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工作者在高速路口測體溫算一線,300元一天合理嗎?

飛龍農貨


我認為區別對待,如果是一類危險地區,相當於測體溫是高風險崗位,應該比300都要高,不能超500。如果是西藏,青海等低風險區域,根據地方收入等等平衡應該300差不多。



山上看大河


只有支援湖北的或者是其他省份給確診患者治病的大夫,護士才算是真正的一線,他們是上班時間就是接觸確診患者,高速上給人測個溫也算一線的話,那小區門口給人測溫的物業也算一線了嗎?


星火燎原jx


疫情爆發之初,醫護人員逆行而上,被潮水般的稱頌,人們毫不吝嗇自己的讚譽之聲,感覺給他們再高的褒獎都不過分,可以說,疫情初期的醫護者,其口碑和地位達到了新的高峰。

但在疫情趨向緩和,度過最危險的時刻之後,在看到醫護人員和其它工作者要發放補助時,很多人開始質疑,他們該不該多拿,該拿多少合適。這種事情不是不可以討論,但我認為應該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對於一個放棄了休息,冒著風險值勤的醫護工作者,每天拿出300元你認為多嗎?起碼在我心裡,我認為不多。

很多人在看待這個問題時,只看到人家的收穫,看到了那300元錢,卻從來不換位思考,不去想想人家付出了什麼。很多地方從大年三十開始封城,開始設立檢查站執勤點,醫護人員取消春節休假,要麼在醫院一線要麼防控一線,工作任務重倒在其次,關鍵是要面臨被感染的風險。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除了湖北之外,全國其它地區好像疫情不嚴重,感覺他們的風險很低,但在疫情發生之初,我們會想過這些嗎?我們誰敢說自己所在的城市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武漢。

所以說,在如何理解這件事情上,我認為應該多一些馬前卒,而不是馬後炮。我們可以假想,如果哪一個醫護人員感染了,甚至付出了生命,別說是300元,就是300萬元又有什麼用呢?

對於醫護工作者,我們不應該止於口頭讚美,我們需要讓他們得到實惠。


元芳有看法


如果要問合不合理的話,那當大多數人害怕被傳染,待在家裡不出門的時候,醫護工作者卻要到高速路口,發熱門診,甚至是支援湖北抗疫一線,這個又合不合理呢?

01

醫護工作者在高速路口測體溫,按政策文件精神,拿不到300元一天

1月30號,財政部和國家衛健委聯合下文,針對防疫醫護人員的工作補助進行了規定:

對於直接接觸待排查病例或確診病例,診斷、治療、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病例樣本採集和病原檢測等工作相關人員,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補助;

對於參加疫情防控的其他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補助。

根據文件精神,在高速路口測體溫的醫護人員,應該歸類到參加疫情防控的其他醫務人員,或者防疫工作者,補助標準為200元一天,拿不到300元一天。

02

醫護工作者在高速路口測體溫,即使能拿到300元一天也不多

再則,醫護工作者在高速路口測體溫,不管算不算一線,就算能拿到300一天,就算多嗎?

假如換算成月工資來計算,300元一天按平時一個月工作20天計算的話,月工資6000元,這個收入不算高。

再看工作的辛苦程度,每天從早到晚,戶外工作,一直站著,經受著天寒地凍,冒著風吹雨淋,說不辛苦就不地道。

最後一點,即使做好了防護,也不能確保他們在測量體溫時不會被感染。

從這幾個方面來論,補助300元一天多嗎?真的不多。

最後,不知道提問者問300元一天合理嗎,是嫌給醫務工作者的補助多了還是少了。如果是覺得補助少了,為你的想法點贊;如果是覺得補助多了,不妨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或許你的心裡多少會平衡一點。


自由職路


我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也在蹲點收卡。當時去是自願的,後來才聽說有補助。從開始的300.後來降到200,現在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錢,不過無所謂,本來就是自願原則。唯一心理不舒服的就是當時說好的物質供應不上,防護服沒有,護目鏡沒有,口罩也沒有,連下雨了都是去借的同事的雨衣。在外面一站就是8個小時,不能喝水,吃飯也沒地。


初一不是初一


合理,比這更高都合理。


在這個春節,病毒傳播向全國,各地人心惶惶、驚恐萬狀!可是醫護工作者作為“逆行者”舍小家為大家,第一時間奔赴前線,他們犧牲的不止是家人團聚的時間,更是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

與他們的付出相比,這些錢算不了什麼,僅僅是祖國人民略表心意罷了。比如,我們單位預檢分診、發熱門診、感染科、急診等算作一線,除工資、獎金髮放外,每日補助300左右,最終核算下來500-600元一天。

如果不是疫情就是命令,給你開這樣的“報酬”,你願意捨棄團圓、面臨危險甚至生死考驗嗎?

今年84歲高齡的鐘南山,“人民日報”微博這樣評價他:

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令人肅然起敬!所謂醫者,妙手仁心。這世上缺迴天的妙手,更缺無畏的仁心。鍾南山二者兼具。作為這批“逆行者”的帶頭人,他不畏艱辛,甚至他在擁擠的餐廳裡都睡著了。他就是民眾最信任的指明燈。他也沒有辜負大家的信任。

我想說,不僅僅是鍾南山院士,各個地區支援前線的醫護工作者,他們穿的不僅僅是白衣,更是戰服。他們帶的防護用具,更是在他們臉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跡。

他們無懼風險,衝擊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們是真的勇士。他們也懼怕生死,但他們沒有退縮。正像朋友圈瘋狂轉發的一句話“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罷了。”

向他們致敬!向衝鋒在一線疫情戰場上的“逆行者”致敬。


韓S33


總有那麼多疫情面前沒聲,過後瞎蹦噠的人。給多少錢都應該!拿命去換的,醫護人員,軍人,警察,志願者最好都是一線,別讓他們出力還心寒,我雖然從正月初三就上班,在單位上傳下達報表接電話,我覺的像我們發不發真無所謂


雲淡風輕46452887


這個問題就不要多計較了,當時武漢死那麼多人,好多人都不願意去。再說我們這裡氣溫太低,最低接近零下30度,有一次自願者去慰問,看著一個個值勤的凍得全身哆嗦的樣子,特別心疼,不容易啊。說良心話,掙這幾個錢不容易。現在沒事了,大家都來討論錢的問題,可當時派人去的時候並沒有談錢,大部分都是比較有奉獻精神的人去的,就沒必要計較了。


海榮可勤69517847


我想問提問者想表達什麼?覺得多了?那疫情期間你為啥不去測體溫,別說高速路口了,就是我們值守小區,站半天也凍的夠嗆,累的夠嗆,更別說還有風險,當然,我們是黨員是志願者,不拿一分補助,但是我覺得一天給高速路口測體溫的工作人員300不多。提問者要是覺得給少了,我支持你。


蟲蟲193013


我從初二上班到今天,沒有休息過一天,剛開始壓力很大,但是心裡也沒有想著去逃避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剛開始也沒有說補助的事情,到後面才聽說的,我只希望,現在的大家還能依然每天少出門,出門帶口罩,我只想什麼時候我才能上正常的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