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探祕:一款外科大夫復古相機火了,讓180年前攝影術原形畢露


看到李曉璘教授,我突然想說一句玩笑話:不會做相機的收藏家,不是一個好的外科大夫!李曉璘是相機收藏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胸外科專家,而今他在攝影術誕生180週年之際,復古的一款攝影鼻祖達蓋爾發明相機,結果火遍了國內相機收藏圈,還沒有製作完成,就被各位收藏相機的愛好者搶購大部分了。

現代社會,手機拍照誰都會,但你知道怎麼來的嗎?其實我們現在的照相也好,拍照也好,攝影也好,這門技術是由法國人達蓋爾發明的,在1839年8月19日,達蓋爾宣佈了攝影術的誕生,到今年剛好180週年。

達蓋爾創造了攝影術,隨即又製作了一批相機,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照相機,相機的名字叫“基盧克斯”,這批現在看來很簡易的木製相機,卻開啟了人類攝影的新紀元,也給人類的記錄多了一種直觀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快樂,在數碼沒有誕生之前,全世界大約誕生了五萬餘種相機,都可以稱之為“基盧克斯”的子孫。


而這批最早的“基盧克斯”相機,經歷了180年的風風雨雨,現在依然有12臺完整的保留下來,成為相機的老祖和化石般的攝影文物,神一般存在各個相機博物館裡,已經難得一見了。

李曉璘先生今年74歲了,他是天津腫瘤醫院著名胸外科專家,也是我國有名的相機收藏家,今年恰逢攝影術誕生180年,他一直想做點實事來紀念一下,他便想復古老相機,首先想到了“基盧克斯”這臺相機老祖,想讓它重新煥發青春,回到人們視線裡,同更多的現代人親密接觸一下。

李曉璘的想法一下子得到很多相機收藏家的肯定和歡迎,在同匠心舍範連明先生具體合作下,使用同原機一樣的優質胡桃木做材料,在原機1/4縮小的基礎上,完全做到一模一樣。也就是說這臺復古機所有的功能都在,只是“基盧克斯”的縮小版。李曉璘開發的復古相機,讓“基盧克斯”在180週年後“原形畢露”了。


相機中鏡頭是重要一環,而在“基盧克斯”相機鏡頭的使用上,復古機也完全是2片的消色差風光鏡頭,使用銅製鏡頭筒,快門也是同原版一樣,置於鏡頭前的撥拉式。

相機的後背可移動調焦,使用反光式毛玻璃對焦,同“基盧克斯”都是一樣的結構,按上片盒就可以拍照了,遺憾的是當年使用的銀版攝影方式,曝光一次需要幾個小時,而今的膠捲都是“快速”卷,瞬間拍照,在曝光上難以一致了。所以如果按原來的方式拍一張百年前照片,還是不太容易。

但這臺“基盧克斯”復古版相機的問世還是在相機收藏圈引起轟動,不僅媒體報道,北京五棵松攝影城專門舉辦了一次發佈會,很多相機收藏家、愛好者到會,接下來求購者不斷,沒有想到是因為是純手工製作,工期慢,一時生產竟然供不應求,很多求購者在等貨。


2019年12月9日李曉璘教授帶我走進位於某大學的實驗室,看見範連明老師正在製作相機,他們為了做到精益求精,自制了很多工具,用科學的方法設計和測試,因為相機屬於精密儀器,對於像場和焦平面要求很高,他們做的是相機,而非模型和玩具。是實實在在縮小版的“基盧克斯”真實相機。

李曉璘的“基盧克斯”復古相機限定製作180臺,有1-180個號碼,目前在北京五棵松和上海攝影城有銷售,範老師說還有30餘臺沒有賣出,但按大家的購買進度,很快就會賣光了,或許最後只是剩下不賣的1號機留給他記憶了。

相機的包裝非常精彩,由郵票設計師陳棟玲先生設計,正是陳先生設計攝影誕生150週年紀念郵票。包裝盒裡除了相機,還有帶吸鐵石裝置的相機擺放底座,專用的銅質收藏卡,甚至配了一副手套,因為聽有的購買者開箱後不忍用手去摸,遲遲不敢碰,乾脆送一副手套解決後顧之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