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那些旅遊中什麼都不買的人?

用戶68289336


怎麼看待在旅途中什麼都不買的人?說真的,其實我很多時候都是一個這樣子的人。

有關注我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人長期在路上的人,去過了國內不少的省份旅遊,我不是那種在路上旅遊看到了什麼很特別精緻別緻的紀念品會買回家,看到什麼好吃的東西買一些快遞迴家的人。


為什麼有的人會在旅行中不怎麼購物呢?

1、覺得沒必要

每個人旅遊方式和旅遊的觀點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喜歡旅遊就是吃吃喝喝,買買買,自己帶不走的快遞迴家去。

有些人去旅遊純粹是為了享受自己所見所聞,瞭解一些關於旅遊地點的歷史故事和現在人們的生活狀態,自己在旅途中覺得有趣的見聞。

當然他們也會吃吃喝喝,但他們不太看重的是旅遊紀念品和購物環節。他們覺得自己看過了,拍照了,有留戀的回憶就行,不一定要買一些實體物品來留個紀念。
我很多時候好幾個月都在路上不回家的那種,很多時候我追求的是輕裝上陣,自己的日常用品都已經比較多了,更不會說去買那些紀念品帶在身上。 我覺得旅遊買不買東西是個人選擇。

2、資金有限

有人是富遊,有人是窮遊,富遊的人不在意那點錢,可能看到什麼有趣的、好吃的買回家。


有人是窮遊,可能他們自己為了這趟旅程都已經在簡衣縮食,而在旅途的花費上是想要把錢誇到刀刃上,所以有一些他們覺得沒有多大必要的東西可能就不會買,想把旅遊的經費更多的花在交通費、住宿景點費和一些特色小吃上。

3、防止受騙

現在很多長輩去旅遊跟團玩,晚輩都會叮囑他們,跟導遊帶你們去購物點,你們都不要買東西,或者是你旅遊去旅遊,開心就好。不用買什麼東西回來,免得增加負擔。

其實很多時候,特別是跟團的人都會被勸阻說不要去買買買,畢竟很多時候導遊可能會帶你去一些購物點讓你買,但其實購物點的東西又貴又不好,回來一些人在網上一查,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還讓自己生氣,不開心了。

還記得我第一次旅遊跟團,去了少數民族村子那裡旅遊,導遊帶我們去少數民族家,讓少數民族跟我們介紹他們的日常生活,最後還帶我們買那些銀飾品。


當時我比較天真,聽了他們說銀飾品的好或者是用銀水杯銀碗吃飯的一些好處,真的在那裡買了一隻1800的銀手鐲回來給我媽。

我後來才知道其實全國很多少數民族的旅遊地方都有這個導遊帶你去少數民族家,其實是讓你購買銀子銀飾品的這個項目,更有不少網友爆出來,那些少數民族都是漢人,穿著少數民族的服裝在裝少數民族,專做漢人遊客生意的。

更有的網友說自己在那些購物團的帶領下買的什麼玉,都是騙人的,質量不好還貴。

經過那次之後,我以後跟團旅遊,導遊帶我去購物點,我絕不買東西,就只是看看,而自己旅遊的話也很少會買東西。


我更享受的是在旅途中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瞭解那個城市的狀況,去景區聽那些景區的歷史故事,或者是看大好河山,感受旅途中的一些快樂,而不是買東西。

我是旅樂音,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旅遊吧!


旅樂音


既出來旅遊,又不在景點消費特產的人,在我看來,就是會生活,會旅遊的人。我同樣也是這樣的人,擺明是貴了的東西,我不可能因為好奇心而盲目消費,每個地區的特產都理應是便宜的,貴的東西,就很明顯是炒作的溢價,這樣的消費,反而是不理智了。

記得我在西藏拉薩旅遊的時候,當地有著很多藏民,在布達拉宮和八角街附近售賣加工手鍊,翡翠石和牛角珠。有藏民開價1500,一串翡翠珠,我的導遊朋友一聽,立馬就拉著我走。然後把我帶到了他的一個朋友那裡,買下同樣品質的翡翠,才570元。

