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醫患關係變好了?來武漢看看

不能出門的武漢人,開始向自己住宅周邊能提供食物的商家尋求援助。每天睜開眼,群裡都是各種團購信息,連以前討厭的小廣告都沒人發了。疫情讓武漢人為了最低層衣食住行的需求而忙碌著。


最近網上流傳了一張圖,它豐富且準確的詮釋了現在武漢人的生活。如果要用兩個字來概括精髓所在,那就是“團購”。


疫情讓醫患關係變好了?來武漢看看

買菜要團購、買肉要團購、買米油麵要團購、買衛生巾要團購.....總之,任何能買到的都需要團購。這還算好的,有些要限量,有些等復購需要20天......

從來沒想過有生之年我還能經歷一次計劃經濟。

小區附近有家哈爾濱餃子館(好像很多地方都有),為了方便居民,也組建一個群,搞起了團購。內容有餃子、麵粉和酵母,餃子是店主自己手工包的。價格在群公告寫的50元一斤,70個。


疫情讓醫患關係變好了?來武漢看看

大家有序在群裡接龍自己想要的東西。


有人艾特老闆,“我剛才買了芹菜韭菜餡餃子各半斤,裝了兩個袋子應該每袋是35個,我數了一下發現只有28個,另一個是35個。你們價格不低還缺斤少兩嗎?”

“忙中出錯,難以避免,體諒下!昨天有位顧客多付了一百五十元,老闆立馬退了,沒有誰是故意的。”一位街坊群友回覆。

“你加我微信,我退你錢。”老闆這時也看到了,很爽快地說道。


疫情讓醫患關係變好了?來武漢看看

“這需要數嗎?”

“小區內麵粉都是5元一斤(我前天才買),老闆免費幫忙買的才35十斤,誰會去缺斤少兩賺這個錢!說話別太過了,特殊時期!多些感恩吧!”

“餃子不貴啊,他們家是手工包的,味道很好的,之前經常去他家吃。”

群友你一言我一語地解釋道。

我雖然住在附近,但從沒在他家吃過餃子。因為我不是特別愛吃餃子,這個群我也是今天才加進來。確實是現在沒有選的餘地,有啥吃啥,啥方便吃啥。


疫情讓醫患關係變好了?來武漢看看

說實話,我沒有關注過餃子應該是什麼價格比較合適。就自己在心裡盤算了一下,70個如果是那種很實在的餃子我一頓應該吃不了10個,差不多能吃8、9頓的樣子,算下來一頓不到10塊錢。還很方便,往鍋裡一丟就是。

後來看到別人小區有團購的一斤比這個便宜不少。雖然是速凍的,但我也吃不出來差別。

所以我有點猶豫,覺得這個餃子似乎有點貴。但是看到這麼多人都在說他家餃子好,還是很心動。

“這是什麼話,我說的是實情難道有錯嗎?”說缺斤少兩那人坐不住了。


疫情讓醫患關係變好了?來武漢看看


“我從早上起來到現在這是第一口飯。我們店裡,一兩6個4塊錢,也就是40塊錢一斤。確實我也漲價了,現在是50塊錢一斤。那好,我就想說,原來的肉是20塊錢一斤,最貴的時候我們包餃子的肉就是20塊錢一斤。現在肉一斤47,菜多少錢我就不說了。可能有的人也買肉。”

“我從早上開始信息不斷的來,電話不斷的打。有可能來個電話我這邊給忘了,餃子我都是5個一抓,因為70個。可能就差那麼幾個,你要是覺得不夠數,你給我發信息。我可以把錢退給你,該多少錢退你多少。我少給你1個少給你2個,沒必要。賣麵粉我1分錢都不賺,我害得去拿,還要給你們送。我加5塊錢不好嗎?為什麼我不加?”

下午2點多,老闆趁著有空吃飯的間隙解釋了一下,一口東北口音。

“不用解釋的老闆,愛買不買,辛苦了,非常時期還可以吃到你家餃子,非常感謝!”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切。”

老闆在群裡說:我加你了,通過一下。

“你要是不通過,我就在群裡發紅包了。”

“哎,最後那句話實在是......餃子前天買的吃完了隨時可以買的感覺真好。老闆辛苦噠。”

說真的,這還是我第一次碰見消費者幾乎一邊倒的向著商家的。

都說疫情之下醫患關係變好了。來武漢看看,買賣關係也變好了。


疫情讓醫患關係變好了?來武漢看看

“溝通心平氣和,別帶情緒,更不要說攻擊性的話,有問題及時解決就好了嘛!”

“確實是辛苦。有些人他覺得你寫70必須70,但是這個東西哪有那麼準。”

“餃子少了可以和老闆說哈子,說話肉坨點,都是街坊嘛。”

“說話嘛,少點反問懷疑語氣,多用肯定,大家就都舒服了。”


沒有疫情的時候,我真的一個鄰居都不認識,更別談微信群聊了。


疫情讓醫患關係變好了?來武漢看看

後來才得知,這個老闆前幾年在紙坊開店。當時有個客人把錢包落下了,裡面有萬餘元現金。老闆如數歸還。

他拍了當年的報紙和電子版新聞給我們看。

大家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我再說一次,一定保持距離。訂的都有,不會少。如果再聚集在一起,我一個也不給。”

疫情把武漢人拉得更近了,我們一起報團取暖,會越來越強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