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2019最新電影《小丑》?

小石說電影


《小丑》所述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人類社會,主角生活的城市都處在垃圾堆中,故事主要講了主角在經歷了一系列變故之後內心陰暗面爆發,最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談到小丑,不得不說的就是他的笑聲。他因為顛笑症接受心理治療醫生說他腦袋受過重創需要吃很多很多藥,走路時都像被兩顆沉重的鉛球拉扯著,他細心照顧著有著痴呆症並相依為命的母親,在他癲笑症發作時,沒有人心疼他,因為根本無人在意,人們隔離他、唾棄他,他一心只想給人們帶去歡樂,他每次扮演小丑化妝時都會用雙手撕開自己的嘴,對著鏡子告訴自己要笑,他曾努力想要融入這個社會。直到在他得知自己被領養被養母繼夫虐待、欺騙而造成腦部重傷,被勢力的老闆開除,被無情的路人嘲笑,被自己唯一的朋友背叛時,內心裡的小丑早已一點一滴的慢慢吞噬他,但非這個社會曾經對他有一點點的溫暖,一點點誠實,他就不會被吞噬的體無完膚。

在劇情一開始,亞瑟在車上逗小孩玩,但被孩子的母親制止,隨後發出了笑聲,並解釋了他自己患有殘疾,這種病發作時會控制不住的笑出聲,這讓他痛苦不堪。因為他的疾病讓他在社會中不受人尊重甚至變成別人嘲笑的對象,也因此讓主角亞瑟慢慢產生一些殺人的動機。在經歷一系列糟糕的事情以後坐在地鐵裡因看見三個男人搶劫最後因顛笑症發作被三個金融男虐戲毆打,本想拿出自己的病因給他們看卻被制止,被打得滿臉鮮血的他再也抑制不住了只聽見槍聲響起地鐵裡兩個男人倒地不起,另外一個落荒而逃,最後也死在了地鐵外面。從槍殺三個金融男開始,他殺了樓道里暗戀的女人,弒母,殺了自己唯一的朋友,放走了那個跟他一樣被這個社會欺凌的侏儒症小丑同事,然後被警察追擊,在直播節目上殺了那個他曾經視為偶像視為生活裡唯一希望卻當著全國觀眾面前嘲笑他表演的人,最後他殺了那名根本不在意他病情的心理醫生。

如果那種所為的正常人能多一點點尊重,就不會有像早前的電影寄生蟲和小丑的悲劇發生了。小丑他明顯不是那種天生殺人狂,而是在社會中被斯壓自我壓抑後暴暴發的結果,他殺的的都是那種自大和出賣他和取笑他的的人,而對他有善和真誠的朱儒他不傷害。

是這個社會造就了小丑,社會的冷漠和自私,只會看見人出醜來喜喜悅自我。小丑是把這點看得清楚了,看到社會結構和人性是如些的脆弱,再輕輕一推就能把恐懼和這結構摧毀。只要社會多點尊重少點冷漠多點關心少點自戀,社會就會少一個小丑。

電影進行到要結束時,小丑在街上受到暴力群眾崇拜時心裡很不敵服,臉上充滿笑意卻流下了最後一滴眼淚。

我認為每個人並非天生就是邪惡之人,他曾經是一個跟我們一樣的人,一個孤獨無助、走投無路的善良人。那些讓他遍體鱗傷的人,才讓他變得鐵石心腸,

拿真心和善良對待他人,得到的卻是拒絕和懷疑。理想被人踐踏後的絕望和失望。最後影片告訴我們如果有人對您微笑,請嘗試向後微笑。而且,如果您發現有人在根本的心理健康問題上需要幫助,請使用同理心,同情心和理解力,以使他們獲得所需的幫助,以積極的方式治癒和前進。

讓我們嘗試成為支持那些掙扎中的人們的那種人。讓我們在那張臉上露出真實的微笑。


村口胡說


大家好,我是火星於叔,很高興跟大家在這裡相識。

先看劇情。

一個普通的街區,歡快的街頭鋼琴旋律,小丑在幫著小店促銷。

忽然幾個小孩子蜂擁而上,搶了小丑的促銷廣告牌,小丑全力衝刺追趕,不料卻進了圈套,被一頓好打。

傷痕累累回到公司,同事同情他,給了他把槍防身。老闆卻毫無憐憫之心,堅持不拿回來廣告牌,就辭退小丑。

他踏上回家之路,一個孩子看著愁雲慘淡的他也悶悶不樂,他於是扮起鬼臉,想著逗孩子開心,卻被孩子母親一頓數落。

他開始大笑,怪異的,停不下來的大笑。

他掏出一張隨身攜帶的醫生證明卡給孩子母親,這卡片寫著:“此病人患有間歇性大笑不受控制的大腦問題,可能會無故大笑不能控制,帶來不便請諒解”。這母親一臉嫌棄,全車人以怪異的眼光看著這個大笑不止的怪人。

他回家,在電梯碰到一個很吸引人的單親媽媽帶著孩子,簡單幾句寒暄,原來是隔壁的鄰居。

家中的他是一個溫柔的兒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著病重的媽媽,為她吃飯,幫她洗澡,一起看兩個人的共同偶像脫口秀明星Murray的秀,此刻的他暫時的沒有痛苦了吧。