我那時還感慨有熟人買東西就是好,但朋友解釋,“其實不是朋友的原因,而是正常價格就是這樣,他也沒賣便宜給你”,那時我才發現,原來西藏也並不例外,也是會在景區附近抬高物價。

再後來我到大部分地方旅遊,很多所謂的特產我都不買了,一是因為特產都是千篇一律,其實並沒有宣傳得那麼好,二是就算是有價值的特產,在當地也未必能買到最便宜的,反而把東西的參數和細節記下來,上網買,不僅減輕了旅行返程的負重,還能更實惠地買到東西。

旅行連帶購物是一個水很深的產業鏈,不要讓自己的購物體驗被高昂的產品附加值所破壞。

其實強調出來旅行必須要買東西的往往都是和這個行業相關的,那就是導遊。所幸我有一個很好的導遊朋友,每次我們出行,帶著導遊證,在不規範的景區則還有人跑來向我們推銷商品,可在規範的景區,一般商戶看見我朋友的導遊證,往往都很識相地閉上吆喝的嘴巴。

因為他們自己知道,做導遊的生意賺不到錢。我朋友自己也透露,導遊現在的購物提成不是一點半點,高的佣金,可能是你消費金額的百分之三十。說句難聽的,這相當於變相從你身上二次獲利。

走的地方多了,你回來的時候,就更不是那種渾身披金戴銀,滿載而歸的形象了。

我的姑姑是一個旅行達人,我的旅行習慣都是與她學習的。在我還沒有出去旅行的時候,就時常聽她說外面世界的見聞。到了現在,我也去了許許多多的地方玩,見過許許多多的事,也有了和她聊輪新事物的談資。

在旅行購物這一塊,她也是從一開始買買買,到後來理性消費,或者精準消費。有些人總覺得出來旅行不買東西,那是沒有錢的表現,是窮遊。可是我想反問一句,難道有錢的人,就真的有錢到,明明是個陷阱還往裡面鑽嗎,畢竟不節儉,不理智,遲早也會“玩不起”。


西南六千


旅行中不買東西,也許十個人有十個理由。

剛開始旅行的時候我也買。

比如,孩子小的時候路上會買各種充氣玩具,等返程的時候才發現就是排掉氣也帶不回來。

去馬來西亞聽說牙粉好,刷了牙很白,買回來幾乎一次都沒用。為什麼總是回來後才發現這一口牙就是用漂白劑也回不到潔白了。

當然還有東南亞的各種中草藥膏,什麼白咖啡,回來的命運差不多是一樣的,束之高閣,遺忘在角落裡。

去九寨溝,被帶去購物店,買了一個銀碗,為什麼要買?因為人家說,晚上睡前放一碗水,早上起來喝了對身體好。居然信了。那隻銀碗還價值不菲。剛回來倒是喝了一段時間的銀碗水,現在基本當做普通飯碗用。安慰自己我家吃飯用銀碗,多上檔次啊!

也會買各種特色擺件,回來才發現擺來擺去,越積越多,需要先買個大櫃子,或者有個更大的房子,否則一方面擺不下,另一方面每次擦拭都很累人,遇上搬家斷舍離,一股腦送給撿破爛的了。

如此種種。

對於我來說,這就是越來越不買的理由。旅行多了,人也變得理智。我希望用省下來的錢準備下一次旅行。

旅行和生活一樣,買東西一定要買自己需要的,不要買別人說好的,再好的東西不需要都沒用。買東西不是給別人看的,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旅行,就是純粹走走看看,吃吃美食,遇到沒見過的東西,所謂特產,瞭解一下,拍個照片,帶回一個美好的回憶。讓旅行變得簡單,其實感覺很不錯的。


萬水千山走遍Lily


我認為什麼都不買,是一種消費觀念成熟的表現。在旅遊的過程中願意主動買東西,其實本質還是“千金難買我一樂”,在這一點上,跟我太太逛街時的狀態相差並不大,但往嚴重了說,就是衝動消費。

