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朋友,是什麼原因讓你不願放棄笨重的全畫幅單反的?

熊貓映畫


這是個好問題,為什麼一定要用全畫幅

1、全畫幅是135膠片時代定下的標準,是畫質和體積妥協的最佳搭配,可以說在100多年前,這套系統的光學性能就已經成熟,如今也只是在電子化和對焦性能上改進而已,今天的攝影理論也都是以此為基礎形成的,這就是為什麼會有等效焦距概念,對於攝影師來說全畫幅是基礎標配。

2、底大一級壓死人,全畫幅傳感器在寬容度、暗光攝影、畫面解析力、質感方面要遠高於Aps-C相機,能滿足專業攝影師或者發燒友的苛刻要求。當然有更高追求的可以使用中畫幅、大畫幅或雙反系統,這裡請大家不要槓這個話題。

3、目前像Sony A7系列和佳能EOS R系列無反全畫幅系統已經將全畫幅相機小型化,全畫幅已經不再是笨重的代名詞,只是鏡頭因為光學限制無法做到很輕巧,但整體已經遠遠小於當初的單反系統了。

附圖:使用A7M3全畫幅相機拍攝








小姚看世界


放棄笨重的全畫幅單反——呵呵,我還從來沒有想過。下面談談我的一點感受吧。

愛好攝影50年了,情感越來越深,激情沒有絲毫的減弱,我想也許會陪伴我一生吧。大慨這就是我不願放棄笨重的全畫幅單反,衷情於攝影的情懷吧。

現在不少讓說全畫幅單反笨重,改用微單,卡片機,手機來替代,但單反的高科技含量,高畫質的體現,靈活應用的各種鏡頭及附件設施與後者相比,這就是兩種概念,單反與微單,卡片機手機就不是一個起跑線的賽手。

全畫幅單反是相對笨重了一些,但我卻是另外一種感受。記得第一次爬四姑娘山時,揹著兩臺相機,廣角,中焦,長焦超遠焦鏡頭,三腳架及附件,攝影步行來回6個小時左右。開始進山時,景色讓人激動,忍不住跑幾步,完全忘了自身負重幾十斤的攝影器材與生活必需品啊。很快會有人打手勢,旁邊人就告訴我說:高原上,慢慢走。是啊,4.5千米的高山上應當注意高反啊!此時才注意很多人兩手空空慢悠慢悠的走著,一切顯得那麼平靜,有時還能聽到呼吸聲。此時此刻在此,有一種信念呼喚著我—接開四姑娘山神秘的面紗,看看姑娘您有多美!(一個愛好攝影人的答卷)。











解元3


你好,我早就放棄了笨重的全畫幅單反相機,我談談我為什麼要放棄笨重的全畫幅單反相機吧,理由如下:


其實,富士APS機身,其實很夠用了,你說呢?


一、我拍攝的照片主要用於寫攝影圖書,印刷的最大尺寸是A3或者說16開的跨頁

對於我的要求來說,APS機身和鏡頭完全可以滿足的要求了。

甚至於可以說,1英寸的卡片機,也可以滿足我的要求。


其實,即便是對於影樓和攝影工作室來說,打印40英寸以上的照片,其實aps機身和鏡頭也都是可以滿足的。

對於影樓和攝影工作室來說,主要是客戶不任何APS機身,因為客戶希望你使用更貴的機身和鏡頭,不然就會覺得自己花的錢不值得。


其實,APS機身的背景虛化能力也很不錯了,總是比吹噓F1.2的M43機身要好吧?

以上這張照片,這種虛實結合,你用頂級的相機和鏡頭,也就是那麼回事吧?


