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值得一看的抗日劇,四萬萬男兒報國志,中華兒女赤子心

抗日戰爭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場抗擊外邦的民族戰爭。


壯士出陝,奔赴戰場

四萬萬男兒報國志,中國兒女守土心

山河未復,何處是家鄉?


然後整個影片就圍繞中國軍隊在中條山與日軍展開的鬥爭講述,中國軍人通過艱苦的戰鬥,始終使日軍未能過黃河進入陝西。(歷史上中條山戰鬥確實存在,日軍也確實始終未能從山西境過黃河打進陝西)

《河山》:值得一看的抗日劇,四萬萬男兒報國志,中華兒女赤子心

1、雖然劇中大多數人物都使用化名。比如第二戰區最高司令閻錫山在片中化名為總指揮,被譽為“中條山鐵柱子”的孫偉如將軍化名為宋軍長……但是影片基本符合歷史事實。

2、服裝、武器、戰鬥也都很考究。

3、背景音樂尤其贊,不同的場景都有合適的背景音樂,再加上整體的節奏,觀看過程代入感很強。

4、最讓我欣賞的就是貫穿整個影片所展現的那種家國情懷。不管是國產黨還是國民黨;不管是戰場還是敵後;不管是軍人還是百姓。面對日本侵略者那種有志人士表現出來的守土決心讓我深深感動。


一個國,兩個黨,四方兒女

片中既有國民黨,還有共產黨;既有陝軍,還有川軍晉軍中央軍。雖然中間有著各種的摩擦與敵對,但是面對日寇,他們共同的守土決心都不容置疑。

《河山》:值得一看的抗日劇,四萬萬男兒報國志,中華兒女赤子心

(衛大河和高曉山,有沒有人感覺左邊的高曉山長得很像撒貝寧)


特別是片中的分屬不同的陣營的衛大河和高曉山這一對主線人物。高曉山一開始是共產黨陣營紅軍團長,衛大河是國民黨陣營的團長。在戰鬥中高曉山還冒充中央軍混進部隊俘虜了衛大河。所以衛大河一開始對高曉山是特別仇視的,所以兩人鬥嘴的過程也為這部抗戰影片帶來了不少難得的笑點。只是這種鬥嘴從一開始的仇恨變成了後來的惺惺相惜。在逐漸相處的過程中兩個同樣有著赤子之心的軍人都彼此瞭解了對方,變成了好朋友,願意為之付出生命的好朋友。

最終,高曉山為了救衛大河犧牲了生命,衛大河最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想作為一部影視作品這應該是最好的結局了吧。

軍民同心,共御外辱

片中的大柳鎮算是一個支線劇情,戲份不多,但是在片中的分量卻很足。

大柳鎮陝西的一個鎮。是片中主角衛大河的家鄉,衛大河父親是當地最大的地主。在日軍還沒有打到陝西的時候,大柳鎮的父老鄉親把一個個年輕後生、一袋袋糧食都送向戰場。青年打完了送中年,中年打完了送老年和少年。最後連最大戶的衛大河他們家每頓飯都只能穿帶補丁的舊衣服,每餐只能喝稀粥了。

《河山》:值得一看的抗日劇,四萬萬男兒報國志,中華兒女赤子心

一趟趟送去前線

送去的不僅僅是新兵,是糧草

更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守土衛國心

《河山》:值得一看的抗日劇,四萬萬男兒報國志,中華兒女赤子心

一趟趟拉回來

拉回來的不僅僅是牌位,是犧牲的將是

更是中國軍魂,是中華兒女誓死衛國的信念


總結:可能現在像這種抗日劇,戰爭劇已不再受歡迎。但是平心而論,在這種題材上這確實是一部好劇。歷史需要正視,更需要銘記。也希望中國的影視作品也越來越好,像各行各業一樣,慢慢追上世界先進水平。最後,用這部劇主題曲《河山》上的幾句歌詞來結束文章:

你面朝黃土 將人心富庶

我迎著日出 全力以赴

每一次征途 都難料歸路

仍有千家萬戶 一路上與我風雪相扶

何以稱英雄 何以為光榮

忠誠在胸 壯闊河山生死與共

悲愴的戰鼓 滿身的傷負

這一身鐵骨 衛我故土

你不問辛苦 為勝利付出

我才能闊步 義無反顧

家國的託付 以命守護

哪怕粉身碎骨 也絕不停下金戈的揮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