之前有一次去雲南,很多遊客都被“猜翡翠石”所吸引,就是猜原石裡面的料子,有數了,就花幾百塊錢一斤買石頭,切開看裡面到底是啥。我當時本來是看個新鮮,結果看到很多遊客都加入了,就多看了會兒。不到半個小時,有個大哥明顯上頭了,買翡翠的錢都交出去了,我都懷疑他是拖。據商家說他切到的料子回了本,但是料子賣不到什麼價,加工要找師傅,只好又低價處理給商家,還是說了不少好話的份上,我就知道這是個很悲傷的故事了。

所以,我當時就很深切地感受到。在景點衝動消費的保障,比以往逛街要小得太多。因為作為消費者的你,看什麼都新鮮,就很容易買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並且,對於當地的商戶來說,你屬於人生地不熟,這次來了下次不一定過來,宰起來毫無心理負擔的一回生意。

不是有句話說“不要試探人性”嗎?你敞開腰包在旅遊路上買買買,其實就是在試探人性。如果金額較小,其實倒也無所謂,即便有些無良景點的街道,完全是為外地人所開設,也吃不了足以掛在心上的虧。但假設你到了雲南想買翡翠,到了新疆要買和田玉,我建議還是帶個能勸勸你的朋友同行。

所以這樣看來,旅遊路上不買東西,非但不奇怪,反而還是消費觀念成熟的表現。但也不建議因噎廢食,去之前可以多看看攻略,畢竟除了“一樂”之外,有些東西確實過了這村,不一定還有這店。


李霞客


我外出旅遊很少買東西,基本上什麼都不買。當然這是近十幾年的事了。

以前我出去旅遊,因為很少出門,覺得非常新鮮,看到什麼東西都想買。那時主要原因實在是因為手頭緊,沒多餘的錢,所以雖然想買東西,還是沒買什麼東西。主要買一些小孩的東西,給小孩買一些吃的東西,地方特產。以前,不像現在這樣,很遠的地方的土特產,物品,在我們當地確實沒有,買不到。所以買回家很受歡迎。

憑心而論,在以前,外出旅遊,導遊是不推薦旅客買什麼東西。導遊把旅客帶到一地,都不下車,他們在聊天,根本不管旅客買不買東西。時間到了,呼喚上車,到另外一個地方。如果你到一地想買什麼土特產東西,你還得去向導遊打聽。我去北京,去少林寺,等地,想買東西,全是你自己的事。

我去北京,那一次,同事買了十幾件皮夾克,價格可不便宜。後來知道是水貨。沒導遊什麼事兒,你自己主動買的,沒人勸你。遊客是散開了的,印象中,不記得有導遊在場的。如果按現在,導遊會有不少回扣了。我在北京買了一方壓尺,幾個旅遊紀念品,一個現在還在,上面還有溫度計。在北京照相倒是不少,剛買不久傻瓜相機,費了三個膠捲,可惜在長城頂上曝光了一個,回家洗時才發現。太遺憾了。

我外出旅遊買過紫砂壺,宜興的,這個紫砂壺是真的。然而現在很難買到正品正宗的紫砂壺了。去嵩山少林,只覺得山腳下飯店菜很貴,上廁所要一元錢。宰人,不過,導遊倒沒有帶我們去什麼地方勸我們買什麼東西。時間太緊,只照了一張相。大約是九幾年,一次成相,立等可取。過了塑十元錢。待會我去找來上傳。那照片,旅程緊,灰頭灰臉的,不過也是個紀念。

去海南那次旅遊,從一上車,我就發現不對了。導遊不停地勸我們加景點,說的天花亂墜,沒法子大部分加了三四個景點,(因為是這個幾日遊,由我們領導洽談安排的,然後定這趟幾日遊遊哪些景點,共多少錢。如果不在定的景點內,個人另外付錢。)我加了三個景點,當時就付給導遊。同去的夥伴景點加的不同,到一景地,沒付款的,就不讓你進去。等進去的人遊覽出來,我們一些人就在外面等。

