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小年,小念

「i·寧德」小年,小念

小年。

寫春聯

剪窗花

灶神爺前吃糖瓜

掃塵土

理頭髮

遊子可歸家

舊歲已辭

新年伊始

認清去處

不忘來時路

「i·寧德」小年,小念

「i·寧德」小年,小念

▲北岸公園。 圖/同舟風雨

在炊煙中穿行,好像可以看見十幾歲的自己。那溫暖而嗆人的香氣,裹了夕陽,灑在你沉重的行囊上。巷子門口,有老師傅給小孩理頭髮,小小一個人,與高高的凳子並不相稱,在鏡子裡笑得很天真。繼續走,窗花漸欲迷人眼,繫著圍裙的鄰居剛擦完窗,出來拿曬好的灶糖。她還認得你。見了你,對你會心一笑。

「i·寧德」小年,小念

▲文昌閣。 圖/吳寧俊

就快到家了。一路踩過那燃過的炮竹,噼裡啪啦,彷彿還能聽到暗啞的迴響。黃昏氤氳著,在眼裡,擦不掉,但依然能看見不遠處,奶奶正拿著掃帚,守在家門前。

原來今天是小年。

「i·寧德」小年,小念

▲南門兜。 圖/一張同學

「i·寧德」小年,小念

蕉城人看重『年』。春節未至,便早早開始著手準備:祭灶神,吃灶糖,剪窗花,洗浴除塵,是每年年末的約定俗成。「小年」代表著舊歲的結束,也拉開了春節的序幕

「i·寧德」小年,小念

祭灶。古人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小年這天,要向玉帝彙報人們一年來的功與過。於是老百姓擺酒食、塗糖水,萬般討好,只求他「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i·寧德」小年,小念

小年這天,剪窗花、寫春聯、除塵洗浴、理髮,也是不可少的習俗。所有一切,皆是為告別舊年,祈盼來年萬事勝意。

「i·寧德」小年,小念

「i·寧德」小年,小念

每到年關,便會覺得,時間像突然被誰撥快一樣。反倒想不起,童年時是多麼渴望新年到來。撕下舊日曆,剪了新頭髮,買了新衣裳,一年終矣,時光匆匆,是長大後才體會到的無奈。但中國人面對時間的宿命感,總是有格外堅強的情懷。

「i·寧德」小年,小念

▲上金貝畲族婚禮。 圖/射手~新

一年的時光都揉碎了,製成那灶糖的甜,供在煙火繚繞的年畫前。紅燭燻得雙眼幾欲流淚,而畫上的灶神爺卻似在微笑。於是也隱隱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小心翼翼地揭下來,在他的唇間塗上糖霜,希望他能在玉帝面前替我們家美言幾句。

「i·寧德」小年,小念

▲春節民俗活動。 圖/餘曉榕

重新擦過的窗子,總是格外明亮。黃昏把影子拉長,光瀉進來,穿過奶奶剪的窗花,穿過侷促的廳堂。飯菜冒著熱氣,我們坐在一起,一遍遍說著從前的故事……

很多事,總會有釋然的那一天。而那種溫情的感覺,始終沒有在時光中流失。團圓,是最珍貴的年味。如果沒有家人,再熱鬧的年也只顯得倉皇。

「i·寧德」小年,小念

▲碗窯。 圖/湯鳴杏

「i·寧德」小年,小念

君自故鄉來,應歸故鄉去。人這一生,從離家的那一刻起,便踏上了回家的路。我們都是害怕迷路的人。還好,這一年的漂泊,有白雲替我回望;還好,藉著約定俗成的日子,讓我可以安心歸來。

「i·寧德」小年,小念

▲霍童古鎮。 圖/平一公司

小年,小念

你想家了

家,也在想你

因為

有家的地方,就是小年

有你的小年,才是團圓


誰最中國丨文字來源

見圖片下方圖注丨圖片來源

「i·寧德」小年,小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