然而生活不會饒過你。

第二天的工作是去給醫院的病重孩子唱兒歌,他跳著唱著,懷裡的槍掉了出來。

結果很明顯,老闆堅持要辭退他,貧寒的如履薄冰的生活,眼看要崩塌了。

來不及換下小丑的妝容,他悵然獨坐在回家的火車上。同車廂幾個衣著光鮮的年輕人在調戲一個女子,女子投來了求助的目光,可是一個小丑,我又能做什麼呢?他轉過頭去,想避開是非。

他開始大笑,怪異的,停不下來的大笑。

三個年輕人放棄了女子,“有什麼可笑的嗎”?接下來,顯而易見的又是一頓毒打。這次不同的是,小丑有了槍,射死其中兩人,第三個想要逃跑,絕望的逃跑,小丑追上去,打光了彈匣的子彈。

跑到廁所,有那麼一刻,他是驚慌的。然而很快的,他開始回味,享受那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那種大仇得報的快感,看到別人求饒的快感,結束別人生命的快感,他甚至興奮的跳起舞來。

意氣風發的他,甚至回到了公寓,成功推倒了那個一面之交的鄰居單親媽媽。

此刻的他,可能享受著人生從未有過的幸福吧。

去他的公司,我可以像我的偶像一樣做個脫口秀演員。於是他參加脫口秀大會海選,帶著心愛的女友一起,可是才開始講準備已久的段子,

他開始大笑,怪異的,停不下來的大笑。

不過大笑完,他還是用自己剩下的段子贏得滿堂喝彩和女友的愛慕。

然而生活不會饒過你。

回到家,母親卻被送去急診,還好撿回一命,這時警察找上來,詢問他是否知道三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在火車被殺的事情,他矢口否認,而且責怪警察給了母親太多壓力才讓她如此病情加重。

事情在這個當口,出現了莫名的轉機,偶然間他看到一封母親給當地大亨韋恩求助的一封信,原來自己的父親是這樣一個聲名顯赫的大人物。

他偷偷跑去韋恩的城堡,隔著門和還是正太的小蝙蝠俠玩耍,告訴他我是你的哥哥。然而保全卻出來,喝止了他告訴他你母親是個有妄想症的瘋子。他不甘心,想盡辦法找到老韋恩,老韋恩告訴他,他媽媽是個有妄想症的瘋子,整個和韋恩的戀情是他媽媽自己臆想出來的。老韋恩還警告他,離小正太遠一點。

他當然不相信,於是去精神病醫院求證,

然而生活不會饒過你。

看著檔案輕輕楚楚的記錄,老韋恩說的,他最不想相信的,卻是事實。

他回到女友的公寓,卻發現女友完全不認識他,他的幸福,那短暫的幸福,原來只是自己的黃粱一夢。

三個年輕有為的年輕人被殺的事情,已經暗暗醞釀成一個巨大的風暴,萬能的媒體把小丑的臉刻畫成一個殺富濟貧的文化符號,無數人自發的帶上小丑的面具走上街上,肆意妄為。

生活不會饒過你,有時候還會給開個玩笑。他接到自己和母親最喜歡的脫口秀演員,偶像李誕的電話,邀請他上電視直播,說是他脫口秀大會海選的視頻獲得了大量的點擊量,網友想一睹真容。

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拿出自己最中意的一個段子: "I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cents than my life"

Cents和Senses 諧音,整句話雙關,我的死比我活著掙得多,或者,我的死比我活著更合理。準備在直播秀上講出段子,再掏槍自決,完成一個偉大的脫口秀表演。

然而生活不會饒過你。

警察基本確定犯罪嫌疑人是他,前來抓捕,他拼命逃跑。幸好,遇到了一車帶著小丑面具的無害大眾,協助他逃跑。

當然,警察將他成功抓捕。

生活不會饒過你,有時候還會給開個玩笑。

面帶小丑面具的無害大眾將他救下,封他為王,面帶小丑面具的無害大眾將韋恩夫婦殺死,留下正太。

從那一刻開始,他變成了Joker,他變成了Batman。

寫在後面的話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反之亦然,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Joker不是一個人,他是無害大眾的“惡”的具象化。

當人帶上了面具,不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時候,展現出來的會是“善”?還是“惡”?

問問自己,當帶上了面具,你還是不是你?你是好人嗎?還是個壞人?

互聯網是否應該保護個人隱私,還是應該實名制?


火星於叔


2019版《小丑》獲得威尼斯金獅獎後,口碑炸裂,受到了廣大影迷的追捧,也打破了“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的說法,到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也許是諾蘭執導的《黑暗騎士》中那戲份並不多但濃墨重彩的小丑,那邪惡與正義催生悲情促使大批影迷為大反派轉粉,希斯萊傑版小丑的留白與距離感無疑是為2019版小丑增加了不上光環的。

