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政協委員發言,哪一句戳中你的心?


6位政協委員發言,哪一句戳中你的心?

1月6日下午,政協北京市密雲區第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來自經濟、農業、教育、婦女、社會科學、共青團等界別的6位政協委員分別作題為《推進雲蒙山開發建設 促進西線旅遊業發展》《加快農旅、文旅融合 打造高端葡萄綜合產業體系》《禮讓“斑馬線”,安全你我他》《培育發展夜間經濟 催生城市發展新動能》《多措並舉,推進我區群眾性冰雪運動場地建設》《特色民宿點亮美麗鄉村》的發言。發言展現了政協委員胸懷大局、致力發展的責任擔當,彰顯了政協委員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

6位政協委員發言,哪一句戳中你的心?


婁慶平
推進雲蒙山開發建設 促進西線旅遊業發展

6位政協委員發言,哪一句戳中你的心?

我是經濟界別的委員婁慶平,發言的題目是《推進雲蒙山開發建設、促進西線旅遊業發展》。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通過實施“招大引強”戰略和鄉村旅遊“五化”建設,旅遊業已成為支柱產業。加快雲蒙山景區開發建設,充分發揮大項目帶動作用,是促進西線旅遊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的有效途徑。

一、我區西線旅遊業發展的現狀

西線旅遊(包括西田各莊鎮、溪翁莊鎮、石城鎮)自然景區多、紅色基地多、旅遊業態豐富成為我區重要的旅遊線路。隨著西統路北延、大北線一期工程項目的建設,交通和旅遊環境顯著改善。北京雲蒙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的雲蒙山開發建設項目,以“文化、體育、旅遊” 創新結合為亮點,將雲蒙山打造成為國際文化旅遊休閒度假區。明確了 “一心一區兩核,一帶多點串聯”的規劃構想,建設旅遊集散中心,山地極限運動景區,整合景區的旅遊環線,對景區沿線的鄉村進行統一的提升改造,為雲蒙山景區的遊客提供高品質的配套接待服務設施。景區自營業以來,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龍頭帶動作用日益彰顯。

二、西線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西線旅遊業近年主要指標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一是西線旅遊主要以景區帶動、傳統觀光旅遊為主,仍未走出“門票經濟”階段,缺乏大項目帶動,不能滿足遊客日趨增長的休閒娛樂需求。二是西線旅遊沒有整體的發展規劃,各鎮在發展旅遊方面沒有形成發展合力;三是配套設施尚不完善,不能滿足發展需求;四是媒體宣傳作用尚未得到有效發揮,遊客知曉率較低;五是雲蒙山項目建設與景區周邊景點、民俗村、民俗戶提質升級,聯動融合發展等相關問題需統籌考慮。

三、進一步促進西線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一)加快雲蒙山開發建設步伐,充分發揮大項目帶動作用

相關部門及鎮村要充分認識到雲蒙山開發建設項目的重大意義和無限商機,力促項目早日建成,充分發揮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制定西線旅遊總體發展規劃,與生態保護、美麗鄉村建設等規劃有效銜接,為旅遊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加快雲蒙山遊客集散服務中心項目報批工作,保證項目順利落地建設

(二)加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優化旅遊發展環境。

鐵路交通方面懷密線(S5線)途經石城鎮石塘路村,原有石塘路火車站近年已關閉。建議在原有的基礎上修繕,設立開通獨具韻味的“石塘路鄉村小站”,成為西線旅遊的重要交通節點;公路交通方面統籌考慮西線與北線、東線旅遊交通環線建設問題。對黑山寺至密關路連接線等一些旅遊聯絡線改造升級;旅遊沿線重要景區和重要節點增設觀景臺、景觀小品、停車場、停車港灣並加強疏導和管理;整合美麗鄉村建設、小流域治理、旅遊產業發展、民俗村建設、閒置民居改造、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資金優勢,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把雲蒙山景區周邊村莊改造成為景區配套服務的特色旅遊鄉村,形成景區與鄉村互動互補,可持續發展的旅遊格局。

(三)加大宣傳力度,講好密雲故事

進一步整合媒體資源、精心策劃包裝、提煉獨具特色的文旅主題,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做好西線旅遊線路的推介和客源組織工作。充分挖掘西線旅遊豐富的歷史文化,培養景點講解員,講好密雲故事。

(四)積極推進雲蒙山開發建設進程,促進西線旅遊業快速發展

成立區級、鎮村級不同層次的工作專班,建立協調機制,各職能部門和相關鎮村全力配合,及時解決雲蒙山開發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妥善處理景區開發與生態保護、林木管護、森林防火等相關問題,使“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相關鎮要積極藉助雲蒙山景區開發建設的契機,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新的鄉村旅遊產品,推動西線旅遊業持久蓬勃發展。


孫寶勝

加快農旅、文旅融合 打造高端葡萄綜合產業體系

6位政協委員發言,哪一句戳中你的心?

