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劉繼卣連壇北斗,當年,他的連環畫一出,各家紛紛當作範本。趙明鈞老曾對我說,他那時的連環畫,尤其是馬,實深學劉老。並曰:“取法乎上,只得其中”,言下實是佩服得緊。按現在的說法,叫“劉粉”。效法他的豈一趙明鈞哉?李成勳、王亦秋、劉漢宗、肖林、傅伯星等等皆汲其營養。他的每一張畫,都極經得起推敲,無論章法、結構、用線、道具、色彩,甚至取得名字。他的古典題材連環畫,代表了古典連環畫的最高水平。因現實的關係,後來畫了幾冊表現現代農村題材的連環畫,他還是同樣是把農民服裝用古典的、貴族的白描線條來畫。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劉繼卣的《水簾洞》,人物衣袂飄飄,深有吳風,造型精準繁複,直逼永樂。就是筆下動物,畫得太真實了,好比去動物園。所畫猴子,全無猴精的妖氣和鬼氣。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劉繼卣《筋斗雲》中,山人看到兩個細節,一是他精於考證——菩提祖師執“鳩杖”(按:所謂“鳩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處做成一隻斑鳩鳥的形狀。鳩杖在先秦時期是長者地位的象徵,漢代更是以擁有皇帝所賜鳩杖為榮。傳說鳩為不噎之鳥,刻鳩紋於杖頭,可望老者食時防噎。《後漢書·禮儀志中》:“玉仗,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照西遊記所云,孫悟空唐代被壓五行山,500年前大鬧天宮,更前則學藝於菩提祖師,正屬漢朝。)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二是他也有疏忽——有一張畫內的道具——刀的龍屯口畫反了。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劉繼卣還有個特色,就是把人物畫得太嚴整,不是俊男美女,就是大眉骨虯髯,沒有個性。劉老在連環畫界、動物畫界、工筆畫界的地位不可動搖。尤其是動物畫,中國他認了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他老子除外)。連環畫,更是500年內第一人。至於西遊記是動物園、人物嚴整無個性,屬山人小子亂言而已,絲毫無損於他的偉大。國家文保部門規定,劉繼卣的任何畫作只能國內流通,不得帶出國外。這個地位,屬於國寶級別的待遇,沒幾個現代畫家有的。

嚴紹唐的畫是草,不是跑。你也不能說他不好,他就是畫得太熟練了,好象熟練工人出來的零件。“老牌”其實就是“老油”,畫得油了。此外,一定要正確區分“跑”更“精練過分”的區別,跑馬就是不會走路就飛的意思。精練過頭就是會跑,但是跑偏的意思。賀友直晚年的連環畫也不是跑,也是太喜歡精煉,精練得只按自家喜歡的來,大師名頭給整的,偏了也是風格。

畫連環畫的,第一要博學;第二要耐心;第三要有想法。尤其是耐心,連環畫是個細緻活,沒有耐心不成。此外,還有個小三點:一要有造型基礎、掌握一定的素描與速寫技巧;二是要懂連續構圖的章法,會經營,會導演;三是線條要洗練,逐漸形成風格。以上大三點小三點掌握,就是個好連環畫手了。

連環畫中最精於考證,不會出道具錯誤的是以下三位:一位是東北連壇祖師爺王宏力王老爺子;一位是畫聊齋的王企玟(逢真);還有一位是杭州的傅伯星。三人還各有專攻:王宏老各朝服式,絕不會搞混;逢真明清傢俱,那是手到擒來;傅伯星器皿,尤其是南宋亭臺樓閣,不作二人想。

人美80年代水滸,伴我度過少年時光,感情比老版水滸深。那時去新華書店一本本地買,那些分冊,有歎為觀止的,有愛不釋手的,有看過生氣的......其中,對我影響特別深的是裡面水滸人物的造型。後來,買到一冊江蘇版彩色《戴敦邦水滸葉子》,欣喜只餘,有些納悶,因為該書比80年代水滸套書遲嘛!為何有好多造型一致?是戴敦邦參考套書?自己想想也有可能,因為套書有他師父羅中立在嘛,他自己何況也參加。

再後來,又買到天津楊柳青出版的《戴敦邦水滸人物一百零八將》,在前言中,說是動手於文革後期......於是認定,80年代水滸人物是按戴敦邦這本來設計的。在恍然大悟的同時,還是納悶,為何套書中好些人物與楊柳青版的不一呢?如徐寧、張順、索超、劉唐、燕青......

近日看到人美再版該80年代水滸,其中附有人物繡像增頁,才算了了當年的這段“公案”——原來80年代版水滸套書的人物造型,是由戴敦邦、王亦秋、王宏力三老聯手完成的。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以上戴敦邦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以上王亦秋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劉繼卣的經典連環畫欣賞及漫談

公益推薦,僅供欣賞,如有涉權請聯繫刪除 感謝文圖提供

以上王宏力(王宏老把徐寧外號誤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