事實上亦正亦邪的電影主角確實是最能釋放巨大人格魅力的,主角之前有一面是令人信服的,我想這就是舊版小丑成為金典的原因之一。

2019版《小丑》在人物塑造上幾乎說不上成功。首先,英雄主義的孤獨感在《小丑》裡變成了心理疾病帶來的“怪癖”“病態”。有人可能會說影片反映的是邊緣人物的困境,問題就出在編劇給主角設定了精神病的人設。這大大地減弱了人物的力度。編劇也藉此迴避了很多困難。如果這個邊緣人物腦子是正常的,或許可挖掘的東西會多一點,畢竟影迷喜歡一部影片,多少是因為它對照自己的現實能有一些激勵或者深思的作用。如果影片完全在講述一個與大眾無關的,與直面現實大相徑庭的,人們只會說,那不是我,那與我無關。其次,小丑的思想是缺乏深度的。即便他在日記裡寫道“希望我的死亡比我的人生更值得”,聽起來好像挺有深度,小丑踐行這個理念的方式又是偏激,極端的:你們都不關注我,不把我當回事,那我就殺個人讓你們恐慌。還有,小丑的思想沒有進一步挖掘。更多是對“主流的”“正常的”不滿。這將和深度相去甚遠,一個現實生活中極度沒有存在感的“小丑”,最後用製造暴亂,血腥,成為黑暗本身,讓自己的死亡變成社會的“話題”“焦點”,是反抗還是墮落?!即使是以正面人物展開的故事,都需要賦予主人公一個合法性的信念牽引故事往前走。而略帶反面的,像《V字仇殺隊》,“V”的合法性是“反烏托邦”,如果說“希望自己在存在感中死去”是《小丑》的合法性。而他的行動又是消極而黑暗的。他用殺戮,毀滅踐行自己對死亡的期許,我卻沒看見他對現實世界一點點直面的態度,滿屏是逃避。厭惡給自己童年帶來黑暗的那個人,他殺死了養母;憎惡故意讓自己失掉工作的那個人,他讓同事血濺家中;憎惡一度被自己視作心理慰藉的電視秀主持人,後來發現偶像一面挖苦奚落自己,一面把他當作節目的佐料,他舉起手槍結果了主持人。與其說是現實的黑暗,不如說是失控的自我意識主宰著他試圖毀滅“主流中的人”,殺死每一個推他入火坑的人。那麼,小丑的合法性究竟是什麼?

2019版《小丑》幾乎是好萊塢史上最黑暗,又極度混亂的影片。從未有過地“一黑到底”!

在經濟不景氣的大時代背景下,刻畫一個邊緣人物在黑暗生活中逐步墮落,癲狂。又不做深度剖析,一路癲狂,一直黑暗。甚至必要的時候,編劇把小丑的黑暗的悲劇歸結於“童年不幸”,加劇了影片的混亂。不知道它究竟要深刻地討論什麼,悲劇究竟要聚焦在哪一個點上。

至於小丑的瘋狂意外變成底層人的偶像,代言人,甚至是“意見領袖”。這又過於“理想化”。觀眾完全高潮不起來。悲劇的普世價值不知所蹤。大部分影迷深深感知生活的黑暗與不幸,不光是明白黑暗的衍生和由來,更要尋覓一種直面黑暗,克服障礙掙脫消極的行動,這是生命的意義。小丑像是剖析了黑暗的悲劇,實際上什麼也沒說。這是我不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它看來更像是虛無主義者的讚歌。





L木槿昔年


說到小丑,想必很多人腦子裡都會浮現出諾蘭大神拍攝的“蝙蝠俠三部曲”《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不得不說當時希斯·萊傑真的完美的詮釋了“小丑”,使得小丑的人氣大漲,或許是他為了演好角色,把自己變抑鬱了,他最後也沒能走出角色的陰影而失去了生命。雖然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但他卻不能享受這個榮譽。

得益於希斯·萊傑給小丑帶來的巨大人氣,讓不少影迷都感慨“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所以我們在網上能看到不少“吹”小丑的,我敢說有大部分都不知道小丑是幹嘛的,只是看到很多人在喜歡小丑,自己也就跟著“吹”,從而給希斯·萊傑招黑。

這部《小丑》不同於希斯·萊傑版的小丑,因為這次“醜爺”做了主角,並且這時候的蝙蝠俠還是個孩子,電影主要講的是小丑的起源電影,由傑昆·菲尼克斯飾演,據悉傑昆為了讓自己的形象與漫畫中小丑瘦長臉型相符合,他把自己的體重降掉47斤;他還做過病態笑容背後的心理分析等等,這都是為了讓角色表現得更加鮮活,所以請不要把傑昆·菲尼克斯和希斯·萊傑這兩個版本的小丑一定分個高低,因為他們都很優秀,表達的方式也不一樣。

其實《小丑》不應該屬於超級英雄片,甚至不能說他是漫改電影,雖然名字“小丑”,卻沒有借鑑DC宇宙的故事他只是披著“小丑”的外衣,來講述人性/社會更深層次的故事。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小丑》可能永遠不會在國內上映,因為電影分級為“R”級,意思有太多不適合未成年看的東西。除非像《金剛狼3》《死侍2》那樣重新制作,那麼對於《小丑》大家希望在網盤裡看原聲呢,還是去電影院看“特供”的呢?


安幸運


地下室實景導演執導joker非常剋制的使用了特效,大量的拍攝堅持使用實景拍攝,有很多景甚至並沒有搭建,而是直接選擇了與年代相仿的實景地直接進行拍攝,比如開場的化妝室就是在布魯克林區的一處真實的地下室,窗外也是地下室的真實外景。而非好萊塢常見的工業化手法,搭景,窗外綠幕的方式。

拍攝的標題再比如,我們看到的片頭joker,劇組手工製作了一個joker的標題,然後用攝像機進行拍攝透底,再合成到成片裡,包括影片中其他標題也是同樣的做法。導演說這樣做事為了儘量讓所有元素充滿手工質感使畫面儘量還原片子所在的80年代。

堅持試鏡導演託德菲爾普斯在在選擇男主的時候很早就確定了男主的表演者歸屬,他直接打電話給傑昆告訴他他得到了這個角色,但傑昆仍舊執意進行一次試鏡,他要表演joker的笑給導演託德看,證明導演的選擇是對的。於是在託德的辦公室傑昆用自己體會的joker 笑征服了在場所有人。

