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節日助興的音樂會,傳唱了六百餘年

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

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

白洋淀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十里鋪音樂會。

位於雄縣城南約五公里處有一個叫十里鋪的村子,它南臨白洋淀。這個村子裡有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十里鋪音樂會。

这个节日助兴的音乐会,传唱了六百余年

十里鋪音樂會是節日助興的音樂。

十里鋪音樂會是主祭祀和廟會,也是節日助興的音樂,屬北樂,起源於元代,已流傳六百餘年,至今已傳承23代。

这个节日助兴的音乐会,传唱了六百余年

十里鋪音樂會有文場和武場之分。

相傳,它是由雲遊到十里鋪村在呂祖廟暫住的僧人所授。至今,十里鋪音樂會仍保留著古老桌圍子、傳帖的印章、工尺字老譜等,樂器有雙雲鑼、木鬥笙、大管、小管、手鼓、笛子和大鑼等。據說,十里鋪音樂會現存的雲鑼上還刻有“光緒年間制”的字樣。

这个节日助兴的音乐会,传唱了六百余年

十里鋪音樂會有不少樂器。

十里鋪音樂會曲目風格既可以古樸典雅,也可以高亢激昂,更有正反調結合的特點。演奏形式分為文場和武場兩種。文場樂曲包括大麴《挑袍》《泣顏回》《賣油郎》和散曲《五花子》《爬山虎》《小西廂》《白鼓》《四節》《七節》等四十餘部(首);武場包括河西鈸、河東鈸等打擊樂。音樂會演奏時,一般文場和武場結合,既可坐篷,亦可在行進中演奏,在當地頗具影響力。

下期預告

这个节日助兴的音乐会,传唱了六百余年

雄縣西侯留村的龍燈聖會已延續多年,正月十五前後,十里八鄉的人們都會前來觀看,已成為了當地少不了的年俗活動。下期為您說說雄縣西侯留村的龍燈聖會。

關於廣播劇《白洋淀故事》

这个节日助兴的音乐会,传唱了六百余年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自古以來,發生在白洋淀的傳說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華網、新華社河北分社、河北省網信辦、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推出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以廣播和漫畫的形式,帶您穿越美麗神秘的白洋淀,領略魅力燕趙。

好故事仍在繼續,敬請期待!

策劃:劉曉超

導演:翟曉敏

統籌:魏會博、邢玉偉

配音:馬力

音樂:高毅

美編:張文澤、林瑞、瞿媛、吳昊楠

支持: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