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定期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率一致,說明了什麼問題?

野馬和尚


核心說明了銀行整體對未來的利率持悲觀態度,認為利率會下行,如果大量吸收較高利率成本的長期存款會導致銀行無利可圖,甚至虧本。


利率的市場化之路


2014年的時候,央行取消了對5年定期存款的定價,那麼對於銀行來說就掌握了主動權,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資產質量和經營規劃自主定價。當然這只是銀行利率市場化的第一步。


今年8月17日,央行宣佈全面改革中國的利率制度,推出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LPR不是央行宣佈的,是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負責統計、公佈。 由18家銀行報價,報出各自的1年期和5年以上期貸款利率,然後由“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剔除最低價、最高價,算出的平均值。 其他銀行在發放貸款的時候,都要參照LPR利率,然後加上自己的“資金成本”、“風險成本”、“利潤”等因素,也就是所謂的“加點”。 所以,以後各家銀行的貸款利率都不會完全一樣,但LPR利率是其座標。


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中,銀行業躺著賺錢的時代也就過去了,必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而銀行是做資金的生意,一進一出,以較低的成本吸收存款然後以較高的價格放貸,這個成本就是存款利率,放貸的價格就是貸款利率,一方面貸款利率面臨則激烈的競爭,那麼必然在存款端小心翼翼。


降息是主旋律


今年以來隨著美聯儲的兩次降息,全球經濟也出現了放緩的徵兆,各國央行的爭相降低利率進行放水,緩解經濟衰退的壓力,刺激經濟加快發展。

在這種大環境下,中國雖然爆出了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但是壓力也是長期存在的,我們可以從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變化一窺端倪

這兩年來金融行業的重大事件不斷,現實高層不斷促成的理財產品打破剛兌進入深水區,一方面保險行業在8月30日下發通知:“對2013年8月5日及以後簽發的普通型養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長期年金,將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上限由年複利4.025%和預定利率的小者調整為年複利3.5%和預定利率的小者,其他險種的評估利率要求維持不變。”


對於利率高度敏感的保險行業已經為未來的利率下行做好了準備,我們有什麼理由認為未來的利率還能堅挺呢?


這樣一來,對於銀行來說以較高利率鎖定較長的時間對於自己的經營就有重大的風險,所以三年期銀行認為風險還是可控的,銀行之間確實有攬儲的壓力,需要有一個綜合,但是對於五年期的存款,未來貸款利率風險下行的現實環境下,銀行確實是不敢給比三年期明顯高的利率了。


貧民窟的大富翁


定期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水平一致,甚至發生倒掛也都是常有的,一方面是央行原本就沒有五年期存款的基準利率,大多數商業銀行的五年期利率都是參考三年期利率或者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提高五年期存款利率的動力不足,因為它的流動性較低,沒有多少儲戶選擇。

我們看一看目前央行的基準利率水平,活期儲蓄利率0.35%,三個月期存款利率1.1%,半年期存款利率1.3%,一年期存款利率1.5%,二年期存款利率2.1%,三年期存款利率2.75%。

而國有大行的活期儲蓄利率一般都是0.3%(郵儲銀行為0.35%),三個月期存款利率為1.35%,半年期存款利率1.55%,一年期存款利率1.75%,二年期存款利率2.25%,三年期存款利率2.75%(郵儲銀行的同期存款利率3.0%),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依舊是2.75%。

另外,地方中小銀行尤其是民營銀行的同期存款利率水平較高,均較央行基準利率的上浮幅度高於其他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尤其是在五年期存款利率上,民營銀行存款利率水平超過5%以上是常有的,比如說藍海銀行的五年期利率達5.2%。其實,這種高成本負債方式源自於攬儲壓力,它們不同於國有大行的實力和品牌知名度優勢。

總之,五年期存款利率水平的高低,主要還是由各大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攬儲狀況自行定價的,尤其是在沒有央行基準的情況下,大多數都是與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水平不相上下的,除了少數小型銀行通過提升五年期利率達到吸收存款的目的外,其他很多商業銀行並沒有動力提高自己的五年期利率。


東震木


朋友們好!