放鬆的執導方式導演託德在創作電影時認為和傑昆是一種合作關係,而不是傳統的導演執導演員的從屬關係,所以他們都給對方很多的創作空間

綠色染髮液傾瀉傑昆在染綠自己頭髮的那場戲,本來拍攝畫面裡的頭髮沒有達到預期中非常綠的震撼效果,於是化妝師索性遞給他兩小瓶綠色顏料直接倒在了他的頭上,結果綠色液體滲出趁在慘白色的面容上非常明顯,而且液體所代表的寓意也明顯好於之前僅僅只是綠頭髮的設計。

舉槍之舞傑昆裸露上體在房間裡跳舞的那場戲,跳了一次後,他覺得手裡很空缺個什麼,於是道具遞給他一把槍說,亞瑟現在需要這個。於是,最後畫面亞瑟舉著槍翩翩起舞。

廁所的舞蹈有一場在廁所的戲,本來劇本里寫的,亞瑟衝進廁所,關起門,藏起槍,用水清洗著妝容。傑昆和導演託德在第一次排練後,傑昆問為什麼亞瑟要藏起槍,這樣不符合邏輯。於是託德和傑昆在廁所裡單獨呆了一個多小時進行思考,外面250個劇組工作人員等著,最後託德拿來音樂家提早給來的電影配樂,放給傑昆聽,傑昆隨著音樂病態的扭起身體,於是整部電影裡最經典的一段表演誕生了。

一滴眼淚開場畫面裡,有一個特寫鏡頭,亞瑟對著鏡子練習笑容,這個鏡頭拍了很多遍,但其中一遍傑昆含淚的雙眼中一滴眼淚流了下來,混著黑色妝色成了一滴黑色眼淚流了下來,寓意一下上升了一個等級,於是這一遍拍攝就被保留了下來。



康爺駕到


放眼2019年伊始至今的全球電影市場,我想應該沒有一部影片能夠跟10月上映的小丑相提並論了。從它席捲全球的票房和口碑來看,它無疑已經是獨一檔的存在了,甚至已經全方位的超過了之前大熱的綠皮書。除開票房這個商業價值不說,個人覺得無論從劇本、導演、演員、影片呈現以及藝術價值都足以讓它躋身經典影片的行列了。如果一定要說有那麼一點點的瑕疵的話,可能就是影片過於陰暗、抑鬱……但絕不負面……

多餘的廢話不多說了,接著聊聊我個人的觀影后感。

寫在前面:

這可能是我至今為止寫過最差的一篇影評了,因為我會從一開始就進入劇透,而且將一透到底。

關鍵字:

① 主演(神級演技) 劇本(頂級劇本)導演(一級導演)

② 希斯萊傑and傑昆菲尼克斯(由於傑昆菲尼克斯的名字太長,在後文中都會稱之為鳳凰)

③ 影片表現and大師的經典

④ 影片的核心和它的層層推進

⑤ 狂笑症

進入正題:

影片小丑這個人物雖然出自DC漫畫,但這部影片中的小丑屬於一個獨立的故事,但對於DC迷來說,它又跟DC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本片主要講述的是由鳳凰飾演的男主角從普通人亞瑟進化到邪惡小丑的一個過程。

男主鳳凰為了他飾演的角色小丑減重47斤左右,這一點我們在影片中也能清晰可見,鳳凰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影片中,鳳凰飾演的男主有三個標誌性的動作——控制不住的狂笑症,壓迫式拉扯自己的嘴巴露出笑容,宣告式的舞步。跟著這三個標誌性的動作,足夠讓我們理清本片的脈絡。

化妝室裡,亞瑟用雙手壓迫式的拉扯著自己的嘴巴,強行露出無情且略帶恐懼的笑容,依稀可見的還有他眼角的那一點淚,這也從側面表現出了亞瑟的內心世界,一種無奈被壓抑的情緒。

家中瘋癲的老母親、街頭的嘲笑與捱打,公交車上善意的舉動卻換來孩子母親鄙視的眼光,這些都讓亞瑟的內心充滿了壓抑、負面的情緒。(這裡有必要提一句的是,亞瑟起初拉扯嘴巴露出笑臉,真的只是為了取悅他的觀眾,這個時候的小丑只是他的工作,他的工作就是為了取悅他人。)亞瑟記得媽媽對他說過的一句話:“你的使命是讓世界充滿歡笑。”

但這些負面、消極的情緒已經讓亞瑟身體深處的那個小丑正在甦醒,也就是所謂的雙重人格,亞瑟的第二重人格,那個邪惡的小丑。

亞瑟的狂笑症是貫穿全片的一根引線,從小丑人格開始甦醒到最後徹底蠶食了亞瑟的精神和肉體的整個過程都是由狂笑症去引導展開的。

狂笑症發作的時間軸大致就是:公車上→心理諮詢時→地鐵裡→正面托馬斯韋恩時→精神醫院門口

上文中提到的被孩子母親投來鄙視的眼光,正是因為亞瑟在取悅孩子的同時,狂笑症控制不住的發作。

亞瑟不但是在心理上逐漸的承受慢慢甦醒的小丑的折磨,在生理上也同樣飽受小丑人格的摧殘,通過鏡頭我們可以看到,亞瑟那皮包骨頭的身軀以及疲憊不堪的步伐,這些都暗示著亞瑟人格即將承受不住體內那個小丑人格的重壓了。

