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塔寺造像塔原位於華池縣林鎮鄉王臺村,寺院始建於金正隆至大定年間(1156 ~ 1189 年),時名“石塔院”,金大安年間更名為“興教院”,後於清乾隆年間毀於地震。
遺址曾清理出土石碑、經幢、陶石建築構件等 370 餘件,其中金大定十年(1176 年)陀羅尼經幢 7 件。地上僅存的兩座石造像塔,後遷建於縣城東面山腰處。1981 年被公佈為甘肅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由華池縣博物館管理。
兩座造像塔通體均由紅砂岩石雕鑿,由蓮座、塔體、塔簷三部分組成。
1 號塔較大,高十三層,分層雕刻,榫卯套接而成,各層塔身均置於圓形仰蓮盆中。通高 12.6 米,第一層為八面體,每面寬 40 釐米,第二層以上為十面體,向上逐層收小,頂有石質剎柱,剎座上置覆缽、相輪、寶珠。各層有塔簷,塔簷凸出於塔身及塔座,簷上有反疊澀兩層挑簷,形成坡度,簷角雕有蔓花。
塔頂部有石質剎柱,剎座上置有覆缽、相輪、寶珠。塔身的各層面雕滿大小不等的佛、菩薩、弟子、供養人、伎樂天等及佛涅槃和本生故事,全塔共雕佛像約3500 餘身。
2 號塔塔體形制同 1 號塔,體量較小,被盜後塔頂、佛像遭到嚴重損壞,現存十一層,殘高 12 米。底座為四方形,第一層塔身每面寬 0.5 米,向上各層呈八角形,逐層收小,各面挑出塔簷,平面呈八角形。
各層塔身均坐於圓形蓮盆中,第一、二、三層塔身各面皆雕佛、比丘,第四層僅在一面開龕,龕內雕有一佛二弟子,第五層以上各層均無佛像,總計佛像 615 身。通體雕滿佛像的石質造像塔,在甘肅省境內僅此一例。
2014年,經報請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關於公佈我省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的通知》(甘文局發〔2014〕301號)公佈其保護範圍為:“塔體:以二號塔(東側)塔基為基準,向東延伸10米,向南延伸25米至塔院所在臺地南崖面,向北延伸15米至塔院所在臺地北崖面護坡;
以一號塔(西側)塔基為基準,向西延伸20米。原址:以塔院前石臺階最頂端一階中心位置為基準,向東延伸40米,向南延伸55米,向西延伸15米,向北延伸25米。”2018年,省文物局、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公佈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甘文局聯發〔2018〕3號)公佈其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範圍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50米。”
閱讀更多 慶陽那點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