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需要思考的智慧未來

每座城市都需要思考的智慧未來

設計:紫菜

改革開放的40年,同樣是我國城鎮化和大城市快速發展的40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與全球趨勢同步,實現了向現代城市型社會的歷史性轉變。

在我國的四大直轄市中,作為“最年輕”的一個,重慶在這一波聲浪裡完滿地完成了轉型與升級。2020年1月發佈的最新信息表明,在過去一年裡,重慶人口總量持續增長,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城市發展已經邁入到全新的篇章。

然而,就像其他大型城市曾經和正在經歷的那樣,重慶城鎮人口的急劇增加,居民日益高漲的物質文化需求,以及加強基礎設施、完善醫療保健等訴求,也對城市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顯然,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正是高質量推進城鎮化發展的關鍵。重慶市相關主管部門始終認為,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同時,更應注重衛生城市、健康城市的建設,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每座城市都需要思考的智慧未來

2019年4月,重慶市政府正式審議通過《重慶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案(2019—2022年)》。在某種程度上,三年建設方案的出臺,無異於重慶市智慧城市建設的“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

該方案明確指出,重慶市將以“135”的總體架構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即:建設由數字重慶雲平臺、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和智慧城市綜合服務平臺構成的1個城市智能中樞,夯實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標準評估體系和網絡安全體系3大支撐體系,以及發展民生服務、城市治理、政府管理、產業融合、生態宜居5類智能化創新應用。

重慶市政府希望,到2022年實現智慧生活全民共享、城市治理全網覆蓋、政務協同全渝通辦、生態宜居全域美麗、產業提質全面融合、基礎設施全城互聯,成為全國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示範城市。

每座城市都需要思考的智慧未來

1月23日,在經過公開招標,以及一系列的嚴格評審之後,重慶市相關方面正式發函公告,浪潮成為重慶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一期)項目的中標方。

據悉,重慶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包括了實體大廳和運行管理平臺兩部分。

其中,實體大廳集約部署和共享使用展示大屏、專席坐席、視頻系統、會商系統等軟硬件設備,具備支撐城市運行狀態展示、綜合管理和指揮決策等能力。

運行管理平臺則是基於數字孿生理念,運用城市信息模型、大數據可視化技術,全面呈現城市運行綜合態勢,感知城市運行風險和發展趨勢,對經濟、民生、安全、交通、公用事業等重點領域實現分模塊展現,形成重慶的“城市儀表盤”。

對於重慶市的城市管理而言,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無疑可以極大地推進各類政務服務信息的彙總、統計和分析,展示總體態勢、運行情況、辦公提醒和領域專題信息,為決策者打造科學、智能與實時的“管理駕駛艙”。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那麼,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的“好壞”,則是決定了智慧城市整體建設的成敗。

每座城市都需要思考的智慧未來

事實上,經過多年來的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已經進入國際先進水平。根據羅蘭貝格2019年發佈的智慧城市戰略指數,通過31個詳細指標對250個國家與地區的153個城市進行評估,有5箇中國城市可以進入到前15名。

至少在中國,智慧城市已成為諸多中國城市的共同選擇。數據顯示,目前全國100%的副省級以上城市,以及76%以上的地級城市和32%的縣級市,總計大約有500座城市明確表示計劃(或正在)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與之對應的,則是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賽道里,湧入了一批特色各異的實力選手。其中既包括了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更少不了像華為、浪潮這樣的“企業級廠商”——畢竟To B基因深深地融入在它們的血脈當中,一刻也不能分割——同時,這也是華為、浪潮們相較互聯網企業的一大優勢。

每座城市都需要思考的智慧未來

當然,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開啟之際,繼續用企業級、互聯網的標籤對廠商進行劃分,已經多少有些不合時宜。畢竟沒有永遠的護城河,產業互聯網時代裡一場商業模式的“轉基因革命”,使得互聯網企業可以兼具To B基因,而企業級廠商同樣能夠進化出服務C端客戶的全新能力。

具體到新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不同廠商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譬如華為可能會突出5G+聯接,阿里希望將傳統電商業務下沉到城市末梢,而浪潮則是在縱貫上下的整體方案之外,以“資本+技術”的方式,在原先公認的“規劃、融資、建設”流程之中,增加新的“運營”環節,實現了智慧城市發展的全棧與閉環。