我代表農業屆委員做大會發言,我發言的題目是《加快農旅、文旅融合 打造高端葡萄綜合產業體系》。

北京市是全世界為數不多的適合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的國際大都市,在北京市禁限目錄裡,葡萄酒是農業和食品領域裡唯一被保留的酒業項目。2018年,北京酒莊葡萄酒發展促進會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中國農業大學專家團隊、北京市酒莊、葡萄酒經銷商、葡萄酒文化促進者共同推動成立,旨在推動北京酒莊葡萄酒產業發展及文化促進。中國農大葡萄酒專家黃衛東教授在促進會成立大會上指出,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符合北京的城市定位,是融合了農業、文化、科教、旅遊的綜合性產業。北京市是國內乃至世界重要的葡萄酒消費市場,是全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的風向標。房山、延慶正在加大投入,搶佔產業發展和市場先機。密雲區自然環境優越,發展農業、旅遊、文化融合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葡萄及葡萄酒產業作為農旅文旅融合發展的典型性項目,其附加值高、產業鏈長、綠色休閒、定位高端的特點,符合我區特色文化休閒旅遊及創新發展示範區的功能定位。在加快生態文明戰略轉型和鄉村振興的發展大背景下,我區應以高質量的農業、旅遊、文化產業發展,助力北京市成為生態文明轉型的全國領航者。以下是我對密雲區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分析和建議。

一、產業發展現狀

密雲區是北京市的重要生態涵養區,有著300多年的葡萄種植歷史,所產葡萄曾是皇家貢品,具有葡萄產業發展的優越自然條件。2009年以來,在現代產業規劃及科技創新引領下,我區巨各莊鎮“酒鄉之路”葡萄產業帶經過10年的努力發展,產生了一批像張裕愛斐堡、橡樹堡國際酒莊、8號酒莊、邑仕莊園等致力於打造民族特色品牌的國際性酒莊,以張裕為龍頭的酒鄉之路葡萄酒產業集群,成為全國發展的標杆,吸引了國內外產業同行前來考察學習,在北京乃至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今年密雲波爾多葡萄酒節的舉辦,搭建了中法酒莊交流互動的平臺,是密雲區政府推動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發展的重要嘗試。節日期間,密雲、波爾多雙方政府舉辦高層論壇,邀請了拉菲、木桐等52家法國酒莊、8家國內酒莊展示。我們區的酒莊積極參與,開展品鑑會、紅酒課堂講解等互動活動,普及葡萄酒知識、推廣葡萄酒文化,與世界頂級酒莊展開全方位交流和學習。葡萄酒節的成功舉辦,得到了與會企業的高度認可,密雲區葡萄酒企業紛紛表示,希望能借助各類葡萄酒品鑑會、主題旅遊、文化交流、評選賽事、紅酒美食文化節、嘉年華等活動,讓消費者更多地認識瞭解密雲本土葡萄酒莊的魅力,提高密雲的葡萄產業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法國波爾多的考察,與波爾多葡萄酒協會的交流,結合我區的發展現狀,我認為我區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產業發展規模不夠。當前發展尚未形成集約化產業集群。二是全產業鏈條未形成閉環。除了原料種植、採摘、釀造生產和營銷等基礎產業以外,以葡萄酒為中心的企業管理、人才培訓、技術交流、文化推廣、文旅項目等衍生產業發展亟需提高。三是品牌宣傳力度不夠。國內消費者對密雲酒莊的瞭解不多,對密雲酒莊的品牌認知度較低。酒莊的文化底蘊、品牌的內涵外延都需要通過更多的產業活動來豐富。四是葡萄產業作為高附加值、節水環保、綠色健康的鄉村振興產業與密雲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交互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三、產業發展的建議