二、我也不追求非常厲害的背景虛化效果

應該是,全畫幅機身,背景虛化能力,確實是比APS機身更好。

但是,對我來說,我自己並不需要過於厲害的背景虛化效果。

或者說,我確實不是執迷於糖水片攝影的人。


三、我不喜歡一切笨重的東西,就是不喜歡

能夠用手機搞定的,我一定只用手機。

能夠用卡片機搞定的,我一定只用卡片機。

能夠用aps機身搞定的,我一定不會用全畫幅。


四、我也不是風光攝影的技術黨流派

對於技術黨的風光攝影,確實用全畫幅更好,甚至還有用中畫幅的。

但是,我真的不是技術黨。


五、我也不熱衷於星空攝影

對於熱衷於星空攝影的朋友來說,肯定是必須要用全畫幅機身的了。

但是,說實話,對於我只是印刷A3或者16開來說,對於目前的印刷工藝來說,APS機身也是可以滿足的,雖然美顏全畫幅機身那麼好。但是,我又不是寫星空攝影的專著,我只是攝影圖書裡面有幾張星空的照片就行了,甚至於版面極其有限,不可能印刷跨頁的了,有個正版滿版就很不錯了。


對於16開的滿版印刷來說,APS機身拍攝的星空,完全夠用了。


當然,如果你是星空攝影發燒友,就是想要不輸給別人,怎麼比也不能輸給別人,那麼,千萬不能用APS機身的了。


綜上所述,我自己基本上主要以用手機,卡片機,APS機身為主。我很少用全畫幅機身。

而且,對於很多有一定攝影資歷的攝影愛好者,我也會經常大力給他們推薦APS的富士微單。


光線攝影學院


笨重?不存在的。在畫質面前,輕便的手機還是算了吧;在系統面前,單一的微單也算了吧。

在畫質、重量、操控性及鏡頭群四個方面的綜合考量下,我認為全畫幅單反做到了最大的平衡。

下面用假設法來分析下放棄了全畫幅單反,我可以選擇什麼?

1、手機

放棄單反用手機?一定是我不喜歡攝影了吧。雖然現在手機攝影的影響力也還不錯,但畢竟攝影只是它的附加功能之一。除了便攜,從畫質、操控、鏡頭等很多方面都無法和單反相機比。

2、卡片機

現在還會有人買卡片機嗎?這玩意感覺都快要被時代淘汰了。跟手機比強不了多少,跟微單比弱的一批。我幹嘛要放棄單反選擇卡片機呢?是要回到舊時代嗎?

3、微單

雖然現在微單也可以做到全畫幅了,但是在很多方面還是不習慣,甚至說不如單反。微單相機沒有反光鏡,靠電子取景,完全沒有光線取景方便、真實。微單的鏡頭群、配件等沒有單反豐富,我幹嘛要只是為了輕便退而求其次呢?

4、半畫幅單反

既然都已經上升到單反了,為什麼我不稍微放棄一點重量上的犧牲去追求畫質更好、操控更好、性能更好的全畫幅單反呢?

5、中畫幅

全畫幅單反再往上升級就要到中畫幅甚至大畫幅了。全畫幅單反的畫質已經遠遠滿足拍攝需求了,為什麼要犧牲那麼大的重量只是為了追求根本不需要的畫質呢?

除了上面說分析的種種原因,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同品牌、不同畫幅的相機大多都有一個卡口上的壁壘。已經在這個卡口系統下積累了很多鏡頭、配件等,再去為了一點點便攜性去折騰,值嗎?


我是JV視界,專注於攝影


JV視界


一、全畫幅單反並不笨重。因為笨重與否在不同人的概念中是不同的,攝影師從來不會嫌棄設備繁重。

二、設備的系統。攝影師一般不會隨便更換系統,因為這系統是一項比較大的事項,它涵蓋了很多的內容,誰用誰知道,外人不好理解。

三、設備的性能。手機、卡片機、便攜小型相機、半幅微單、半幅單反的成像性能與全畫幅單反的成像不可比擬,尤其是成像的幅面和畫質,全畫幅單反佔絕對優勢。全畫幅成像是攝影一百多年發展史的基本中心要素,現在的發展基本都圍繞它進行。

四、攝影的追求。攝影師要最大限度的應用手中設備的功能,充分利用和發揮全畫幅單反的最佳特性,力求拍出較為理想滿意的作品。

五、職業素養。既然喜歡攝影工作,就應體會其中苦與樂,既然走上攝影之路,就應經歷其千辛萬苦,才能有機會拍出較好作品,怕苦怕累與較好作品之間沒有等號。

六、現在有的人稱自己是臉盲、眼盲、耳盲、色盲,我想說:攝影師大都是重量盲。大包小包、負重前行、樂得其所!哈哈😄





那一抹藍005


因為沒有看透單反相機的缺點。新相機的優點也沒看清。 沒把新的相機認識的清楚。怎麼會把舊的扔掉?

