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事無鉅細、什麼工作細節都要過問和掌握的領導是好事嗎?

鄰家小哥的快樂生活


要看你們這個企業是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個人認為如果這個企業是處在一個創業初期的階段,或者它的規模還較小的時候,那麼領導事無鉅細去做是對企業的負責,我認為是有必要的。

如果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以後,組織架構已經完善的時候,領導還事無鉅細的話,那麼這個就會起到反效果。首先手下的中層和幾層員工都不願意採取獨立的思考,因為他們覺得領導反正每次都會過問,凡事都會決策,他們就不必再去操這個心,往往操了心還會適得其反,引起領導的不滿。

我們講一個優秀的領導,應該讓自己的下屬員工更多的自主權,鍛鍊他們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所以現在很多的企業開始反思扁平化管理的利弊。


股灰大仙


我明確告訴題主,能有一個這麼好的領導,是你的福氣,好好珍惜吧!

分享一下我的親身體會吧:

剛到機關單位時,處長54歲,為人很和善,但就是婆婆媽媽愛嘮叨,事無鉅細要過問。給上面報個簡單材料,他要一遍又一遍斟酌,一個字一個字的推敲。如果上面催得急,你提醒他,他會告訴你沒關係,晚點報頂多給人家解釋一下,但不能出差錯。

分配任務有多有少,他會一個一個找來單獨解釋,直到說得受領任務人都不好意思了為止。

單位組織演講比賽,處裡派我參加。他一遍又一遍給我把關。

會議室要張掛幾塊宣傳板,他要親自在場監督施工。兩塊板高低落差一毫米都要求重來,宣傳畫上牆時多一個氣泡一定要消除。搞得廣告製作老闆忙到晚上十二點,才哭喪著臉完工。

就連每週五保潔阿姨到辦公室搞衛生後,他要檢查一遍,合格後才能讓人家走。

……

後來,處長高升到別的單位了。我到現在都記得他,感謝他。雖然,他那事無鉅細的做法,有時我也很煩,但現在回頭想想,那段時間正是我能力提高最快的階段。

謝謝那位事無鉅細的好領導!


職場探秘者


這樣的領導屬於實幹型領導,我對領導這樣的做法不是很喜歡,這樣做的領導,對員工來說有好處也有壞處。

第一,好處在於:員工的工作可以在領導的指導下按部就班的完成。

在這樣的領導手下工作,員工的工作一定要細緻認真。因為領導對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要掌握和過問,所以當員工在每個環節上出現偏差的時候,他就會及時的指正,讓員工在工作過程中少走彎路,始終在正確的方向上行駛。

在這種情況下,員工開展工作的時候,只需要按照領導的要求,以及做好的規劃和計劃,按部就班的推進,就能夠取得讓領導滿意的工作成績和效果。這樣的領導,對於實幹型、勤勉型、事物型員工很有利,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太費心神。

第二,壞處在於:員工的開拓創新思維和主觀能動性會受到壓制。

這種類型的領導,有著強烈的控制慾,喜歡任何事情都在掌控之中的感覺。這種性格和工作態度,會對一些思想上比較具有開拓進取思維的員工,有一些壓制的效果。在這樣的領導手下工作,這一類型的員工會覺得很不舒服。

在這種類型的領導手下工作,員工的主動積極、開拓進取的風格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和壓制。長此以往,會造成員工主觀能動性的降低,主動作為、開拓進取的精神弱化。而作為員工,如果長期在這種類型領導手下工作,也會養成依賴性和程序性思維,這種情況會對員工的職場性格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結語: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主要看相互之間的性格、工作方法、工作形式和主要內容等方面的匹配度。這樣的領導比較適合事務性工作的部門,適應那些隨和、安定性格的員工。職場如江湖,且行且珍惜!


率職之言


有一位事無鉅細、什麼工作細節都要過問和掌握的領導是好事嗎?我想說的是“寶寶們不開心,領導或許也不開心”,職場管理不同於“家庭式管理”,每個下屬都是活生生的有思維的人,放下身段,適度放權,效率提高不說,職場氛圍也會更加濃烈。分析如下:

一、這種細節管理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比如縝密的思維,鑑於領導的經驗和視野,同樣一件事情,作為下屬很可能想象不到的細節,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或者自己的晉升在複雜的人事鬥爭中葬送;比如大局的意識,一個方案或一個項目,細節決定成敗,尤其是在談判或溝通中一個細節確實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從大局出發考慮到影響;比如豐富的信息,領導關注哪一個細節,他的表述和觀點很可能就是你缺失的信息和知識,還有就是這種領導往往情商比較高,容易從外界獲取更多的信息,來運用到工作之中。

然而,細節管理的真正含義是對起到重要作用的細節加以管理和完善,而不是對每件日常或已經規範性的事情,如果這樣,那就是過度管理,過度控制。

二、造成這種過度細節管理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體制原因。比如機關、事業單位,政策性強,要求高,責任大,這個時候容不得半點馬虎和紕漏。