1.實施典型引路。集中力量打造重點、亮點項目,吸引葡萄酒產業相關的綜合性文旅項目落戶密雲,通過持續支持,形成典型發展模式,引領示範帶動產業發展。

2.加大基礎投入。完善全產業鏈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產業鏈發展閉環,形成核心競爭優勢。政府為行業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務,成立技術推廣及實驗室站,幫助企業建立“產學研”一體化實驗基地,搭建產業服務平臺,制定地方標準,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和科學實驗平臺,為產區形象和產品質量保駕護航。

3.加強交流合作。繼續舉辦密雲波爾多國際葡萄酒節式的國際性行業會議、賽事、論壇,引領產業發展,掌握產業話語權。與國際產業協會、葡萄酒科研院所合作,為國內外葡萄酒流通搭建雙向交易平臺。

4.倡導科技引領。將酒傳統文化及藝術與現代化科技結合起來,打造以葡萄酒節為開端的農旅文盛大活動季。用創新創意為產品開發及品牌運營、營銷宣傳提供助力。

5.重視人才培養。建議適時成立北京酒莊葡萄酒發展促進會分會,出臺人才引進政策,加強行業的人才教育與培訓,吸引優秀人才關注密雲、落戶密雲,為產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各位領導、各位委員,葡萄產業是環境友好型產業,是農業、旅遊、科技、文化等領域融合發展的理想載體,是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踐行的最具潛力的產業之一。希望區委區政府能夠重點推動,加大投入,搶佔先機,把葡萄及葡萄酒產業打造成為密雲區最具特色的生態綠色產業。


陳鳳生

禮讓斑馬線 安全你我他

6位政協委員發言,哪一句戳中你的心?

禮讓,是中華民族傳統禮節和美德。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是這一傳統禮節和美德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傳承和體現,更是交通法之規定。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是一個城市、一個地區公眾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顯著標志和象徵。

2019年,區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組成調研組,專程赴湖北省十堰市調研考察機動車禮讓斑馬線實施情況。聽取了市交管局及相關部門的情況介紹,上街實地現場考察,深有觸動,深受教育,深受啟發。調研組還通過不同形式,瞭解了杭州市、蘭州市等全國其他城市、地區開展此項活動對當地安全交通環境、文明社會秩序、和諧社會氛圍、社會治理效能產生的深刻影響,帶來的深刻變化。我們深切的感到,機動車禮讓斑馬線雖然事小,但它是全面依法治國條件下,公眾遵規守法的必然要求,是創造安全文明的交通秩序的客觀需要,是公眾文明實踐活動的有效載體。對於提高城市、地區公眾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對於促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於助力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典範之區,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建議,在全區廣泛、深入、紮實、持久開展“禮讓斑馬線、安全你我他”公眾文明實踐行動。

一、制定《密雲區禮讓斑馬線,安全你我他文明實踐(三年) 行動計劃》

明確目標任務,行動內容。明確主管部門,責任單位。明確推進步驟,實現標準。

二、廣泛宣傳,營造濃厚社會氛圍

從增強公眾交通法規意識、交通安全意識和文明禮讓意識的角度,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以及新媒體,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開展“禮讓斑馬線,安全你我他”文明實踐行動的重要意義。

三、上下貫通,橫向協同,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全區上下,各部門、各單位將此項行動作為全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作為公眾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高度重視,周密安排,各盡其責,協同推進。

四、明確重點,抓好示範,有序推進

黨政機關、黨員幹部、公職人員帶頭執行。公交車、出租車率先垂範。以點帶面,以面促線,形成輻射效應,引領帶動斑馬線通行環境整體提升,逐漸形成禮讓的風尚。

五、科學規劃,完善設施,提供技術保障

科學、規範、有效設置交通信號設施。重點解決商業區、居民區、學校等行人集聚點的交通信號燈設置。在未設置信號燈的斑馬線前,要增設直觀、醒目的“禮讓行人”提示標誌、斑馬線夜間閃光警示等設施。

六、依法依規,制定規則,賞罰嚴明

交警部門明確要求,定規則、定責任、定成效。現場拍攝和曝光不禮讓斑馬線行為、採訪行人、違法行為人、事故駕駛人現身說法及回放交通事故案例等手段,擴大社會宣傳影響面。集中處罰、曝光一批不禮讓斑馬線行為,提高駕駛人禮讓斑馬線的意識。