這時的亞瑟心中唯一的憧憬,或者說是信仰便是著名脫口秀大師莫瑞了。亞瑟只有在收看莫瑞節目的時候心中能略過一絲絲的喜悅,他甚至開始不停的幻想自己可以和莫瑞同臺競技。莫瑞是亞瑟愉快心情的來源,亞瑟視莫瑞為燈塔,為信仰,希望有朝一日能像莫瑞一樣給無數的人們帶去快樂。但很可惜的是,這只是亞瑟單方面的幻想,僅此而已,我們也能看出,這時候的亞瑟其實精神已經開始慢慢的失常了。

影片中亞瑟在一條髒亂的街邊瘋狂的發洩,肆意的踢著街邊的垃圾桶。這源於一次工作上的不幸,被老闆扣了工資,這次遭遇讓亞瑟的憤怒達到了沸點,從而也引出了全片中亞瑟的第一次爆發,是那麼的歇斯底里。這也預示著,亞瑟體內代表小丑的那一重人格,陰暗、狂躁、暴力的一面,正式的被催化。

影片到了這裡,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蘭道。為什麼說這是個有意思的人物?此刻他的出場是站在亞瑟為數不多的朋友的立場上的,之後他會變成背後捅刀,出賣亞瑟,把亞瑟推向小丑深淵的重要砝碼。後文我們慢慢聊,先說此刻的蘭道。

故事在這裡說到了蘭道為了安撫憤怒的亞瑟給了他一把槍,且不說這槍是真是假,從劇情呈現出來的來看,殺死人我覺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各位看官,你們有見過安撫朋友給槍的嘛?對不起,這不是安撫,這是助紂為虐,這是火上澆油……我想劇本和導演可能也是這樣一種表現的手法吧,借蘭道這個人物,暗示外力助推,把亞瑟推向小丑。

在這裡先說明一點,這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典型懸疑劇,但接下來的一組鏡頭,導演用了自己的方式給出了線索。影片中亞瑟獨自一人把玩著蘭道給他的那把槍,一不留神還擦槍走火了。值得注意的是,亞瑟把玩槍的時候全程是用的左手,而他生活、化妝、抽菸、統統用的是右手,也就是說,在生活中亞瑟的慣用手是右手。什麼叫慣用手?就是習慣用的手,習慣是長期累積而得的結果,這不是一時間能改變得了的。不記得哪個大師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最難改變的就是習慣,誰說的不重要,反正能說這話的一定是大師,沒錯的。全程左手把玩槍,這再一次的暗示了亞瑟體內的那個小丑人格蠢蠢欲動了。

雖然左手玩槍這組鏡頭給的非常好,但我更喜歡另一組——亞瑟獨自一人在屋中寫著什麼,特寫鏡頭給到了本子上,“患上精神疾病最糟的是……”這句話還沒有寫完,亞瑟突然換成了左手極其變扭的寫著不規則的“人們莫過於想讓你表現的像個正常人……”並且特別在"O"這個字母上畫了一個小丑臉型的圖案。這一系列極其變扭的左手寫作再一次的暗示了亞瑟已經逐漸開始不正常了,因為本子寫著的是“想讓你”。人活著是需要偽裝的,但小丑不需要,那個邪惡的小丑,第一次開始操控亞瑟的行為意識。

一次醫院的演出亞瑟不小心把槍暴露了出來,此刻那個叫蘭道的朋友再一次的閃亮登場,只不過這一次不再是以朋友的立場,而是以小人的立場登場,蘭道在老闆面前出賣了亞瑟,這次的出賣又一次的把亞瑟的人格推向了深淵,而小丑的人格呼之欲出。蘭道這位老兄祖上可能是在四川學變臉的,不然怎麼說變臉就變臉的呢?

其實我一直懷疑蘭道給槍是一種故意的行為,劇情上的鋪墊,小丑覺醒的催化,當然也可以用四個字來解釋——順理成章!

在完美的做完了這一切鋪墊和導演一系列的拍攝騷操作之後,影片進入了第二階段,亞瑟人格慢慢褪去,小丑人格隱約覺醒。

地鐵上的一段劇情恰到好處的呈現了小丑人格與亞瑟人格的第一次交接。亞瑟在地鐵上遇到了三個渣男,注意啊!上文中提到的狂笑症的時間軸,亞瑟在地鐵上又一次的控制不住狂笑症發作,之後便遭到了三個渣男的嘲諷和毆打。這組鏡頭中,導演再一次的體現了他的騷操作,巧妙的拍攝手法——藉著三個渣男之口,響起了格萊尼斯的《小丑入場》的音樂。這是全片第一次如此赤裸的明示小丑人格的正式覺醒。對的,你沒看錯,這已經是明示了,都這麼“不要臉”配樂《小丑入場》了。

在一系列的明示和暗示之後,全片第一次宣告了小丑人格取而代之了亞瑟人格正面登場。伴隨著槍聲,三個渣男應聲倒地,同時鏡頭給到了左手,左手代表了小丑,小丑操控了左手。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時候小丑只是或者說只能間歇性的操控亞瑟的精神和肉體,遠沒有到徹底掌控的地步。

小丑逃跑,在一個洗手間裡,亞瑟,哦!不!此刻應該是小丑跳起了優雅的舞蹈,同時鏡頭給到了鏡子,亞瑟從容的張開雙臂,擁抱鏡子裡的自己,也就是這個鏡頭宣佈了小丑已經跟亞瑟完成了完美的交融,注意我用的詞是交融,此時的小丑只是融入在亞瑟的精神和肉體,隨時準備交換。

這個半人半魔的主人公在第一次輕鬆完成殺人之後,便肆無忌憚的去擁吻了自己暗戀已久的蘇菲。之前的暗戀是因為亞瑟的懦弱,膽怯,而現在有著一半小丑人格的亞瑟再也毫無顧忌。

蘇菲的這一段我是這麼理解的,蘇菲是個單親媽媽,這其實是一種殘缺的生活。站在亞瑟的角度,他一直受到排擠、嘲諷、鄙視……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希望給蘇菲一個完整的家,給自己一種完整的生活。而站在小丑的角度,借用蘇菲殘缺的生活來暗喻小丑的陰暗面,以及之後的反社會人格。完全屬於個人理解範疇!

