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中的小公主——紅絲硯

西晉《博物志》有云“天下名硯四十有一,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位於青州市西北15公里處的黑山,因石黑如墨而得名,佛道兩家都曾把這裡做道場。青州黑山也曾是我國古代第一硯——紅絲硯的唯一產地,因稀而絕。

文房中的小公主——紅絲硯

紅絲石,因顏色紅黃相間,又帶有或紅或黃的絲紋而得名,是一種極佳的制硯石料。與其他硯不一樣的是,紅絲石本身就是一種奇石,具有千變萬化的獨特紋理,故紅絲硯更具觀賞與收藏價值。

文房中的小公主——紅絲硯

以青州紅絲石製成的紅絲硯早在唐宋時期就享有盛譽,被各大文人墨客推為諸硯之首。

紅絲硯因文人墨客的追捧紅極一時,然而因為紅絲石儲量稀少,難於開採,不久便因石料絕跡而盛極而衰。

文房中的小公主——紅絲硯

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在《硯論》寫道:“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後始論端、歙。”其他的忠實真愛粉還有:顏真卿、蘇東坡、歐陽修、鄭板橋……等,可以說是當時的“明星款”了,足以證明紅絲硯在當時文壇的地位。

文房中的小公主——紅絲硯

紅絲石生長於十餘米深的青石夾層中,斷斷續續,時有時無,往往有石英線雜其間,大材極不易得,每開石料數十方,方得幾塊紅絲石坯。

宋時,開採紅絲石的坑掘告罄,硯材幾乎絕跡,在清代已經是宮廷珍奇之物,乾隆皇帝曾為紅絲石“鸚鵡”硯題詩云:“鴻漸不羨用為儀,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禰衡成賦後,鏤肝吐出一絲絲。”

文房中的小公主——紅絲硯

經千萬年形成的獨特紅絲紋路,以最少的人工雕琢,呈現出原石本身的獨特魅力,一硯一世界,這才是紅絲硯最獨到的魅力。

文房中的小公主——紅絲硯

依據紅絲硯原石古樸自然的形狀,石紋呈不規則散裝礦體分佈,巧用其自然型製成荷花硯,一方硯臺便是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文房中的小公主——紅絲硯

天然形成的紋理構成天然樹樁的形狀,在邊緣處以幾隻梅花點睛,匠心獨運。梅花,是中國文人崇尚的雅潔之物,寓意高遠,文人氣質盡顯。

文房中的小公主——紅絲硯

天然原石呈現出紅黃兩色,紋理雲紋縹緲,造型生動。一葉蟬鳴,動靜相宜,美不勝收。溫潤如玉的紅絲硯,帶給人淡泊寧靜的舒適;色彩與紋理的變化,又給人妙不可言之感。這樣一方硯臺常置書房,一朝夢迴唐宋,那個文化繁榮的美好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