禮讓,讓出微笑;禮讓,讓出安全;禮讓,讓出文明;禮讓,讓出和諧。讓我們大力倡導人人講禮讓,守法規的文明交通習慣,通過廣泛開展“禮讓斑馬線,安全你我他文明實踐行動”,讓全區交通環境更安全更有序,讓全區社會更文明,更和諧。


楊麗霞

培育發展夜間經濟 催生城市發展新動能

6位政協委員發言,哪一句戳中你的心?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培育發展夜間經濟·催生城市發展新動能”。

夜間經濟是伴隨現代人生活方式轉變,而產生的一種經濟與文化相交融的現象。夜間經濟發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生活質量、消費水平、開放度、活躍度、投資軟環境的重要指標。夜間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於,釋放潛在的消費需求、有利於優化城市產業結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2019年7月北京市政府正式頒佈《北京市關於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推出重點商圈改造、優化夜間公共交通服務、點亮夜間消費場景等多項細緻舉措,為北京發展夜間經濟給出了明確的指引。

一、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夜間經濟成功的經驗及啟示

成都市打造的“成都之夜”、芳鄰酒吧一條街、玉林生活廣場等夜間消費熱門區域;重慶市政府從夜市規劃方面入手,推動商戶從“分散經營”集聚到“規模經營”;杭州市出臺政策,扶持夜間經濟發展,延長商場營業時間、增加夜間觀光公交線路;長沙市夜間經濟從獨有的飲食文化,豐富多樣的小吃、宵夜帶動了中小型餐飲行業的發展,夜夜笙歌和3條酒吧街,更是將長沙的夜間經濟推向了更高的地位。

成功的經驗給予我們的啟示:

一是政府扶持的作用不容忽視,對經營企業予以支持和引導,對業態、業戶及經營環境進行系統規劃,將政府宏觀指導和市場經濟機制進行有機結合,為區域夜間經濟繁榮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二是城市設施、要素、功能在空間上要合理佈局和優化配置。促進旅遊、餐飲、商貿、休閒、文化、體育等不同行業的互補、融合發展,注重挖掘區域特色文化價值。

三是將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形成文化旅遊新業態。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基礎上,衍生出美食、購物、演藝、工藝品、景區文化等各種夜間經濟載體。

二、對我區發展“夜間經濟”的四點建議

以“繁榮夜間經濟、打造活力密雲”為目標,圍繞“食、購、遊、娛、文、體”六個方面,提檔升級,大力推進商業、文化、旅遊、休閒等不同業態的融合發展,做靚密雲區夜間經濟的新名片。

第一點建議:政府主導,政策扶持+服務理念

政府在城市管理、治安防控、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起到放活和管好的雙重作用;將宏觀指導和市場機制,進行有機結合,降低准入門檻,簡化審批程序等政策;政府引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夜間經濟建設。

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硬條件”,通過延長几條關鍵線路公共交通運營時間,加密運行班次,設置臨時停車場等方式,為居民夜間經濟消費,提供出行保障。“亮起來”是“火起來”的前提,要把場景的亮化,放到發展夜間經濟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亮化工程、光影設計、燈光表演、霓虹藝術等景觀。

第二點建議:文旅融合,統籌規劃,打造品牌。

任何一個城市都有經歷了,漫長歲月而逐步形成的文化特色,城市的發展,也離不開文化的承襲。在城市文化,逐步趨同的今天,密雲夜間經濟,應在政府“點亮密雲”,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力爭使實體經濟,向城市特色文化靠攏,並依託歷史街區,深厚和獨特的文化打造密雲特色的夜間經濟品牌。

第三點建議:繁榮密雲夜間經濟,打造不夜城

一是打造夜間消費場景和集聚區。目前,我區夜間消費場所不多,規模不大,範圍不廣,特別是餐飲領域,很多價廉質低的燒烤、馬路餐飲等,還在夜間經濟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建議依託萬象匯、西單商場、鼓樓東西大街、餐飲食街等商圈,規劃出富有特色的夜間經濟集聚區。將富民商業街、水庫魚街、沿河景觀帶,打造成以美食、小吃、宵夜為特色的,創業型夜市街區。鼓勵商場、超市、餐飲食街,延長營業時間,提高夜間消費便利度和活躍度。

