍重任,我若去幾掌殺了,只怕義軍便要瓦解冰消。我張無忌原本不圖名位,徐大哥,常大哥,你們可把我忒也看得小了。”沉思半晌,帶同趙敏,悄然而去。

金庸先生的小說從不違背歷史的走勢。正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所以紅花會不可能反清成功,袁承志一身神功卻不能成功刺殺皇太極、崇禎,郭靖再厲害最終也守不住襄陽城,陳近南領導天地會反清復明也必然走向失敗。

第二個原因是,張無忌並不適合當皇帝,他太過心慈手軟。

自古能奪得皇帝之位者,必然是殺伐果決之人,殺起人來毫不心慈手軟。比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兩位兄弟,囚禁了父親,才當上皇帝,但後世依然認為他是明君、賢君。

但張無忌不是這樣,他在金庸諸多主角中是最優柔寡斷的人,哪怕別人想殺他,他也總能在第一時間原諒對方。因此楊逍、範遙等人雖然奉他為教主,卻一直嫌他做事婆婆媽媽,不夠狠毒果斷。像這樣的人,又怎能登上皇帝之位?就算他最終登基,也做不好皇帝。

況且張無忌還陷於兒女情長之中,他一心要娶明教的對頭汝陽王之女趙敏為妻,從大局來看對於推翻元朝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會引起人心浮動,軍心不穩。假如張無忌是朱元璋這樣野心勃勃之人,一定會拋棄趙敏,娶周芷若為妻,聯合峨眉共擊元朝。張無忌心地仁慈,可以在江湖上招攬人心,卻難以同朱元璋這樣的政治家爭奪天下,所以他最終敗於朱元璋之手。

第三個原因是,張無忌雖然是明教教主,義軍名義上的領袖,但並沒有任何兵權。

明教統領著天下反元義軍,但是教權與兵權是分離的。明教高層只負責教務,參與江湖之事,卻並不管理實際軍務。而軍務是由各路義軍的首領負責。在新修版《倚天屠龍記》中,楊逍解釋過明教的這一制度:

楊逍道:“不管兵革戰陣,明教光明乾淨!”他簡略解釋:“明教義軍在各地起事,殺官造反,鬧得蒙元手足無措,戰陣有成有敗,他們既不向總壇稟報,總壇也管不著他們。應天府這支紅巾軍,素來自行其是,聲勢壯盛,總壇不能殺了他們的首領,也不能以明教教規予以羈縻約束,只能任其自然。但決不能任由他們來爭教主之位,由他們來指揮明教。”

久而久之,明教高層對於各路義軍就失去了制約能力,各路反元義軍只是名義上屬於明教而已。

而且張無忌一直陷於江湖爭鬥,後來又在趙敏與周芷若兩大美女之間周旋,根本沒有管過軍務,沒有領兵打仗的經歷。對於反元義軍來說,張無忌只是個吉祥物而已,就算張無忌神威赫赫,武功超俗,在萬安寺救下六大門派,在屠獅大會上打敗三渡伏魔圈,那又如何?這些事跟反元義軍一點關係都沒有,真正領導他們打勝仗的是朱元璋,他們熟悉、信任、敬仰的也是朱元璋。

就算朱元璋讓張無忌當皇帝,朱元璋手下那些將領也不會服他,因為他們還想著跟隨朱元璋升官發財呢。同時張無忌也不熟悉朱元璋手下的將領,如何指揮他們打仗呢?最終兵權還是牢牢地握在朱元璋手中。

所以,張無忌不可能當皇帝。既是因為金庸不能違背歷史,同時也因為張無忌不具備當皇帝的能力。這個皇帝只能讓朱元璋來做。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夢露居士


估計題主看的《倚天屠龍記》多了,久而久之,就當成歷史了。

明教給了朱元璋什麼幫助,或許有那麼點,但張無忌是什麼人物,估計朱元璋聽了都會蒙圈。

何來朱元璋竊取了明朝天下?人家是一點一點打出來的。好吧;朱元璋先參加紅巾軍,後滅張士誠、明玉珍等人,最後滅掉陳友諒,最最後,建國後趕走元朝。這都是朱元璋自己一點一點打下來的,跟明教、張無忌毛線呀。


小說就是小說,不要拿著小說來契合歷史。


過去即歷史


【堅持原創,杜絕抄襲】 歡迎關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後傳系列第一百零二期:“倚天屠龍記篇”之《張無忌讓位之謎》

張無忌被朱元璋竊取了天下,這當然只是對《倚天屠龍記》中故事的猜測。小說中朱元璋得益於明教教眾的輔助,在明教起兵反元的起義中最終功成名就,登上帝位,並以明教教名為國號,建立了“大明”。然而朱元璋開始只是明教鳳陽分壇的一個壇主,按道理來說,明教的起義軍,權歸教主,推翻元朝之後建立的政權,登上帝位的應該是教主張無忌,朱元璋為何卻能反登大寶,實際上,張無忌被竊取的只是軍權,並不是最終的天下。


張無忌為何要讓權給朱元璋呢,其實在小說中,金庸先生是已經給出答案的。不過結合小說的一些人物性格,羽菱君認為這裡面是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張無忌被貪圖權力的朱元璋給設計了。

