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棟樑”王國棟:學者一旦被名利蒙上雙眼,科研生命就終止了

毋庸置疑,和石油一樣,鋼鐵作為國際戰略性材料一直炙手可熱,鋼鐵是工業之糧食,大國之筋骨,在國家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可曾經有一段時期,一提起中國鋼鐵,國外都紛紛不屑一顧,但這種情況卻因為一個人而發生了轉變。

名副其實,他就是中國鋼鐵界的“棟樑”,王國棟。

“鋼鐵棟樑”王國棟:學者一旦被名利蒙上雙眼,科研生命就終止了

王國棟於1942年10月2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從小便喜歡汽車坦克的王國棟,從小就有一顆放飛自我的種子,小時候的他還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坦克。

隨著年齡的增長,王國棟回首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時也會付之一笑,但是,他突然認識到學習重工業卻不是天馬行空,相反,他發現,人民需要它,祖國需要他。1961年王國棟考入東北工學院開始接觸中國的重工業。1966年,王國棟又從東北工業學院畢業後分配到鞍鋼小型廠工作。在那裡他累積了相當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理論知識。

學得越多,瞭解得越多,他越是感受到了中國重工業的任重道遠,於是,王國棟決定重返學校,學無止境。中國缺少的不是普通的技工,而是有獨特技藝,高文化專業素質的人才。1978年,王國棟師從軋鋼專家張樹堂教授,並考取了北京鋼鐵研究總院壓力加工專業碩士研究生。

“鋼鐵棟樑”王國棟:學者一旦被名利蒙上雙眼,科研生命就終止了

有了之前的工作經驗,掌握了重工業的理論知識,王國棟在這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在熱軋鋼材控軋控冷(tmcp)、中厚板核心軋製技術、板形控制及軋製過程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薄帶連鑄基礎研究與工業化技術、軋製過程研發平臺開發建設等方面做出創新成果。

最令王國棟開心的事情還是超級鋼開發取得成功,通過超級鋼大大減少了昂貴金屬材料的損耗,同時更是開闢了鋼種品種更新換代的新途徑。從此,王國棟便有了一個公認的稱號 “超級鋼之父”。超級鋼為國家帶來了無法估計的財富,直接推動了中國重工業的發展。

“鋼鐵棟樑”王國棟:學者一旦被名利蒙上雙眼,科研生命就終止了

而在這之前,你想象不到他們為了科研是多麼艱苦,超級鋼來之不易。在一個簡陋的實驗室裡,張國棟及其團隊便在那裡調整試驗狀態;試驗資金不夠,張國棟一行人便供奉出自己微薄的薄貼維持工作的運行。為了能夠運行,他們在民營企業免費測試。這背後的辛酸不足為外人道。

而超級鋼研究成功後,王國棟仍保持初心,不曾貪戀名利,他認為,“做科研的人一旦被名利蒙上雙眼,他的科研生命也就終止了。”

2005年,王國棟順利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金屬壓力加工)。如今,王國棟已經高齡77歲,但仍舊活躍在第一線,每年有一半多的時間出現在企業研發現場。

王國棟一生都在為國家奉獻,為人民奉獻。他的高尚品德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為祖國大業前仆後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