二是舉辦文化主題夜市。推進以演出、美食、夜市、民俗等活動為常態化的夜間文旅項目;打造以電影文化、魚王文化、非遺文化、農耕文化、節慶文化、祈福文化等主題的,特色夜市;結合城市規劃佈局,和各類空置場地,豐富多種主題與品類。

三是挖掘夜間旅遊資源。充分利用南山和雲佛山滑雪場、黑龍潭和古北水鎮等冬季冰雪活動基地,推廣一系列夜間冰雕、雪雕、冰雪運動等活動;引進演藝知名品牌,打造“密雲文化情”文藝演出,運用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和舞臺情景,展現密雲城市文化特色;打造‘觀燈會、賞夜景、吃夜宵、逛夜市’的夜遊模式。

四是充分利用區域內,現有主題公園的溢出效應,改善主題公園商業配套欠缺,特色消費種類少,以及缺乏互補性娛樂配套,等問題。利用現有公園資源,推進旅遊、演藝、娛樂、文創、消費的夜間經濟佈局,承接城區文旅疏解轉移,用足用好服務業擴大開放的綜合政策。

五是吸引民間資本,著力建設豐富夜間文娛消費的六個領域。

鼓勵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提升現有茶館、酒吧、KTV等服務水平和設施環境;

引進電子競技、VR虛擬現實、綜藝真人秀等新文化娛樂項目;

引入知名舞臺劇、歌舞、話劇等演藝形式,並鼓勵文化志願者推廣原創作品,兼顧少年兒童的需求,增加親子活動內容;

延長公共文化場館服務時間,開設夜間文化論壇、藝術沙龍等活動,融合“互聯網+”和文化資源,豐富夜間活動內容;

培育24小時書店,擴展咖啡吧、文創商品售賣、文化講座等業務,力求打造綜合性文娛空間;

重要體育場館引入各類賽事,推廣全民健身活動;鼓勵健身房、羽毛球場、兵乓球館、籃球場地、瑜伽館等各類場所夜間經營,為居民夜間健身創造適宜的條件;

第四點建議:促進夜間經濟“大眾化”

要讓夜間經濟消費,走進百姓身邊,在集中力量打造標誌性“消費商圈”“消費座標”的同時,要注重完善社區型,夜間消費場所,讓居民能夠就近進行夜間消費。促進夜間休閒“大眾化”,豐富群眾夜間生活,拓寬夜間經濟產品種類的供給。

總之,發展夜間經濟,對於密雲來說,最直接的效應是帶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提供相應的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夜生活質量的提高、內容的豐富、形式的創新,品位的提升,可以讓密雲區居民在夜間走出家門,融入城市生活,實現思想、知識、信息的廣泛交流。能夠吸引更多的外來遊客,讓他們“來得了、住得下、有得買、玩得美”。

發展夜間經濟,發展產業和培育市場是基礎。需要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無論是特色街區的打造,還是商業資源的聚合與使用,都要發揮政策槓桿的撬動作用,讓參與的商業資源和市場主體既能看到短期效益,又能獲得長期紅利,如此才真正有參與的,主動性,自我改造和升級的,積極性,並以商氣聚合達到人氣聚集的效應。


張旭

多措並舉,推進我區群眾性冰雪運動場地建設

6位政協委員發言,哪一句戳中你的心?

北京冬奧會將於2022年舉辦,冬奧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冰雪運動的蓬勃發展。為努力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加強冰雪運動宣傳普及,增強群眾健身意識,近年來,我區在推廣群眾性冰雪運動方面取得不小成績,但是仍存在場地建設數量不夠、佈局不合理等問題,發展任務艱鉅繁重。為豐富群眾冰雪活動,讓更多群眾有機會“上冰上雪”,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健身需求,營造全社會積極支持參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濃厚氛圍。現就推進我區群眾性冰雪運動場地建設情況,談一談想法建議:

一、我區群眾性冰雪運動場地建設的現狀

我區現有兩大滑雪場,即位於河南寨鎮的南山滑雪場和位於溪翁莊鎮的雲佛山滑雪場。南山滑雪場是目前北京市雪道最全、雪質最好、技術力量最強的滑雪場,佔地面積2156畝,目前共有雪道24條,建設有燈光夜場。雲佛山滑雪場佔地面積800畝,現有雪道8條,雪地摩托車道一條,越野健身滑雪道1條和U型單板滑雪道1條。同時設有冰車、滑雪圈等娛樂滑雪項目。兩個滑雪場最高峰每天接待人數近萬人。