不過兩個相同的自殺手勢揭示了蘇菲的這一段其實是亞瑟單方面的幻想而已,蘇菲在電梯裡做過,之後亞瑟在蘇菲家中同樣做了一遍,從當時蘇菲恐懼的表情來看,應該無疑是亞瑟的幻想。

“我的死能讓我的人生更有價值。”這句核心的話側面反應了亞瑟的那個自殺手勢其實是體現了小丑人格在他體內進一步的進化。

導演和劇本的功力在蘇菲這個人物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蘇菲這條線是亞瑟人性最後的體現,在亞瑟幻想著和蘇菲戀愛、逛街、生活,這一系列的場景之後,亞瑟回到家中和母親翩翩起舞,這些短暫的場景都是亞瑟人格在本片中短暫的快樂時光,也是最後的快樂時光。

至此亞瑟人格在本片中基本宣告結束,影片進入第三階段。從跟母親的翩翩起舞引出了本片的另一根主線,也是最重要的一根線,正是以這根線為代表的篇章,給了亞瑟人格最致命的一擊。小丑人格從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肉體上全方位的將亞瑟人格蠶食殆盡。

母親曾經給哥譚市首富托馬斯韋恩做過幫傭,現在落魄的生活讓她有了求助托馬斯的想法,通過信件把自己窘困的生活告知托馬斯。亞瑟無意中偷看到了信中的內容,字裡行間給了亞瑟晴天霹靂的打擊,他發現自己居然是母親和托馬斯的私生子,這突如其來的秘密揭露,讓亞瑟決定上門尋求真相。一門之隔,亞瑟見到了他心中認為的弟弟——布魯斯。導演此刻在鏡頭中雙向表現了亞瑟扮作小丑取悅布魯斯,同時也在布魯斯稚嫩的小臉蛋上扯出了和自己扮小丑時同樣的笑臉。這個鏡頭應該是想呈現出亞瑟見到他心中一脈相承弟弟時的開心心情以及他同樣覺得這個他心中的弟弟見到哥哥後也應該是相同的心情。但是管家阿福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短暫的愉悅,阿福告訴亞瑟他母親有妄想症,精神有嚴重的問題,還特別說了母親曾經真的住進過阿卡姆精神病院。你亞瑟,跟托馬斯韋恩,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沒有!

阿福的講述,莫瑞在電視中的嘲諷,母親的瘋癲發作,讓亞瑟的精神到達了冰點。注意我用到的冰點這個詞,其一是亞瑟的精神真的到達了冰點,最重要的是,導演在之後的一次神來之筆。回到家中的亞瑟把自己關進了冰箱裡。這是一種人物行為,更是一種拍攝藝術,結合在一起我可以理解成一種行為藝術的表達,亞瑟冰封,小丑破籠。我個人覺得這是一次神級敘事。

經過親自去阿卡姆精神病院的求證,亞瑟的確是被領養的,所有的一切都跟托馬斯韋恩還有管家阿福說的驚人的一致。醫院門口亞瑟的狂笑症再次發作。

至此,影片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小丑完成了最後的進化,徹底的取代了亞瑟破籠而出,亞瑟就此被徹底的蠶食乾淨,一點渣都不剩。

弒母、殺友、摧毀信仰——母親的欺騙,蘭道的出賣,莫瑞的嘲諷。

這裡簡單的聊聊殺死莫瑞的這一段,莫瑞曾經是他的信仰,一個連信仰都可以親手摧毀的人真的已經完全失控沒有什麼是他做不了的了。

亞瑟起初是想自殺的,之後改變注意,決定殺死莫瑞,我個人覺得應該根本從來沒有過自殺這個想法,這只是導演的一種拍攝和敘事手法。自殺其實是一種自我的暗示,再一次的詮釋了那句話,“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從而達到了,完結自我,釋放小丑。這是一種站在小丑的角度去表達主人公的自殺,殺死的是亞瑟的人性,而不是軀體,終結你!新生我!

弒母、殺友、摧毀信仰——這樣的小丑正式開啟了屬於自己的生存法則,社會秩序,推翻文明,迎接黑暗……

亞瑟在被警方押解的途中遭遇車禍,這場車禍交代了死亡,亞瑟的死亡。之後小丑的信徒們抬出的是小丑,抬出——交代了小丑的新生。主人公用獻血畫了一個小丑的logo,在車上跳起了優雅的舞蹈,那支似曾相識的舞蹈,沒錯,就是曾經在殺死三個渣男後也跳過的幾乎類似的舞蹈。那時的呼之欲出,現在的進化完結。這。。。是一種儀式!