近期有些銀行定期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率一致。也說明了銀行攬儲壓力比較小,也說明了銀行更鼓勵3年期存款,銀行也是想獲得更多的利潤。下面來分析一下。

說明銀行攬儲壓力較小

這說明大型銀行攬儲壓力較小。一般來說現在大型銀行存款年利率較低一些,一般中小型銀行和民營銀行都要比大型銀行存款利率高一些。

從下表可以看出來,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定期存款3年期年利率為2.75%,5年期年利率也為2.75%。還有民生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等3年期和5年期利率也是一樣的。

這五大銀行,資產規模巨大,營業網點眾多,金融產品也非常豐富,因此,一般不需要提升利率來進行攬儲活動。

有些大型股份制銀行也是3年期和5年期利率一樣,這也同樣說明這些銀行也不需要提升五年期利率來進行攬儲活動。

因此,這些大型銀行因為攬儲壓力較小,因此就把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和5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直接設定為一樣的。

說明這些大型銀行更鼓勵三年期存款

說明這些大型銀行更加複利三年期定期存款。這些大型銀行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一樣,這樣的利率設定之下,好多投資者如果想存長期定期存款的話,肯定是會選擇存3年期的定期存款的,一般都不會存5年期的存款產品的。

這說明大型銀行還是從自己經營的角度出發而制定的存款利率,這樣的存款利率還是比較鼓勵投資者3年期存款產品的。

因此,三年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一樣,這是說明銀行更鼓勵三年期存款。

銀行想獲得更多的利潤

3年期存款和5年期存款年利率一樣,這是銀行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對於銀行來說,貸款利率雖然可以上浮,但是上浮的幅度也是有限度的。

我國貸款基準利率一年以內是4.35%,一到五年,年利率為4.75%,5年以上,年利率為4.9%。

在銀行貸款利率上浮有限的情況下,如果能夠在保證存款量的前提下,能夠儘量壓低存款利率,那麼銀行肯定是能夠多賺一些的。

因此,銀行對於3年和5年的利率設定為一樣的,這樣如果有人存5年期存款,這樣銀行就等於是壓低了成本,銀行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了。

因此,3年期和5年期年利率一樣,這是銀行想多獲取利潤。

現在銀行存款選擇很多

現在銀行存款產品選擇很多了。下表是銀行存款利率表,其中有中小銀行依託網絡發行的存款產品,也有民營銀行依託網絡發行的存款產品。這些存款產品年利率較高,而且存取也比較方便。

比如民營銀行億聯銀行發行的5年期存款產品,達到了5.88%的年利率。還有中小銀行平頂山銀行發行的按月付息的5年期存款產品,年利率達到了5.4%。

因此,可以看出來,現在存款產品選擇較多,利率相差也比較大,大家在存款的時候也可以多比較一下。


綜上所述,銀行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一樣。這說明了銀行攬儲壓力較小,不需要提升5年期利率來進行攬儲,也說明了銀行更鼓勵三年期存款,還說明銀行想獲得更多的利潤。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三年定期存款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一致嗎?答案是不一致的,要不你去存一存就知道了——貨幣存在時間價值(可以理解成資產再投或複利),如果一致,請問還有誰去存5年定期存款呢?

那麼為什麼有“三年定期和五年定期利率一致”的說法呢?這通常表現為商業銀行官網公佈的存款利率,但是該利率僅供參考,如同央行存款基準利率一樣,僅供參考。或者說它只是一個參考系,用來衡量另外一個觀察物。

一個物體是否運動,它需要一個參考系。如果沒有參考系,你是無法判斷該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銀行存款利率也一樣,如果沒有一個參考系,你無法去衡量該利率的高低,以及以什麼標準計量該利率。

比如一年期商業銀行存款平均利率為2%,那麼它就是基於央行存款基準利率1.5%上浮2%/1.5%-1=33.33%。

商業銀行官網公佈的利率它同樣是參考利率,是以央行存款基準利率為參考的參考利率,實際存款利率是基於該利率進行上浮或下浮——實際利率不等於官網利率。

自2014年央行調整存款基準利率以後,央行便不再公佈五年存款利率。也就是說,5年存款利率是直接沒有了,就像沒有10年存款利率一樣。沒有了,怎麼會一樣呢?所以商業銀行為了補充五年期參考標準,官網通常公佈三年期與五年期利率保持一致的利率表。

但是該利率表僅供參考,如同央行存款基準利率,即實際存款利率不等於參考利率——由於貨幣存在時間價值,三年定期存款實際利率不會等於五年定期存款利率,要不存款人是傻子,銀行也是傻子(不要5年期存款的市場份額)。

因此,利率水平分佈為:支行櫃檯利率>分行櫃檯利率>分行官網公佈利率>總行官網公佈利率>央行基準利率。其中小型商業銀行利率>中大型商業銀行利率;長期定期限利率>短期限存款利率。

那麼央行為什麼要取消5年基準利率呢?市場需求和降低市場風險。5年期流動性較差,對於存款人來說不利,特別是在高通脹之下和商業銀行激烈競爭之下(破產倒閉風險較大)。

也就是說,隨著5年央行基準利率的不存在,商業銀行5年期存款也終將會慢慢的退出歷史舞臺,而如今只是過度罷了,因此在官網公佈的利率方面通常表現為一致。


三人聚眾


銀行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率一致,只能說明銀行精得漏油!