我區還有以黑龍潭、桃源仙谷、天門山為代表的冬季攀冰場地。攀冰屬於極限運動,體驗感強,可供專業、業餘選手錶演和比賽,是攀冰體驗者的理想樂園。

目前,我區有部分商戶或單位結合自身條件、社會需求等因素,利用現有設施、場地,建設有臨時性的冰雪娛樂場地。區體育中心、冶仙塔公園、萬象匯等單位,在室外建有冬季臨時性冰雪娛樂場地,可以開展滑冰、滑雪圈等娛樂冰雪項目。

二、我區群眾性冰雪運動場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冰雪場地總量少。隨著我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對參與冬季冰雪運動的熱情日益高漲。目前,我區僅有滑雪場2處,其它冰雪娛樂場地也較少。由於滑雪場消費水平較高,攀冰運動專業性較強,導致群眾參與面較小。真正適合大眾需求的娛樂性、體驗性、價格親民、交通便捷的群眾性冰雪運動場地總量少。

二是場地佈局還需優化。現有大部分場地位於城區外,城區內目前只有萬象匯一處冰雪場地,其他場地距離城區較遠,交通、餐飲等配套設施不夠便利,離廣大群眾的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

三是可參與項目少。現有場地主要是開展滑雪、攀冰等項目,以冰雪娛樂活動、體驗式滑冰滑雪為主的冰雪娛樂場地較少,如適合普通大眾的冰車、滑冰、雪地娛樂項目等,我區開展的還比較少。滑雪場受現有場地與設施規格的限制,導致滑雪項目分級不夠細,雪道設計不合理,不能充分滿足初學者、青少年及廣大市民等不同水平人群的滑雪需求。滑雪場設備設施,服務水平和接待能力還需提升。

三、工作建議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抓北京2022年冬奧會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積極擴大冰雪運動場地服務供給,優化項目佈局,為推動冰雪運動普及,廣泛開展冰雪運動賽事和群眾活動,提供硬件保障支持。

(一)增建滑冰運動場地

目前,我區暫時還沒有室內滑冰場地,室外冰場也較少,促進滑冰運動場地建設迫在眉睫。應加快室內和室外滑冰場兩類冰上設施的建設。建議在密雲區體育中心建設室內滑冰場,用於開展大眾滑冰運動體驗與比賽、學生滑冰體驗活動。在城區利用廣場空地、公園綠地及其他空置場所,採用可拆裝冰場、氣模建築等技術,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委託專業的技術公司,建設可供社區和學校共用的人工澆築滑冰場、可拆裝滑冰場。冰場應積極對群眾開放,為社區居民和中小學青少年提供參與冰上運動的便利。

(二)優化冰雪場地建設佈局,打造大眾冰雪娛樂場地

一是優化佈局,促進城區內冰雪運動場地建設。以潮河、白河城區河段,以及白河城市森林公園等水域資源為依託,在建設、使用過程中注重安全和環保的前提下,開闢室外天然滑冰場,方便市民參與冰雪。可以打造(來密雲過大年的冰雪休閒之旅)為主題的綜合項目,包含以冰,雪,燈光,廟會,小吃文化的特色場景來吸引廣大市民參與其中,在滿足廣大市民參與冰雪的前提下,讓大家有的吃,有的看,有的玩,樂在其中。

二是根據不同消費群體推出多種多樣的冰雪娛樂項目。向不同水平、不同年齡的冰雪愛好者提供老少皆宜的冰雪休閒活動,擴大冰雪運動、冰雪場地的影響力和參與度。可以依託公園綠地、社區廣場及其他空置場所,在大型節慶活動期間打造臨時冰場、冰雪世界、冰雪樂園等臨時性場地;同時著力打造以冰雪娛樂活動、體驗式滑冰滑雪為主的品牌冰雪娛樂場地。

