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書之間隔著幾部手機,幾塊平板,幾臺電腦

你和書之間隔著幾部手機,幾塊平板,幾臺電腦

自從定下目標每年讀書計劃以來,感覺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因為我想著,去年讀了多少本書,今年就要比去年多讀幾十本,每天比較著,去年的同一時間,我讀了幾本書。

不知不覺地,希望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多讀幾頁書,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多讀半本書。

今年新冠肺炎肆虐,宅家也並不無聊,因為手頭有書讀。

但是也有一些煩惱,一拿起手機,就會放不下手,等我意識到,手裡拿著的不是書或者kindle之後,懊悔不已,雖然以兩天一本書的速度看書,但是還是覺得手機拖累了我的速度,原本,我應該更快。

在知乎這種地方,兩天看一本書,可能都是小學生的水平。

你和書之間隔著幾部手機,幾塊平板,幾臺電腦

說到知乎,也是要抱怨一通。幾乎所有的app,都被短視頻淪陷了。

我上知乎,大概就是搜索一些書單。搜索著,刷著,就會碰到一些都視頻,刷著刷著,就被

刷去了半小時,一小時,而不知覺,就像刷信用卡,花唄一樣。

在加上微信朋友圈,瀏覽器新聞,視頻,把一切零碎的時間都剝奪而去。

手機佔領了我們的手,我們的眼睛,佔領了我們的時間,大概也已經佔領了我們的大腦了。

看書,不再是看書了,而是和手機打游擊戰。

手機包圍大腦,像進化論一樣無法辯駁了。

我還是小米加步槍似的反抗手機對我的圍剿,也沒有完勝,也沒有完敗。

在這裡想起了歌手李健,曾經瞥到一眼《我是歌手》的視頻,講到李健不用智能手機。以前覺得那可能是炒作,可能是噱頭。

現在想想,李健不用智能手機可能完全處於自衛。

曾經翻到過關於李健的一篇文章,文章裡有配圖:李健家有一間大大的書房。

你和書之間隔著幾部手機,幾塊平板,幾臺電腦

這裡插一句,我也很想有一間大大的書房,像伍爾夫所說的“一間自己的房間”。

與其用手機佔滿自己的手,填滿自己的眼睛,塞滿自己的大腦,不如躲進自己的書房。這是我現在覺悟的一個觀點。

前幾天,kindle廣告裡推薦了《娛樂至死》這本書,我發現我原來10年前就買過這本書。那本書還在。只是當時沒有看。

說實話,光就這本書的書名,和封面,就可以議論,議論起來,也應該別有風味。

光看書的封面就夠瞧的了。所以先評價一番書的封面:

封面上是一家人,對著一臺電視,一家人的大腦都是坑。

說起來奇怪,10幾年前的封面設計,還是很符合21世紀人的口味,網絡流行語經常說,你腦袋被驢踢了,你腦袋被門夾了,你腦袋進水了(聽上去,好像網絡時代的人跟腦袋有仇似的)。

這個封面讓我覺得娛樂過度的腦袋都有坑。還算是與時俱進的。

在說說書名。

娛樂至死。說白了,人活著不就是為了快樂嗎?手機給我們帶來了娛樂,快樂啊。怎麼就至死了,快樂一輩子,不挺好的嗎?只要一輩子別活成別人嘴裡的段子。

大概娛樂比快樂無恥吧!什麼都拿來娛樂的時代,其次,娛樂也愚弄人的智商。

我們現在還年輕,不能妄下定論說我們娛樂至死。

倒是先預言一下,娛樂致愚,看書治癒。(為了湊個諧音梗)

寫著寫著,就成了對娛樂和手機的批判。自問:書呢,去哪了。

不過也真好應了自己起的題目:你和書之間隔著幾部手機,幾塊平板,幾臺電腦。說明我和書之間還隔著很多電子設備。

告誡自己,還沒戰勝手機,革命仍需努力。

你和書之間隔著幾部手機,幾塊平板,幾臺電腦

書的一個諧音是輸,也許書終究會輸個越來越方便快捷的信息傳播方式,即使註定是輸,我還是無悔地要讀一輩子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