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汙水而變汙濁,一杯汙水卻不會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變清澈?有何感想?

用戶6727074430365


這句話看似很簡單,但是卻隱藏著宇宙中一條我認為是最偉大的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基本定律之一,克勞修斯表述為:熱量不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轉移到高溫物體。開爾文表述為: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轉換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熱力學第二定律換一個表述方式就是熵增原理:不可逆熱力過程中熵的微增量總是大於零。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



從熵增原理我們可以得出生活中一些結論:

比如收拾好的房間如果不再人為的去打理,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房間就越混亂!比如地上的垃圾,窗臺上的灰塵等都是混亂的表象!用熵增原理來說就是房間這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換句話說就是房間在不加以外力的情況下只會越來越混亂,越來越髒!

由此及彼,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我們周圍的事物都是朝著一種無序的,混亂的方向去發展!那麼這時候你要說了,為什麼我們的社會從古時候的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到如今文明秩序井然的現代社會整個社會會朝著越來越有秩序發展呢?這其實是我們人類在這個人類發展史中起到了作用,這也是符合熵增原理的。古時候戰爭最多就是死點人而已,現在呢?隨著核武器的發展現在地球上的核武器已經足夠把人類滅亡幾十次了!這不是越來越混亂了嗎?所以表面上比古時候要有秩序,其實我們所處的環境比古人要危險一百倍!這就是熵增原理的表述,用在我們人類發展史上也是適用的。



那麼言歸正傳,為什麼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汙水而變汙。但是一杯汙水不會因為一滴清水的滴入而變清?這其實也是可以用到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就是熵增原理來說明的。一杯汙水肯定是從清水變來的,但是想要把清水變成汙水就要有外力的干預,有干預就需要做功,換一種說法就是一杯清水是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遲早會變成一杯汙水,這個是毫無費力的。但是一杯汙水是不可能自發的變成清水,除非加以外力干預比如過濾,高溫殺毒等外力措施!這個過程如果不加以外力干預是不可逆的!

所以我們瞭解了一杯清水變汙水是很容易的,但是一杯汙水變成清水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如果不加以外力就絕對不可能自發的變成清水!這是宇宙中的定律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左右著我們的行為處事。



比如我們說一個人學好很難,學壞就很容易!為什麼?因為世界宇宙是朝著無序的毀滅的方向前行的!而我們學好就需要跟人性中黑暗的,毀滅的,混亂的那一方面做鬥爭!去把自己的行為準則規範到社會普遍價值觀中去!而學壞呢?是任由著人性的喜惡而做出跟普遍價值觀相反的舉動來,因為單獨系統中的人性是本惡的!都是貪婪利己的!都是趨利避害的。只有把我們自己這個單獨的系統放到人類公認的價值觀上去我們整個社會才會有秩序!“熵”才不會增加那麼快!我們整個人類社會的混亂度才能得以控制!

總結:所以無論是從清水到汙水的討論還是從人類個體到集體的轉變,我們知道我們整個宇宙是向無序,混亂前行的,只有我們人類自己主動調控加以外力才能夠讓這個混亂度增加不那麼快!也讓我們人類的這杯清水不至於讓某一滴“汙水”而搞混甚至滅亡的地步!


竹林論風月





啄木鳥131384685


雞湯有一顆老鼠屎 雞湯就不是雞湯了

老鼠屎加一滴雞湯 老鼠屎還是老鼠屎

感悟:學好不容易 學壞快著呢


我是國產凌凌漆


清白難守,汙濁橫流。

糖衣炮彈的誘惑力是巨大的,它能腐蝕滲透到清水內部。使其有清變濁,最後混為一體成為隊友!

一滴清水注入混水中,迅速便被瓦解變成混水。與其同流河汙!

守清白,善其身,遠小人,近賢人。清者自清。


向日葵668


關鍵是杯太小了,一滴汙濁的水被放進大江大河裡本身的汙染,就會被不斷稀釋掉,在經過沉澱過濾就又是一杯清水了。所以格局決定視野,視野又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


愛看愛思考


首先你要定義什麼叫清水什麼叫濁水,假設清水是純淨在99.999%的時候叫清水。那他在純度99.9999%時的1噸水時,你加入1克其他的東西時,他還是清水,加10克才是濁水,所以一滴水不一定讓清水變濁水。那濁水的定義肯定不可能是水只佔0.0001%吧。如果你把其他的物質必須大於99.999%才能叫濁水的話,那你在一杯土裡加一滴水也可以叫清水。


蕭逸45


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意思。一杯清水會因一滴濁水而變汙濁;而一杯汙水卻不會因一滴清水而變清澈。這裡我們可以首先從物質組成的化學成分來看,一杯清水,化學成分單一,而濁水化學成分複雜,又因水是液體,所以,當濁水進入清水中時,雖然只有那麼一滴,但它會很快地滲入到清水裡面,並逐步擴散,導致一杯清水變汙濁。但相反,一杯濁水滴入一滴清水為什麼卻不會因為一滴清水而變清澈呢?這就是因為前面說過的,因為濁水本身成分複雜,加之它的量大,因此當清水和濁水混合在一起的時候,用不著清水怎樣,它很快會被濁水所包圍、滲透,就無法讓水的成分變得單一,所以,得出的結論是,只有濁水會改變清水的成分,而清水是改變不了濁水的成分的。因此不管是一杯清水也好,一滴清水也好,只要有濁水混在一起,就是汙濁的。

其次,我們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中國有幾句俗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還有一句叫做“木秀於林 ,風必摧之”。這就是說涉及到一個互相影響的問題。從大眾心理學研究,我們發現,當一種錯誤的東西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它可能會對不少人產生一些良影響,我們常說學壞容易,學好難就是這個意思。再比如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如此,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也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那些東西往往容易被人所接受。那麼好的東西為什麼又難以為人接受呢?因為“木秀於林 ,風必摧之”。從一般人的心理角度來說,對人們中的優秀者,往往容易出現妒忌、排斥心理,因此,難以形成氣候,甚至導致夭折。它實際是合乎自然辯證法則的。

正因為如此,人類社會就有了很多的東西加以約束,比如倫理道德、法律制度等等引導人們,使之人人形成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政195269258


感想是: 眼觀量與色的較量,即眼識轉換為意識得出的現象結論。


明k月心


說明保持純潔很難,一個人原來長期做好事只要幹一件壞事就完了,一個人原來長期做壞事,再做一好事,就被原諒了。


CZ易星劍


我倒是可以反問你,清水真的是清的麼?還是你認為是清的?什麼是清水,什麼是濁水?青海湖的水清不清?水龍頭裡打開一杯白水,細看看其實裡面還是混濁的。濁水放在杯子裡,仔細看看,它還是透光的。清水加入一滴墨,變不了黑水。世界上不存在清水和濁水,只有比較清的水,和比較濁的水。就算你做出蒸餾水,你就能保證裡面只有水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