2、領導風格。就習慣掌控所有事情,用不完的精力,喜歡刨根問底,也可能會鑽牛角,要掌控,就會對下屬有不放心的思維,但並不一定是不信任。

3、變化快。很多事情不一定有政策或制度依據,現在各種新規變化較快,不停改變思維,多方學習,用他的信息量來彌補事情處理的缺陷。

三、過度管理弊端

1、增加溝通成本、效率低下

有問必答,要算清10+10,還要從1+1開始彙報麼,即使沒這麼誇張,這種過度管理也會增加大量的溝通成本,時間成本必然會造成效率低下。

2、容易生搬硬套,制度過度強化

原來有個領導也是過度細節管理,做一個事情,總要拿一堆制度,要求按最嚴的按個制度處理事情,即使不是制度所列的適用範圍,這就是生搬硬套,把制度強化了,造成很多事情無法實施,各種矛盾。

3、員工思維侷限,難以形成有效的職業判斷能力

下屬永遠跟著領導的思維做事情,思維定式,按照公式做肯定不會有問題,員工要成長,員工要有思想的,根據自己的專業要進行判斷的,要培養自己處理業務的能力的。

4、積極性不高,喪失激情和創新動力

反正領導每個細節會指點,會詢問,做事情照做,質量上不一定會怎麼樣,積極性不高,沒有挑戰更沒有激情,就別提創新了。但領導並不是十全十美,即使你對事情的處理看法是有效的,也不一定會被採納,索性也不想了,照辦就好。

5、職場氛圍沉重,身心疲憊

領導時刻都在,如影隨形,員工就老老實實幹活,嚴肅的嚴肅,沉悶的沉悶,那是多麼的壓抑。

總之,弊大於利,要處理好過度控制與有效控制的關係,作為領導自己,為繁瑣事務所累,管理的藝術並不是事必躬親,要適度放權,尤其是還有容錯機制的今天,導向已經很明確,鼓勵創新,鼓勵擔當,給員工成長的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多想想管理方面的事情,有些小事讓員工放手去做吧!


總監業財職場1加1


個人看法哈~覺得既好也不好。

為什麼說好?原因很簡單作為職場小白來說,有這樣一位領導,你的工作技能提升,是完全沒有問題,比如寫報告,製作數據,開展一些活動等等,他可以讓你少走彎路,技能提升快,同比而言比別的小白更容易成為骨幹;

為什麼說不好呢?對於現在很多年輕人來說,有活力,有創意,喜歡折騰,這是他們的優勢也是成長的依靠。別人做事的方式並不能成為他們的,所以會比較排斥,一旦出現排斥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不合等等。再者,從一些人的經歷來講,喜歡督促下屬,會讓下屬失去獨自思考的能力和沒有主見,做什麼事都需要領導,形成依賴,不利於以後的成長,成為骨幹可能就停止了。

以上是我的見解,祝工作順利~


白起的微笑


有幸回答題主問題

我覺得如果事事過問的領導不是好領導,這是典型的又當爹又當媽的管理模式,這樣手下的員工很難能有屬於自己的擔當,做為一個成功的管理應該要學會放手,如果什麼事情都要過問的話那麼你要這個員工幹嘛,還不如自己做,這種行為不是在關心員工而是在無形中害了他,以後他會養成一種反正領導也在關注,錯了沒事,領導會提示我的。

這種管理方式的話作為領導你會很累,而且你很難能提拔一個能代替自己的,從而自己高升。



職場曹孟德


這絕對不是好事情,如果一個領導事無鉅細都要過問的話,那他絕對不是一個好領導,領導應該把工作重心放在前瞻性的,戰略性的,全局性的工作上,具體的事情應該充分授權,讓下級發揮,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好領導。跟著這樣的領導你才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前途,否則的話你只能另能高枝啦!


庫裡楊


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玫瑰]

關於這個問題,在這裡與你分享兩點體會:

1、從你領導的角度出發,你的領導可能剛剛從一名員工走上領導崗位,他也許曾經是位很好的員工,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把工作做的很好。但走上領導崗位之後,還沒有完全適應,如果是這樣,你要給予一定的理解。

2、從咱們員工的角度出發,其實有一位這樣的領導,會倒逼咱們變得優秀,要化壓力為動力,既然領導關注細節,咱們偏偏做的很好,讓領導挑不出毛病,而在這個過程裡,相信上進的你一定會把工作越做越完美。

加油!


芯寧大人


並不是什麼好事,做好管理層的第一要義就是適當放權,如果管理者事無鉅細的什麼都要涉及,自己是無法做好管理。

另外你也很難在他手下得到進一步發展,先不說信任度的問題,在很多你職責範圍內的決策你都無法做主,也會讓你的工作很累。

所以現在你應該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了,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在個人價值最高峰的時候,找到合適自己的崗位、公司、老闆。

祝你成功


良人財稅


有一個事無鉅細什麼事都關心的領導。這個可不是什麼好事。說明這個領導膽小甚微。不能當事情。可能有一點什麼事情都會推到別人的頭上或者手下的頭上。什麼壞事都和自己撇的清楚。在這樣的領導手下做事非常危險。但是你要碰到的話,日會很難過。建議還是重新換個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