看過本片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好像漏了幾個劇情並沒有說。沒錯,有兩段劇情,一根貫穿全片的主線我沒有說。原因是因為——接著往下看。。。

亞瑟換衣混進了托馬斯韋恩的豪宅(此刻豪宅之外聚集了大量帶著小丑面具前來抗議權貴不作為的市民)進入豪宅後的一段是我個人覺得導演在整部片子中拍攝最傳神的兩段的其中一段。豪宅裡的權貴正在觀看,電影史上的豐碑,默片時代的王者查理卓別林大師的《摩登時代》。導演借用《摩登時代》直接呈現了《小丑》這部影片此刻的內涵,豪宅裡的觀影,豪宅外的抗議與《摩登時代》恰到好處的完美呼應。亞瑟在影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我原本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劇,但其實它是一出喜劇。”巧合的是查理卓別林也曾經說過一句類似的話,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概的意思是:“觀眾覺得我是一名喜劇演員,但其實我這一生都在演悲劇故事。”其中的寓意我想聰明的觀眾應該自然能理解了。(順帶提一句亞瑟正面托馬斯時狂笑症再次發作)

作為看過5 6 7 8邊《摩登時代》的我在這裡簡單的交代一下《摩登時代》的大致故事,它講述了上世紀30年代左右,美國經濟大蕭條,卓別林飾演的男主沒日沒夜的工作,最後精神失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片子裡的男主同樣成為了當時社會輿論的焦點。《摩登時代》是一部寓意很深的默片,同情底層人民,諷刺社會權貴。背景音樂smile也被導演在《小丑》使用。

還有一段傳神拍攝是小丑在完成最後的進化階段弒母、殺友、摧毀信仰,但唯獨放走了另一個小丑的扮演者蓋裡,蓋裡是個天生的loser,小丑的內心世界是反人類,反社會的,也就是說正常的人類都是小丑的敵人,但蓋裡並不是,一個殘缺的侏儒,小丑視他為同類。蓋裡準備逃跑時,卻被門把手擋住了自己的去路,即便他伸手,卻始終無法夠到。門把手的高度是一個正常人輕而易舉便能夠到的。蓋裡夠不到,這對他來說真是一種悲劇。這是壓抑的本片唯一的笑點,導演用喜劇的拍攝手法傳達了悲劇的色彩。

這裡再一次的呼應了卓別林的那句話,我個人想來,這兩個片段可能是導演和演員對卓別林大師的致敬吧!當然這也很可能是我這一介屁民胡思亂想。

還有一條貫穿全片的主線,就是那個心理治療師,這個心理治療師的出現到底是全部真實,還是全部幻想,還是一半真實一半幻想,說實話我沒有看的很明白,只是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鏡頭,心理諮詢師在和亞瑟說話的時候,出現過一個鐘,畫面切換到亞瑟在精神病院的時候也出現過一個鐘,兩個鐘的時間是吻合的,鍾和表是現在很多導演喜歡敘事的一種拍攝手法。不過這個人物在下是真的沒有看透徹,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告知在下。

寫在最後:

看完本片,我最想大聲說的一句話就是,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這句話從此作古,將成為永遠的歷史。這裡並不是說希斯萊傑演的不好,也不是說鳳凰對希斯萊傑完成了超越,並沒有。希斯萊傑演的是完全進化後的小丑,表演的極具張力,癲狂、暴力、毫無人性。鳳凰演的是進化過程的小丑,是徘徊在人與小丑之間的狀態,也就是說是正在進行時,表演的壓抑、陰暗、時而陰鬱,時而發作。希斯萊傑的小丑有蝙蝠俠,鳳凰的小丑是大男主。總之兩人都是神級演技,給予了小丑最好的詮釋,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順帶著提一句大影帝羅伯特德尼羅在影片中也奉獻了神級演技,每個表情都是演技,脫口秀節目也致敬了他自己在1983年主演的《喜劇之王》。

最後感悟:

小丑這部影片相對於其他的電影來說的確是壓抑、陰鬱了一點,但這只是一部電影,電影不能凌駕於人類的思維之上,我們可以去分析電影本身,但不能被電影同化,本片也有積極的片段,我們應該對於這些積極的片段去加以剖析。作為觀眾,我們應該探討的是《小丑》在電影角度的藝術價值,紮實的劇本,導演拍攝的手法,以及鳳凰神級演技,和全部工作人員為了電影的付出。


王者榮耀王哈哈


傑昆的演技征服了我,簡直是眉毛都有戲!所謂不瘋魔不成佛,DC的宏觀野心真的很大,就近幾年DC的狀況來看,無論是正義聯盟還是大超、海王這些超級英雄的獨立電影,雖說口碑也不錯,但似乎都被漫威和它的復聯眾星給壓了一頭,一直沒能翻身,在塑造正派英雄未能成功佔領市場的情況下,重新塑造小丑這個反派角色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當然,DC的預告片一如既往的沒有辜負觀眾的期望,短短的數個鏡頭將小丑的變化歷程描述的異常清晰,病態的社會、扭曲的人性在兩三分鐘的短片鏡頭內也渲染的十分精緻

有很多人提到了一個細節,亞瑟被人打倒在地時,胸口的花流出了水。我們如果有機會再看到影片,可以看到,亞瑟被人打翻在地時開始的時候想先去夠地上的牌子,但是苦於沒有力氣翻身,接著他出於對自己現狀的調侃,或者為了表現自己即使身處絕境時不忘自己joker的身份,當然,怎麼解讀都可以,最後注意,他是自己伸手到腰下按下了噴水開關,但是花裡的流水並沒有像想象中噴射,而是我們看到的悲慘的流淌。