張無忌對明教的貢獻之大,是毫無疑問的。當年六大派圍攻光明頂要不是他的橫空出世,指出成昆陰謀,明教早已被連根拔起,慘遭滅教。他的武功蓋世與對明教的大恩,讓明教上下一眾歸心,進而被推為教主,讓原本四分五裂的明教重新凝聚,從而促使抗元大業蓬勃發展。後來又是張無忌消除了明教與武林各派的隔閡,整合了中原武林的力量,形成了一個抗元的統一戰線,讓漢人的復國大業進入高潮。

不過隨著抗元起義的形勢一片大好,明教起義軍中的領兵將領就難免會出現異志之人,朱元璋就是這些人當中的其中一位。紅巾軍捷報連連,身在濠州城成為一方領袖的朱元璋聲名赫赫,手下徐達、常遇春等個個虎將,大有席捲天下之心,橫掃六合之志。然而朱元璋作為明教教下的一名分壇壇主,即使有不世之功,自己千辛萬苦帶領弟兄出生入死取得的勝利果實也會落到另一個人的手上,這個人便是此時的明教教主張無忌。換誰誰都會心有不甘,特別是朱元璋這種寡義之人,本來就不想有人分享他勝利的果實,更不要說拱手送給他人了。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只有通過奪權把軍隊私有化才能真正有所作為。 於是在他的設計下,紅巾軍的名義首領韓林兒被灌上通敵賣國的罪名,等待教主張無忌駕臨濠州城。張無忌跟趙敏到達濠州之後,他瞞過徐達和常遇春兩名與張無忌情深義重的心腹大將,用蒙汗藥酒把張無忌毒暈,他知道張無忌功力深厚,很快就能醒來,待張無忌醒來之時,他又故意讓張無忌聽到他與徐達和常遇春的一番下手的對話。

對話中其實是商量如何處置韓林兒的,但朱元璋故意用“小賊”來代稱韓林兒,讓張無忌以為小賊指的就是他,誤以為連徐達和常遇春也要殺自己,而朱元璋則念及恩情不敢叛變。朱元璋知道張無忌素以復國大業為重,此時軍中對他叛變,為了大業肯定會捨棄自己名利,以全大局。

張無忌果然中計,他誤以為徐達常遇春等明教兄弟為了個人榮華富貴,已經叛變,當下心灰意冷,但為了讓抗元的起義大業能夠成功,顧全大局,在國家大義面前,張無忌不計個人得失,決定成全朱元璋。他連夜離開濠州城,並修了一封書信,把教主之位讓給楊逍,證明自己並沒有貪戀教主甚至是皇帝之位。楊逍這時候畢竟已是老朽,隨著朱元璋殺掉韓林兒,勢力坐大,自然不能與之相爭了。


小說中這一段寫的很明確:這一切皆是朱元璋暗中安排,要激得張無忌心灰意懶,自行引退。 朱元璋一來憚忌張無忌神勇,二來他是本教教主,眾所敬服, 要說殺他,究是不敢,縱然成事,倘若萬一洩漏,後果大是堪虞。他料張無忌素以復國大事為重,對徐常二人只是情若 兄弟,只要這番話給他聽在耳中,定會悄然而去。果然一切皆如所料,張無忌武功當世無敵,說到機變計謀,與朱元璋可差得太遠,終於墮入這一代梟雄奸謀之中。張無忌雖然從來不想要做甚麼皇帝,但此後每當想起徐常二人的寡恩少義, 終身不免鬱郁。

論武功朱元璋知道張無忌天下無敵,但論陰謀,張無忌在他面前只不過是小子一個,通過這一箭雙鵰的設計,朱元璋在不損自己聲譽的情況下踏著韓林兒和張無忌順利奪權,為他的帝王之夢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個原因是張無忌本來就不是貪圖富貴和權力之人,他的人物性格也註定他成就不了大事,事實上他也只是讓大事開始而已。

張無忌能成為明教教主,有太多的機緣巧合在裡面,系萬千教任於一身,很多並不是他所願的。小說中的張無忌,性格上懦弱,優柔寡斷,事事以為他人為先,其實就是一個好人。這樣一個好人跟朱元璋那種心狠手辣,處處陰謀善變的奸詐之徒相比,在亂世之中,註定是成不了大事的,在奸謀權術上他也鬥不過人家。

而且張無忌從來就沒有想過當皇帝,他不是貪戀權力貪圖富貴之人。他的人生目標,剛開始除了報仇,到最後希望復國,恢復漢室江山,但這些都是次要的,在安定了他的義父金毛獅王謝遜之後,最重要的是,也是他最希望的是他能跟趙敏,最理想的是幾個妹妹,周芷若、小昭、殷離都能跟他一輩子,白頭偕老。什麼王權富貴,什麼武功天下第一,這些對他來說都是鏡花水月,在他心裡從來就沒有因為這些泛起過漣漪。