大家都知道去銀行存款,正常情況下存款的時間越長, 那麼對應的存款利率會越高,而且目前大部分銀行都遵循的是這個規則,比如下圖是某個銀行各個期限的存款利率:

從這個銀行的存款利率可以看出,存款的時間越長,對應的存款利率是越高的,比如三年期的存款利率是4.25%,而5年期的存款利率卻達到了4.75%,相當於10萬塊錢,5年期的利息要比3年期的多出500元。

但是目前確實有些銀行3年期的存款利率跟5年期的存款利率一樣,甚至更低,比如下圖是目前市場上一些主要銀行的存款利率表:

從這些主要銀行的存款利率我們可以看出,大部銀行3年期的存款利率都是跟5年期的存款利率是一樣的。

為什麼有些銀行3年期的存款利率跟5年期的利率一樣?

3年期的存款利率跟5年期的存款利率一樣,其實銀行早就把用戶的小心思摸透了,因為即便5年期的利率跟3年期的一樣對用戶來說還是比較有利的。

比如同樣是存款10萬塊錢,3年期和5年期的利率都是3.85%,如果選擇存5年期,那到期總共獲得的利息是19250元。但是如果一個人選擇存款3年期,到期之後再連本帶息另外再存2年,如果按照2年期的存款利率2.75%計算,那總共獲得的利息是10萬*3.85%*3+(10萬+10萬*3.85%*3)*2.75%=17685元。

通過簡單計算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同樣是10萬存款金額,一次性存款5年期獲得的利息比存款3年期再另外存個2年獲得的利息多出1564元。所以從收益的角度來看,即便5年期的存款利率跟3年期的一樣,對於那些想要長時間存款的人來說還是優先選擇5年期,沒有人會選擇3年期+2年期的存款方式,因為那樣不划算,所以銀行沒必要提高5年期的利率。

當然除了用戶自身的選擇之外,銀行5年期的存款利率之所以跟3年期的利率一樣,甚至比3年期的利率還要低,這裡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銀行的FTP。

目前很多大銀行都實行FTP(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已經成為現代銀行績效考核、資源配置、風險管理、產品定價的重要工具,是銀行日常經營必不可少的利器。實行FTP的銀行,他們會在內部會建立一個資金管理中心,即司庫,司庫負責全行的資產與負債的調配,司庫會按照一定的價格從各支行收購他們的存款,然後按一定價格將資金賣給支行給他們拿去發放資產,支行存款利率以及貸款利率跟司庫FTP的價差就是招行的利潤。

而目前實行FTP的銀行當中,大部分銀行3年期存款的FTP跟5年期的FTP都差不多,比如某個銀行3年期的FTP個5年期的FTP都是4.5%,假如一個銀行以3年期3.85%的利率吸收了一筆100萬的存款,那麼支行的利潤空間就是100萬*(4.5%-3.85%)=6500元,如果支行以4.25%的利率同樣吸收100萬的存款,那他們的利潤是100萬*(4.5%-4.25%)=2500元,這個利潤要比3年期的利潤少4000元。

正因為如此,通常情況下對於那些實行FTP的銀行來說,各大支行都不怎麼喜歡5年期的存款,他麼更喜歡3年期內的存款,因為那樣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所以他們在定價的時候不會刻意提高5年期的利率。


貸款教授


先看一下目前國內銀行存款的利率標準,現在執行的利率其實已經好幾年沒有調整過了,是按2015年10月24日降息後的標準執行,並且,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也就是說,現在銀行存款有三個利率,一個是央行基準利率,一個是銀行掛牌利率,一個是網點實際利率。從上圖可以看出,定期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央行基準利率是2.75%,大型國有銀行掛牌利率也是2.75%,三年期和五年期的掛牌利率是一樣的。

不過在實際存款時,各銀行的各網點的實際利率都會較掛牌利率有所浮動,實際上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率並不完全一致,五年期的利率相比三年期還是要略高。比如很多銀行給出的三年定期的利率是3.5%,五年期給出的是3.8%。不過也有些銀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完全一樣。

這說明了什麼呢?我覺得說明了政策是引導用戶儘量選擇三年期的存款,自2015年以來,國內一直在進行供給側改革去槓桿,必然會造成流動性的緊張,如果五年期的利率太高,用戶就會大量選擇五年期的定期存款,鎖定了較大的流動性,不利於整體資金的寬鬆傾向。