(三)提升滑雪場地及設施規格

依託現有的優質滑雪場地條件,採取逐步實施,多單位合作,政府給與政策以及資金的支持的方式,進一步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對現有的滑雪場地進行規模擴充和升級改造,對滑雪項目進行分級開發,增加滑雪市場供給,進一步滿足初學者、青少年及廣大市民等不同水平人群的滑雪需求。同時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提高南山滑雪場、雲佛山滑雪場兩大滑雪勝地的接待能力,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著力打造以休閒滑雪為主、戲雪賞雪為輔,集滑雪競技表演、滑雪健身娛樂、滑雪培訓為一體的高水平滑雪運動場地。

(四)強化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我區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作用,統籌協調推進冰雪運動推廣普及等各項工作。區政府將冰雪運動場地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把相關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加以推進。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支持社會力量按照有關標準和要求建設各具特色的冰雪運動場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冰雪運動場地建設的投入,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冰雪運動。


梁晴

特色民宿點亮美麗鄉村

6位政協委員發言,哪一句戳中你的心?

如今,在鄉村尋一處舒適的民宿住下,成為越來越多城市人詩意棲居的首選。民宿作為一種舊鄉愁與新鄉土相結合的產物,被稱之為有溫度的住宿、有靈魂的生活。

近年來,民宿從零星發展到星火燎原,從缺乏特色到迸發多元化生機,在多主體的共同推動下,民宿產業正迎來高速發展期。

近幾年,密雲鄉村旅遊品牌影響力持續上升,培育出了北井人家、老友季、風林宿、 愛丘山居等一大批精品民宿院落,打造出了“日光山谷”、 “雲水花溪”、“麥語云棲”“鹿鳴山莊”等10餘家精品鄉村酒店。2018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761.4萬人次,實現收入8.38億元,鄉村旅遊已經成為密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作為旅遊六要素的重要一環,民宿是旅遊發展的產物,也是鄉村旅遊的重要補充。民宿遊起源於日本、英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大規模興起的時間也只有30多年,但其誘人的商機模式很快風捲全球,成為全世界旅遊產業的一個重要業態。就當前來看,發展鄉村民宿意義不止於助力旅遊發展,對鄉村發展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民宿驅動了原有農家樂的升級

鄉村旅遊,始於農家樂,進而民宿遊。今年7月,新京報有一篇題為《京郊農家樂“退潮”,樂不起來的農民該如何轉型》的報導,文中提到很多過去紅火的農家樂在慢慢消失,勉強堅持經營的也生意慘淡。造成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農家樂門檻低,複製性強成為其發展的桎梏,二是如今的遊客出行選擇,已不是解決住一晚的需求,還渴望得到更加舒適的享受,甚至在美學藝術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而這些是傳統低端消費的農家樂所不能滿足的。民宿在這種競爭上的優勢,有效提升了村民服務意識和經營意識,驅使一些有能力的農家樂開始往民宿升級。

如果說農家樂是鄉村旅遊的初級版,是一種初期的、淺層的、單一的鄉村旅遊,那麼民宿遊就是鄉村旅遊的升級版,是一種深度的、休閒的、多元的鄉村旅遊。兩者邊界在當下鄉村旅遊中還很難分清,但民宿遊肯定是更高業態的並能連接未來趨勢的鄉村旅遊。

二、民宿構建多元化人才結構,吸引人才迴歸

民宿已不單是一個純住宿產品,農民、民俗、民風、民生是保證民宿靈魂和溫度的關鍵。考慮到運營過程的有效管理和服務品質標準,人和人文就成了民宿中的核心競爭力。

在民宿運營中,特別強調“生態、生活、生產”的協調性和共融性,這就決定了民宿的多元化人才結構。首先,民宿會貢獻相當數量的就業崗位,讓農村一部分剩餘勞動力有了工作機會。同時,民宿又屬於現代服務業,於是,各種要素開始流向農村。在外打工者回來了,年輕大學生,創客鄉紳都被吸引而來。他們帶著看過世界的視角迴歸,為鄉村注入了新的理念,同時,他們有些人還帶著資本回歸。隨著人才的迴歸,市場的推動,政府的政策、資金、公共產品也更多向農村傾斜。 這對改變農村的作用是決定性的。這股力量讓寂靜的農村再度熱鬧,讓凋零的鄉村再次繁榮。

三、民宿發展促進了鄉村文化的發展

豐富的鄉村民俗風情和自然景觀,為鄉村民宿遊創造了巨大的市場。民宿旅遊實質上就是民俗旅遊。在現下的鄉村旅遊產品開發中,都會把民俗文化資源開拓到極致,充分挖掘地域性的歷史人物、歷史文化、民間傳說、民俗文化,在整合資源的同時,對當地傳統的地域文化活動進行創新和包裝,激活民俗文化元素,豐富文化內涵,讓鄉村旅遊成為展示地域文化的窗口。