在海南那幾日遊,導遊不停地帶我們逛一些與遊覽景點無關的商場,什麼納米,竹炭襪子,什麼鑽石等。襪子不用洗,穿著多少天都不臭,好處多多。我也買了幾雙,十元1雙。那個鑽石,會帶給你好運。有大的,中等的,小的,各種精美包裝。在這個地方足足停了兩三個小時,當然,也吸走了我們車上一行幾萬元。我也花了近千元,給孫輩一人買了一個小袋包裝的,給老伴買了一個項鍊。當時心血來潮,給講解員吹暈了頭。我算最少的了,同行的夥伴有的花了幾千元。還非得高興。估計到回家後才明白過來,這錢花得冤。


笨笨潮爺1


我經常旅遊,也買過玉和其它東西,但貨不值我所買的價錢,貨也有假貨和次品,上過當,而且旅遊進店裡洗腦,每個老闆都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講的話編的故事也一樣,曾經被我戲弄過,所以再也不買不上當了,只買當地特產。


手機用戶21663879737扎西德勒


旅遊就是旅遊,不是購物。

我外出旅遊就不喜歡購物。旅遊的目的一是為了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二是為了愉悅心情。在旅遊中購物,帶上鎖鉤物品,簡直就是累贅。

本來旅遊就累,再買上許多東西帶上不就更累嗎?

對於我而言,旅遊不購物不是沒有錢購物,也不是不捨得花錢購物,只是覺得沒必要。

有些人每次出去旅遊都購物,有些東西買回家放在哪裡看都不看。

在旅遊中,吃,我是毫不吝惜的。

一次,幾個朋友相約自駕游去青海湖和九寨溝玩。出了蘭州後,中途在一家酒店吃中飯,點餐的男子自己有個律所,第一次帶媳婦旅遊,所以點了蘭州風味手抓羊肉和幾個當地特殊菜,因為菜品都比較貴,吃飯是AA制,所以,我們一起的朋友中有兩個不想吃,也不想讓我和另外一個朋友吃。

在我的堅持下,她們最後只能和大家一起吃了。

在西寧市吃早餐的時候,又鬧矛盾,無奈分兩撥吃。其中一個給我們付賬,最後我們給她錢,多餘的也不找給我們。

在查干鹽湖旅遊的時候,她們幾個買絲巾,一人買十幾條,簡直有些神經。

那次旅遊全程七天,走了四個省,我只是在青海湖那天因為下雨凍得受不了,買了兩條披肩保暖,在塔爾寺給老公買了幾盒塔爾寺自產的鮮花點心而已。

回程的車上,那個吝嗇鬼,即吃飯捨不得花錢的,還嘲笑我買的披肩不好看,真是不懂裝懂。

我在眾多圖案中挑選了玫瑰花,在色彩中挑選了富貴色底色的。

車上十幾個人,所以聽到她的嘲笑,我以沉默待之。不想跟她這種把無知當聰明的人爭辯,如果爭了,說明自己也無知。

旅遊圖的就是輕鬆愉快,如果把旅遊變成了購物,就失去了旅遊的意義。


牽住夕陽的手


我今年9月到西北自駕,在郎木寺買了一串銀六字真言手串,重100克多一點,花了近700元,看老闆挺誠實的。結果現在外表的白色銀掉了,就是銅的。不知道為什麼和以前的銀手串大小重量差不多,怎麼做的?旅遊千萬不要買紀念品!騙局太多!


老卜1949


我去新疆是無購物的。但在新疆見到土特產覺得價格可以,80元買了一條披肩,無花果29元一斤,很大個!話說回來,我一般不購,因為怕拿東西。所以去了幾次歐洲,最多一次就是在荷蘭買芝士、朱古力。之前都沒手信。從不買貴重物品。就是去雲南被逼,也只買糖果。


美麗滴滴


去年七月份,孩子給報團去青海湖六日遊,每個人1750塊。我和老伴花了3500,在成都坐動車到蘭州,住宿一夜第二天早上,坐大客,茶卡鹽湖,青海湖,躲爾山,又去藏民族村寨。旅遊大巴都去哪個地方,又去購物店,最後花了600給外孫子買了個銀手鐲。20塊錢一克,在別的地方是10塊錢一克。宰客沒辦法呀,人家導遊說了,這是青海省旅遊局,定點的地方。去的這個團基本上都買東西了,還有貴州坐飛機去的呢。坐飛機回去。也值這報名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