這一點,從三年期五年期儲蓄國債的票面利率4%和4.27%,以及三年期和五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差異,實際上都是比較小的。但是五年期和三年期相比,期限增加了66%,這樣就會使得大多數人選擇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同時去年以來,各大銀行相繼成立了理財子公司,一年期的定期理財收益率普遍達到了4%左右,也有引導長期存款轉向理財多樣化配置的傾向。

再者,國內銀行盈利主要來利於息差,即在貸款和存款之間賺取利息差,而房貸又是銀行的最主要優質貸款,房貸一般都是五年期以上,目前基準利率是4.9%,如果銀行為了吸引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將利率定得太高,就會壓縮自己的息差空間,從盈利的需求來講,本身銀行也沒有通過更高利率引導五年期存款的動因。

最後,通過金融供給側的改革,銀行進行存期化化,有利於資金使用更高效。而且LPR進行了報價機制改革,未來每個月都會形成新的LPR利率,也就是說在未來市化化的利率水平將會逐步替代掉原有的基準利率確定方式,銀行如果鎖定了太多長期存款,當利率出現變化時,銀行的經營會變得更被動。


財經宋建文


也只有五大行的三年期利率和五年期利率一致,其他中小銀行三年期利率和五年期利率都是有一定差別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一、五年期沒有基準利率

各家銀行的存款利率主要是依據人民銀行的基準利率來設定。人民銀行從2014年11月放開五年期基準利率,自那以後,商業銀行五年期存款利率的參照項就由五年期基準利率變成了三年期基準利率。

中小商業銀行會在三年期基礎上上浮一定的比例作為吸引客戶長期存款的砝碼。五大行則將五年期利率維持與三年期利率一致。這也體現出五大行並不指望吸收太多五年期存款。

二、大銀行存款不愁

五大行在吸納存款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而且它們的存款成本還非常低。

五大行的優勢

五大行網點多,股東優勢令其擁有的國家級項目多。有國家背景,在老百姓心目中較受信賴。從來只見中小銀行的工作人員到處拉存款,很少見五大行的人在朋友圈吸納存款。

甚至我還聽說,每到過年,五大行中的某些分支行專門給客戶打電話,不要再向銀行進款了。任務已經完成,現在進的款,不僅沒有收益,還會成為第二年考核的基數。

存款成本低

五大行網點的高覆蓋率吸引了很多企業開立結算賬戶,這些賬戶的開立能夠為五大行帶來非常可觀的活期存款。除此以外,五大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基本上不會有任何上浮。不像其他銀行,至少要在基準利率上上浮20%。

正是因為五大行對存款的不稀罕,所以五年期存款利率就沒有必要設置的太高,反正它們也不靠這個產品吸納存款。

三、市場選擇的結果

國債有三年期和五年期,五年期要比三年期高27個基點。每次發售的時候,三年期國債都比五年期國債賣的快。這就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定期存款也一樣,2014年前後,不少銀行都對五年期利率進行了較大比例的上浮。當時三年期存款利率4%,五年期利率5.4%。即便如此,銀行的五年期存款佔比依然很低。

正是如此,五大行認為五年期存款沒必要設定太高利率,畢竟客戶群體少。

總結:

五大行的三年期與五年期利率一樣,這與其自身經營思路,存款規模有關。我相信,如果人民銀行取消三年期基準利率,五大行會考慮將三年期和二年期利率設定成一樣。


銀行研究僧


銀行存款利率高低並沒有明確規定的,定期存款三年和五年期的利率一致都是可以理解的,更是有些銀行定期五年的利率比三年期的利率還低。每個銀行的存款利率都是存在差異的,至於定期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率一致,可以說明一下幾點:

(1)說明響應國家的號召,根據央行基準利率來看,定期存款最高的是三年期,三年前利率為2.75%,央行基準利率並未公佈五年期的利率。所以銀行為了配合央行基準利率也是採取三年和五年定期是一樣的。

(2)說明銀行不提倡長期存款,定期三年的和定期五年的利率都是一樣的,銀行給的利息也是相等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存款時間供儲戶選擇,隨便你存三年期也好,五年期也罷,儲戶可以根據個人資金情況來決定。如果你覺得這筆資金5年不用可以選擇五年的,3年時間不用,可以選擇三年期的,但是銀行已經很明顯就是不支持五年長期存款。