啵啵剪影


總覺得2019年是全球電影小年甚至荒年,直到這部影片給觀眾兜頭澆了幾桶色彩飽和度極高的油漆,濃墨重彩,令人窒息。

即使有威尼斯金獅獎預警,這部電影質量之高依然遠遠超出我的預期。

首先,這是一部拋棄了一切娛樂性(狹義)的嚴肅電影。在鎖喉般的影片氛圍之下,偶有諷刺幽默,也只能讓人苦笑不得的皺一下眉。

由於腦損傷,主角在情緒波動的情況下,會控制不住自己放生大笑。

為此,他一次次向人們解釋、道歉,強迫自己停下來,把自己都急的流下眼淚。

後來主角接連遇到幾次事,被人猛揍之後,主角再次從自己和別人的血泊裡站起來時,他竟然能控制住神經質的大笑了。

與此同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獲得了一個讓他實現喜劇明星的夢想,他收拾好自己,容光煥發,一身一絲不苟,穿過瀕臨崩潰的哥譚市,去當明星。

大幕將啟,主角在後臺逆光起舞,似人非人,Joker脫胎而出。

電影對於Arthur黑化過程的處理極其工整,觀眾能清晰地看到一個人物破碎的過程,以及另一個人物逐步誕生的過程。

一般而言,這種“工整”很難避免公式化、步驟化,缺乏驚喜。

但《Joker》的厲害之處,在於能把Arthur的每一次破碎,都做成擂在胸口的一記重拳,而且一拳比一拳重,要的就是三拳之後取人性命,絕不拖泥帶水。

(至於是不是真的有三拳……恕我記不清具體數字)

在Arthur破碎的同時,Joker的魅影也越來越清晰。

由於一場意外,小丑的形象,在尖銳的社會矛盾中成為了某種陣營符號。

面對自己造成的影響,Arthur從一開始的竊喜慢慢變成狂喜,最終成神,也成魔。



阿奇講電影


小丑沒有很慘啊,甚至有點自作自受的味道。

1. 首先是開局被青少年欺負+被老闆苛責事件,被欺負不是小丑的問題,但被老闆苛責確實是小丑自身沒做好。

小丑被搶之後一沒有回去跟店家說明招牌毀了,二沒有跟自己老闆說明(反而問老闆:你沒聽說嗎?),你讓店家和老闆怎麼看?就像你叫了一份外賣,你快餓死了外賣也一直沒來,於是你打電話到店家投訴,店家也不知道外賣員去哪裡了

小丑就是帶著你的外賣(招牌)莫名其妙失蹤的外賣員。

我相信你是個好人,但你原諒他的前提是你得知道發生了什麼吧?

這就上升為一個社會問題嗎?放在哪個社會,這服務水平給個一星都不過分。

更直接的說,如果小丑被搶後,和店家/老闆都說明情況,而店家/老闆都選擇繼續苛責,那才是社會問題。

2. 然後是幼兒醫院掉槍事件。這個真是小丑自己的鍋,背得死死的,摳都摳不下來。您真的沒事帶槍上幼兒醫院幹嘛啊?怕被小孩子跳起來敲碎膝蓋嗎?

3. 講相聲失敗事件。那您的笑話是真不好笑,就要怪觀眾怪社會嗎?咱買票是想圖個開心兒,不高興了還不准我上豆瓣給個差評了?

4. 槍擊事件。大爺您有槍就早些亮出來吧,唬兩句人家小流氓早就撤了,非得挨頓打,冷不丁掏出來就殺人您這是不是太跳躍了?不說警告三次再開槍,起碼也裝一裝,擱您這兒就玩起了出鞘必見血的路數,太過分了吧。

5. 其他事情可以跳過了,因為是非對錯已經足夠明顯了。只要大家別代入主角小丑視角,想想自己也就是個普通人,屬於咋們的劇情其實是:某天回家家裡出現一個妄想症兇徒,結果死了;雖然於心有愧但也真是想關心一下前同事,結果死了;做一個節目主持發覺嘉賓是疑犯,結果死了;開車押送一個犯人,結果死了……

我們不是主角,而是他們。

拋開小丑這種高危精神病患者是不是該拖去電一電會比較好的問題,電影中的 主要矛盾/解決方式 根本說不上深度,反而是有點幼稚的。

具體比如貧富差距、不為底層人民著想、大家族大財閥把控政治命脈……這其實是什麼?這是資本主義把人變成鬼啊。


塞德烏漆嘛黑


您好,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對於電影取得的成績是不可否認的,在短暫的上映期間便席捲全球,一舉奪得票房冠軍,其後更是獲獎無數,各大觀影網站相繼給出9點多分好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部電影吧:

電影《小丑》:主人公菲尼克斯從小患有精神分裂症,經常會發出自己無法控制的笑聲,儘管生活有很多的不幸,但是此時的他依舊很善良,對未來抱有希望,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出色的脫口秀演員,以及得到自己偶像的認可,但是隨著所有的希望,一步步變成失望,以及那些接踵而來的眾的惡諷,朋友的背叛,偶像的嘲笑,媒體的指責......這一切的一切,使他一步步走向深淵,終於他決定不再壓抑,那心裡一切的悲憤都在他開槍殺人的瞬間暴發出來了!用自我毀滅的方式把痛苦展現給這個世界!

我們驚歎於菲尼克斯的演技,同情小丑的遭遇,而我們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就本部影片而言是什麼毀掉了一個人?不是社會,是我們,是尊重!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去尊重去理解每一個人,以鼓勵代替辱罵與嘲笑,或許可以塑造一個天使,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謝謝大家的閱讀,以上僅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