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為何如此著急想殺掉和珅?

姑孰侯


乾隆駕崩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嘉慶就列舉出和珅20多條罪證,抄了和珅的家,最後賜給和珅白綾一條自盡了,那個時候國喪還沒有結束。為什麼嘉慶要這麼著急處死和珅?難道就只是為了和珅的錢嗎?

乾隆明知和珅是大貪官,為什麼沒有殺他?

和珅在乾隆身邊20多年,對乾隆的脾氣性格摸的特別透徹,善於揣摩乾隆的心思,知道乾隆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和珅都安排的妥妥當當的,把乾隆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辦,皇帝煩心的事情,和珅來辦。


乾隆晚年的時候,好大喜功,自稱十全老人,認為自己能夠比的上祖父康熙、父親雍正,而和珅就用此來麻醉乾隆。而且,和珅知道乾隆深深地愛戴他的母親。所以和珅就竭盡自己的一切解數來討好皇太后,特別是在皇太后歸天的時候,和珅不是像其他大臣一樣說幾句無關痛癢的話,而是時刻陪在乾隆身邊,痛哭流涕,一連幾天,茶不思,飯不想,極大的贏得了乾隆的好感,拍馬屁的功夫真是練到家了。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和珅的斂財技巧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能為老年乾隆的無限制揮霍提供財源。在乾隆晚年幾次下江南中,和珅的撈錢本領給乾隆帶來了想不到的好處。乾隆曾六下江南,每次南巡的時候花費巨大,國庫都快讓他敗光了。在第六次下江南的時候,和珅下令各府進獻資金,國庫沒花一分錢就好完成了南巡的準備,你說乾隆能不高興。久而久之,乾隆就把和珅當成自己的一部分了,重用就變成了依賴,離不開了。

嘉慶與和珅有什麼恩怨情仇?

嘉慶曾經論及唐代宗殺李輔國,說道:“代宗為太子,不為輔國所讒者幾希。及即帝位,正其罪而誅之。”可見嘉慶未親政前已在謀劃誅殺和珅,而殺和珅最直接的原因,其實報仇。因為在乾隆生前,和珅曾經有過置嘉慶於死地的舉動。

乾隆晚年時雖然幾乎對和珅言聽計從,但在立太子一事上非常謹慎,有著自己的主見,而嘉慶正好不是和珅所喜歡的人選。因此在乾隆確立嘉慶為自己繼承人以後,和珅一直試圖影響乾隆更換人選,他採取的策略,就是派侍讀吳省蘭去幫嘉慶抄詩文,試圖抓住任何不利於嘉慶的蛛絲馬跡。


吳省蘭原來是和珅的老師,但和珅發跡之後,吳省蘭竟反過來拜和珅為師,如此趨炎附勢,其人品可見一斑。嘉慶知道和珅派吳省蘭到他身邊的用意,因此平日裡寫詩作文都非常注意,不讓和珅抓到任何可以離間他與乾隆父子的證據。

然而嘉慶百密一疏,有一次嘉慶的老師朱珪升官,嘉慶專門寫詩給他祝賀,詩稿還沒寫完,吳省蘭就給和珅通風報信。和珅將嘉慶所作的詩拿到乾隆面前,危言聳聽地恐嚇乾隆說,太子這是要收買他的師傅,恐怕有暗中扶植自己勢力,架空太上皇的想法啊。


乾隆當時年老精力衰竭,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判斷力,聽了和珅的話大吃一驚,真的擔心起來嘉慶是不是想奪權,於是問另外一個大臣董誥的意見。幸好董誥是個正直的老臣,沒有依附和珅,實事求是地回答說,嘉慶寫詩祝賀師傅升官,並不算什麼過錯,無需為此大驚小怪。乾隆沉默了半天,最終聽進了董誥的意見,未因此事而懲罰嘉慶,但仍然撤回了朱珪的升官決定,可見和珅當時的話,確實動搖了乾隆對嘉慶的信任。你說嘉慶能不恨和珅?

和珅有“二皇帝”的稱號,嚴重威脅到嘉慶的皇位

乾隆晚年上朝的時候,都會讓和珅站在他和嘉慶的旁邊,因為只有和珅才聽明白乾隆在說什麼。所以每天上朝滿朝文武三跪九叩後,和珅就等同攝政,滿朝文武上奏什麼,他就"聽取"乾隆說話,自己下判斷,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稱和珅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慶沒有實權,真正握有實權的是和珅和乾隆。


嘉慶忍辱負重,麻痺和珅

和珅並且能掌握官員的生殺大權,以至於劉墉裝老,董誥裝傻來瞞騙和珅,但是兩人仍被和珅一黨孤立。就連嘉慶也得小心行動。和珅深知古來“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想活下去,必須和嘉慶搞好關係。於是,冒著違反《大清律例》的危險,和珅擅自給嘉慶皇帝送去玉如意。所以嘉慶寫下《詠玉如意》數首,故意扔給太監小德子,小德子便將《詠玉如意》獻給和珅,和珅看後即笑說:"嘉慶不足以與我鬥智謀!"但是嘉慶仍不放心,下令和珅除了公開場合外,私下不用行禮。


以雷霆之勢處死和珅

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後,嘉慶就命和珅總理喪事,正月十三,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銀八億兩,而乾隆年間清朝每年的稅收也才七千萬兩。和珅全部家產加起來相當於當時清朝十五年收入。民間有句名言“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總結:和珅的貪汙只是嘉慶殺他的一小部分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和珅曾經陷害過嘉慶,以及和珅手中的權力已經威脅到嘉慶的皇位,嘉慶隱忍了這麼久,乾隆死後不久就立馬處死了和珅!也有的版本說乾隆之所以不殺和珅,就是把和珅留給嘉慶,以博得政績,贏得民心!


我是燈下螢火,喜歡就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