(3)說明銀行想要節省運營成本,如果採用五年定期存款在三年定期存款利率的基準之上,再度把利率提高的話,銀行所付出的成本就是加大了,銀行為了節約成本,寧願多吸收三年期以內的低利息存款,也不想要付出大的成本吸引長期存款。也許銀行就是打了這個算盤才出現定期存款三年和五年的利率一樣,為了就是節約成本攬儲。

從我個人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的話,定期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一樣,最能說明的就是銀行想要以低成本吸引到存款,這也是銀行的目的,可以利用小成本吸引存款,假如提高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大家都存五年期的會給銀行造成很大的壓力。


舉例子

某銀行存款定期三年期利率為3%,假如五年期利率是3.5%,相信很多人都是選擇五年期的3.5%!10萬元每年需要多支付500元的利息,五年就是2500元。假如都是以三年定期存款利率3%的話,銀行就節約2500元利息,等於銀行就是多賺幾千元利潤。

綜合以上分析,其實銀行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一致,可以說明很多信息,銀行為節約成本,不提倡長期存款,不給儲戶高利息選擇,為配合央行基準利率等等因素。

總之銀行是商業化,賺錢為目的,五年期不給高利率也是銀行的權利,而儲戶也是有選擇的權利,所以存款去哪家銀行都是根據個人情況來決定的。


老金財經


宏觀方面來說,定期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率一致,這個現象發生是表明央行流動性需要增加,希望儲戶把銀行存款拿出來投資到其他地方,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從而刺激市場。

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這些現象是正常的,例如在歐洲國家和香港都是實行低利率制度,銀行定期存款只有1%左右,有的歐洲國家甚至零利率或者負利率,從而鼓勵儲戶去消費或者去投資。

在國內三年期存款利率和五年期一致是銀行比較願意的,國內銀行自身可以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浮動利率,之前五年期存款利率會高於三年期,多數儲戶都會選擇五年期的,現在五年期存款利率跟三年期一致,這樣銀行變向降低的存款利率,在貸款利率不變的情況下,銀行存貸利率差增加,利潤也增加了,銀行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存款利率一致往往表明存款利率已經見頂,這個一個信號,未來幾個月存款利率可能會下降,當三年期存款利率和五年期一致的時候,有需要存款的儲戶可以馬上存入三年期的,未來存款會下降,到時存款就不划算了。

最後,市場流動性需要是不斷變化的,同樣銀行存款利率也不一樣,當時除了銀行存款之外,市場上也有不少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可以選擇,因此不用過度恐慌,三年期存款利率和五年期一致,只是說明未來存款利率可能會下滑,屬於一個正常金融週期現象。


財經樂少


人民銀行2015年公佈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時候,只公佈了3年定期存款基準利率,沒有公佈5年期基準利率,因此很多銀行在向客戶公佈掛牌利率的時候,把5年期存款利率和3年期存款利率都按2.75%公佈,這就造成了定期存款3年期和5年期利率相同的情況。

在此之前,人民銀行都會公佈5年期存款基準利率,而且要略高於3年期存款,現在人民銀行不公佈了,商業銀行公佈的5年期存款利率又基本和3年期存款利率相同,說明什麼問題呢?

一、存款有時間價值

從我的理解看,一般說來,銀行存款時間越長給出的利率越高,到銀行實際存款的時候,往往5年期存款利率要高於3年期存款,不說存款,就是國債也能看出來,現在發行的儲蓄國債,3年期利率是4%,5年期是4.27%,這說明資金有時間價值。

二、利率逐步市場化

人民銀行之所以沒有公佈5年定期存款的指導利率,實際上是對商業銀行放權,讓他們自己按市場定價,所以我們看到,有些傳統銀行5年期存款利率就是2.75%,但是,一些民營互聯網銀行5年期存款最高利率曾經達到6%,現在有的銀行仍然在5.5%左右。

三、銀行不提倡長期存款

5年期利率和3年期利率相同,說明銀行不鼓勵用戶存5年定期,為什麼這樣呢?一是用戶只要連續存款,存期越短銀行成本越低。比如同樣存3年期,如果用戶每年一存,銀行按1年期支付3年的利息,如果存3年就要按3年期利率支付3年的利息,5年就會更高;二是利率的不確定性提高,如果將來利率下行,長期存款將鎖定存款利率,銀行會少賺錢;三是長期存款會影響銀行當期業績,銀行不喜歡長期存款。



當然這些只是從普通儲戶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從銀行的角度看,銀行會綜合業績和競爭情況確定實際利率,而且在不同的時段會推出不同利率的產品。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現在的存款利率已經變得波動起伏,儲蓄產品也變得豐富多彩,如果要選擇銀行存款,真的需要貨比三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