還有朱元璋成為皇帝,完全是靠自己的雙手拼搏而來的,張無忌留給他的只是一個基業。因為按小說,張無忌退隱的時候他二十二歲,對照年份是在1359年。而在八年後的1367年,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這就是說,當時張無忌讓給朱元璋的只是明教起義軍的領導權,還不是勝利的果實,就更不要談是被朱元璋竊取了天下了。假如朱元璋自己沒有能力,當時的抗元大業很可能會毀在他的手中也不一定。

張無忌從接任教主到讓權退隱,只有短短兩年的時間,他對復國大業的力量確實有整合之功,但推翻元朝的統治,實際上並不是他的功勞。簡單的說就是張無忌只是讓起事得以開始,而朱元璋卻是讓起事最終成功,朱元璋實際上並沒有剽竊張無忌的帝位。事實上,張無忌讓位的也是楊逍,並沒有把教主之位給朱元璋。



第三個原因就是小說畢竟是以明朝的建立為歷史背景的,作者金庸先生必然要尊重歷史。

我們都知道金庸先生是個十分尊重歷史的大家,他本身也是一位歷史學家。歷史上,朱元璋的紅巾軍可能真的與摩尼教有些瓜葛,但朱元璋並不是摩尼教教徒,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一步步打下的,雖然他在位後期,誅殺功臣,落下不好名聲,但他也是為了他的孫子朱允文繼位後的統治消除隱患。小說中大概也是因他後期的聲名,才把他刻畫成寡恩少義的陰謀家,但卻不能更改他的結局,畢竟他就是歷史上建立大明王朝的開國之君。

張無忌雖然是小說主角,一生際遇奇異,但也不能違背歷史把他寫成建立政權的王者,這也就註定了他的結局是不可能登上帝位的,畢竟他不同於原本就是以大理皇帝為原型創作的段譽,金老必然要尊重歷史。



因此,張無忌在金庸先生的安排下中了朱元璋的詭計,早早的把權力讓出,退隱江湖,最終成全了朱元璋成為一代開國君王。而他帶著趙敏,甚至可能還有周芷若過上了神仙眷侶般的小日子。而且安排張無忌退隱的時間也剛剛好,假如寫他到起義勝利推翻了元朝,因不戀權力才將帝位相讓,那便是另一種意義了,那樣就相當於是違背歷史了,金老如此安排,可謂精心。

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反而大肆打擊明教,對教中立下大功的兄弟盡起殺戮。常遇春因病早死,但徐達等人最終也不免於難。明教在朝廷毀滅性的打擊之下,只能潛入地下,教眾分化為數支繼續生存,其中一支繼承明教教義,發展成為後來的“日月神教”,不過,這就是後話了。

前期回顧:

第一百零一期《少林玄字輩高手武學修為的探究》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這是金庸老先生寫的小說,又不是真的歷史


小白suqian


在歷史上並沒有朱元璋竊取明朝天下這回事情,朱元璋將朝代定為大明是因為明教這種說法更是扯淡,那只是金庸老先生寫的故事,當不得真。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有“張無忌”這號人的原型,他原名叫韓林兒,被稱為小明王,但是他不屬於明教,其父起家靠的是白蓮教,而朱元璋確實也跟過小明王一段時間,讓水杯為大家道來這裡面的乾坤所在。

在元末時,韓山童作為白蓮教教主,到處宣傳“彌勒降生”、“明王出世”,招人造反,但在一場戰爭中韓山童去世,他的舊屬們就找到了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將他立為白蓮教的新教主,尊稱為小明王,讓韓林兒帶著他們繼續征戰天下。造反還不算完,當時韓林兒的部下們揚言要奪回屬於漢人的天下,擁立韓林兒為皇帝,國號還叫大宋,年號起為龍鳳。

在當時朱元璋已經帶起了一支十分強大的起義軍隊了,但是朱元璋乞丐出身,帶兵打朝廷沒有名分,他就奉韓林兒為主,好讓自己的造反師出有名,揚言替天行道,跟小明王各取所需。不過朱元璋跟韓林兒沒多久,韓林兒就去世了,這跟朱元璋肯定拖不了關係,雖然史冊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是猜也能猜到是被朱元璋給弄死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朱元璋竊取了張無忌的原型韓林兒的天下也扯得上那麼一丟丟關係,不過關係不大,朱元璋只是借了個名頭而已,天下還是朱元璋自己打下來的。

至於金庸小說裡面《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是如何竊取天下的呢?有看過這部小說的人都會對張無忌的性格有所瞭解,這個人面對周芷若和趙敏的感情都可以婆婆媽媽的,何談天下。在《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就是利用張無忌優柔寡斷的特點,令張無忌自己選擇帶著趙敏去過了神仙眷侶的生活,而將明教教主的位置傳給了揚逍。


水杯喝歷史


因為小編你被金庸誤導了,歷史上朱元璋是雄才偉略的開國帝王,張無忌是個空氣!!!你難道要張無忌殺了朱元璋自己稱帝麼?來個明太祖張無忌麼?金庸小說很好看,但也就是個看個熱鬧,把金庸小說當現實,那你就完了!!!!一天到晚不用工作,有美女相配,碰到看不慣的事想殺就殺,也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做地下判官,社會早亂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