民宿經濟發展不僅讓農村風俗民情和文化價值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更是保護、傳承、發揚文化的一個無可取代的活躍常態。民俗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弘揚傳統文化,又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部分。農村的風俗民情和文化價值,只有在升值的流動過程中才能永久保持和傳承下去。民俗旅遊,恰恰是民俗文化流動升值進而傳承的最好載體。只要民宿旅遊是興旺的,這個地區的風俗民情和文化價值就能得到更完整的傳承。

同時,眾多返鄉創客和都市遊客,也給鄉村帶來了現代文明和文化,這也會深深地影響和改變著鄉村。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開始發生變化,在物質上做減法,在精神上做加法。鄉村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樣板,這就推動著民宿不再是單純的住宿產品,其實是文化產品。未來它將成為有內容的文化創意產業。

眾所周知,文化創意產業是首都發展的重要產業,不應僅侷限於老舊廠房的改造和文創園區的發展,應有更多的形式和內容。比如以鄉村民宿為核心的鄉村綜合體,將鄉村資源加上文化、創意,通過民宿的運營,使之成為鄉村閒置資產的運營管理商、中產階級鄉村生活的定製者、鄉村生態產業鏈的構建者,以及鄉村文化活化的使者,這也是發展鄉村的一個重要通道,也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新生態。

密雲做為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在“保水、護山、守規、興城”的總要求下,當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青山銀山”的理念時,新一代的密雲人,更希望興經濟之城,興文化之城,而民宿發起的這些新理念和新的傳播方式,對於鄉村文化、藝術審美、生活方式起到示範、提升效應,促進了鄉村文化的振興。

四、民宿經濟的發展豐富了鄉村業態

為了讓城市居民更豐富的體驗鄉村生活,民宿像一個紐帶,將自然生態,鄉村文化,躬耕手作等鄉村元素做了深入的融合,以民宿產業為主導,帶動了農場、鄉俗、文創、民藝、鄉廚等資源,聯動戶外運動、自然樂園、自然養生、營地教育、自然教育等,構成了民宿產業基本模型。同時也融入更多的文化藝術元素,讓城市居民遊走在山村,體味慢生活。

五、民宿經濟的發展,讓農民實現多元化自我創收

民宿經濟發展讓農民收入擁有更完整、更穩定、更豐厚的多元結構。農民自用住宅空閒房屋成為商用,從而有了一筆可觀的財產性收入。民宿經濟帶動當地農產品快速且升值進入市場,讓一產農業收入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農民通過創業或成為民宿服務人員,或民宿衍生品的製造者等成為民宿從業者,擁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這些收入疊加組合在一起,為農民增收打開了一個無限空間。

六、民宿讓鄉村生態環境更美麗

自然的生態系統是鄉村旅遊賴以生存的環境基礎,農業風光也是鄉村旅遊區別於其他旅遊類型的獨特之處,鄉村性是民宿旅遊的本質特徵,農田觀光、農耕體驗、農家習俗等運用其中,這就決定了民宿其規劃設計要結合自然,因地制宜,尊重環境,避免過多的人工改造,保留樸實的風格,實現自然生態和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現代農業的循環、低碳與傳統農業的綠色、生態有機組合,這些方式都使鄉村的美好得以提升和延續。

隨著鄉村民宿如雨後春筍般地成長起來,鄉村也越來越美了。原先荒涼寂寥,無人問津的小山村,現在卻是萬象更新,一個個主題凸顯並充滿活力的民宿展現在人們面前。一些原先已經衰落冷寂的村落髮展成為生機盎然的民宿村。

民宿激活了鄉村經濟,帶動了產業發展,改變了村莊面貌,也增添了村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民宿經濟給鄉村帶來了一抺美麗亮色,帶來了一股清新活力和一種深遠影響。它們點燃了農村文明進步的光明前景,煥發出古老鄉村的旺盛生命力,延續著千百年農村持續發展的強大活力。鄉村與民宿間的關係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民宿為鄉村帶來了新的機遇,鄉村又為民宿打開了更廣闊的的天地。


攝:劉志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