以智慧泉城建設為例,濟南市改變了過去依靠政府投資建設智慧城市的老路子,構建起政府充分授權、市場化運作、政府購買服務的運營體系,與浪潮合資成立市場化的運營公司——智慧泉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智慧泉城規劃、建設、投資、運營主體,形成了完整的政府協調、政企互動的推進機制,建成智慧泉城運行管理中心和城市大數據平臺並投入使用,政務、交通、醫療等各領域的應用也逐步成熟,智慧泉城建設成果榮獲巴塞羅那全球智慧城市大會全球產業數字化轉型獎,由“濟南樣板”躍升為“世界樣板”。

每座城市都需要思考的智慧未來

2019年,智慧泉城正式入選全國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並被IDC評為“中國領軍智慧城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去年獲得全球產業數字化轉型獎的濟南“一貸通”,也在本次新冠疫情中實現了定製升級,濟南市商務局會同浪潮聯合研發的外貿企業服務版塊“泉貿通”上線一貸通平臺,已聯合建設銀行、齊魯銀行為20餘家外貿企業提供服務,其中3家已獲取預授信,總授信額度近5億元,成功地為大批外貿型企業的復工複查提供資金支持。

每座城市都需要思考的智慧未來

長期以來,根據城市定位、發展戰略和規模等因素的不同,浪潮已經形成了極具針對性的頂層規劃方案,能夠支持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特色城市、國家級新區、縣級城市、特色小鎮等在內的多層次城市/城區智慧化轉型,除了前面提到的重慶和濟南以外,目前已經在30多個城市落地。

在浪潮看來,智慧城市面臨新的關口,建設需求從原來的以數字政府為主,轉變為以數字經濟、智慧社會為主;建設目標從原來的“以物為主”的智能運行,轉變為“以人為本”的智慧治理,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當前推進城市乃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具體應用層面,從原先以縱向打通應用智慧化為主,轉變成為以橫向協同平臺化為主;所需要的技術也從原來的以數據治理為主的技術支撐,轉變為現在的以多技術融合為主的技術“中臺。

在此形勢下,技術、數據、業務的全面融合愈發得到重視,對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需求也更加迫切。2020年,浪潮提出以網格化為基礎,城市治理為核心,應用場景為重點,聯合合作伙伴,打造“一中臺、四協同”的新型智慧城市,即通過智慧城市中臺,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治理一網統管、經濟運行一網通調、城市生活一碼通行,不斷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老百姓的獲得感。

與此同時,作為一個複雜的巨系統,智慧城市的建設絕非單一廠商所能獨專,因此浪潮也始終積極聯絡產業鏈上下游,激勵各方的共同參與,建立智慧城市生態圈。

此外,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礎之一,浪潮聯合各地政府打造的城市服務統一門戶——愛城市網,也在300多個城市落地,幫助市民實現了對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的一鍵獲取,構建出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個人共同參與,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數字政務生態。

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浪潮近年來建設的諸多智慧城市案例得到了實打實的檢驗,為各地政府在常規管理辦法的基礎之上,額外地提供了“智慧”手段,取得了超乎預期的效果。

浪潮在第一時間響應雲南省政府的需求,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該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12個專項工作組的數據梳理歸集,實現了疫情數據的省、市、縣三級穿透,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疫情的防控工作。

根據《雲南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防控的實施意見》(雲南省應對疫情領導小組指揮部第10號通告)要求:所有入滇人員須申報個人健康狀況。為此,雲南省聯合浪潮迅速完成“雲南健康碼”系統的研發上線,支撐掌握省內人員的健康情況,以及向入滇人員收集個人健康信息的需求。入滇人員出行前或到達時,通過掃描“雲南健康碼”系統二維碼,就可以完成手機號碼、姓名、身份證號、工作單位、入滇具體行程、近期健康狀況等基本內容的填寫與上報,並實時生成健康碼,入滇人員憑健康碼進入雲南。信息填報後,後臺系統將生成各類統計報表並分級分層推送給相關負責人,能夠大大提高基層工作人員摸查的工作效率。

每座城市都需要思考的智慧未來

此次戰“疫”中,浪潮還積極協助四川、重慶、濟南、攀枝花、黃岡、婁底、營口、南平等多省市區縣,上線了“疫情監測指揮系統”,以雄厚的智慧城市底蘊,加上與時俱進的科技創新,全面助力國家的疫情防控工作。

毋庸置疑,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運營,必將成為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基於此,浪潮將繼續以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依託,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城市治理創新實踐,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貢獻源源不斷的智慧與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