這是用新的相機照的。老相機是照不出來的。拿傘的那個女的和後邊的那個橋和樓房相距大約2千米。包括那個花。這不是用單反相機和所有的單反鏡頭能照出來的。沒把新相機整明白,絕大多數人目前拿腐朽當神奇,況且舊的也有優點。未雨綢繆,老師傅早晚要敗下陣來,趕快關注新事物吧





大海lzd


放棄一年多了,隨身攜帶一個卡片機。除非遇到必須單反的場景,比如每年一季的各種花展等,再就是單純人像。其他全是卡片機忙活。卡片機的好處不光攜帶方便,還有基本不做後期處理,直接出片就行。




她大叔521


說到這個話題突然覺得這個是跟pc遊戲,手機遊戲對比一樣的。總有人問,為啥我手機也能吃雞還要去用電腦?感覺手機上看看畫質很好啊,特效開很高啊。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你是在手機上看的,而電腦上要放在屏幕上看的。

所以第一個原因,畫質,別說什麼華為拍照多牛逼,這個4k普及的年代,如果放4k屏幕一比差距大的嚇人。就算是蘋果在地鐵裡放的所謂手機照片宣傳也就是通過數碼處理增強後的效果,而且即使如此,這些照片也是沒法細看的。手機的整體大小決了它成像的低不夠大,相機鏡頭的光學鏡片數目也不夠。簡單的說,相機制造廠商不傻,如果真能造這麼小,而且一樣效果人家早就製造了。

第二就是後期了,相機成像八成靠光學成像,兩成靠數碼計算,手機相反。我一直拿天空舉例子,為什麼相同環境手機拍背光人像,人臉不黑,天空還很藍?這個問題乍一看覺得很奇怪,天不就是藍的麼?其實不然,人臉的曝光程度和天空的曝光程度是不一樣的,當你用相機拍的時候,不考慮補光因素,你會發現背光的情況下,人臉正常曝光和天空藍是不可兼得的。那為什麼手機可以?因為手機在你拍照的時候就已經對照片進行了後期處理,壓暗了天空,拉亮了人臉。但是古爾丹,代價,代價是什麼?😱不好意思穿越了……代價就是犧牲畫質。這就是寬容度的概念了,寬容度是相機後期空間的最重要指標。尼康在寬容度上面一直是業內標杆。所謂白天不懂夜的黑在尼康面前都不是事。要在保持一定畫質的前提下局部調整亮度,這是單反和手機比又一大優勢。這點在夜景裡格外明顯。這也是為什麼各個手機廠商都在標榜自己的夜拍能力了。

對於我來說主要是第三點,商業棚拍。這是真沒辦法了,就算現在手機能夠用神牛的引閃器引閃了,也能一定程度的手動調節參數,但調節範圍是真的太有限了,也沒有了高速同步連閃。在這個領域實在是手機沒法觸碰了,前面的都能將就,這個實在沒辦法,手機連半畫幅的都不如。放個鹹魚照片吧,賣二手顯卡的時候用半畫幅的相機拍的玩的,全畫幅沒電了唉……




淺水麒麟


外國人喜歡卡片機,中國人喜歡用單反,單反雖然重點但不笨,功能強大是主要原因,換鏡頭隨心應手,適應各種場合。


雲遊天下1231


現在單反相機和微單相機在市場上幾乎平分秋色,但在專業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那裡,單反是佔優的,工作或玩了幾年,十幾年的攝影人中用單反的是大多數,微單能和單反在性能上叫板單反完全是近兩三年的事,在這之前攝影人幾乎全用的是單反。即便是三年前升級換代的單反性能也遠沒達到落伍的情況,相機和鏡頭都是價格不菲的器材,整個換個系統是需要一大筆銀子的,不是說換就換的,可能到需要換代器材的時候有些人會換微單,但有一些人出於習慣和情懷依然不會換,除非廠家放棄單反的生產,但目前還看不到這種跡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